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任碧琼  徐飞  蒋卫平  尹铁球 《重庆医学》2011,40(28):2854-2855,2858
目的探讨在没有质控品的情况下用新鲜全血对ADVIA2120血液分析仪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每天用新鲜全血标本,在经溯源至参考方法的配套校准物校准的迈瑞BC-3000 Plus三分群血液分析仪及经其定值的新鲜血校准的ADVIA212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上测定,比对两台仪器所测主要参数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以此作为ADVIA212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结果两台仪器PLT平均偏差均小于10%,其他参数平均偏差小于5%。均未超过美国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推荐的允许误差范围,但RBC及PLT有几次超出允许误差范围,按失控处理。结论同一个实验室内不同血液分析仪用新鲜血每日比对是控制质量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新鲜全血样本进行多台血液分析仪简易校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  聂正英 《四川医学》2006,27(5):473-474
目的 探讨如何使用新鲜全血样本连续监测不同血液分析仪并进行简易校准。方法 用同一份新鲜全血样本在不同的血液分析仪上进行连续测定,以一台血液分析仪为参考机,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仪器校准并观察校准后效果。结果 各型血液分析仪经校准后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使用新鲜全血样本在不同仪器上进行校准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室内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新鲜全血校准不同品牌血液分析仪,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应用具有溯源性的配套校准品校准的LH750血液分析仪作为参比仪器,对新鲜全血的WBC、RBC、Hb、PLT进行定值,再用定值后的新鲜全血对XE-2100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结果经校准后,两台仪器之间WBC、RBC、Hb、PL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新鲜全血对同一实验室多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春平  陈梅  陈超  李明勇  李焱鑫 《四川医学》2012,33(12):2204-2207
目的探讨应用配套校准物和新鲜全血建立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量值溯源性。方法以配套校准物校准Sysmex XE-2100(LJ-24)血细胞分析仪手动进样模式,建立规范操作检测系统。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对一健康人新鲜全血进行定值,以定值新鲜全血对LJ-24自动进样模式和其它3台血细胞分析仪不同进样模式进行校准。仪器校准完成后,取20例新鲜全血样本分别在4台仪器上不同进样模式各测定2次,对WBC、RBC、HGB、HCT、PLT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以规范操作检测系统检测值为靶值,计算偏差,对校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通过该方法校准血细胞分析仪,成功建立了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量值溯源性。校准后的比对分析表明四台血细胞分析仪不同进样模式检测结果的偏差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全血对实验室其它检测系统进行校准,使不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可比性,满足了血细胞分析仪量值溯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抗凝新鲜血在血液分析仪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抗凝新鲜血在血液分析仪室间质量评价以及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方法:仪器校准后进行室间、室内质控物的检测,将当日采集制作的抗凝新鲜血分发至各实验室,来完成当天血液分析仪的比对。结果:不同的血液分析仪在各实验室经定值抗凝新鲜血比对校准后,各实验室之间调查抗凝新鲜血各项检测项目的CV显著减少,优秀率由85%提高到95%。结论:抗凝新鲜血的使用,提高各实验室血液分析仪的检测水平,分析结果能统一到同等水平,大大提高检验报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临床诊断提高准确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的测定结果进行比对,探讨不同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方法:以一台性能较好的血细胞分析仪作为标准仪器,用新鲜全血进行同一实验室内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比对试验,检测结果参照SYSMEX公司的仪器说明书提供的标准作为各参数的允许范围进行评估。结果:除XS-800i的WBC超出允许范围外,其他比对仪器检测结果均在偏差允许范围之内,检测结果准确性、一致性良好。结论:实验室内拥有多台血细胞分析仪时,应通过定期比对试验及定值新鲜全血校准比对仪器,建立多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和质量控制方法,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试验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进行比对试验,以保证多台仪器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 选择1台参加全国质量评价合格的血细胞分析仪作为参考比对仪器,采用新鲜抗凝血同时在几台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计算校准系数,该系数作为比对仪器新的校准系数对测定仪器进行校正,然后每个工作日随机抽取一份病人新鲜抗凝血,按常规分别在3台仪器进行比对.