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疗后复发癌常因周围正常组织耐受放射剂量下降或肿瘤环境改变而使放射治疗困难,作者用加或加温合并放疗试治复发癌。以过去照射过50Gy 以上,且照射野内出现病灶的患者为对象。加温治疗用二种电磁波,表浅性肿瘤用2450MHz 微波;体内中心或深部病灶用13.56MHz 加温设备。测定温度用口径21号弹性针插入病灶,用被复式聚四氟乙烯热电偶温度计。  相似文献   

2.
温热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最新辅助疗法,对于培养细胞的温热感受性研究证明,恶性细胞和正常细胞对温热的感受性具有明显差异,活体研究亦证明恶性组织的温热感受性比正常组织高,而且在乏氧情况下,可以增强对肿瘤的抗癌作用。作者对34只家兔VX_2肿瘤作了实验性研究,结果看到,当加温到43℃时,即刻及3小时后血管造影像显示动脉变细,中断。24小时以后缓慢恢复。组织学上加温43℃后即刻见到肿瘤边缘及周围非癌部血管扩张、郁血及破裂出血。加温3小时后,肿瘤内微血管广泛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变性。加温到24小时后,肿瘤广泛坏死。当加到41℃后,即  相似文献   

3.
放射疗法是一种对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均有显著作用的物理疗法,在放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损伤正常组织导致放射损伤,特别是迟发性放射损伤,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迟发性放射损伤会发展得更加严重,甚至致死,因此限制了临床治疗时的放射剂量,目前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解决。笔者主要就高压氧治疗对迟发性放射损伤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照射野内肿瘤复发、第 2原发或邻近照射野的第 2原发肿瘤的根治性放疗问题 ,这需要了解根治性放疗后较长时间内组织器官的放射性损伤的修复和对再放射的耐受性问题。同一部位的再放疗 ,特别是根治性放疗后的再放疗通常认为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放射损伤而被认为是禁忌的 ,但近来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资料表明许多正常组织对放射损伤是能够修复的 ,因而对“禁忌论”提出了挑战。尽管如此 ,放射肿瘤学家仍心有余悸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第一程放疗的确切数据如放疗的时间、剂量、组织照射后修复放射损伤的时间等等。是否要进…  相似文献   

5.
首先需要指出,加温治疗肿瘤主要应利用其细胞毒性作用,而不应把加温当作放射增敏剂使用。固然,适量加温对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但是这种增敏作用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等效,既增强肿瘤的放射效应,也增强正常组织的放射效应,不利于肿瘤治疗;而加温对肿瘤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大于对正常组织的作用,因之使加温治疗肿瘤更为安全有效。在本讲结束后,将会对这个结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1963年Crile使用热水加温,以后开展了一系列研究(Robinson等1972,Muckle等1973,Thrall等1975,Suit1976,Stewart1977及Hill1977)。其他加温方法除微波(透热疗法Overgaard等1972)、射频(Marmor等)外,还有热空气法(Yeruhaimi等1974)、红外线加温(HahnE.1974)、超声加热(HahnG.)等,但所有的加温方法  相似文献   

6.
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简称IORT)是在手术中,充分暴露瘤床、未能完全切除或未切除肿瘤及周围淋巴结,在直视下把放射敏感的正常组织牵拉到照射野外,用照射筒对准肿瘤区行一次大剂量照射,以期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细胞,防止或减少正常组织损伤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现就IORT的历史发展,放射生物及放射物理学基础以及临床应用介绍于下: 一、IORT的历史发展 IORT在本世纪初已有报告。Beck(1909)、Finsterer(1915)对胃癌、大肠癌采用了IORT。其后Levine(1939)、  相似文献   

