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FGIDs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肠道感染、脑-肠轴功能紊乱等因素与本病发生有关。本文对FGIDs的多种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研究的深入,人们关注到FGIDs中存在多种症状的重叠,尤其在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的重叠,以下将介绍FD和IBS重叠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以及诊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等有关。G蛋白是一类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可介导多种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相关的细胞内反应,在FGID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G蛋白β3亚基(GNβ3)基因是与FGIDs易感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之一,本文对GNβ3基因多态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以症状为处置目标的一类疾病。FGIDs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又极具个体化特点,故很难把握治疗靶点,精准选择治疗药物是难治性FGIDs的临床挑战之一。近年来,关于FGIDs症状产生机制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不少进展,本文运用心身消化整体医学思维,分析这些进展机制中的关键可干预靶点,探讨提升难治性FGIDs的若干实用药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类常见胃肠道疾病,其发病和特定症候群与多种因素相关。胃肠道感染和黏膜炎症背景作为FGIDs发病的诱因近年来备受关注。学者们将那些感染后发生的FGIDs称为感染后FGIDs(PI-FGIDs)。本文就感染与FGIDs的关系以及PI-FGIDs发病机制中的动力异常、黏膜免疫改变、肠神经系统改变等内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蛋白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离子通透性和门控特性的亚家族组成,在哺乳动物的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广泛表达.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TRP通道蛋白在胰岛β细胞中广泛表达,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并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TRP家族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过程,从而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在机体中分布广泛,参与了多种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TRP通道通过调节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和免疫细胞等,广泛参与调控IBD的免疫炎性反应和内脏痛,对IBD的进展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参与IBD病程的TRP通道主要包括TRPV1、TRPV4、TRPA1和TRPM8。该文就TRPV1、TRPV4、TRPA1和TRPM8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s)又称肠-脑互动异常[1]。成人类的FGIDs包含6类,其在症状上常相互重叠,并且有其共通的病理机制。目前认为FGIDs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是其病理生理决定因素[1]。因此,在FGIDs的临床试验中,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所诉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心脏纤维化参与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可导致心脏重塑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心脏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分化为心脏肌成纤维细胞以及心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是心脏纤维化的主要病理基础。瞬时受体电位(TRP)通道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主要介导Ca2+内流来调节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心肌中TRP通道除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外,同时参与心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本文主要对心脏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TRP通道作为治疗心脏纤维化的新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anal disorders, FGIDs)全球发病率高,患者生活质量差,诊断率低,对该类疾病发病机制认知不足,尤其对脑-肠互动及中枢作用的理解不深造成处置不到位及疗效不理想。本文从近年在FGIDs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热点和进展及临床难点出发,聚焦在更新FGIDs处置的理念,介绍评估体系,倡导心身同治。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目前研究最多的为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目前认为FGIDs主要是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感的结果,而在造成这些病理生理改变的原因中,胃肠道感染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急性胃肠道细菌感染可能是部分FGIDs的促发因素,通过持续胃肠道黏膜炎症和免疫反应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关症状,5-羟色胺和肥大细胞代谢系统异常可能是其重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芝君 《胃肠病学》2009,14(12):718-720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无法以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加以解释的一组疾病。该病极为常见,已成为当前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本文结合第六届上海国际胃肠病学会议上有关专家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的论述,对上述常见FGID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及其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肠神经系统在功能性胃肠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秀才 《胃肠病学》2009,14(2):65-68
肠神经系统对胃肠道运动、分泌和血液供应具有独立的调节作用,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慢性症状如腹泻、便秘和疼痛与肠神经调控的胃肠道功能异常有关。某些FGIDs存在肠神经递质表达异常,甚至神经元退行性改变;肠神经系统与肠道Cajal间质细胞、胶质细胞和免疫细胞连接和功能的异常亦可能参与了FGIDs的发病;脑-肠轴功能紊乱是应激和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之一。肠神经系统在FGID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以肠神经为靶点为开发治疗FGIDs的有效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和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美云  方秀才 《胃肠病学》2010,15(4):197-199
罗马Ⅲ诊断标准已影响临床医师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诊断水准、流行病学调查和循证医学发展。本文就着重讨论FGIDs诊断标准的临床实践,包括基于症状的诊断、重叠症、共病现象、精神心理障碍、老年FGIDs、胃肠功能检查及其对治疗的指导意义等,并提出相应难点和应对措施,旨在帮助该诊断标准更合理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组疾病.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FGIDs患者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其中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尤为突出,改善精神心理状态的药物对FGIDs有一定的疗效.临床上广泛用抗抑郁药来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本文就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有关文献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陈爱锦  王承党 《胃肠病学》2012,17(10):630-632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近来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FGIDs之间常存在症状重叠,且精神心理因素在FGIDs症状重叠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精神心理因素在FGIDs症状重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诗  侯晓华 《胃肠病学》2008,13(2):65-67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心理社会因素在FGID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不仅影响患者的胃肠生理、症状表现和疾病行为,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就诊要求和医疗费用。心理治疗能改善FGIDs患者的症状和病理生理异常。心理社会因素与FGIDs的关系密切,加强对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在FGIDs中作用的认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消化科医生FGIDs罗马标准认知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揭示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罗马标准在中国消化科医生中普及程度、认知情况。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参加2007年全国消化会议的消化科医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23个问题,涵盖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行医执业特点、对FGIDs知识及罗马标准的认知情况等。结果共分发1460份问卷,返回558份。经过评估合格问卷549份。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0.2岁,男女比例为1.1:1。被调查者中82.7%已经了解罗马Ⅲ标准。最主要的获知FGIDs最新知识的渠道是消化专业会议(74.8%),消化专业杂志(69.0%)。了解和不了解罗马Ⅲ标准的两组医生在年龄、医院级别、行医年限、专业职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针对FGIDs病人在三级医院就诊情况,27.2%的被调查者认为绝大部分FGIDs病人需要在三级医院诊治,20.6%则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绝大部分FGIDs病人不需要在三级医院诊治。另外49.6%被调查对象认为GERD也可当作一种功能性疾病。结论中国消化科医生对FGIDs罗马标准有较好的认知,但仍有少部分医生尚不了解FGIDs罗马标准的进展,这需要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大量研究表明肥大细胞在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肥大细胞缺陷动物的引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由于目前的肥大细胞缺陷动物也存在与调节消化道运动功能有关细胞的缺失一卡哈尔细胞的缺失,这给肥大细胞缺陷动物的应用带来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肥大细胞缺陷的机制、各种肥大细胞缺陷动物的特点、在胃肠功能障碍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