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HFR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速率比浊法检测39例HFRS患者和39例正常人血清CRP含量。结果:HFRS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于发热早期已增高,低血压期、少尿期达高峰,多尿期、恢复期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危重型患者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较轻型、中型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HFRSA患者CRP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尿蛋白、BUN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HFRS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程进展和病情轻重密切相关,早期动态检测对估计病情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毒株X基因/C基因启动子的热点变异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Hou J  Cheng J  Wang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2):107-110
目的HBV/X基因存在调控HBV复制的调节序列,X基因变异将影响这些调节序列功能,研究中国HBV毒株X基因/C基因启动子(BCP)区的变异情况。方法设计BCP下游反义链错配引物,将点突变附近的一个碱基(nt1767)由A→T,则正好可在BCP变异株中引进一个BclI(T↓GATCA)酶切位点,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筛检143例中国人感染的HBV毒株BCP区变异,并与前C区变异比较。结果114例血清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BCP区和/或前C区变异者49例(43%),BCP变异者37例(32%)。BCP变异无论在HBeAg阳性或阴性慢性肝炎病例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慢性HBV无症状感染者。BCP可与前C终码变异共存或单独出现。结论在中国HBV毒株BCP区存在热点变异。HBV毒株BCP变异可能影响HBV前C基因组mRNA转录,是HBV感染持续和肝病变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在检查丙肝病毒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2例正常人及87例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另外,将感染者分为3组,即A组(抗-HCV-Ab(-),HCV-RNA(+)),B组(抗-HCV-Ab(+),HCV-RNA(-)),C组(抗-HCV-Ab(+),HCV-RNA(+))。结果:87例感染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较正常人都明显增高P<0.001),所有组的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也与正常人差异显著(P<0.01)。不同组彼此间比较sIL-2R和TNF-α水平,除A组与C组外,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01~0.05)。结论:对sIL-2R和TNF-α水平的检测可作为丙型肝炎辅助化验检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的因素,并预测IFN的疗效。方法;采用美国AG-9600型PCR定量仪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HCVRNA水平和抗HCV-IgM水平。结果;5例患者对IFN产生完全应答,9例部分应答,6例无应答,治疗前血清抗HCV-IgM水平完全应答组明显高于部分应答组(P〈0.01)及无应答组(P〈0.05);血清HCVRNA水平完全应答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108例AVH,CAH,CPH、HBV健康携带者和22例正常人血清sIL-2R含量,并分析了sIL-2R与ALT的关系。结果:AVH、CAH患者血清slL-2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血清AIT水平呈正相关。而CPH及HBV健康携带者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果捉示:血清sIL-2R的异常升高与乙型肝炎的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错配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C基因启动子变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设计错配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中国HBV毒株C基因启动子(BCP)区第2个AT丰富区的一对点突变;核苷酸(nt)1762的碱基由A→T和1764的碱基由G→A变异。结果发现在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BCP变异者有10例总检出率为31.2%。提示在我国HBV毒株BCP区这一联合估变较常见。PCR-RFLP技术与序列分析结合,对于研究这一新发现的热点变异与临床的关系具  相似文献   

7.
乙肝患者血清肝刺激物质水平与HBV D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晓阳  刘革 《当代医师》1997,2(12):9-10
本文采用ELISA方法测定103例乙型肝炎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血清中肝刺激物质(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HSS)含量,与42例正常对照及其HBV DNA比较。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S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BV DNA阳性组患者的血清HSS水平高于HBV DNA阴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SS含量升高,HBV复制活跃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髓磷脂碱性蛋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对66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CSF)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进行了连续动态检测。结果: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的MBP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CVD中的脑出血、脑梗塞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血清和CSF MBP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急性CVD患者血清和CSF MBP含量之间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抗原增殖反应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用3H-TdR掺入法研究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的增殖反应以及HCV-RNA阴转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指标。结果:11例经IFN治疗与13例未经IFN治疗病人PBMC对HCV合成肽CP9、NS4增殖反应相比,前者明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血清HCV-RNA阴转和ALT复常分别达到36.36%(4/11)和55.55%(5/9),明显高于未经IFN治疗组。结论:IFN治疗丙型肝炎可提高PBMC对HCV抗原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HBV多聚酶YMDD变异的快速检测方法,并藉此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以了解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过程中YMDD变异的发生率及其早期预测因子。