7.
加温与放射相结合,常表现有协同作用,既加温可增强放射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有其特殊的生物学因素:1.提高温度增加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降低了细胞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还增加了放射致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影响肿瘤的和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性之主要生物学因素,业已证实为放疗期间的亚致死损伤和潜在致死损伤的修复、残存细胞的再增殖、细胞周期的再募集和再分配。作者于1976.1~1981.12对不能切除的晚期(Ⅲ、Ⅳ期)头颈鳞状细胞癌178例,采用小剂量多分次的快速放射治疗方案(超分次法)。第一组91例,按下面程序进行:第一周5天,每天照射8次,每次0.9Gy,每次间歇2小时,共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病患者的放射治疗,对人体伴有两种平行的有害并发症:在照射剂量不足时,肿瘤的治疗不彻底;在超剂量照射时,周围正常的组织可能发生明显的损伤。放射治疗以后患者寿命的提高,导致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的增加。因此,研究放射损伤的各个方面(发病机制,发生放射损伤与照射剂量的相关性)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是当前迫切的任务。本文目的是提供文献资料的分析,并探索早期放射损伤和晚期放射损伤综合性放射生物学概念的关系。细胞和组织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损伤的发病机制。众所周知,受照射组织损伤时,在某种程度上包括组织结构的所有成份:主质、神经末梢、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10.
肺癌发病率已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肺癌首选手术治疗,中晚期则提倡以放化疗为主综合治疗。常规放疗受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耐受剂量所限,很难达到肿瘤根治量,而照射剂量又与肿瘤局部控制率成正比,多年来单纯放疗肺癌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10%左右。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崭新的放射治疗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增加肿瘤的局部放射剂量,并减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剂量。作者采用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行放射治疗时,正常组织不可避免地受到照射,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这些组织发生损伤的时间及程度也不尽相同,其中,远期不良反应对放疗后长期生存者的影响尤为显著。笔者将对迟发性放射损伤以及相关易并发迟发性放射损伤的重要正常组织器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放疗中利用密集电离辐射的优点是辐射能量减弱以局部分布为主,这样就能使原发损伤效应升高,减少分次照射时亚致死性损伤细胞的恢复,即密集电离辐射的RBE大,损伤细胞恢复的少,甚至不可能恢复。随着辐射平均线性能量转换(LET)的增高,哺乳动物细胞的存活曲线由指数型分裂变为S型分裂,且亚致死性损伤细胞的恢复力减少,和以放射损伤恢复力相区分的细菌菌株的放射敏感性的差异性消失,许多抗放药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年来认为放疗对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无效。安德森医院的Suit等从1960年便开始认为局部手术切除加放疗能有效地达到肿瘤长期局部控制,目前普遍认为这种方法很有效,在某些情况下其局部控制情况甚至比截肢术更好。虽然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但对于既达到最好的局部控制,又尽可能降低正常组织损伤所采取的具体技术仍然不一致。为尽可能提高治疗比。目前正在对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术前放疗、术后放疗、组织间插植疗法、术前放疗+化疗、高LET射线照射等。改良的放疗技术已得到愈来愈广泛的接受,并被用于治疗既往认为属于放射抵抗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放射治疗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是影响肿瘤放疗疗效的关键因素.放射增敏药物能够增强机体的放射敏感性,通过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达到降低照射剂量、提高放疗疗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的目的.现有的放射增敏药物主要分为细胞毒类药物、靶向药物以及中药制剂3大类.该文将对肿瘤放射增敏药物的作用机制、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报告了14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人,25个病灶的放射治疗。通常采用_(60)钴或其它常用射线治疗,每日二次,每次1.5Gy。治疗完成后4~8周,11个病灶肿瘤完全消退,1个病灶肿瘤部分消退。25个病灶中只有3个在照射野内局部复发。恶性黑色素瘤放疗疗效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①对放疗亚致死性损伤有很强的修复能力;②对潜在致死性损伤有修复能力;③在放疗疗程中可迅速再增殖。另外还有肿瘤细胞乏氧和不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故限制了放射治疗的作用。针对第一个原因,可采用更高的每次照射剂量或采用高LET射线照射。Overgaar报告35个病灶采用每次高剂量和中子放射,69%完全消退,97%有缩小。针对第二个原因,可采用超分割照射方法,或也可采用高LFT射线照射。针  相似文献   

16.
放射野内肿瘤复发、第二原发肿瘤或邻近重复癌的根治性放疗,需要了解二次放疗的耐受性。综述了上皮和间质组织、肺、心脏、膀胱、肾、脊髓和脑放射性损伤修复及再照射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放射野内肿瘤复发,第二原发肿瘤或邻近重复癌的根治性放疗,需要了解二次放疗的耐受性。综述了上皮和间质组织、肺、心脏、膀胱、肾、脊髓和脑放射性损伤修复及再照射的耐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广西产何首乌GXHSWAQⅠ对鼻咽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鼻咽癌主要采用放射治疗,但是在临床实际中,却很难控制,主要原因是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低耐受性限制了肿瘤部位的放射剂量。此外,实体瘤内多为乏氧细胞,肿瘤细胞乏氧对射线的敏感性不高,从而使得鼻咽癌照射后仍然得不到满意的效果。例如单纯放疗鼻咽癌5年生存率约为50%,放射抗拒是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鼻咽癌放射抗拒机制、寻找放射增敏剂是提高治愈率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预测肿瘤组织的放射敏感性是提高肿瘤放疗疗效和减少放射损伤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多采用FISH技术对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预测进行了可行性探讨,但有关大肠癌方面的研究不多。笔者应用FISH技术检测两株大肠癌细胞照射后的染色体易位畸变,分析其与细胞存活率的相关性,探讨该技术预测人大肠癌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对大块肿瘤成功的放疗需克服晚期肿瘤的乏氧放射抵抗性。放射治疗的对象是局部大肿块肿瘤和区域扩散的肿瘤。采用常规方式和剂量治疗T_1或小的肿瘤(小于2厘米),或是显微镜下病变,可以在正常组织耐受性限度内控制肿瘤。但对T_2肿瘤则常有失败,对T_2和T_4肿瘤几乎无法治愈。对于大块肿瘤,可以用增加光子剂量的方法来提高肿瘤控制可能性,但这样就会出现正常组织损伤的问题。如果所给的剂量超过了正常组织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