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以顺铂为对照药,研究中药疏肝益肾方剂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小鼠模型的抑瘤效果。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对照组、中药组、顺铂组和联合组小鼠荷瘤标本中ERα,ERβ及PR的表达。 结果: ERα蛋白在对照组表达最高,依次为顺铂组、中药组、联合组,ERβ蛋白在中药组表达最高,依次为联合组、对照组、顺铂组,PR蛋白在联合组表达最高,依次为中药组、顺铂组、对照组。 结论: 疏肝益肾方剂对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更重要的是联合使用化疗药物后既可以取得好的抑瘤效果,又针对性的对ERα起到抑制作用,提高PR的表达,并且几乎不影响ERβ的表达。故该方剂联合常规化疗药后可以克服常规化疗药物对雌激素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疏肝益肾方对他莫昔芬(TAM)耐药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LCC9 HER2-ERK/MAPK-ERα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含疏肝益肾方中药血清,疏肝益肾方+TAM联合血清、空白对照血清、TAM阳性对照血清,并体外作用于LCC9细胞。MTT法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LCC9细胞株的抑制率,RT-PCR检测各组雌激素受体1(ESR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RBB2)、重组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mRNA的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雌激素受体α(ER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ERK/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TAM组、疏肝益肾方组、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在48 h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是(6.61±0.129)%、(47.43±2.243)%、(54.19±3.364)%,与空白组比较,疏肝益肾方组、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抑制作用显著(P<0.05),且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作用优于疏肝益肾方组(P<0.05)。TAM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的ESR1 mRNA表达量在48 h为(2.282±0.185),较空白组升高(P<0.05);ERBB2、MAPK3 mRNA表达量在48 h分别为(0.71±0.095)、(0.336±0.058),较空白组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疏肝益肾方+TAM联合组在48 h时,HER2、p-ERK/MAPK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08±0.072)、(0.228±0.034),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ERα的蛋白表达为(1.936±0.145),较空白组升高(P<0.05),对ERK/MAPK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疏肝益肾方与TAM联合应用对TAM耐药乳腺癌细胞株MCF-7 LCC9有抑制作用,且48 h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胶艾汤及参芪胶艾汤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胶艾汤及其加味方参芪胶艾汤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并利用雌激素受体(ER)(+)MCF7细胞探讨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可能靶点和机制.方法:正常昆明种性未成熟雌性小鼠60只,体重9~12 g,按体重均衡和随机的原则分为6组: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阳性药己烯雌酚组按0.35 mg·kg~(-1)·d~(-1)给予己烯雌酚,胶艾汤和参芪胶艾汤低,高剂量组分别按2.5,5.0 g·kg~(-1)·d~(-1)给予中药方剂,给药持续4 d.第5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称取子宫并计算子宫系数.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2个方剂含药血清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含药血清对雌激素效应基因pS_2及ERα,ERβ泶锏牡骺刈饔茫徊⒁源萍に厥芴遛卓辜罥CI182,780干预,探讨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高剂量胶艾汤及参芪胶艾汤能够明显提高性未成熟小鼠的子宫系数(P<0.05);其含药血清能够显著促进MCF7细胞增殖(P<0.05或0.01),加入ER拮抗剂ICI182,780可抑制其促增殖作用(P<0.05或0.01).与已烯雌酚组一致,2个方剂含药血清也可提高靶细胞pS_2表达水平(P<0.01),加入ICI182,780可抑制ps_2表达水平的提高(P<0.01);2个方剂含药血清还可明显提高ERα(P<0.05)和ERβ(P<0.01)的表达水平.结论:胶艾汤及参芪胶艾汤均具有一定的通过ER介导的雌激素样作用,并可提高靶细胞ER亚型(特别是ERβ)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mRNA及蛋白水平研究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影响,从雌激素调控途径探讨益骨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成骨细胞,传代后分为3组,即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对照组、DMEM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ERα和ERβ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检测ER的亲和力(以平衡解离常数KD表示)和受体数量(以RT表示)。结果 益骨胶囊含药血清组和两对照组比较,ER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ERα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益骨胶囊含药血清组和两对照组比较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RT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益骨胶囊含药血清能上调成骨细胞ERβ mRNA表达,能增加雌激素受体数量。通过雌激素调控途径防治骨质疏松症可能是益骨胶囊的药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在体动物实验和体外雌激素受体(ER)阳性MCF7细胞培养实验研究四物汤的雌激素样效应及其分子机理。方法:40只未性成熟SD大鼠,体质量50 g,21 d,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雌激素组、四物汤高剂量组和四物汤低剂量组。灌胃给药,2次/d,持续4 d后取材,称量子宫重量,计算子宫系数,并制备药理血清。用四物汤药理血清作用于MCF7细胞,并分别加入ERα和ERβ特异性拮抗剂MPP和PHTPP作为工具药,通过MTT法检测四物汤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物汤对MCF7细胞ERα、ER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四物汤可发挥雌激素样效应,增加未性成熟大鼠的子宫系数(P 0. 05或0. 01);四物汤药理血清可促进细胞增殖(P 0. 05或0. 01),该促增殖作用在加入MPP或PHTPP后均被减弱,且加入PHTPP后拮抗作用更显著(P 0. 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四物汤药理血清可提高MCF7细胞ERα、ERβ的表达水平,并可降低ERα与ERβ比值(P 0. 01)。