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炎肝硬化的早期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的早期临床诊断手段。方法回顾总结了我院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首次住院诊断为肝炎肝硬化患者前一次住院的临床资料,利用Exce12000中AVERAGE、STDEV两个统计函数,求其平均值(xˉ±s)。结果本组93例患者中,在观察的WBC、Pc、GGT、AST、ALT、ALP、TBIL、TP、ALB、A/G、PT、BUN、GLU、CHOL、AFP、CG共16项中,(1)除BUN、GLU、CHOL变化不明显外,其余指标阳性率均较高;(2)WBC、Pc、ALB、A/G低于正常值,其余指标均高于正常高限。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炎肝硬化共有13项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2.
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敏  杨冬华 《广东医学》2006,27(2):287-289
早期肝硬化(cornpensated liver cirrhosis)是指肝实质广泛破坏,弥漫性纤维增生,被分隔的肝细胞团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叶形成。此时纤维间隔宽大疏松,改建尚不充分。早期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由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因此,早期诊治,对患者预后及病程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明 《重庆医学》2006,35(20):1877-1879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肝癌早期诊断的相关因子。方法对300例年龄在18~40岁的青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进行病史调查、辅助检查和相对危险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的男女之比3.76:1,肝癌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肝硬化的分别为72%、63%。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6.78和2.27。肝癌患者AFP阳性率为68.36%,〉400ng/ml者占44.89%。HBV感染标记随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呈递减关系。结论男性青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人群;肝炎的病程与反复发作及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家族肝癌及其他肿瘤史在青年肝癌的发生中相对危险度较高,AFP阳性对早期诊断肝癌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行肝组织活检并确诊的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早期肝硬化组(28例)和非肝硬化组(42例),2组患者均行二维超声肝脏检查,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肝脏实质回声、边缘形态、表面被膜、脾脏面积、肝静脉清晰度、肝内韧带、胆囊壁等进行检查和半定量评分,观察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及血流量;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水平。结果早期肝硬化组患者肝实质回声、边缘形态、表面被膜、肝静脉清晰度、脾脏面积、肝内韧带及胆囊壁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均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总评分亦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患者门静脉内径、血流速、血流量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P<0.05);早期肝硬化组患者HA、ⅣC、LN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升高可考虑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546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546例肝炎后肝硬化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肝炎肝硬化年龄主要分布在31 ̄60岁,男女比例为4.31:1;单纯乙肝后肝硬化430例,占78.8%,乙肝重叠其他肝炎病毒84例,占15.4%;肝炎反复发作较不发作发展为肝硬化的时间明显缩短;胃镜检查发现84.1%的肝炎肝硬化患有食管胃静3工张,B超声显示7.9%的肝硬化患脾体积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脾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探讨此症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材料和方法: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我中心手术的424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CTA检查及随访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确诊合并脾动脉瘤,19例通过CTA确诊.14例术中未外理脾动脉瘤,2例于术后发生脾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1例死亡.术中切除脾动脉瘤及脾脏的5例生活质量良好.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脾动脉瘤发病率升高,CTA扫描能够准确诊断脾动脉瘤.合并脾动脉瘤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手术中应同期行脾动脉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8.
酒精性肝硬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芝蓉  黄忠 《北京医学》2008,30(4):197-198
慢性乙型肝炎一直是我国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的主要病因,而欧美国家则以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 cirrhosis,ALC)为主.据统计,英国ALC占各类LC的80%,美国占40%~90%,45~54岁人群死因中ALC居第4位[1];我国酒精作为LC的病因为5%~11%[2].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LC患者444例,其中ALC 60例,占13.5%;乙肝后LC 322例,占72.5%;原发性胆汁性LE、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其他原因LC 62例,占14%.现就ALC与乙肝后LC的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本部2004年3月-2010年3月住院的228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44.74%,不同性别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脾切除及有无血小板减少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表面抗原是否阳性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易发生胆囊结石,与性别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否阳性无关而与脾功能亢进相关,脾脏切除可能预防胆囊结石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吕晓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5):1908-1909,1914
目的研究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该科收治的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349例,分析其年龄、性别与发病的关系,研究不同性别及老年、非老年患者常见并发症、合并症的差异。结果349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男性高发年龄为40~60岁,占男性患者的70.5%,女性高发年龄为50~70岁,占女性患者的71.6%;50岁以上女性患者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80.3%:60.8%,P〈0.01);并发原发性肝癌与合并酒精性肝病者男性多于女性(分别为12.6%、4.2%,P〈0.05);老年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构成比女性高于男性(分别为24.0%、14.2%,P〈0.05);合并酒精性肝病者老年低于非老年患者(分别为4.2%、12.3%,P〈0.05);合并心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重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老年明显多于非老年(分别为13.5%、1.2%,P〈0.001;18.8%、7.9%,P〈0.01;18.8%、5.1%,P〈0.001)。结论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高发年龄、原发性肝细胞癌和酒精性肝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老年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重叠感染的发病率与非老年相比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各种肝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8例肝病患者的空腹血TBA水平。结果:血清TBA水平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90.9%、89.2%、100%、100%、100%、41.7%、47.4%。升高的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血清TBA的测定可以作为反映急慢性肝病、肝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用管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法检测42例正常人及176例肝胆病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SChE)同工酶谱,同时采用 Ellman 法测定 SChE 活性。结果表明正常人SChE 可分出8~12条同工酶带,绝大多数慢性肝病患者带6(ChE_6) 的活性升高。