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射频消融已被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包括肝肿瘤、肾肿瘤、骨肿瘤、毒性甲状腺腺瘤,以及肝、脑、腹膜后的各种转移瘤。目前,大多数射频消融仍集中在治疗肝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上。本院自2002年6月开展肝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至今共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芯降温射频治疗仪(CRF)治疗肝肿瘤的适应症、疗效及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方法:应用CRF治疗20例肝肿瘤,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0-14天、1月患者肝功能、外周血血清肿瘤标志物、CD^4 、CD^8 、CD^4 /CD^8 、病灶大小及回声、病灶内血流、病灶在增强CT/MRI上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7个病灶完全坏死表现为肿瘤体积缩小,整个病灶回声增强,病灶内检测不出血流信号,肿瘤标志物下降明显甚至下降至正常;5个病灶部分坏死表现为只有部分病灶回声增强,病灶内检测不出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减少,肿瘤标志物下降不明显或不下降。所有患者治疗后CD^4 值升高、CD^4 /CD^8 比值升高。结论:对于小于3.6cm的肝肿瘤CRF射频消融可一次性全部灭活,对于3.6cm以上的肝肿瘤需多次射频消融,射频消融在杀灭治疗肿瘤的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方案对肝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研究建立超声引导对射频消融治疗直径 >3 .5cm肝肿瘤的方案 ,评价对大肿瘤的消融灭活效果。方法 根据治疗范围至少达肿瘤周边 0 .5~ 1.0cm的原则 ,采用 5 .0cm消融灶设计不同大小肿瘤重叠消融的方案。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建立的治疗方案包括覆盖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定位模式及实施程序。设立易于把握的实际布针方法。临床应用对象为根据计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1例及肝转移癌患者 42例 ,计 113例 12 4个肿瘤 ,大小为 3 .6~ 7.0cm ,平均 ( 4 .75± 0 .92 )cm。结果12 4个肿瘤共穿刺消融 5 5 4个球灶。治疗后 1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灭活率达 87.9% ( 10 9/12 4灶 ) ;随访 3~ 2 7个月 ,局部复发率为 2 4.2 % ( 3 0 /12 4灶 ) ,预测平均无复发生存时间为 17.3个月。 2 5例因肿瘤复发共进行了 3 8次再次治疗 ,其中 17例再治疗 1次 ,8例再次治疗 2~ 3次。并发症 7例 ( 6.2 % ) ,仅 1例复发癌再治疗 1周后肠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治疗较大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并可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显著提高肝大肿瘤消融灭活率 ,减少复发 ,证实是一项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引导下单极射频消融(Mono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M-RFA)与无接触多极射频消融(No-touch Multipola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实时CEUS引导下M-RFA 及No-touch RFA两种方法治疗肝肿瘤患者94例(M-RFA方法44例,No-touch RFA方法50例),分析术后病灶灭活范围、灭活率、并发症,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AFP、CEUS、增强CT、MRI情况,并定期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的无瘤生存率。结果 RFA治疗后,CEUS测量消融灭活范围平均值:M-RFA组为38.36x31.31mm,No-touch RFA组为46.70x35.82mm;完全灭活率:M-RFA组90.9%(40/44),No-touch RFA组98.00%(4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术后1~6个月,M-RFA组21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的患者,8例明显下降,12例转阴;No-touch RFA组20例AFP阳性的患者,5例明显下降,14例转阴,两组AFP水平,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规律随访至24个月,无瘤生存率:M-RFA组47.72%(21/44),No-touch RFA组68.00%(3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CEUS引导下No-touch RFA治疗肝肿瘤,有助于提高肿瘤的灭活率,疗效显著,无瘤生存率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肝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消融能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是一种新的有发展前景的热消融方法,近年来,作为肝脏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射频消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就其现状、基本原理、电极针的发展、临床应用指征和疗效、术后影像学表现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肿瘤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引导下对114例单个肝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术后3个月每月行1次CT及AFP检查。结果 RFA治疗后77例患者的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占72.38%(77/114),71例患者的AFP渐恢复正常,占62.28%(71/114)。其中直径小于2 cm的49个肿块完全凝固性坏死,AFP恢复正常(100%);直径为2~5 cm的32个肿块中20个完全凝固性坏死(62.5%),17例患者AFP恢复正常(53.12%);直径大于5 cm的33个肿块中8个完全凝固性坏死(24.24%),5例患者AFP恢复正常(15.15%)。结论 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且肿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并对各个阶段进行认真分析、观察。