利用Excel表数据处理和图表功能将不同血液分析仪间的比对结果制成动态分析质量控制图,将系列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达,使数据表示的含意通过图表直接了解数据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结果 测定仪器经与参考仪器比对校正后进入室内质控.测定仪器白细胞等4项指标均在确定的变异范围控制界限内,显示测定仪器性能稳定.通过每日室内质控的实时监控,反映了测定仪器与比参考比对仪器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结论 通过动态观察当日的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偶然误差和仪器的系统误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不同血液分析仪之间结果的可比性和相关性,减少了由此而引发的不必要纠纷,有效地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检验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凝新鲜血在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及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检测的600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当天采集的抗凝血液进行血液分析仪比对,随后执行室内、室间质控物检测,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经定制抗凝新鲜血比对校准后,各检测指标CV、平均VIS明显减小,优秀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新鲜血应用于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及评价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血液分析仪检测水平,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标准,提升血常规报告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使3台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一致且可以溯源到国际参考方法。方法参照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液分析仪校准规范化建议,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用配套校准品校准后,在此仪器上定值1份新鲜血,再用这份新鲜血校准Coulter DiffⅡ、Sysmex KX-21仪器,然后随机抽取10份标本,同时在3台血液分析仪上检测,最后将后两台仪器上的检测结果与配套校准品校准的仪器结果相比较。结果3台仪器校准后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校准后的新鲜血可以代替校准物,在多台血液分析仪之间传递校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用新鲜全血校准血细胞分析仪的方法,保证临床标本在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性.方法 以血细胞分析仪BC-5500为参比仪器,对新鲜全血的RBC、WBC、Hb、MCV、PLT进行定值,进而对ABX-6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然后检测其结果的偏差.结果 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新鲜血的全血细胞计数结果非常接近,相对偏差小于1/2CLIA'88.结论 用参比血细胞分析仪定值新鲜全血的方法可用于同室多台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比对,既保证了各仪器结果间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不同室间质评方法的评价效率及可比性.方法:应用新鲜全血校准品分发各参控实验室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准,用新鲜全血进行室间质量调查后,分别用累积偏倚法、平均得分法和平均偏差指数法对各参控实验室的质量评价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平均得分法不能客观反映应各参控实验室之间的细微差别.累积偏倚法与平均偏差指数法具有较好的负相关,但平均偏差指数法由于将评价结果进行了细化,并与各项目的偏倚相关联,因此,其在室间质评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而累积偏倚法由于各参数的偏倚标准相差悬殊,从而降低了对各参控实验室间质量评价的可比性.结论:平均偏差指数法是血液细胞分析仪常规条件下全血细胞计数室间质评较为理想的方法,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新鲜血比对方法在血液分析仪室内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利用新鲜血样本以比对方法对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选择性良好、规范化操作的血液分析仪为参比仪,用该仪器定值的健康人新鲜血校准比对血液分析仪(比对仪),进行为期3个月比对实验,建立比对仪比对参数WBC、RBC、Hb、HCT、PLT低、中、高值相对偏差范围。每工作日选取门诊患者比对参数低、中、高值至少2个水平新鲜血常规标本,将比对仪和参比仪检测结果进行比对,计算WBC、RBC、Hb、HCT、PLT相对偏差;以日期为横坐标,相对偏差为纵坐标,将相对偏差范围设置为±2 s,在实验室信息系统中建立新鲜血比对质控图,以制定的新鲜血比对质量控制规则对相对偏差进行判断、分析,对失控情况作出相应处理,保证仪器正常运作。结果:以建立的方法进行室内质量控制,2006年比对仪WBC、RBC、Hb、HCT、PLT低、中、高水平比对样本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分别为(0.75±2.964)%、(1.19±2.488)%、(1.43±2.439)%;(-0.39±1.327)%、(-0.26±1.297)%、(-0.35±1.095)%;(-0.43±1.393)%、(-0.17±1.139)%、(0.24±1.166)%;(-0.43±1.362)%、(-0.36±1.381)%、(-0.57±1.299)%;(-0.93±4.330)%、(0.04±4.118)%、(-0.41±4.149)%。2006年该比对仪作为第二台仪器参加美国病理学家学会血细胞分析能力验证,WBC、RBC、HGB、HCT、PLT测定值与靶值的偏倚范围分别为(-0.5~5.1)%、(-1.0~1.6)%、(-1.7~1.4)%、(-1.5~1.3)%、(-4.5~7.4)%。