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周围型小肺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5mm重建图像发现病灶数量及表现无显著差异。28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3例病灶呈磨玻璃状,边界较清;2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于主动脉期结节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24例,周围性强化4例;磨玻璃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延时5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本组10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图象质量尽管噪声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满足胸部普查需要,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孤立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利用我院多排螺旋CT对45例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及病理结果追踪。结果:在这45位患者病例当中,经过多排螺旋CT行胸部CT扫描后,对小结节进行分析,有35例患者诊断为早期周围型肺癌,8例患者诊断为疑似周围型肺癌,2例患者建议随访对比。通过我院或上级医院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后对该组患者肺孤立小结节病理结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和多排螺旋CT检查基本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小结节分析能够很好的发现早期肺癌,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姚连华 《当代医学》2014,(26):31-3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5月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收治的5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螺旋GT扫描,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58例患者经CT扫描诊断,结果1例腺鳞癌,19例鳞癌,36例腺癌,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变部位:左肺16例,右肺42例。36例息者的癌细胞呈肿块状,19例呈结节状,3例呈斑片状。病灶以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中征最为多见,有741%的病灶为分叶征,62.1%为毛刺征,50.c%为血管集中征。32例患者做CT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14例呈均匀强化,13例呈不均匀强化,5例可见周围强化影。结论在周围型肺癌的临床诊断、鉴别中,应用螺旋CT及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采用多层螺旋CT在术前诊断及肺炎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48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在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利用7 mm层厚和1 mm高分辨率CT(HRCT)重建对比周围型小肺癌组和肺炎性结节组征象情况。结果病理检查结果32例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6例患者为肺炎性结节患者;T1期11例,T2期8例,T3期9例,T4期4例。其中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肺炎性结节患者14例;T1期11例,T2期7例,T3期7例,T4期4例。7 mm和1 mm HRCT重建征象密度均匀、小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小棘突征、边缘清楚、病灶周围模糊影比较差异有统计血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对疾病初步判定,临床辅助诊断价值高,同时可对肺炎性结节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5.
丁怀军  张国权 《海南医学》2013,24(2):213-215
目的探讨早期小肝癌(SHCC)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定期随访观察确诊的SHCC患者CT图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CT灌注成像(CTA)进一步检查,其中3例行肝动脉造影CT(CTHA)检查,2例行肝动脉门静脉造影CT(CTAP)检查;2例较小病灶行碘油CT扫描。结果 30例中共检出36个病灶,直径0.45~3.2cm,平均2.6cm,其中1.5cm以上24个病灶,有6例病灶周围分别见0.5~0.8cm的子灶;CT平扫:26例病灶呈低密度,密度较均匀,5例病灶呈等密度;8例较大病灶周围可见环形低密度影;2例合并有脂肪肝,平扫病灶呈高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9个病灶明显均匀、不均匀强化,呈高密度结节状,强化峰值高;门静脉期病灶呈均匀、不均匀低密度,平衡期呈低密度;7例病灶周边有环形强化;CT灌注成像:在CTHA中表现为多血供。在CTAP检查中,表现为灌注缺损;2例见有少许碘剂沉积影。结论早期肝细胞癌有一定的CT特征,尤其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CTA及碘油CT,对早期SHCC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20例,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6个病灶,其中19例为单侧、单发病灶,一例为单侧多发病灶,5例病灶有浅分叶,15例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囊变;平扫最高密度为41.6HU,最低密度为26.7HU,平均36.1HU;增强扫描观察8例病灶呈较均匀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MSCT三期增强靶扫描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62例疑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孤立性肺结节(SPN)为研究对象,进行MSCT三期增强靶扫描,所用机型为Siemens Samatom Sensation 16排螺旋CT机。结果 62例SPN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早期周围型肺癌51例,结核球3例,炎性结节4例,肺含液囊肿2例,隐球菌病2例;51例早期周围型癌中,46例在肺动脉期CT净增值在20HU以下,主动脉期和延迟期的早期周围型肺癌CT净增值超过20HU;所有病例中48例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MSCT三期增强靶扫描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其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皇旭辉  沈健  毛新峰  方海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3,(10):1161-1162,F0004
目的 探讨脾脏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图像.结果 脾脏淋巴瘤主要表现为脾脏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18例脾脏淋巴瘤中,弥漫结节型3例;多发肿块型7例,其中4例出现病灶相互融合,1例病变内见出血;巨块型8例,其中6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出现不均匀强化,2例密度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内可见血管漂浮征.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脾脏淋巴瘤的形态、大小及强化方式,对脾脏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周围型小肺癌CT平扫具有以下特征:肺小结节边缘分叶征,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动态增强CT扫描周围型小肺癌病灶于增强1~2min扫描其强化峰值最高,随后于3~4min后病灶强化缓慢下降,强化值在20-60HU,其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正确诊断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平  范洪侠 《中原医刊》2007,34(11):92-92
