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志静  高路 《医学争鸣》2005,26(Z1):5-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的PLT检测值低于正常对照(P<0.05),而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正常对照(P<0.05),但仍不能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 h内的PCT检测值和正常对照有差别(P>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对其进行血小板3项参数PLT、MPV和MAR的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MPV及MAR较健康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而且恢复期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PLT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CD62P、CD63、MPV及MA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4、0.817、0.684和0.698,均为P<0.01),而PL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无相关性(r=0.3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量活化及其体积和最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CI患者69例作为脑梗死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血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50例健康者对比;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评估CI患者预后,以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者作为预后良好组43例,以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作为预后不良组26例,并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结果 CI组D-D、Fbg、MPV、PDW分别为(342.61±15.69)ng/ml、(4.96±1.27)g/L、(15.15±1.69)fl、(18.64±8.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LT两组均在正常范围。CI预后良好组PT、aPTT、D-D、Fbg、MPV、PDW分别为(13.26±1.15)s、(34.59±2.85)s、(3.74±1.29)ng/ml、(4.28±1.56)g/L、(14.27±1.18)fl、(17.85±4.31)%均显著低于CI预后不良组,PLT两组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可作为临床预测CI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大血小板比率 (P -LCR)变化。方法 检测 98例脑梗死患者和 80例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P -LCR数值。结果 脑梗死组的PLT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 ,MPV、PDW、P -LCR均较正常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其体积改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体积及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照组为38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动态变化,缺血梗死面积与PLT呈负相关系,与MPv成正相关系。结论:血小板在急性脑梗死的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对临床急性脑梗死的预防、缺血面积和病情、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疑难病杂志》2007,6(8):460-462
目的探讨血小板形态在脑梗死发病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ICD)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脑梗死急性期PLT明显低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TIA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急性期MPV和PDW明显高于TI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TIA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PLT低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MPV和PDW高于急性稳定型缺血性脑卒中(P<0.01)。结论血小板的形态在脑梗死之前就发生变化,动态观察血小板3项参数对脑梗死的预防、诊断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体积、压积及分布宽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3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6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计数、压积及体积,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MEK-6318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数检测,并将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MPV明显下降(P<0.01),PDW分布增大(P<0.05).结论 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的测定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总结82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的变化,旨在探讨血小板形态及功能改变在脑梗死发生发展及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疟原虫感染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3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62例首次来我院就诊的疟原虫感染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测,针对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并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小板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疟原虫感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下降(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无明显改变.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疟原虫感染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并检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5例急性期时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另设健康人54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PLT<对照组,MPV>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MPV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弄有显著性意义,P<0.0l。结论: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7222K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8例(AMI)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AMI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监测AMI患者的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AMI)的诊治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祖铭  罗春华 《海南医学》2008,19(8):136-13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二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233例,对照组255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L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P-LCR增高,PLT下降,临床上对具备脑梗死高危因素或脑梗死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特别是MPV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健康人与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别。方法: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老年健康人与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然后分析其数值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PLT、PCT较正常老年人无显著性差别,MPV、PDW均较正常老年人高。结论:血小板的参数有助于老年人高血压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含量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XT-1800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并与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结果: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四项参数均值显著低于正常人组.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四项参数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凝血机制障碍,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预后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检测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液血小板4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以指导疾病临床诊疗工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4至2017.8期间收治的65例心肌梗死(甲组)与70例脑梗死(乙组)患者及60例健康志愿者(丙组),分别检测所有入组对象的血小板4项参数后,做出比较。结果与丙组相比较,甲组与乙组PCT、PLT明显降低,MPV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甲组PDW高于丙组(P0.05),乙组与丙组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MPV较高于甲组(P0.05),PCT、PLT、PDW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4项参与变动是心肌梗死与脑梗死患者的非特异性表现,但血小板功能异常对心脑梗孔的预防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是对于脑梗死患者中的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_(62P))和血小板计数进行一定的分析,了解血小板平均的体积和血小板的聚集率产生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于180例得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了解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活化检测,并且通过检测了解相应的参数,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急性脑梗死患者CD_(62P),CD63,MPV和MAR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恢复期患者,恢复期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PLT与急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D_(62P),CD_(63),MPV和MAR与神(R=0.84,0.817,0.684和0.698,均P0.01),但PL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32,P0.05)。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脑梗死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质量激活的体积会不断增大,最大聚集率也会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几率,就当前来说最有可能发生脑梗死的反应主要是MPV。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筠  刘骅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55-56,59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凝血图及血小板数目,体积变化情况,探讨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理论依据。方法:对80例发病时间在6~24 h内的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小板数目(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凝血图,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