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讨血清铁蛋白(简SF)、癌胚抗原(简CEA)在良、恶性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对219例肝硬化、49例肝癌患者血清SF、CE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F在肝硬化及肝癌中增高分别占30.81%和65.91%(P<0.01),SF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高于肝硬化者;CEA在肝硬化及肝癌中增高分别为9.68%和17.78%(P<0.05),其意义不如SF。因此认为SF可做为诊断肝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35例胃、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疾病组)及68例胃癌、大肠癌患者(恶性疾病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进行了测定。结果:胃及大肠恶性疾病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P<0.01),恶性疾病组联合测定阳性率高于单项测定的阳性率(P<0.05)。胃癌联合测定的阳性率为86.11%,大肠癌为84.38%,良性疾病组联合测定无一例阳性。结论: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对胃癌、大肠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测定更能提高其灵敏度,可作为胃及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3.
测定6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及47例消化系恶性肿瘤病人血清唾液酸(SA)含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组血清SA含量66.19±10.86mg/L,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47.50±9.13mg/L;胃癌病人血清SA含量68.33±10.13mg/L,显著高于其它胃疾病组49.28±8.09mg/L;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SA含量72.42±8.45mg/L较其它肝病组血清SA含量43.45±11.22mg/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1)。血清SA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1.7%,提示血清SA测定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荣新  黄冬华 《广西医学》1998,20(2):178-179
报道43例原发性肝癌(PHC)的α-L-岩藻糖苷酶(AFU),唾液酶(SA)和甲胎蛋白(AFP)的测定结果,并以46例肝硬化和57例良性胃疾病作对照,结果PHC组AFU,SA,AFP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1)和良性胃疾病组(P〈0.01)。AFU和SA与AFP联合检测,PHC的阳性检出率可达97.5%,对AFP〈400ng/ml的PHC,AFU的单项阳性率在81.25%,提示AFU,SA有助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AFP及其异质体诊断胃癌的价值及鉴别肿瘤的来源。方法 临床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原发性肝癌4组患者血清放免法测定AFP及其异质体的变化。结果 胃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明显高于良性溃疡及胃炎组,且胃癌患者血清AFP以非结合型为主,原发性肝癌血清AFP以结合型为主。结论 血清AFP及其异质体对诊断胃癌提供了新方法,且对鉴别肿瘤来源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30例原发性肝癌,18例肝硬化,13例其它恶性肿瘤和16例妊娠患者血清中α2-巨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肝癌组患者血清AMG显著高于其它三组。提示血清AMG测定在诊断肝癌方面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考Troost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唾液酸(SA)测定。结果肝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和SA的阳性率分别为70.0%,76.2%和70.0%。将上述3项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任2项阳性为诊断标准,则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98.3%,准确性为94.4%,阳性预示值为93.7%,阴性预示值为96.3%。结论血清AFP、AFU和SA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考Troost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唾液酸(SA)测定。结果 肝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和SA的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36例原发性肝癌(PHC)及69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结果表明PHC患者血清AFU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肝病组,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5%,并明显高于肝硬化(20%)与转移性肝癌(33%)。本文证明血清AFU可视为诊断PHC的一个有用的指标,尤其适用于AFP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0.
