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孙玉玲 《安徽医学》2012,33(9):1247-124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心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对观察组患者除常规护理外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效果。结果干预后的患者生理不适、心理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触摸护理对稳定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情绪、减轻病痛,抢救生命、促进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整形美容手术的82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并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92.68%(38/41)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3.17%(30/41)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入院后当天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住院7 d后再进行第2次评定。结果:干预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后S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SCL-90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症、其他等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2组患者SCL-90评分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偏执和其他等因子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显著降低AMI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142-14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焦虑及抑郁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心理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0.00%,两组护理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抑郁及烦躁等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作为样本,以45例为一组,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均视病情对症治疗,治疗方法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及护理依从性.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10.17-+2.91)、抑郁评分(11.25±3.38),较护理前相比,评分下降显著,较对照组相比,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更好.研究组患者用药(100%)饮食(93.33%)运动(91.11%)复查(95.56%)依从性更强.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 和 SDS 得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目标性心理护理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目标性心理护理组 SAS 和 SDS 得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性心理护理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得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在5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治疗期间患者实施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8.
高淑珍 《中原医刊》2003,30(18):63-6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病种之一 ,不但造成患者的躯体不适甚至死亡 ,而且对患者也是一个重大精神刺激。青年和老年AMI有不同的心理状态 ,为了探讨 40岁以下的青年人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AMI时心理状态的异同 ,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 ,我们对两组人群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 ,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及心理行为干预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5月住院的年龄 <40岁的AMI患者共 48例 ,为A组 ,其中男 41例 (85 4% ) ,女7例 (14 6% ) ,年龄 3 3~ 3 9岁 ,平均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2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7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71例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手术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其负面情绪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提高护理满意度,进而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吴海燕  潘媛媛  吴红英  李敏   《四川医学》2017,38(10):1221-122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良情绪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择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程度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1个月不同方案护理后,观察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护理方案进行精心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6,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98,P<0.01)。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SAS(t=0.312,P>0.05),SDS(t=0.867,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S(t=11.700,P<0.01),SDS(t=10.816,P<0.01)。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进行精心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统计对比两组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及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Q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行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科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检查及对症护理,干预组于检查全过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两组患者肠镜到达回肠末端的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且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肠镜到达回肠末端的时间为(12.56±2.14)min,对照组患者肠镜到达回肠末端的时间为(16.38±2.72)min,干预组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达97.0%(32/3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达72.7%(24/33),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缓解其焦虑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观察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 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缓解患者的因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显著效果,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至,具有病情重、变化快、发病急、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及时诊断并减少梗死血管再灌注时间是抢救病人生命的关键,而科学细致的临床护理及有效的心理护理是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恢复心身健康、重新回归社会的根本[1].我科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48例60岁以上的急性心梗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法进行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53例.常规组5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心理护理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后(23.9±6.5)分,对照组护理后(47.9±8.9)分,对照组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9.2%(P<0.05).结论 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肠梗阻的96例患者,随机分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干预前后2组抑郁、焦虑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护理满意度(95.8%)高于对照组(75.0%),且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樊秀琴 《吉林医学》2014,(20):4577-4577
目的:分析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干预方法及对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心理特点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3 d膀胱痉挛3例(7.5%)、药物止痛7例(17.5%),膀胱痉挛及术后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SDS、SAS平均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理状态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可有效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科患者心理状态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我院临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64.44%优于对照组42.22%(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为75.56%;优于对照组52.22%(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陈少英 《吉林医学》2011,32(26):5591-5591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而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疗法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45例伴有焦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得到及时的护理干预,焦虑水平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结构式心理护理干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肾上腺素(E),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应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BP、DBP、HP及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48/48),高于对照组的85.4%(4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可有效降低患者应激水平,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