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发光二极管(LED)强光电筒照透掌心定位静脉留置穿刺在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4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62例,应用传统小儿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实验组262例,应用LED强光电筒照透掌心(或足底)定位小儿静脉穿刺法,统计分析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例数。结果实验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新技术能有效提高手术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发光二极管(LED)强光电筒照透掌心定位静脉留置穿刺在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4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62例,应用传统小儿静脉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实验组262例,应用LED强光电筒照透掌心(或足底)定位小儿静脉穿刺法,统计分析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例数。结果实验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新技术能有效提高手术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烧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及家属满意率,延长留置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手三指送管法对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240例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单手两指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单手三指送管法。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90.83%(P<0.05)。结论:单手三指送管法应用于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同时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法的护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拟行静脉留置针的8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PDCA循环法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0.00%(32/40)]高于对照组[52.50%(21/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5/40)]低于对照组[32.5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法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匡大林 《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贴膜固定,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节约护理操作时间,对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面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家长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有利于提升静脉留置针患儿的依从性及穿刺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满意度,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5号头皮针在手足口病患儿颈外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31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65例和对照组153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采血;观察组采用一次性10 mL注射器连接5.5号头皮针进行颈外静脉采血。比较2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采血后局部淤血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采血时间和采血后局部淤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5.5号头皮针进行颈外静脉采血与一次性静脉采血针相比,可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减少穿刺点局部淤血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小儿采血方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陈玲 《中华全科医学》2011,(8):1323-1324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降低输液瓶、升高调节器、反折输液管、改进的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外周静脉输液。结果两组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回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留置针传统输液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而使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结论采用折管输液法及改进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行外周静脉穿刺,静脉回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可有效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法更适用于较细的塌陷的血管患者的治疗和抢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静脉留置针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产科分娩需输液治疗产妇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利用一次性头皮针实施常规静脉穿刺法,观察使用静脉留置针行穿刺,观察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产妇分娩有利于静脉通路的保持,减少输液渗漏、针头堵塞、针头脱落等发生,避免二次穿刺,减轻产妇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在CT增强扫描检查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按照检查的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情况匹配相应能级护士和视觉辅助技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造影剂外渗发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CT增强扫描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检查中,采用基于浅静脉血管评级的护士能级匹配联合视觉辅助技术实施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性CT增强扫描成功率,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刘平 《吉林医学》2013,(28):5884-588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不同的退针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7月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患儿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进针边退内芯,双手同时操作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静脉分布情况,采用右手边进针边退内芯的单手操作方法。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单手进针法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保证输液质量,患儿家属乐意接受,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 笔者根据本科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登记本,将改良前的200名患儿作为对照组,改良后200名患儿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奕兰  黄秀瑾  李红霞 《吉林医学》2011,(31):6723-6723
目的:探讨提高脑瘫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400例应用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行常规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进法可提高较细、脆、塌陷血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各类血管静脉炎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股静脉穿刺方法在NICU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股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两人协作边抽回血边穿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2组不同方法置留置针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传统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磺酸粘多糖乳膏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山莨菪碱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留置针和PICC置管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穿刺困难患儿采用磺酸粘多糖乳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同时可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童趣化诱导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输液治疗的128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童趣化诱导进行静脉穿刺,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时患儿情绪、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脱针率、渗液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情绪稳定率为76.56%(49/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25%(3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脱针率及渗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为93.75%(60/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6%(4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童趣化诱导,可有效稳定接受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明显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脱针率和渗液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有效方法。方法:取我院儿科2012年1月到12月全年诊治的新生儿90例,男50例,女40例,新生儿出生1至29天;将90例患儿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改良后的穿刺方法,并对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是66.7%(30例);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是88.9%(40例);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患儿不同穿刺部位的保留时间在前额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的保留时间的对比中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与在内踝大隐静脉的保留时间确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采取拇指与中指持留置针进针,并用食指推进外套管再用拇指与中指撤针的改良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明显比传统的穿刺方法优良很多,并可以减少穿刺失误对新生儿造成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