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印度喀拉拉邦对当地60例马来丝虫和27例班氏丝虫感染者作了微丝蚴周期性的观察和分析。在24小时内,每2小时取血1次,制作涂片3张,每张涂片血量为20立方毫米,染色后作微丝蚴计数。根据不同时间微丝蚴计数的结果,马来丝虫微丝蚴的高峰在22时至2时之间,有时出现两个高峰,前1个高峰较后1个高峰为低。班氏丝虫微丝蚴只有1个高峰,2时左右开始上升,于4时达高峰,以后很快下降。两种丝虫微丝蚴都是夜间周期型。  相似文献   

2.
用含有布鲁属微丝蚴的猫血喂饲东乡伊蚊,并将由此获得的第3期幼丝虫接种长爪沙鼠腹腔,5~6周后从沙鼠腹腔内取出未成熟的雌虫和雄虫。再以马来丝虫雄虫×彭亨丝虫雌虫,彭亨丝虫雄虫×马来丝虫雌虫的不同组合分别接种沙鼠腹腔。待沙鼠腹腔液中出现微丝蚴后,用膜饲法人工感染东乡伊  相似文献   

3.
帝汶丝虫(Brugia timori)分布于东帝汶和印尼东南部的小巽他群岛。这种丝虫也寄生于人体的淋巴系统,在许多方面与马来丝虫近似,过去长期将这两种丝虫混淆。最近 Partono 等(1977) 根据成虫形态的不同,正式将帝汶丝虫确定为独立的种,并对成虫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周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四川各地53例班氏丝虫病和21例马来丝虫病的微丝蚴周期性。其周期性指数分别为103.85%和112.08%,高蜂时间分别为1:06和1:18,皆为典型的夜现周期性。  相似文献   

5.
马来丝虫有夜间周期型和夜间半周期型两种类型,而这两型马来丝虫的传播媒介不同,亚周期型又有动物保虫宿主,因此区分这两型马来丝虫,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曾有人发现在厚血片中许多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有脱鞘的倾向,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则无此现象。本文作者对两型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微丝蚴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出现脱鞘的情况作了观察。取两型马来丝虫携带者及阳性猫的60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班氏和马来丝虫微丝蚴超薄切片法分析两种微丝蚴鞘膜的细胞化学特征。微丝蚴超微结构分析样品经成二醛、锇酸常规固定后脱水、包埋、超薄切片,电镜观察鞘膜结构。其余样品用0.1%戊二醛和2%多聚甲醛固定,甲醇脱水,Lowicryl K4 M—20℃包埋,超薄切片后分三组:1)金标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种浓集彭亨丝虫或马来丝虫微丝蚴的简单方法。用100~1,200条传染性幼丝虫接种到刚成熟的雌雄长爪沙鼠腹腔内。感染后150~244天用乙醚麻醉剖腹,将取出的腹内脏器浸入玻皿内的冷的无菌  相似文献   

8.
布鲁属的派特、彭亨和马来丝虫在形态上颇为相似。为了了解它们是否属于生物学上的不同种,作者进行种间的杂交试验。实验所用的派特丝虫得自肯尼亚,彭亨丝虫得自利物浦热带医学院,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得自 Wellcome 热带医学研究室。3种丝虫均为纯系传代,将从实验媒介埃及伊蚊获得的感染期幼丝虫接种长爪沙鼠,当刚能区别出虫体的性别时即收集雌虫和雄虫,分别移种到未感染的沙鼠的腹腔。各异种交配  相似文献   

9.
脱鞘是班氏、马来和彭亨丝虫微丝蚴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将微丝蚴的鞘膜去除是体外培养的第一步。研究微丝蚴鞘膜在蚊体内的作用也需从血液内分离微丝蚴并将其鞘膜除去。本文介绍一种改进了的从小量血液样本中收集彭亨丝虫脱鞘微丝蚴的方法,即将脱鞘和/或带鞘微丝蚴通过琼脂糖凝  相似文献   

10.
从感染彭亨丝虫和马来丝虫的猫采血(每毫升血加10单位肝素)收集微丝蚴,从感染的棉鼠收集棉鼠丝虫微丝蚴。感染班氏丝虫微丝蚴的血来自坦桑尼亚(1973年起保存于液氮内)。用5微米核孔薄膜滤过器分离微丝蚴,洗涤滤膜,将微丝蚴混悬于 pH 7. 4的Hanks 平衡盐液(HBSS)中。分别将微丝蚴放在含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A、淀粉糖甙酶、甲壳酶、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肽链内断酶、亮氨酸氨基肽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彭亨丝虫的微丝蚴全片和成虫切片作抗原,用间接萤光抗体法测定猫的抗体反应情况。将受试的猫血清标本0.025毫升置于康氏管内,用磷酸缓冲液(PBS)1:16稀释,再用微量滴管于微量补体结合盘内行一系列的2倍稀释。成虫切片置于240×0.9厘米的塑料玻片盘内,每1格内各加1滴准备好的稀释血清,每1个血清标本用1张玻片。加盖使保持湿度。置于37℃孵箱内15分钟,用冷磷酸缓冲液冲洗每张玻片,再放入盛有磷  相似文献   

