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器官运动的影响使肿瘤靶区的精确定位存在一定困难.了解不同器官的运动规律并对其进行控制可有效减小受照体积,保护正常组织.现综述近年来不同器官的运动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四维CT(4DCT)影像量化肺内肿瘤因呼吸导致的运动,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运动度大的肿瘤特征.方法 在平静呼吸状态下接受4DCT扫描的肺内肿瘤患者43例,肺内可测量病灶44个.由同一位医生在4DCT各时相数据集卜勾画肿瘤GTV,分别测量GTV中心点在上下、左右、前后三维方向上的运动幅度.对与运动度可能相关的临床变量和解剖学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任意方向运动幅度>5 mm作为分界点,分析此类肿瘤特征.结果 肺内肿瘤运动度与T分期、GTV体积、肺内所处上下位置、与固定组织(如胸壁、纵隔、脊柱)粘连程度相关.10例患者肺内肿瘤的运动幅度>5 mm,均位于胸腔下部及后部,上下方向运动度最大,最大值为14.4 mm.95%肺内肿瘤的运动幅度在上下方向<11.8 mm,前后方向<4.6 mm,左右方向<2.7 mm.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内肿瘤运动度受肿瘤位置、体积、T分期及粘连程度等因素影响.下叶肺内孤立肿瘤的运动度最大,主要发生在上下方向,上叶后段肿瘤的运动度次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内肿瘤因呼吸导致运动的影响因素,寻找运动度大的肿瘤特征。方法 分别在平静吸气后屏气、平静呼气后屏气状态下接受CT扫描的肺内肿瘤患者30例,肺内可测量病灶30个。由同一位医生在两个时相的CT数据上勾画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分别测量GTV中心层面前后内外界在呼吸周期中左右、前后方向的运动幅度;肿瘤最上层及最下层上下方向的运动幅度。对与运动度可能相关的临床变量和解剖学因素进行讨论。结果 肺内大肿瘤位置相对固定,肿瘤中心层面各方向动度多数在3~5 mm,只有2例患者肿瘤的各个方向运动幅度>5 mm,均位于胸腔中下部及中后部,粘连系数较低,体积较小,为上下方向运动。95 %的肺内肿瘤中心层面的运动幅度在上下方向<3.8 mm,前后方向<5.8 mm,左右方向<1.1 mm。结论 呼吸导致的肺内肿瘤运动度受肿瘤位置、体积及粘连程度等因素影响,但运动幅度较小,下后带运动度最大,主要发生在上下方向。  相似文献   

4.
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器官运动的影响使肿瘤靶区的精确定位存在一定困难。了解不同器官的运动规律并对其进行控制可有效减小受照体积,保护正常组织。现综述近年来不同器官的运动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肿瘤转移是一个复杂的、非随机的多步骤过程,肿瘤细胞的运动迁移、黏附、生长、新血管生成、特异性转移器官的归巢和逃避免疫等关键步骤.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趋化因子CXCL12与其特异性受体CXCR4所构成的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多种肿瘤的播散和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基于四维CT的肺癌原发灶位移及其与感兴趣器官和体表标记位移相关性,以及各呼吸时相肿瘤体积与肺脏体积变化相关性.方法 16例肺癌患者进行自由呼吸状态下四维CT模拟定位扫描.以四维CT吸气末图像为基准图像,分别勾画肿瘤、感兴趣解剖结构和体表标志,记录配准后10套图像中的三维坐标.测量和比较各时相大体肿瘤体积( GTV)和肺脏体积以及相关性,测量肿瘤、感兴趣结构及体表标记的三维方向位移并计算三维运动矢量及其相关性.结果 不同肺叶肿瘤运动范围相差较大,肺上叶为0.8~5.0 mm,肺中叶为5.7~5.9 mm,肺下叶为10.2~13.7 mm.肿瘤位移上下方向为(4.3+4.3) mm,大于前后方向(2.2±1.0) mm和左右方向(1.7+1.5) mm (x2=16.22,P=0.000).肿瘤GTV与各感兴趣结构三维运动矢量间均无相关性(r=-0.50~-0.01,P=0.058~-0.961),不同呼吸时相GTV变化与肺脏体积变化也无相关性(r=0.23,P=0.520).结论 不同肺叶肿瘤位移和肿瘤三维方向上位移差异显著,肺癌放疗时内在靶体积外扩边界应基于四维CT测定个体化确定.  相似文献   