结果10例患者9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可靠,关键在于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而护理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条件的122例肝癌患者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TACE方法治疗,经右侧股动脉插入导管注入20~30 mg吡柔比星+80 mg顺铂+5~15 ml碘化油,观察组则采用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进针启动微波发射系统,2组每月均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水平及肿瘤直径的变化;记录2组患者治疗3次后的近期疗效及患者1年生存率,并随访对比患者的2年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89%)明显高于对照组(72.1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肿瘤直径分别为(78.47±7.63)ng/ml、(25.42±2.44)μmol/L和(2.23±0.75)cm,明显低于组内治疗前[(211.27±21.56)ng/ml、(53.65±5.39)μmol/L和(6.23±0.75)cm]和对照组治疗后[(133.59±13.15)ng/ml、(36.33±3.61)μmol/L、(3.18±0.7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 [(53.47±5.59)U/L]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26.08±2.47)U/L]和对照组治疗后[(44.63±4.2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8.85%,明显高于对照组(5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消融治疗可明显缩小肿瘤直径,改善患者肝功能,提升疗效及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肿瘤发现及定性诊断的价值及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疗效的评价.方法 对20例肝肿瘤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灌注及各时相强化特点,判断肿瘤性质并与增强MRI进行比较;对超声造影/增强MRI高度怀疑恶性的24个病灶,穿刺活检后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术后2周对消融灶行二维及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同期增强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瘤节结28个,超声造影发现瘤节结36个(增生结节12个,恶性病灶24个),增强MRI发现瘤节结35个(增生结节13个,恶性病灶22个),病理(良性3个,恶性21个);二维超声与超声造影在检测肿瘤数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测量肿瘤大小及检出肿瘤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穿刺活检为标准,超声造影与增强MRI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实时、有效显示肝肿瘤血管和血流灌注情况,对肝肿瘤定性诊断及评估肝肿瘤射频消融疗效果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肝癌的治疗通常首选为手术切除,但是由于临床症状出现较晚,大部分肿瘤患者一经发现就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只有20%左右的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肝脏射频消融术(Radio frequency abation)已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射频消融的适应症逐渐放宽,但临近Glison鞘附近的肿瘤一直以来被视为射频消融治疗的禁区,本文通过射频消融联合鼻胆管冷循环治疗肝门部肿瘤来探讨肝门部肝癌射频消融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与射频联合治疗动物实体瘤的疗效。方法Walker 256细胞经热休克或未经热休克、冻融获得不同肿瘤抗原并致敏大鼠骨髓细胞衍化的DC,38只Walker 256实体瘤成瘤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10)仅行RFA治疗;实验组1(n=10)行RFA+未热休克冻融抗原致敏DC治疗;实验组2(n=18)行RFA+热休克冻融抗原致敏DC治疗。超声测量各组肿瘤治疗前后体积变化,记录大鼠的荷瘤生存期,不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2瘤体平均体积显著小于实验组1及对照组(P〈0.05),实验组1在治疗后第2d后瘤体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荷瘤生存期:实验组2〉实验组1〉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的DC瘤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动物荷瘤生存期,其中,经热休克处理的肿瘤抗原致敏DC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造影评价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组织病理对照,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hrasonography,CEUS)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疗效判断中的可靠性。 方法建立8只兔肝VX3肿瘤模型,并进行RFA,有选择地控制消融范围,确保有存活肿瘤组织。在ERFA后4d,CEUS和组织病理检查,比较CEUS获得的消融灶最大径与病理标本的最大径,CEUS切面与病理切片层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分析CEUS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 结果CEUS发现7个消融灶内有残存肿瘤组织,4个消融灶周边出现明显的良性增强带,与组织病理检查对应一致。CEUS获得的消融灶最大径与病理标本的最大径无统计学差异,CEUS和组织病理获得的肝肿瘤坏死成分占病灶总面积的百分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86)。 结论CEUS在RFA后早期能较准确地鉴别RFA引起的凝固样坏死与残存的肿瘤组织,辨别消融灶周边的良性增强,是评价RFA疗效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微波与射频消融肝组织比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微波和射频消融肝组织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小型香猪4头,麻醉后剖腹暴露肝脏,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凝固。能量为60W·600s,旁开电极5、10、15、20mm测温,比较2种凝固方法的热场特点、凝固范围及形状。结果60W·6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的纵径分别为(4.5±0.03)cm,(3.5±0.15)cm,横径分别为(3.0±0.15)cm,(3.0±0.35)cm,纵径二者差异显著(P<0.05),横径无显著差异。射频形成的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P<0.05)。微波的中心温度较射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温度微波和射频无显著差异。微波凝固形成的充血带较射频略窄,微波和射频形成的凝固体的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微波和射频肝组织凝固的热场分布、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了解各自的凝固特性有利于2种技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系统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射频或术中射频治疗肝癌患者40例,共48个病灶,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检查,评价肝癌消融是否完全,并记录射频治疗后的并发症及其转归情况。