结论:该方法能方便、经济地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CA610血细胞分析仪的准确性。方法:用正常人抗凝血做样本,测试该分析仪两通道的重复性,精确性,并对不同病例的血标本进行自动分类与手工分类对照。结果:两通道的重复性及精确性经统计平估,均符合检测要求,该仪器设定固定界标,自动分类与手工涂片镜检的结果,在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病例中差异很大。结论:该机性能稳定,但仪器自动分类须结合手工分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中大体积未染色细胞(LUC)与血涂片之间的符合程度。方法静脉真空采血,EDTA-K2抗凝,用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涂片后进行瑞氏染色,显微镜镜检。结果外周血LUC与外周血涂片异常细胞之间成正相关,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分类中的大体积未染色细胞在4.7%以上时,外周血涂片均可见异常形态的血细胞。结论 ADVIA2120血细胞分析仪分类中出现大体积未染色细胞比例〉4.7%时,提示有急性炎症、重度感染以及血液病的可能;可作为一个复检标准进行血常规复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款床旁检验(POCT)血糖仪的主要性能,了解其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葡萄糖结果的差异.方法:用质控液进行3款血糖仪精密度试验,选取53例临床标本分别用血糖仪测定抗凝全血葡萄糖和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葡萄糖,结果使用SPSS10.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款血糖仪的批内CV分别为2.5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ALT初筛后献血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ALT未筛查组(对照组)及筛查组献血者各10647人次与12129人次,分别统计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 不合格情况,对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进行外观检查并用干式生化进行复查,观察街头筛查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筛查组比对照组ALT、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下降明显,而HBsAg、抗TP阳性率下降不明显;筛查组ALT不合格标本以乳糜血等异常情况占多数;街头干式生化筛查ALT有一定的漏检。结论献血前筛查还需增加乳糜血筛查,同时,加强街头筛查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显微镜下白细胞分类结果,探讨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中间细胞群(mononnuclear,Mo)的显微镜复检标准,以保证血液常规的检验质量。方法应用KX-21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和普通光学显微镜分别对302例临床血液常规标本进行白细胞分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有良好的相关性。Mo>8%时,仪器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分类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8.6%的标本显微镜分类出现异常情况。结论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仅作为白细胞分类的初筛,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显微镜分类方法。临床应用中引入显微镜复检标准,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C反应蛋白(CRP)、P物质(SP)、降钙素原(PC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MPP急性期患儿作为感染组,3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2组均采用Sysm ex XE21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及其分类;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CRP含量;利用放免方法检测SP浓度;PCT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发光方法进行测定;MMP-9的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 MPP急性期患儿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高(P<0.05)、淋巴细胞百分数降低(P<0.05)、单核细胞百分数增高(P<0.01);血清CRP、SP、PCT和MMP-9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01)。结论 MPP急性期患儿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和炎性因子变化规律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田艳侠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99-100,102
目的通过评价全自动血型仪在临床血型鉴定中应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探讨全自动血型仪取代传统手工法检测血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全自动血型仪和传统手工试管法检测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 861例有供血需求的患者的血液样本,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对ABO血型及Rh(D)阴性检测结果的差异,分析血型判读错误的原因。结果全自动血型仪与手工试管法检测血型,其血型判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仪器法的准确性更高。结论仪器法对于ABO血型及Rh(D)阴性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及效率均较高,避免了人为差错,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