结论:四物汤在整体动物水平可表现出雌激素样效应;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四物汤可通过ER通路,特别是ERβ途径影响ER阳性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可改变ERα与ERβ比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疏肝益肾方对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 TAM-R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大鼠含疏肝益肾方高中低剂量血清、TAM阳性对照血清、空白阴性对照血清,体外培养MCF-7 TAM-R细胞。CCK8法观察各组含药血清对MCF-7 TAM-R细胞株的抑制率,基因芯片检测MCF-7 TAM-R耐药细胞株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疏肝益肾方高中低剂量均可不同程度抑制MCF-7 TAM-R细胞株的增殖,且中药高剂量组在48小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高剂量疏肝益肾方可以下调MCF-7 TAM-R耐药细胞株MAPK通路、VEGF通路等通路的表达。结论:1疏肝益肾方对TAM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 TAM-R的增殖有抑制作用。2疏肝益肾方逆转MCF-7 TAM-R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涉及多条通路,可能与抑制MAPK通路、VEGF通路等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MS)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其卵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围绝经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丹栀逍遥散组,每组8只。采用孤养法联合慢性束缚法制备PMS肝郁证大鼠模型。另将8只3月龄SD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灌胃柴胡疏肝散水煎剂4.0 g/kg,丹栀逍遥散组灌胃丹栀逍遥散水煎剂4.9 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1 d。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采用放射性免疫技术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卵巢组织ERα、ERβ mRNA表达变化。结果给药后21 d,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组、丹栀逍遥散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49.6±6.0)分、(51.6±5.8)分比(40.0±4.6)分]、垂直运动得分[(14.1±0.7)分、(14.6±2.3)分比(10.9±1.8)分]提高(P<0.05及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卵巢ERα mRNA[(7.42±2.54)比(3.80±1.36)]表达水平升高(P<0.01),血清卵泡刺激素[(3.96±0.48)mIU/ml比(5.31±0.41)mIU/ml]水平降低(P<0.01);丹栀逍遥散组大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6.65±0.46)mIU/ml 比(8.10±0.62)mIU/ml]水平降低(P<0.01)。结论疏肝法可改善 PMS 肝郁证大鼠的行为学,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及提高卵巢雌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至丸对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血清中雌二醇(estrodiol,E_2),子宫阴道形态学变化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出生21 d的昆明种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阳性药戊酸雌二醇(EV)组(0.154 mg·kg~(-1)),二至丸1.365,2.73 g·kg~(-1)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7 d后观察小鼠子宫系数;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E_2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未成熟小鼠子宫阴道形态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子宫、阴道ERα和ER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二至丸1.365 g·kg~(-1)组能使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显著增加(P0.05),血清中E_2含量明显升高(P0.05),能明显促进靶器官子宫、阴道的生长发育,还能显著上调阴道ERα和ERβ表达(P0.05),与EV作用相似。结论:二至丸通过上调血中雌二醇含量和靶器官雌激素受体表达发挥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经前舒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β(ER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使用中药复方经前舒颗粒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ERα和ERβ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经前舒颗粒给药组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中ERα和ERβ mRNA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无差异.结论:经前舒颗粒可下调下丘脑和海马中ERα和ERβ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PMS肝气郁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前舒颗粒对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雌激素受体(ER)α,ERβ蛋白分布及表达的影响,研究经前舒颗粒治疗该病症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给药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造模法复制PMS肝气郁证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模型给药组按10 g·kg-1剂量ig给药.造模结束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检测各组大鼠雌激素受体α,β在下丘脑中的定位分布并分析其积分吸光度(IA);HPLC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中5-羟色按(5-HT)含量.结果:3组大鼠雌激素受体ERα,ERβ主要分布在下丘脑的腹内侧区(VMH)核团,分布区域无差异.模型组VMH区ERα,ERβIA分别为163605±27284和147318±24924与正常组IA(130156±32579,105430±28641)相比显著升高(P <0.05,P<0.01);给药组ERα,ERβIA为122020±21 287和77482±31112,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1).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含量(454.51 ±65.18)μg·L-1与正常组(144.47±42.20) μg· L-1相比显著升高(P<0.01),给药组(234.11±14.38)μg·L-1与模型组相比5-HT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下丘脑VMH区ERα,ERβ蛋白表达升高可能是PMS肝气郁证发病的中枢机制之一.经前舒颗粒可有效改善这种状态,提示下丘脑ERα,ERβ可能是该药治疗PMS肝气郁证的部分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癌不同中医证型雌激素受体(ER)α、β和孕激素受体(PR)蛋白与mRNA的表达差异.