而带2~5(ChE_(2~5) )的活性降低。血清 ChE_6/ChE_2~CChE_5比值随肝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尤以肝硬化时更为明显。血清 ChE_6/ChE_2~ChE_5比值升高对肝硬化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A/G 和 SChE 活性。提示血清 ChE_6/ChE_2~ChE_5比值可作为一个诊断肝硬化新的血清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及其在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59例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中急性甲型肝炎20例,急性重症肝炎14例,肝硬化代偿15例,肝硬化失代偿10例)、28例肝癌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浆TM水平,并与1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代偿、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浆TM水平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急性重症肝炎组明显高于急性甲型肝炎组,肝硬化失代偿组显著高于代偿组(F=389.19,q=3.08~45.77,P〈0.001);肝癌病人术前血浆TM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5.64,q=6.959~17.544,P〈0.05),Ⅰ、Ⅱ期病人术后10 d的血浆TM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水平(t′=2.366,t=8.372,P〈0.01)。肝癌病人血浆TM水平随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F=55.64,q=4.099~17.544,P〈0.05)。结论 TM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作为某些肝脏疾病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肝硬变、15例肝癌和20例正常人的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表明,肝硬变组、肝癌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变组中伴有腹水20例,不伴腹水10例,二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接近(P>0.05)。提示在肝硬变、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内皮囊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对肝硬变腹水的形成并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在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42例正常人及114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无肝纤维化40例、肝纤维化36例、早期肝硬化38例)肝实质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各组肝脏近、中、远场的IBS值比较:肝纤维化组及早期肝硬化组肝脏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较正常对照组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组、肝纤维化组、早期肝硬化组中肝脏近场、中场、远场的IBS值均表现为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区域IBS值比较:对照组、肝炎组各组内肝脏近场、中场、远场IBS值比较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早期肝硬化组肝脏中场IBS值高于近场及远场,且二组内近场IBS值高于远场,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肝脏近、中、远场IBS值分别为29.71,35.82,25.16dB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86.7%、97.2%、97.2%;特异度分别为66.7%、68.3%、68.3%;肝脏近、中、远场IBS值分别为34.85、38.04、31.32dB时,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分别为97.4%、97.4%、92.1%,特异度分别为85.6%、81.4%、85.6%;肝脏近、中、远场IBS与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0.916、0.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BS技术能反映出肝实质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同时能做出量化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7种肝硬化肝功能评估方法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应于临床的肝硬化的肝功能评估方法。应用7种以Child分类为基础的肝功能评估方法,对37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进行评估。结果1.在7种方法间,Child-Pugh分类,肝功能不全分类,Aarley,Terblanche4法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Child与门脉法间差异不显著,而与CPC间差异显著;预后指数法与余6法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2若以CPC法为标准,据积分结果可见Child法,门脉法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钙、磷离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 ,肝硬化患者血清钙 (Ca2 +) ,磷 (P3- )浓度变化 ,以及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94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及 35例健康对照组系列用邻甲酚酞络和酮法 (OCPC)和紫外法测定其血清Ca2 +、P3- 浓度 ,同时测定患者组的肝功能。结果 :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a2 +、P3- 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肝功能恢复前后血清Ca2 +、P3- 浓度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5 )。结论 :慢性肝炎 ,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血磷 ,低血钙。肝功能恢复前后血清磷升高程度与肝损伤程度 ,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治疗疾病的同时应及时纠正Ca2 +、P3- 的失调。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病人血小板4项参数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血小板计数(B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50例正常人与108例肝硬化病人的外周血BPC、MPV、PDW、PCT。结果肝硬化病人BPC、PCT低于正常对照组,MPV、PDW则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F=4.63~6.54,P<0.01)。随着肝功能减退、Child-Pugh评分升高,BPC、PCT等明显下降,MPV、PDW明显上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502,P<0.01)。结论肝硬化病人BPC、MPV、PDW、PCT 4项参数的异常与肝脏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关,肝硬化病人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与非甲非乙型肝炎均可引起肝硬变,但这两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变间有无差别,本文应用显微图象计量方法,免疫组化,组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型肝炎是引起混合结节型肝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非甲非乙型肝炎引起的多属小结节型肝硬变。  相似文献   

20.
NUTRITIONAL THERAPY AND LIVER CIRRHO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mong 18 patients diagnosed as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of the liver at compen-sated stage, 12 were treated for 2 months with a vegetarian diet which provided a dailyintake of 2263 Kcal and 95g protein with 68g of it vegetable in origin, while the re-maining 6 patients were given a routine hospital diet and served as controls. After 2months of dietary treatment, there was a marked increase in the value of serum albuminand transferrin, an increase in 24 h urinary creatinine output and creatinine height indexwith a decrease in 24 h urinary output of urea nitrogen. The reverted A/G ratio was cor-rected and the negative nitrogen balance became positive. The protein synthetic rate turnedto become greater than the catabolic rate and the body protein flux decreased as mea-sured by the ~(15)N-glycine tracer kinetic stud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a high caloric vege-tarian diet can influence favorably the whole body protein turnover in cirrhotic patientsand should thus be used at least as an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