7.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肿瘤转移是一个非随机过程,某些类型的肿瘤具有器官转移特异性.比如,乳腺癌通常转移到骨、肝、脑和肺;前列腺癌通常扩散到骨;而直肠癌则在初期就可能形成肝内转移灶.尽管在临床上转移一直是一个直接影响肿瘤疗效和预后的重要问题,但由于转移是一个发生在活体内难以被观察到的隐匿过程,临床医师对转移过程的关注往往远不如对转移结果的重视,对于肿瘤器官特异性转移的生物学更是缺乏了解.而认识肿瘤转移的器官特异性及其生长调节的分子机制无疑有助于在临床上有效防治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8.
B超是通过观察人体组织对超声波的不同反馈而观察组织、器官,由于空气对超声波是完全不反馈的,因此含气的脏器都不能用B超去观察,如肺、肠道。致密组织如头骨、胸骨等超声波很难通过,因此也不能用超声波观察,除以上部位外,其余大部分的人体组织和器官都可以用B超来观察。可用B超观察、诊断和随诊的肿瘤有:皮肤软组织肿瘤、甲状腺肿瘤、乳腺癌、肝胆肿瘤、胰腺肿瘤、肾脏肿瘤、输尿  相似文献   

9.
在 4 0 0例恶性肿瘤尸解中 ,32 1例 (80 3% )癌 ,79例肉瘤 ,其中 6 5例淋巴瘤 ,14例 (3 5 % )为软组织及骨肿瘤 ,肿瘤转移到肝及肺最常见。有 16 3例转移到肺及肝 ,各占 4 0 5 %。肝的转移瘤依次主要来自乳腺、大肠、卵巢、胃及非何杰金淋巴瘤 (NHL)。肺的转移瘤主要来自乳腺、肝、NHL ,胃及卵巢。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颈部、纵隔及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的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和淋巴瘤。尸检材料显示 ,宫颈癌、膀胱癌、咽癌及睾丸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 ,转移并不广泛。本研究显示 ,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基本有下列方式 :直接侵袭 :很多肿瘤可能直接累及周围组织。例如胃肠癌 ,癌细胞沿着肌组织间隙进入临近器官。淋巴管扩散 :任何器官或组织的肿瘤细胞可能进入淋巴管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淋巴结 ,它是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血道转移 :远处转移在尸检材料中很常见 ,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肝和肺 ,特别是软组织肉瘤 ,但晚期癌也很常见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这也是很常见的转移方式 ,特别是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本研究也显示与癌瘤手术标本对比研究、肿瘤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肺癌和肺外器官恶性肿瘤组成的多原发癌28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Yi SZ  Zhang DC  Wang YG  Sun KL 《癌症》2006,25(6):731-735
背景与目的:随着肿瘤诊断水平的提高,肺及肺外器官多原发癌的发现逐渐增多,而其临床特征和预后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肺及肺外器官恶性肿瘤组成的多原发癌临床特征、吸烟影响、肺癌与肺外器官恶性肿瘤间关系及预后。方法:收集本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发生于肺及肺外器官的多原发癌患者资料281例:115例首发器官为肺,继发器官为肺或肺外器官(A组);166例首发器官为肺外器官,继发器官为肺(B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A、B两组性别比无差异(P=0.51)。诊断第一原发癌时患者中位年龄A、B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62.5岁vs.54.5岁,P=0.02);但诊断重复癌时患者中位年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64.5岁vs.63.5岁,P=0.08)。第一原发癌与重复癌的时间间隔,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36.0个月vs.49.0个月,P<0.001)。A组中Ⅰ~Ⅱ期肺癌占83.9%,B组占63.7%,A组肺癌病理分期较B组早(P<0.01)。从第一原发癌确诊算起,A、B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9.0个月和87.5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59.0%和70.0%,B组优于A组(P<0.001)。从重复癌确诊算起,A、B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0个月和28.0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10.5%和13.5%,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92)。重复癌多见部位依次是肺第二原发癌、上呼吸道、乳腺、食道、结直肠、胃、宫颈。吸烟是引起肺及上呼吸道多原发癌危险因素。结论:发生于肺及肺外器官的多原发癌中,肺外恶性肿瘤可发生在多个脏器,其中肺第二原发癌和上呼吸道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吸烟是其潜在的危险因素。首发器官为肺外器官的多原发癌患者,与首发器官为肺的患者相比,患第一原发癌时其年龄较小,预后较好,出现重复癌间隔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1.
癌瘤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400例恶性肿瘤尸解中,321例(80.3%)癌,79例肉瘤,其中65例淋巴瘤,14例(3.5%)为软组织及骨肿瘤,肿瘤转移到肝及肺最常见。有163例转移到肺及肝,各占40.5%。肝的转移瘤依次主要来自乳腺、大肠、卵巢、胃及非何杰金淋巴瘤(NHL)。肺的转移瘤主要来自乳腺、肝、NHL,胃及卵巢。淋巴结转移主要累及颈部、纵隔及主动脉周围淋巴结。广泛转移的肿瘤是肺癌、胃癌、乳腺癌和淋巴瘤。尸检材料显示,宫颈癌、膀胱癌、咽癌及睾丸肿瘤主要是局部侵犯,转移并不广泛。本研究显示,恶性肿瘤的扩散与转移基本有下列方式:直接侵袭:很多肿瘤可能直接累及周围组织。例如胃肠癌,癌细胞沿着肌组织间隙进入临近器官。淋巴管扩散:任何器官或组织的肿瘤细胞可能进入淋巴管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淋巴结,它是癌的主要转移方式。血道转移:远处转移在尸检材料中很常见,最常累及的器官是肝和肺,特别是软组织肉瘤,但晚期癌也很常见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这也是很常见的转移方式,特别是胃癌、大肠癌、卵巢癌等。本研究也显示与癌瘤手术标本对比研究、肿瘤转移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雪  李峻岭 《癌症进展》2018,16(1):13-16,21
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起源于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类上皮性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低,生物学行为特殊,目前针对此类肿瘤尚无标准的诊疗管理.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新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Tbx3(T-box3)基因作为T-box家族的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参与了胚胎时期乳腺、四肢、心脏、眼、肺、胰腺的发育调控,并且在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Tbx3可以作为转录因子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和甲基化等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更好地了解Tbx3将为肿瘤的基因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是一组起源于身体的神经和内分泌细胞的肿瘤,神经内分泌细胞广泛分布于全身,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肺和胸腺、胃肠道、胰腺、肾上腺、皮肤等器官  相似文献   

