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BiPAP呼吸机治疗了2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结果表明:BiPAP呼吸机治疗可明显提高PaO_2和SaO_2(P<0.01),降低PaCO_2(P<0.05),心率、呼吸频率减慢,神志障碍者恢复。表明BiPAP呼吸机是治疗COPD并Ⅱ型呼衰的一种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2.
BIPAP30呼吸机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霞 《广州医药》1999,30(3):37-38
为探讨BIPAP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对施行BIPAP通气的31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多指标观察。BIPAP通气7天后PaO2明显上升(P〈0.05),SaO2明显上升(P〈0.01),PaCO2明显下降(P〈0.05),表明可提高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操作简便,早期应用可减少建立人工气道。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合并肺性脑病时血气变化情况,将24例肺性脑病患者和74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肺脑组PaCO2升高、pH降低较呼衰组更明显(P<0.01),肺脑组PaO2比呼衰组低(P<0.05);肺脑组以呼酸合并代酸最常见。提示:pH值与肺性脑病呈负相关(γ=-0.665),PaO2与肺性脑病呈正相关(γ=0.751)。  相似文献   

4.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通气治疗,并采用病例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差显著(P<0.01);此外,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的征象消失,神志障碍者恢复,该呼吸机不用气管插管或切开就可使PaO2上升,PaCO2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这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无创性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aw)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显差异,其中PetCO2较PaCO2低,平均相差达2.13kPa±1.26kPa(P<0.01)。故在慢阻肺呼衰时PetCO2不能反映PaCO2变化,此时如以PetCO2来估计PaCO2是不可靠的。慢阻肺呼衰时PaCO2-PetCO2之差异与VD/VT(r=0.81,P<0.01)和Raw相关(r=0.42,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鼻( 面) 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6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31 例,用 Bi P A P 呼吸机经鼻( 面) 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31 例,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Pa O2 迅速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 0 .01) ; Pa C O2 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结论 合理应用 B I P A P 呼吸机通气治疗可迅速纠正呼吸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7.
报告用华西牌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0例疗效,并与60例常规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第一秒率(FEV(1.0)%)、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生脉液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FEV(1.0)%、PaO_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但PaCO_2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对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通气治疗,并采用病例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比治疗前明显下降,相关显著(P〈0.01);此外,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减慢,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动作的征象消失,神志障碍者恢复,该呼吸机不用撖这插管或切开就可使PaO2上升,PaCO2下降,临床症状缓解,这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比色法测定17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O,并与15COPD非呼吸衰竭患者及15例健康人进行了对照。结果:COPD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O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浆NO水平与PaO2深度僮无显著盯关关系(r=0.0384,P〉0.05)。结论:在严重缺氧时,血NO增加,NO在COPD呼吸衰竭的  相似文献   

10.
对5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分别以糖皮质激素+氨茶碱(12例)、氨茶碱+呼吸兴奋剂(12例)和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呼吸兴奋剂(30例)治疗。应用三药联合治疗后3hPaCO2明显降低,PaO2及pH均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1和<0.001)。治疗后7d有效率以三药联用最高(96.7%),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茶碱(66.7%)和氨茶碱+呼吸兴奋剂(50.0%)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三药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可有效降低PaCO2,且不会增加呼吸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在胸内手术的应用。方法 肺与食道癌手术各12例。胸内主要手术步骤应用单肺通气,监测MAP、PaO2、PaCO2、SaO2、PetCO2等。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结果 肺叶切除单肺通气PaO2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PaCO2上升,差异无显著性(P〉0.05)。食道癌切除单肺通气PaO2下降(P〈0.05).结论 胸内手术单肺通气虽可致低氧血症;但注意缩短单肺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儿术后PaO2 变化。方法:测定术前、术后第1、3 和20h PaO2 值。结果:PH 组术后20h 的PaO2 低于术前(P< 0.05),低于无PH组(P< 0.05),且重度PH组低于轻、中度组(P< 0.05)。结论:影响因素为术前肺间质改变和术后呼吸功能暂时障碍  相似文献   

13.
观察20例风心和先心患者在体外循环围术期各时期的PaCO2和相应的PETCO2。结果表明:1.各时期的PaCO2与PETCO2均显著相关(P<0.05),r值为0.686~0.995;2.体外转停后风心组Pa-ETCO2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提示ETCO2监测可减少检测动脉血气的频率,但不能完全替代PaCO2;长时间的体外转流加大Pa-ETCO2差值。  相似文献   