目的评价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和肝脏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的意义,以提高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肝癌患者及8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上腹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观察肿瘤三期强化的方式和特征。结果22例肝癌中,有18例在肝动脉期出现周边轻度强化,均匀或不均匀;有4例小肝癌出现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扫描病灶呈低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速降型。8例肝血管瘤动脉期周边强化,呈结节状或斑块状,门静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向心性强化等密度改变,密度-时间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特点。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在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0例周围型肺癌8层螺旋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20例小结节肺癌中98例呈圆形或类圆形,110例密度均匀,空泡征象25例,空气支气管征31例。其中,含点状钙化16例,强化扫描108例CT值增加超过20Hu,有毛刺征象109例,分叶征象113例,支气管血管集束68例,胸膜凹陷征象72例。以上征象并不都同时存在,其中合并3种及3种以上征象的112例。结论:我们对120例经lightspeed8层螺旋CT扫描诊断的肺部周围型肺癌与手术病理比较,诊断符合率高达97.1%,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1,(32):6758-6759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获取标本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8例患者,进入螺旋CT检查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处理分析。对周围型小肺癌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和邻近组织的改变,以及增强后的CT征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伴分叶征50例,呈斑片状8例;毛刺征44例,血管集束征2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空泡征10例,空洞4例,钙化2例,胸膜凹陷征30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增强扫描48例中,42例强化CT值增幅40~60 Hu。结论: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低剂量薄层螺旋CT扫描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0~2006年期间128例常规螺旋CT扫描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同时对病灶行高分辨率CT扫描和低剂量薄层螺旋CT扫描,其中38例临床或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对其基本征象,其中包括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和血管集中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低剂量螺旋CT与高分辨率CT扫描在显示周围型肺癌不均匀密度征象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征象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能准确显示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快速成像、薄层扫描等优点,探讨肺部常见肿瘤(周围型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结节)强化特征,进一步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3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3 mL/s的流率注入,碘普罗胺300对比剂100 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查找手术病理切片及临床追踪。结果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结核结节,但炎性结节强化峰值提前于肺癌,炎症结节的峰值位于注药后35 s附近,而周围型肺癌的峰值位于1 min~ 3 min.结核结节无明显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依肿瘤血管峰值时间有助于鉴别周围型肺癌、炎性结节、结核结节,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林传友 《西部医学》2010,22(4):733-735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多样化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8例经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临床与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球形肺炎CT主要表现:①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靠近或紧贴胸膜。②病灶多为中低密度,其密度欠均匀,病灶中央密度高,周围密度较淡。③病灶均单发,常呈球形,少数为楔形或方形,病灶边缘可不规则呈锯齿状,但较模糊。④病灶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呈“局部充血征”。⑤病灶附近胸膜反应显著,胸膜明显增厚。⑥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⑦抗生素治疗后复查,病灶大多数较快吸收。结论球形肺炎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和周围型肺癌、结核瘤及其它良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 本组15例中,中央型肺癌11例,周围型肺癌4例,病理类型鳞癌9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 2例.结论 综合观察多层螺旋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纵隔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纵隔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纵隔型肺癌CT资料.结果本组21例中,中央型肺癌13例,周围型肺癌6例,隐匿型肺癌2例,其中鳞状细胞癌9例,小细胞癌4例,腺癌5例,腺鳞癌及类癌各1例,2例证实为肺癌但未分类.结论综合观察多层螺旋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在纵隔型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胃间质瘤64排螺旋CT图像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43例,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进行收集,分析胃间质瘤的CT图像表现特征及64排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3例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15例良性,25例恶性,3例交界性肿瘤。23例位于胃部,9例位于小肠,8例位于结肠,3例位于肠系膜。CT平扫病灶部位呈类圆形或分叶状表现,肿块密度多数显示均匀,仅8例软组织密度影显示不均匀;CT增强扫描肿瘤于静脉期强化最为明显,且于肿块周围出现簇状小血管影,动脉期强化程度较静脉期弱。结论64排螺旋CT对胃间质瘤病灶情况显示清楚,对肿瘤的定位及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特征对临床组织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10年经手术、支气管镜检及痰检等病理证实的8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对其中30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并与横断薄层扫描对比分析,统计CT边缘有毛刺征的例数。结果短细毛刺多见于周围型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腺癌,毛刺以背离肺门方向分布为特点。MPR显示病灶内的微小钙化及小空泡征明显高于薄层扫描。结论多层螺旋薄层扫描及MPR图像可清楚地显示肺内小病灶影象特征,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为临床病理分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癌灶在2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国内学者将癌灶定在3cm以内,无淋巴结或脏器转移列入早期肺癌。也有学者把隐性肺癌列为早期肺癌。早期周围型肺癌有时在64排螺旋CT表现上没有特点,与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等鉴别比较困难,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64排螺旋CT的增强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EPLC)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