结果 冷循环射频治疗后,当肝癌直径〈3cm,直径3-5cm,直径〉5cm时,一次治疗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5.8%,78.4%及40%,三组治疗后一年时复发率分别为0.16,40%,主要并发症是疼痛,发热,出血等。结论 冷循环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是一种适应证较广泛,疗效较为确切,副作用较少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联合应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和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鼠Walker256实体瘤的实验,探讨其I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Walker256细胞经热休克冻融获得肿瘤抗原并致敏大鼠骨髓细胞衍化的DC,38只Walker256实体瘤成瘤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1(n=10)仅行RFA治疗;对照组2(n=10)行RFA+未致敏DC治疗;实验组(n=18)行RFA+冻融热休克抗原致敏DC治疗。测量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记录大鼠的荷瘤生存期。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瘤体平均体积均显著小于2个对照组(P〈0.05)。实验组荷瘤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冻融热休克抗原致敏DC联合RFA治疗大鼠实体瘤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延长大鼠荷瘤生存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建立超声引导射频消融复发率较高的肝肿瘤 (>3.5cm)的治疗方案 ,评价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治疗范围至少达肿瘤周边 0 .5~ 1.0cm的原则 ,采用 5cm消融灶设计不同大小肿瘤重叠消融的方案。按照数学模型计算建立的治疗方案包括覆盖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定位模式及实施程序。设立易于把握的实际布针方法。临床应用对象为根据计算方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83例及肝转移癌患者 5 8例 ,计 14 1例 16 2个肿瘤 ,大小为 3.6~ 7.7(4 .79± 0 .96 )cm。【结果】16 2个肿瘤共穿刺消融 712个球灶。治疗后 1个月CT检查显示肿瘤完全灭活率达 90 .1% (14 6 /16 2灶 ) ,随访 3~ 38个月 ,局部复发率为 2 1.0 % (34/16 2灶 ) ,其中肝转移癌高于原发癌 (P <0 .0 5 ) ;2 6例因肿瘤复发共进行了 39次再次治疗 ,其中 18例再治疗 1次 ,8例再次治疗 2~ 3次。严重并发症为 4 .9% (7/14 1例 ) ,仅 1例复发癌再治疗 1周后肠穿孔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本计算方案的制定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 3.5cm以上肝肿瘤提供了依据 ,并可指导临床实际应用。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案可显著提高肝肿瘤消融灭活率 ,减少复发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在肝癌射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超声显像引导肝癌射频治疗,结合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肝癌患者射频治疗前后1周肿瘤内血供及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并对部分病例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检测。结果120例肝癌患者167个肿块术后瘤体缩小103个(61%),血流信号消失116个(79%),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降低(89.5±36.0cm/svs63.6±26.0cm/sP<0.01)。1月后对39例患者复查,31例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内无血流信号;3例再次出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显像及多普勒技术不但能准确地引导肝癌射频治疗,而且对判断疗效及指导再次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CT导向下经皮穿刺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38例,共55个病灶,其中原发性肝癌28例,转移性癌10例,治疗后用增强CT和MRI评价消融效果,并观察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RFA治疗后4周复查,肿瘤直径≤3cm,直径3cm~5cm,直径≥5cm,完全坏死率分别为91%,70%和17%,一年生存率为9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单极冷循环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瘤(adrenal metastasis,AM)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30例AM患者的30个肿瘤,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多针多点立体定位单极冷循环RFA治疗,对较大肿瘤联合经导管肾上腺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drenal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ACE),治疗结束后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或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即时增强CT (contrast-enhanced CT,CECT)评价疗效,若发现肿瘤灭活不全,行追加治疗.治疗后1~3、6~24个月行CECT复查,评估肿瘤是否完全灭活或有无复发.结果 30例患者的30个AM,即时CECT肿瘤完全灭活83.3% (25/30),肿瘤残留16.7% (5/30); 1~3个月CECT肿瘤完全灭活90% (27/30),肿瘤残留10% (3/30),对残留病灶进行追加治疗;6~24个月CECT肿瘤局部复发为16.7% (5/30).所有患者治疗后6个月以上肿瘤明显缩小.PDI与CECT对AM疗效评估:治疗后PDI显示肿瘤消融区无血流信号80%(24/30),有血流信号20% (6/30),CECT显示肿瘤消融区无强化83.3% (25/30),部分强化16.7% (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轻微疼痛及消融区域的热胀感;患者治疗后均出现发热,给予对症处理;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升高(32.8/19 kPa),经静脉注射尼卡地平5 mg后缓解;5例患者心率减慢,最慢45~56次/min,静脉给予阿托品0.5 mg后,心率回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超声引导RFA治疗AM,能实时监视进针方向,穿刺成功率高,对较大肿瘤联合化疗栓塞并选择多针多点RFA治疗,能使肿瘤完全灭活,且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