方法 60例胃癌患者术前按中医辨证分为6型(实证:肝胃不和、瘀毒内阻、痰湿凝结;虚证:脾胃虚寒、胃热伤阴、气血双亏),术后标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ERα、ERβ、PR蛋白表达,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Rα、ERβ、PR mRNA表达,观察不同证型表达差异.结果 ERα、ERβ阳性率分别为15%、48.33%,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阳性率26.67%,6种证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0 4).ERαmRNA、ERβmRNA、PR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910±2.461、1.559±1.452、5.592±7.896.ERαmRNA、ERβmRNA表达6种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 mRNA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证型比较,ERα、ERβ、PR蛋白表达和ERβmRNA表达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ERαmRNA、PR mRNA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P=0.028).结论 胃癌证型ERα、ERβ与PR在蛋白与基因上存在部分表达差异,可能为胃癌证型差异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RR(estrogen receptor related receptors,ERR)α、β、γ各亚型表达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盐城地区绝经后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40例VD绝经期女性患者为试验组。采用RT—PCR方法定性检测ERRs家族各亚型的mRNA表达,采用Westston Blot印迹的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RR各亚型的表达;V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R)和临床痴呆分级表的判定。结果:RT—PCR分析及WesternBlot蛋白印记检测显示ERRα在对照组低表达、在实验组高表达;ERRβ基本无变化;ERRγ在对照组高表达、在实验组低表达。结论:在对照组组和实验组中,ERRα和ERRγ表达方式不同,ERRβ明显差别,提示用ERRα/ERRγ比值的改变显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密切相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更血停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其对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的64例患者,按配对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从月经第1天起每天给予更血停胶囊1粒,连续口服90天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只行手术治疗。两组均于卵泡期和手术前1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生殖激素〔包括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组服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即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 服药后治疗组血清E2为〔(167.0±85.9)pmol/L〕、P为(1.9±1.0)nmol/L、FSH为(10.4±2.1)IU/L、LH为(12.0±9.8)IU/L,均维持在早卵泡期水平;最大子宫肌瘤体积由(380.4±21.0)cm3缩小至(162.3±14.8)cm3(P<0.01);治疗组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更血停可明显减少子宫肌瘤组织中的ER、PR的表达,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21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的进展逐步下降。不同的手术病理分期ER、PR阳性率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与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肌层深度密切相关。组织学分级高分化腺癌(Ⅰ级)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者(Ⅱ、Ⅲ级)。子宫肌层浸润深度≤1/2者中的ER、PR阳性率高于浸润深度>1/2者。结论雌、孕激素受体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子宫内膜样癌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雌激素受体(ER)在育龄期、围绝经期、绝经后期妇女阴道组织中的表达,为绝经泌尿生殖道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因妇科良性疾病行阴式或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61例(育龄期24例,围绝经期18例,绝经后期19例)患者的阴道前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及免疫组化(IHC)方法检测3组患者阴道前壁组织中ERα、ERβm 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3组阴道壁组织中均有ERα和ERβ表达,而且在3组中ERα和ERβ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ER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育龄期妇女(P0.05),而且绝经后妇女ER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而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育龄期妇女(P0.05),同时绝经后妇女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围绝经期妇女(P0.05)。[结论]绝经影响阴道组织中ER的表达,育龄期正常的阴道组织到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萎缩的阴道组织中ER的表达差异可能与绝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目的 :对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其相关中药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外研究文献 ,对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及其相关中药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植物体内的小分子化合物 ,通过与雌激素受体以低亲合度结合而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样效应。而许多中药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但有待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淫羊藿素(ICT)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方法::以在37℃、5% CO2培养箱培养的人乳腺癌MCF-7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素单独作用及与雌二醇联合作用,测定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率,并检测该过程中雌激素受体ERα的表达情况.结果:当ICT浓度大于1×10-10mol·L-1时单独使用能促进ERα阳性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诱导ERα基因的表达;淫羊藿素与雌二醇联合作用抑制MCF-7细胞增殖,抑制ERα的表达.结论:淫羊藿素与雌二醇联合作用具有抑制E2诱导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作用;淫羊藿素与雌二醇联合作用可抑制ERα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