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四肢血管损伤3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四肢血管损伤31例治疗分析刘建寅,程绪西,高雁卿,王洪业四肢血管损伤比较常见。DeBakey[1]报道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2471例血管损伤患者,四肢动脉损伤占90%。Hermreck等[2]报道四肢血管损伤占总创伤的3%。对这类损伤的早期诊断及...  相似文献   

2.
腹部血管损伤的控制性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血管损伤所产生的出血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时,重要血管的损伤会导致脏器缺血。腹部血管损伤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出血,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稳态的平衡;尽快恢复重要脏器血流,防止脏器失活。腹部血管损伤救治的重要进展在于救治理念的改变。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在主要血管损伤救治中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血管修复的解剖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腘部血管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腘部血管损伤的诊治曹斌,蒋纯志,张祚勇,魏长月,周祥吉,范启申部血管损伤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致残及截肢率最高[1,2]。治疗的关键是及时的作出诊断。尽快手术,重建肢体血循环,以挽救伤员的肢体。作者自1985年至1994年收治28例部血管损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闭合性四肢动脉损伤患者急诊行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8例四肢动脉损伤患者的急救、介入术前心理干预及术中的观察和护理。结果8例患者在入院60~90min内,顺利完成急诊初步救护及造影检查。结论掌握血管损伤的救治、血管介入诊疗知识、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对确保迅速完成血管造影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损伤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损伤机理。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有关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细胞因子生成增多,激活了控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核因子-κB,进而使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强,促进单核细胞一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的粘附形成增多,释放大量炎性介质(氧自由基及蛋白酶等),不仅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可以通过免疫机理使大量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结合,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由于膜结构的改变引起抗动脉抗体的产生以致补体系统被激活而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结论正确认识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受损机理,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瑞士产多功能床旁监护仪对2000年6月~2004年2月对38例因外伤引起的四肢血管损伤病人的患肢连续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采用与健侧肢体的血氧饱和度做对比的方法以及与采用传统的观察方法做比较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多功能床旁监护仪所监测的血氧饱和度反应灵敏、准确,与健侧对照可动态观察到损伤血管血液流动的情况及血管恢复的程度。与传统方法比较,更能早期有效地发现血管危象的发生。结论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是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无创伤、无痛苦的监测方法,是辅助评价血管损伤后修复效果的良好参数指标,连续的观察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危象的发生及预测修复血管的转归。  相似文献   

7.
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59例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颈部及四肢血管损伤55例,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股动脉损伤并感染21例,介入并发血管损伤4例。四肢或颈部血管破裂或横断病例入院前多已给予压迫止血或抗休克治疗。所有股动脉损伤并感染病例均行血管结扎并脓肿引流术,其余患者根据病情行对端吻合术(11例),血管移植术(12例),血管修补术(14例)。结果:死亡2例;截肢5例(其中1例介入治疗误栓股动脉);21例股动脉感染破裂者术后出现间歇性跛行、皮温低等缺血表现,但无1例下肢坏死;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血管损伤首先应立即给予局部止血或抗休克处理,以抢救患者生命,再根据血管损伤情况进行处理,尽可能保存肢体。血管重建是血管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股动脉损伤并感染者可行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血管损伤的救治: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对3年来救治的24例各种医源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肠系膜上动脉、静脉损伤7例,门静脉损伤3例,颈动脉损伤4例,髂、股动脉损伤6例,其他为腘动脉、腋动脉、肾动脉、胃左动脉等损伤。治疗方法:血管修补6例,血管吻合5例,血管置换2例,血管结扎3例,介入下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2例,其他为取栓、溶栓、填塞等处理。24例中22例成功治愈,1例术后24h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5d死亡。结论:医源性血管损伤只要高度重视,辨明解剖、充分准确、仔细操作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一旦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要查找原因,针对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若缺乏有效的处理技术应及时求援或转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胆道术中的医源性损伤14例报告金凯叶山仰胆道手术是普外科最容易引起医源性损伤的手术之一。本文总结我院自1990年~1995年间胆道术中的医源性损伤1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4例,其中胆管损伤8例,肠管损伤2例,血管损伤4例。胆管损伤8例,均...  相似文献   