测定65例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血清胃泌素(GAS)含量,结果表明:癌性胸膜炎胸液和血清GAS均明显高于良性胸膜炎,若胸液和血清GAS分别以90ng/L和100ng/L为诊断界值,其敏感性为68.6%和54.3%,特异性为76.7%和73.3%;若GAS胸水/血情比值以1.0为诊断恶性胸液的界值,则敏感性为77.1%,特异性为80.0%。认为GAS测定对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182例宫颈癌、124例其它肿瘤和127例正常对照者发样化学元素的含量。结果:宫颈癌和其它恶性肿瘤硒、铬和锌/铜比值显著降低,铜、镉显著增高;其它恶性肿瘤铁显著增高,锰显著降低;缓解期宫颈癌(除发镉外)和妇科良性肿瘤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宫颈癌复发时变化与治疗前相似。对正常女性、妇科良性肿瘤和宫颈癌三者以及其它恶性肿瘤及其正常对照二者分别行判别分析,判对率达78.7%、96.4%。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154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良性占位和健康人血清脯氨肽酶活力以及16例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组织中脯氨肽酶比活力。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45例)血清脯氨肽酶活力显著地高于肝硬化(30例)、慢性肝炎(22例)、良性肝占位(25例)和健康人(32例)(P<0.01)。肝细胞癌组织中脯氨肽酶比活力高于非癌肝组织(P<0.01)。本文结果表明:血清中脯氨肽酶可作为慢性肝病癌变的血清学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并有利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260例血清透明质酸,标本取自正常人,各种良、恶性肝病与其他疾病的病人.结果提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伴肝硬化病人的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较正常组与其他疾病均有显著升高.我们认为血清透明质酸测定诊断肝硬化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对38例正常人及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涎腺混合瘤(临界瘤)、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但这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组血清唾液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83%,提示血清唾液酸的升高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辅助诊断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测定大肠癌、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患者血清和大肠液唾液酸(SA),与正常人血清SA比较。结果表明,结肠良性病变组与正常组血清S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大肠癌组血清和大肠液SA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阳性率分别为59.09%,68.18%。血清SA浓度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血清SA与大肠液SA呈正相关,而肠液SA阳性率更高。根治术后血清和大肠液SA降至正常。联合应用血清SA和癌胚抗原(CEA)测定对大肠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87.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尿中修饰核苷检测在肝细胞性肝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分别检测30名正常人、21例未发生转移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21例肝硬化患者、10例肝良性肿瘤患者尿中5-甲基尿苷(M5U)、次黄嘌呤核苷(I)、N4-乙酰胞苷(Ac4c)、黄嘌呤核苷(X)四种修饰核苷的水平。结果: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术前尿中M5U、I、Ac4c、X四种核苷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术后(P〈0.01)。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尿中四种核苷的平均水平明显较良性肿瘤患者、肝硬化患者、正常人高(P〈0.05或P〈0.01)。良性肿瘤患者、肝硬化患者、正常人尿中四种核苷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尿中四种核苷的平均水平同AFP无明显相关性(P〉0.05),同肿瘤体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尿中修饰核苷检测对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四种修饰核苷含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含量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三组人群即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采用单一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唾液酸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组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疾病组,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01)。同时,唾液酸含量测定对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也较其它两组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 血清唾液酸检测可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JunD在1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191例乳腺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乳腺增生性病变中的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①与其他分子亚型相比较,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亚型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P<0.01)。③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与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1),与肿物直径大小、年龄、淋巴结转移、ER、PR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JunD在浸润性乳腺癌TNBC亚型中显著高表达,有可能为TBNC亚型乳腺癌患者个性化靶向治疗提供一定方向;Jun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乳腺增生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有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检测肿瘤科收治的366例恶性肿瘤患者、40例良性疾病患者及40例健康人的血清唾液酸,并对恶性肿瘤组中277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唾液酸监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良性疾病者与健康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的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水平明显下降,而恶化或转移者其水平无明显变化或有上升趋势。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恶性肿瘤患者前3个月血清唾液酸水平变化明显,第4—6个月变化平稳;少数患者病情变化时唾液酸含量也相应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39例行1.5 T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扫描的乳腺疾病患者为对象,测得病变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 )、速率常数(Kep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 )值。据术后或穿刺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病变组,并取患者自身对侧正常的乳腺组织为对照组,对3组定量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与对照组Ktrans 、Kep平均值依次减低,且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变组、良性病变与对照组 Ve值依次升高,进一步两两比较,仅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与对照组间Ve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病变组中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内癌的Ktrans 、Kep 、Ve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病变组中伴有不典型增生和非不典型增生的Ktrans 、Kep值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Ve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定量动态增强参数Ktrans 、Kep 、Ve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