方法:收集91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资料及系列血清。应用mpPCRRFLP技术检测治疗过程中HBV DNA复现患者的YMDD变异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YMDD变异35例(38.5%),其累计发生率在治疗12和18个月时分别为20.48%、53.46%。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肝硬变者YMDD变异出现较早(P=0.0279),在慢性肝炎中HBeAg阳性者YMDD出现较早(P=0.0296)。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肝硬变(P=0.0092)和HBeAg阳性(P=0.0778)与YMDD变异有关。结论:慢性肝炎中HBeAg阳性和肝炎肝硬变可作为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早期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与冠心病(CHD) 之间的关系以及SF、SI与CHD有关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测定43 例心肌梗塞(MI),44 例心绞痛(AP) 患者的SF、SI、血脂、血糖(BG)、血压、腰臀比(WHR) 、体重指数(BWI)水平,与40 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AP组、MI组男、女、总体SF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0.001),但女性升高不如男性明显;SF水平与WHR、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 0.46,0.34,0.44),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r= - 0.33)。结论:体内SF增加是AP、MI的主要易发因素之一;SF水平受营养因素特别是某些脂代谢及腹部脂肪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32例男性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2例男性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血清泌乳素(PRL),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孕酮(P)及雌二醇(E2)六项性激素水平,发现CRF患者PRL,FSH,LH,P,E2均高于正常人,除LH升高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P〈0.05,但T低于正常人(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活性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PEI-CELLULOSE薄板层析法。结果:(1)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5AS基础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2)IFNα治疗结束后HCVRNA持续阳性的病人2-5AS基础水平比HCVRNA转阴的病人要高(P<0.05);(3)IFNα治疗效果较好,HCVRNA转阴的病人2-5AS水平在用药后24h比HCVRNA未转阴的病人上升得更高(P<0.01);(4)用药后1个月2~5AS水平与IFNα治疗效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5AS可以作为评价干扰素治疗效果的1个机体反应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吲哚美辛对梗阻性黄疸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作用,将梗阻性黄疸分为非吲哚美辛组(A组),吲哚美辛术前组(B组)吲哚美辛术后组(C组),并与单纯胆囊结石(D组)比较。结果表明,梗阻性黄疸各组SV,CO和CI显著高于D组(P〈0.01),MAP,SVR和PVBF显著低于D组(P〈0.01),B,C组MAPSVR和PVBF显著高于A组(P〈0.01),但与D组比较仍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作  相似文献   

16.
HBV核心启动子部分缺失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部分缺失的真核表达质粒。方法 利用线性化的、从CP上游顺 序开始且含完整转录单元的HBV 基因克隆(P3.8I质粒)为工具,采用分子克隆、人工定点突变、PCR-RFLP,鉴定和测 序分析等技术构建目的载体。结果 成功构建了HBV全基因CP 20/21个bp缺失(nt 1748/1747-1767)和CP20/21个bp 缺失+1896热点变异的重组真核质粒表达质粒,并经PCR-RFLP序列分析证实。结论 此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可为 体外进一步研究上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慢性肾衰患者体内常见血清酶含量的变化及两者的差异性。方法急性肾衰(ARF)和慢性肾衰(CRF)患者及正常健康人3组各3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CP),淀粉酶(AMY),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α一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1)与正常健康人比较,急慢性肾衰患者血清AMY、LDH、HBDH均显著升高(P<0.01),CK次之(P<0.05);血清ALP在CRF组明显升高(P<0.05),而ARF组无显著差异(P>0.05)。(2)与CRF组比较,ARF组血清LDH、HBDH明显升高(P<0.01),而AMY、ALP明显降低(P<0.01、P<0.05);血清CK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ALP、AMY、LDH和HBDH变化有助于临床上鉴别急、慢性肾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侵儿淋巴细胞对慢性乙肝口才免疫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水平,PCR方法扩增乙肝病毒DNA片段,血清中HBV DNA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NF-γ水平降低,但无显著差异性,而H-4水平明显增高(F=174,P〈0.01)。血清中HBV DNA水平与PBMC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血清离子钙(nCa^2+)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的变化规律及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了46例HFRS患者不同病期血清nCa^2+含量,并将nCa^2+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做相关分析。结果HFRS患者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多尿期时血清nCa^2+含量降低(P〈0.05),以少尿期最为显著(P〈0.01)。而且随病情加重,结果依次降低,危重型患者整个多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 G M C S F/ Fcγ2 融合蛋白载体。方法:利用 P C R技术,将人 G M C S F基因与人免疫球蛋白 Ig G2 的 Fc 段基因联接,构建融合基因h G M C S F H V2;并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 Rc/ C M V2 载体。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P C R扩增出了 1.3 kb 的融合基因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成功地完成了 G M  C S F/ Fcγ2 融合蛋白载体的构建。结论:(1)经 P C R 扩增技术由质粒 P C Dh G M C S F和 P S V V N P H V2 分别扩增到了所需的h G M C S F c D N A 片段和 Ig G2 从绞链区到 C H3 的基因组 D N A 片段。(2)利用 P C R介导,扩增出了融合基因片段h G M C S F H V2。(3)构建了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 Rc/ C M V2/h G M C S F H V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