10.
血管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血管损伤蒋米尔,张培华血管损伤多见于战争年代。在和平时期以工伤事故、车祸和暴力犯罪行为为主。近年来J医源性血管损伤的报道也有增加。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血管损伤的处理,多采用结扎的方法,总截肢率在40%左右。在朝鲜和越南战争时期,由于尽量选用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经腹腹腔镜腹壁穿刺过程发生血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间1 025例经腹腹腔镜手术腹壁穿刺过程出现的6例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总结处理及预防措施。 结果共发生血管损伤6例,其中腹主动脉损伤1例,右髂总动脉损伤1例,腹壁下血管损伤4例,肠系膜动脉损伤1例,其发生率为0.585%(6/1 025)。4例腹腔镜下止血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止血。 结论腹腔镜腹壁穿刺导致血管损伤由多种原因引起,腹腔粘连、过度消瘦或肥胖是血管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需术前个体化评估;对腹部血管解剖的深入理解和术中规范操作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掌握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才能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血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血管损伤可发生于各种外科手术中,近来更多出现于微创或腹腔镜手术中,但绝大多数由经皮穿刺血管(行诊断或治疗等)介入手术所导致。在欧洲,医源性血管损伤约占血管损伤的40%以上。Giswold等统计美国一所大学医院1994—2002年252例血管损伤,医源性动脉损伤85例(33.7%),其中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导致损伤者达58.8%。如果对医源性血管损伤没有足够的认识及适当的处理,可能危及病人的肢体存活、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念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院和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腹股沟疝患者311例,按手术方式分标准TEP组(169例)和膜解剖TEP组(142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腹壁下血管损伤、膀胱表面血管损伤、生殖血管损伤、输精管损伤、腹膜破损和术后疝复发情况。 结果与标准TEP组比较,膜解剖TEP组的腹壁下血管损伤少,膀胱表面血管损伤少,腹膜破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殖血管损伤、输精管损伤和术后疝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膜解剖理念在TEP中的应用,对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和腹膜破损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盆创伤中骨盆知名血管损伤时的紧急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0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58例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为(47.9±14.8)岁(24~75岁)。其中“死亡冠”血管损伤15例(医源性损伤8例);臀上动静脉损伤17例(医源性损伤7例);臀下动静脉损伤6例(医源性损伤1例);阴部内动脉损伤13例;髂外动静脉(股动静脉)损伤7例(医源性损伤3例)。所有病人根据不同的血管损伤机制,术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选择直接血管结扎、纱布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联合腹主动脉阻断等方法急救止血。结果 58例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的病人,其中有55例病人得到成功的处理,术后存活。其中2例因“死亡冠”血管损伤所致的大出血死亡,1例因臀上动脉医源性损伤所致的大出血死亡。结论 临床医生在面对骨盆及臀部创伤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同时也不能忽视骨盆知名血管的潜在损伤。了解骨盆骨折类型与血管损伤的潜在联系,对于“死亡冠”血管,可行预防性结扎避免损伤,一旦损伤在无法结扎的情况下应纱布填塞压迫止血结合介入栓塞;对于臀上和臀下血管,造影栓塞可作为第一选择,必要时可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对于阴部内动脉,纱布填塞及造影栓塞均有较好的效果;对于髂外血管的损伤,可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行血管修补或置换。当骨盆知名血管损伤时,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止血急救的措施,根据自已医院条件和自身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对周围血管损伤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98例周围血管损伤,就其诊断、抢救措施、血管吻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做回顾性总结。结果 89例治愈,3例死亡,4例截肢,2例肢体无功能。结论 周围血管损伤,特别是大血管出血凶猛,常合并休克,需要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争分夺秒控制出血,修复损伤的血管。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的血管修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时血管内转流术在治疗血管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006年6月—2013年6月采用临时血管内转流术的血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例患者,共9条肢体血管受损(3例因外伤、2例因肿瘤切除手术)。5例患者共 8条临时血管内转流管(动脉5条,静脉3条)置入受损血管快速重建肢体血运,然后再行创面的处理及骨折手术;转流时间2~3 h,移除转流管后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行血管重建术。全组无死亡,术后1例发生缺血肌挛缩,1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临时血管内转流术可快速重建肢体血供,缩短肢体缺血时间,为其他合并损伤的处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阿魏酸钠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魏酸钠(sodiumferulate,S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川芎、当归等中药中的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其化学结构式为3-甲氧基-4-羟基-苯丙烯酸钠。它可拮抗内皮素引起的增殖及收缩血管效应,增加NO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改善血液流变学特征;可以抑制胆固醇合成、降低血糖、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过氧化损伤及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补体、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1年收治的25例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处理等特点,讨论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的诊治。结果 25例患者经急诊手术修补或重建血管,其中动脉损伤18例,动、静脉联合伤7例;修复动脉缺损时5例使用大隐静脉,5例使用人造血管。24例痊愈(96%),l例术后40天血管闭塞并失去随访。结论 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行手术修补或重建血管,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血管损伤的紧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血管损伤都是导致伤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损伤占全部创伤的3%,而且患者多为年轻者,常同时伴有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损伤(如骨折、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血管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颈部及四肢血管损伤的急救与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颈部及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共56例7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4条血管的修复,同时一期修复上肢神经损伤20条,肌腱损伤24条。体会到对颈部和四肢主于血管损伤现场急救止血的重要性;在修复血管损伤时应遵循显微外科的技术操作原则,若血管损伤清创后缺损超过2cm,应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对桡动脉或尺动脉损伤,即使掌弓完好也应争取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