15.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期起关键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协调组织器官如皮肤、脑、神经管、肠、附肢及肺等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成年期,Hh通路调控干细胞的增殖,此时Hh通路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近年来研究表明Hh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现对Hh信号通路的特性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期起关键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协调组织器官如皮肤、脑、神经管、肠、附肢及肺等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成年期,Hh通路调控干细胞的增殖,此时Hh通路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近年来研究表明Hh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现对Hh信号通路的特性及其在肺癌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多原发癌(MPC)也称重复癌,是指一个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无关的原发癌,可发生在同一器官或同一系统的不同部位,也可发生于不同器官或不同系统。而肺重复癌是指同一患者存在肺MPC或肺与其他器官MPC。随着癌症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及肿瘤诊断水平的提高,MPC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因此正确及时地诊断MPC,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医疗成本及病死率。文章就合并肺癌的MPC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好发部位、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CCL19/21-CCR7生物学轴与肿瘤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转移有其选择性和特异性,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易向某些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如淋巴结、肺、肝、骨等转移,但人们对其机制知之甚少。近年来,发现不少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的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CCL19/21-CCR7生物学轴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肺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肺癌(附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癌的肺外临床表现可出现在肺癌发现之前、同时或其后。不少肺癌肺部症状表现不明显,而以肺外症状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易于误诊。笔者分析以肺外症状为主的肺癌47例,讨论表现在脑神经、脑血管病、骨关节病、食道、纵隔、胸膜及肠道等方面的各种肺外表现。对肺癌的副癌综合征,如异位内分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邻近器官的压迫或浸润症状、肺外转移症状及其他非线异性临床表现作进一步的探讨。充分认识肺癌除原发肿瘤和胸内蔓延外  相似文献   

20.
肿瘤转移有其选择性和特异性,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易向某些特定的组织和器官如淋巴结、肺、肝、骨等转移,但人们对其机制知之甚少。近年来,发现不少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的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CCL19/21-CCR7生物学轴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