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研究发现它们具有许多潜在的药用价值,其中抗白血病作用是一个研究热点。其抗白血病作用主要表现存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分化、干预细胞信号转导和增强抑癌基因活性及抑制癌基因表达等方面。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对特异性抗白血病T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我们从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外周血中培养出DC,探讨其对特异性抗白血病T细胞(AntiLBT)的作用。病例和方法1 病例 初诊CMLCP患者16例。均有t(9;22)染色体异常。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32(18~45)岁。分别将与其中6例患者HLA相合的6名健康亲属作为正常对照。2 单个核细胞(MNC)的分离制备 取肝素抗凝的外周血或骨髓2~3ml,按文献[1]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 相似文献
3.
4.
γδT细胞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抗白血病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γδT细胞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抗白血病作用李新燕张学光谢炜刘征辉郑列琳夏学鸣朱学东γδT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类。尽管其在外周血中仅占T淋巴细胞的1%~10%,但愈来愈多的实验证实,γδT淋巴细胞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御屏障,能清除病原微生... 相似文献
5.
移植物抗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奋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5,18(2):92-94
本文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L与T细胞、GVL与CD4^+、CD8^+T细胞亚群、GVL与IL-2以及GVL与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等的关系方面,对GVL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21对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抗白血病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白介素21(IL-21)对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CTL抗白血病的体外作用。以不同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DC,自体AL细胞RNA作为抗原负载DC,与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白血病特异性CTL产生;用LDH释放法检测CTL杀伤自体AL细胞的作用,并检测CTL产生IFN-γ和TNF-α的变化。实验共分2组:实验组,在DC—CTL共培养过程中加用IL-21(200ng/ml);对照组,不加IL-21。同时对IL-21单独作用培养后成熟DC,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变化以及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CTL产生率分别为:(56.73±10.21)%,(73.43±18.01)%(P〈0.01);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分别为:(154.91±67.20)ng/L,(310.62±141.15)ng/L(p〈0.01)和(8.77±5.09)μg/L,(15.25±6.56)μg/L(p〈0.01)。在效靶比为20:1时,两组对自体AL细胞的杀伤作用分别为(50.22±5.07)%,(75.38±9.47)%(P〈0.01);IL-21作用后的成熟DC的CD1a、CD83、CD86、CD80和HLA—DR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诱导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亦没有明显不同。结论:IL-21可促进DC诱导的CTL增殖、增加IFN--γ和TNF—α产生从而增强其抗白血病作用;IL-21对成熟DC表面抗原表达及其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IL-21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 I)目前已成为骨髓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DL I在受者体内所介导的这种抗白血病作用 ,与输入的异基因免疫活性细胞诱导的过继性免疫反应有关 ,现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加以综述。1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DL I)的临床意义自 Kolb[1 ] 1990年报告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后复发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 )患者 ,采用供者白细胞输注诱导再次细胞学完全缓解后 ,人们对 DL I介导的过继性免疫反应产生了极大兴趣。临床单独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诱导抗白血病作用 ,或同时结合干扰素治疗细胞遗传学甚至血液学复发的C… 相似文献
8.
抗原冲击致敏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特异性体外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CIK +CLA DC组 ) ,与未致敏的DC +CIK(CIK +DC组 ) ,CIK组及CIK +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效靶比为 2 5∶1时细胞杀伤活性最强 ,在该效靶比下 ,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5 2 5± 9 4 ) % ,(2 0 7± 7 5 ) %和 (2 4 2± 8 7) %。CIK +CLA DC组杀伤活性最强 ,与其余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IK +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 (P <0 0 1) ;CIK组与CIK +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IK +CLA DC组在效靶比为 2 5∶1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14 6± 6 2 ) %和 (12 7± 10 2 ) % ,与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CIK与CML 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 ;CIK与CLA抗原致敏CML DC共培养组具有最强的杀伤活性。CLA抗原 相似文献
9.