12.
中华按蚊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糖原及蛋白质等组织化学观察结果表明,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蚊体内的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糖原及蛋白质含量均比未感染蚊明显降低。非特异性酯酶活性亦有一定改变,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几无改变。  相似文献   

13.
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中华按蚊的羽化蚊、吸正常人血后0d、5d、8d、12d、18d及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后5d、8d、12d、18d的中华按蚊虫体内13种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这13种元素由钾、钠、钙、镁等4种常量元素和铁、锌、镍、铝、钢、铅、铜、锰、铬等9种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非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体内元素的含量随蚊虫的发育而增减不一,减少明显的有锌、铁、镁、铜等,而钙、钾等却有所增加。感染蚊与非感染蚊相比较,多种元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于感染第5d,有铁、锌、钾、钙、钠、铝、钢、铅、铜、锰等10种;第8d有除钙、镁以外的11种;第12d有除钙、镁、铜、镍外的9种;第18d有钾、镍、铝、镉、铅、锰、铬等7种元素的含量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华按蚊对马来丝虫微丝蚴易感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华按蚊对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以及贵州和浙江两地虫源的易感性。方法:观察中华按蚊感染不同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mf)后蚊虫的存活率、蚊虫体内微丝蚴发育至感染期蚴(L3)率和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同时观察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结果:感染微丝蚴密度为32.5mf/μl和141. 5mf/μl组的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为36.2%和8.7%,感染蚊体内L3平均条数分别为8.24和0.3条。中华按蚊感染浙江虫源(6代)和贵州虫源(31代),微丝蚴发育至L3率分别是45.1%和26.8%。结论:中华按蚊对感染密度为32.5mf/μl-66.4mf/μl时较易感,其对浙江虫源(6代)较贵州虫源(31代)易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丝虫病人的细胞结合抗体-依赖细胞毒性现象是否类似采用正常人体灰白层细胞所显示的结果,并进一步观察微丝蚴病人抗体细胞粘连现象的缺乏。从感染蚊获取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将9份丝虫病人的血与1份枸橼酸磷酸盐葡萄糖混合,葡聚糖沉淀法分离末梢血白细胞,洗涤、调普细胞浓度为3.6×10~3/100μl,采用具有活力的病人细胞及L_3进行粘连测定。以15岁以上的10例微丝蚴病人和1例热带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TPE)为实验标本。静脉采血收集95例血清标本,分为微丝蚴血症(15份)、无微丝蚴症状病人(15份)、象皮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使用冷冻技术对马来丝虫微丝蚴进行48小时低温保存的试验。参照Ham等的二步冷冻法的实验表明:微丝蚴的活力(存活率、正常外貌百分率及活动等级),无论加血清或不加血清的冷冻组均明显低于未冷冻组;加血清后冷冻的微丝蚴活力明显高于未加血清组;微丝蚴的活力与保护剂DMSO的浓度相关,在5~30%的范围内,随着DMSO浓度升高,微丝蚴的活力显著下降。结果提示用DMSO浓度为5%、小牛血清浓度为20%、青霉素、链霉素各为200U/ml,pH为7.0~7.2的台氏液作为微丝蚴的冷冻保存液,以1℃/分降至-17℃,然后迅速投入液氮冷冻保存,复苏后微丝蚴的活力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的目的是发展一种在能繁殖的条件下产生活的脱鞘微丝蚴,提供适于体外培养研究的幼丝虫。用5微米微孔薄膜滤器过滤,将微丝蚴与阳性猫血的红细胞分离。将滤器洗后并将微丝蚴悬浮在 pH7. 4的 Hank 氏缓冲盐溶液(HBSS)中。实验包括微丝蚴在 HBSS 溶液内各种酶溶液中温育。使用前立即配制酶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在浙江省临海市马来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降至0.5%以下后,我们观察了7例低密度微丝蚴血症不经治疗转阴情况,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将马来丝虫微丝蚴注入实验鼠静脉,能产生持续的微丝蚴血症,从而提供了一种可用以评价杀微丝蚴药物的模型。本文报导海群生对注入鼠体内马来丝虫微丝蚴的作用。从感染的蒙古沙鼠获得微丝蚴。将动物麻醉,取20毫升 Dulbecco 磷酸缓冲液,经18号标准塑料导管注入腹腔,按摩腹腔后,回收含微丝蚴液。洗涤3次,浓缩至1毫升 pH7. 2磷酸缓冲盐液含2×10~5微丝蚴悬液。体重18~20克的雌性CF_1鼠,每只静脉内注射0. 5毫升悬液间隔一定时间,从每只鼠眶后静脉窦  相似文献   

20.
从感染丝虫阳性沙鼠腹腔获取马来丝虫微丝蚴,以TCS液洗涤后,采用14%聚乙烯吡咯酮(PVP)和5%二甲亚砜(DMSO)两种低温保护剂,各分为4组:甲组为保护剂中各加1滴吐温80(Tween—80),进行冷平衡(Cold banlance)后以两步法冷冻在液氮(—196℃)中冻存;乙组即仅加保护剂同上法冻存;丙组为保护剂中各加1滴吐温80,置室温中为未冷冻对照组。该实验重复两次。丁组为冻存前未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