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粗略估计我国有1600万~2000万[1]哮喘患者。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反应性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本文就哮喘相关的炎性细胞作用机制做一简要论述。1嗜酸性粒细胞近年的研究表明[2],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的特征性表现为浸润到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EOS)及淋巴细胞增多,传统理论上认为EOS主要作为“终末阶…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是最常见的一种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出现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伴有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但一般可以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末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12例,现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特异性疾病之一,多伴有气喘、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两种疾病相互转换,随着病情加重及病程延长,患者会出现不可逆气流受限及气道重塑情况,因此需及早对疾病进行诊断,避免因漏诊及误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痰嗜酸粒细胞(EOS)为支气管哮喘的炎症效应细胞,其变化程度与患者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密切相关,因此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治疗、评估病情进展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就其实际应用价值研究较少,为明确其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进展中的价值,本文就痰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是由可逆性支气管痉挛引起的。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主要表现,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积极防治哮喘,降低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危重哮喘表现为哮喘基础上咳嗽、胸闷、气促突然或进行性加重,常合并呼吸衰竭,危重者常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需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2000年至2008年11月来我院就诊危重哮喘患者46例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成功40例,对气道压力较高的15例患者采用同时联合支气管肺灌洗,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力  张久山 《河北医药》2006,28(7):633-63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有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染者产生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喘息反复发作、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伴有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哮喘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防止气道组织增厚与狭窄.抗炎、对症、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最基本的治疗方法[1],此外,尚有多种方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32-2333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并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诱发因素多种多样。目前药物治疗仍是支气管哮喘治疗的首要方法,其防治的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茶碱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此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常在秋冬季节或冬春之交,哮喘发作进入高潮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有了较大的进展。1 消除炎症的药物 已经比较确切地认识到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这些炎症细胞释放许多炎性介质,反过来加重气道炎症,使粘膜水肿,粘液腺体增生,分泌亢进,平滑肌肥厚痉挛,致使气道狭窄,呼吸困难,因此,消除炎症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的慢性气管炎症性疾病。慢性气管炎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导致反复出现肺部哮鸣音,以及咳嗽、胸闷、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尤其好发于夜间和清晨,并伴有自发性或药物治疗后的可变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主要是由于多种细胞尤其是肥大细胞、T细胞参与其反应,该项疾病不能够完全治愈。该项炎症会造成反复发作喘息、气促、胸闷及咳嗽等临床症状。炎症性疾病容易出现在老年群体中,这也是导致老年人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对46例老年中重度哮喘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展开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缩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常在夜间及清晨发作或加剧,常出现广泛多变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近20年来医学界对支气管哮喘有了较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其明显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据研究,误诊及治疗不当是造成哮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通过规范化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完全控制可到40%,良好控制也可到40%,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别明 《河北医药》2004,26(7):581-582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炎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黏膜上皮损伤,气道对各种刺激反应性增高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支气管慢性炎症、支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加,可致气道重建、管壁增厚。哮喘治疗目的在于减少发作、改善呼吸功能,防止气道组织增厚与狭窄。抗炎、对症、免疫治疗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最基本治疗方法,此外,尚有多种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群 《淮海医药》2012,30(2):185-18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性疾病,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患病率为0.3%~20%不等,我国支气管哮喘患者估计2 000万,全球约3亿患者[1-2]。近年来,因环境污染等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支气管哮喘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随着对哮喘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现将有关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由各种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气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而重症哮喘是指哮喘急性发作持续24h或以上,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法缓解或哮喘呈爆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容易反复发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其主要特征。现已证实,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是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炎症过程,它的发生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气道炎症疾病,主要是由多种炎性细胞介导参与所致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喘息、胸憋、气急、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发生哮喘持续状态及呼吸衰竭。为了有效缓解症状,我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硫酸镁静脉持续泵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  相似文献   

18.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variant asthma,CVA)过去称为过敏性咳嗽,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发作类型,也是最常见的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此病的病理生理与典型哮喘相同,都是以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免疫反应)和气道反应性增高为特点,故对哮喘的治疗已由过去的重点平喘转向重点防治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本文总结2001年9月至2002年12月,本院用曲尼司特(tranilast)和酮替芬(ketotifen)治疗CVA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支气管哮喘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上升,尤其是在年幼儿童。我国至少有1 600万人患哮喘,其中儿童在1 000万以上。它是造成误工、误学的主要健康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概述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哮喘的根本治疗是抗炎治疗,只有通过抗炎治疗,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才能达到控制和长期预防哮喘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