移植物的抗白血病作用李秋波,黄国帜综述黄志光张肇和审校随着骨髓移植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深入开展,骨髓移植后的移植物抗白血病反应(GVLR)及其对减低复发率与提高无病生存率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希望通过对这种作用的有效诱导和控制在治疗白血... 相似文献
10.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基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活性分子.自由基对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但是体内自由基过多,就可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诱发各种疾病、加速机体衰老.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中.当机体处于某些疾病或外源性物质(如各种放射线)入侵后,自由基代谢就会发生异常而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过多的自由基造成体内氧化应激而引发各种疾病.若此时人体内的抗氧化物不足,无法清除过多的自由基,就会导致人体健康受损[1-3].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由基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活性分子。自由基对人体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但是体内自由基过多,就可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损伤、诱发各种疾病、加速机体衰老。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处于动态平衡中。当机体处于某些疾病或外源性物质(如各种放射线)入侵后,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化学名为3,4′,5-三羟基-1,2-二苯乙烯(3,4′,5-trihydrolystil-bene),分子式为C14H12O3,属于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是植物在环境恶化和受到紫外线照射、真菌感染等病理情况下产生的一种植物补体,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白血病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青蒿的提取物青蒿素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由于青蒿素难溶于水和油,于是半合成了几种水溶性的衍生物,如蒿甲醚、蒿乙醚和青蒿琥酯等。二氢青蒿素是青蒿素衍生物的主要活性代谢产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而发挥抗白血病作用。它对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并可克服多药耐药,与传统化疗药无交叉耐药。因青蒿素安全而低毒,故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白血病药。 相似文献
14.
骨髓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白海综述达万明审校(兰州军区总医院,兰州730050)Effectof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onGraft-Versus-HostDiseaseandGraft'sAnti-L...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是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治疗乃至唯一根治的方法 ,其中移植物抗白血病(graftversus leukemia ,GVL)作用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进展。早在 1956年 ,Barnes等曾报道移植骨髓的小鼠能消灭照射后残存的宿主白血病细胞。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 (allo BMT)的最初设想之一就是移植物可能具有一种抗白血病作用 ,即GVL作用。近年来对人类BMT受者的分析结果支持这一设想。1 GVL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关系 GVL与GVHD常相伴而生 ,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 相似文献
16.
抗凋亡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原代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及其与AL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 50例初发AL患者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结果 AL细胞survivinmRNA阳性率为 82 .0 % (50例中 41例 )。survivinmRNA阳性表达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 (89.5 % )较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细胞 (75 .0 % )稍多见 ,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33 .3 % ) ,P值分别 <0 .0 1 ,<0 0 5。在 2 2例ANL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 ,survivinmRNA表达阴性者接受 1个疗程化疗后骨髓缓解(BMR)率 (83 .3 % )明显高于阳性者 (2 5 .0 % ,P =0 .0 2 3) ;1 3例ANLL患者接受高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治疗 ,survivinmRNA阴性表达者BMR率 (1 0 0 .0 % )高于阳性表达者 (2 7.3 % ) ;survivin/ β actin >0 .6者BMR率低。结论 survivin基因在AL细胞高表达 ,可能是导致AL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抗VEGF抗体联合重组人可溶性TRAIL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协同作用。将TRAIL和抗VEGF抗体单独及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应用CCK-8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以TRAIL 75、100和150ng/ml的浓度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的凋亡率分别为(4.26±0.67)%、(8.91±0.55)%、(11.71±0.78)%;抗VEGF抗体2.5、5和7.5μg/ml的浓度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的凋亡率分别为(3.95±0.69)%、(7.98±0.74)%和(10.26±0.83)%。以抗VEGF抗体2.5μg/ml+TRAIL 75 ng/ml或抗VEGF抗体5μg/ml+TRAIL100 ng/ml或抗VEGF抗体7.5μg/ml+TRAIL150 ng/ml作用于K562细胞48小时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16±0.93)%、(36.32±1.31)%和(49.19±0.71)%。抗VEGF抗体与TRAIL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后,细胞抑制率及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RAIL组或抗VEGF抗体组(p0.05)。结论:TRAIL和抗VEGF抗体对K562细胞在诱导凋亡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抗白血病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hES,商品名恩度)体外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锥虫蓝拒染法、MTT法、透射电子显微镜(电镜)及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等方法 检测rhES体外对正常人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原代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50、100和200μg/ml rhEs作用HL-60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1.6%、30.4%和33.5%;100和200μg/ml rhES作用NB4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4%和16.4%,其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株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体外浓度0~400μg/ml对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50~200 μg/ml rhES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有抑制生长活性的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在体外浓度为100 μg/ml时,与HL-60和NB4细胞作用72 h,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分别为19.6%和20.8%.结论 rhES在体外有抑制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是治疗急性白血病潜在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骨髓基质细胞与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构成的骨髓微环境在机体造血发育、血液病发生、恶性血液病细胞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骨髓基质细胞保护白血病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凋亡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