14.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者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例正常人,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及2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慢阻肺呼衰)患者进行了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比研究,并与死腔气量/潮气容积(VD/VT)和气道阻力(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组及慢阻肺组PaCO2和PetCO2间无明显差异(P〉0.05),PetCO2可反映PaCO2变化。慢阻肺呼衰者PaCO2和PetCO2间有明  相似文献   

15.
吴光裕  曹勇 《医学争鸣》1994,15(4):247-251
目的:评价不同通气方式的通气效果并探讨通气作用原理。方法:通过蒸汽吸入致伤,复制了9只犬Ⅱ型呼吸衰竭模型。结果:①当限定CMV峰值气道压≤12cmH2O时,有CO2潴留,不能满足通气要求:②HFJV+PEEP与单纯HFJV相比较,Vco2(2.91±1.09对4.90±0.65ml/(min。kg)显减少(P<0.01),Paco2(10.28±1.36对7.05±1.37kPa)大幅度增加(P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n=30)及开腹胆囊切除术(OC,n=22)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OC组术后肺功能下降较LC组明显(P<0.05),OC组术后PH、PaO2的下降及PaCO2上升均较LC组明显(P<0.05),说明LC对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酸碱平衡影响较小,肺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L-Arg)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作用,将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rg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按分组分别口服L-Arg和安慰剂3.0g/日共4~6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X线胸片征象及血气变化。结果表明:L-Arg组心电图指标PⅡ、RV1+SV5、电轴、V1R/S、V5R/S和aVRR/S均明显改善(P<0.05),肺动脉凸度也明显改善(P<0.05),且PaO2、SaO2明显升高(P<0.05),PaCO2降低(P<0.05),而右下肺动脉宽度、右下肺动脉宽度/气管横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安慰组心电图指标、X线征象及血气均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口服L-Arg可明显改善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指标、肺动脉凸度及血气,提示L-Arg可望成为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Ⅱ型呼吸衰竭(呼衰)治疗中的价值。②方法观察21例COPD并呼衰病人应用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治疗2d后,血气(PaO2,PaCO2和pH值)分析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与同期病情相似的21例呼衰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病人及22例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病人的结果作比较。③结果治疗前3组病人的PaO2,PaCO2和pH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BiPAP组和插管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3项血气指标改善显著(t=2.500~10.231,P<0.05,0.01),病人症状减轻或缓解;插管组较BiPAP组血气改善更明显(t=2.802~3.630,P均<0.01);对照组仅低氧血症和紫绀得到改善(t=5.565,P<0.001)。④结论BiPAP面罩式无创通气可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衰病人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但对极危重病人应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含氯胺酮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剂(PS)对洗肺鼠呼吸衰竭的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经戊巴比妥钠腹腔内麻醉后,经气管切开孔插入导管行人工呼吸。吸气峰压(PIP)定为1.47kPa,呼吸比为1:1。将PIP及呼气终末正压(PEEP)分别调至1.96kPa和0.49kPa后对所有动物行全肺灌洗(37℃生理盐水,40ml·kg-1)8~10次。当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至12kPa以下时,将动物随机分为A组及B组,每组各10例。A组的动物经气管注入单纯的PS25mg(0.5ml);B组则注入含有氰胺酮2.5mg、PS25mg(0.5ml),120min后撤离PEEP,并将PIP调至1.4kPa。结果所有动物的PaO2经肺灌洗后由59.4kPa降至10.3kPa左右(P<0.05)。治疗后两组的PaO2均明显升高至肺灌洗前水平(56.3kPa)(P<0.05)。当撤离PEEP后,与灌洗前相比,A组的PaO2明显下降至20kPa以下(P<0.05),而B组的则保持在46kPa以上(P>0.05)。至实验结束时,B组的动物全部存活,而A组只有4例存活。结论含氯胺酮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剂能较好地维持无PEEP的低气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内皮素(ET)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卡托普利的治疗作用机理,将3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16例采用卡托普利加常规治疗,疗程为14天,并以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治疗前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PaCO2、pH无明显相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下降(P<0.01),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卡托普利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提示内皮素在肺心病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卡托普利的治疗作用与其降低ET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