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病人乙肝病毒活动状态及对外科干预的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收治的97例肝癌病人(其中31例经手术治疗)采用定性PCR方法,并进一步采用定量PCR方法对14例乙肝阳性肝癌病人外科处理前后配对,研究了病毒活动状态及外科干预对病毒活动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癌阶段乙肝病毒仍然在一大部分病人体内进行着活跃的复制活动;外科干预更加激发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建议在肝癌外科干预的同时应当防范乙肝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Chen T  Ou Q  Chen J  Deng Q  Zhang F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1):652-65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肝癌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活动状态及外科治疗肝癌对其的影响。方法HBVDNA定性PCR及免疫学方法检测97例肝癌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DNA及其标志物,97例患者分为2组,术前组66例,术后组31例;HBVDNA定量PCR方法对20例乙肝病毒阳性肝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后血清中病毒的存在状态及血清中病毒DNA复制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组及术后组均有部分肝癌患者血清中可以发现复制型乙肝病毒,两组阳性率分别为409%、6452%,术后组较术前组有显著意义的升高(P<005);20例乙肝病毒阳性患者经外科治疗后血清中乙肝病毒DNA复制数较术前有显著意义增加(P<001)。结论部分乙肝病毒阳性肝癌患者体内乙肝病毒仍然活跃复制;外科干预更加激发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建议在肝癌外科干预的同时应当防范乙肝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背景:乙肝与肝癌有确定关系的观点早已确立,但是人们对肝癌阶段肝病毒的活动状态评价不一;并且对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外科干预是否对病毒活动造成影尚无定论。目的:明确肝癌阶段HBV的存在状态;探讨外科干预 对HBV的可能影。方法:采用常规PCR方法,对收治的97例肝癌病人,进行手术前后(其中31例经手术治疗)血清HBV DNA阳性情况调查;进一步采用定量PCR方法对14例乙肝阳性肝癌病人配对研究了外科处理前后病毒血清HBV DNA拷贝变化。结果:1)97次检查阳性率为48.45%(47/97),其中术前检查阳性率为40.9%(27/66),术后阳性率为64.52%(20/31);2)14例肝癌患者术后血清HBV DNA拷贝数较术前增加(P<0.01)。结论:肝癌阶段乙肝病毒仍然在一大部分病人体内进行着活跃地复制活动;外科干预更加激发乙肝病毒的复制过程。建议在肝癌外科干预的同时应当防范乙肝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之一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是预后不佳。病毒复制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肿瘤复发;应用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术后的肝功能损伤,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治疗的疗效。本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u X  Guo R  Tian Y  Guo K  Tong Y  Yu K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64-16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在胆石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32例血清乙肝标志物阳性的胆石症患者和20例乙肝标志物阳性的非胆石症患者的石蜡包埋胆囊标本进行HBV-DNA检测。结果32例胆石症患者的胆囊标本HBV-DNA阳性检出率为40.63%,20例非胆石症患者的胆囊标本HBV-DNA阳性检出率为15%。结论提示乙肝病毒感染与胆石症发生有关。用PCR技术检测石蜡包埋胆囊组织中的HBV-DNA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转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肝癌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建立表达转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BX)的人肝癌细胞株,为研究HBX基因与肝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提供模型。方法 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从3.2kb 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中主增HBX基因,亚克隆至逆转 功体,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其导入包装细胞系,以含病毒的培养上清感染人肝癌细胞系QGY7701,新霉素(G418)筛选,PCR与反转录PCR(RT-PCR)鉴定。结果 PCR法从HBV基因  相似文献   

7.
在慢性乙型肝炎的自然进程中血清HBeAg的存在与不断发展炎症活性及肝疾病发展的致病乙肝病毒 (HBV)复制相关 ,从HBeAg阳性到抗HBe抗体阳性的转化 ,通常有效的HBV复制活性的减少相联系。并且保持低 (ALT)低血清活性 ,和从免疫清除期到疾病静止期的变化相符合。Tsai等报道HBeAg和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是附加并且是肝细胞肝癌 (HC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此项研究中 ,检查血清HBeAg阳性对临床病理发现和乙型肝炎病人肝癌肝切除后预后的临床影响。病人和方法 病人 :从 1 989~ 1 999,总共有 5 6例HBeAg阳性病人 (HCV抗体阴性 )…  相似文献   

8.
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心脏病人体外循环手术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心脏病人的体外循环手术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近6年来合并乙开肝病毒感染并进行了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脏病人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29.3岁。综合乙肝5项及HBV DNA结果,其中病毒活跃复制者11例,占26.2%,结合临床表现,对比分析手术前后GPT和GOT结果。结果 体外循环手术前后GPT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GOT异常率显著高于术前(P<0.05)。1例病人因低心排死亡,1例病人肝功能损害加重,41例病人随访1-2年,心功能均恢复到I-Ⅱ级。结论 对于肝功能损害轻微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外循环手术是安全的;对病毒活跃复制的慢性肝炎,建议治疗肝炎后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探讨根治切除术联合抗病毒治疗肝癌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的临床效果。100例肝癌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按照HBV-DNA水平不同分成高病毒复制组和低病毒复制组(以HBV-DNA载量为105拷贝/ml为标准),每组又分为抗病毒组和未抗病毒治疗组,比较4组在肝功能、HBV-DNA水平、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性。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水平明显低于未抗病毒治疗,住院时间、费用费用和并发症均优于未抗病毒者;但低病毒复制组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上优于高病毒复制组。结果表明,抗病毒结合根治切除术能改善肝癌合并HBV感染肝功能和病毒指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6例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该方案对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结果 1例于术后3月内HBV-DNA阳性,余5例病毒检查阴性。结论 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DNA复制及抗病毒治疗与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复发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对过去5年前在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均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未提示出现远处转移,并在我院行外科手术切除后的32例病人的生存率观察,根据其乙肝病毒DNA复制情况及是否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抗病毒治疗22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10例;术前开始抗病毒治疗14例,术后开始抗病毒治疗8例。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组较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组有较高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开始抗病毒治疗组与术后开始抗病毒治疗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积极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原发性肝癌的复发、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健康教育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84例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4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按常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观察组采用编制孕产妇保健手册、培训专职护士、采取多样化教育形式、择时教育等系统健康教育方法.结果 两组干预后乙肝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新生儿早产、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全面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乙肝前s1蛋白(pre-S1)和乙肝两对半,探讨乙肝pre-S1作为反映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性及肝细胞损伤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33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血清乙肝两对半和pre-S1,比较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患者pre-S1的阳性率。结果:乙肝表面抗原的S/CO值高低与pre—s1有关,乙肝表面抗原S/CO值越高,pre—s1的阳性率越高,不同两对半模式pre-S1阳性率不同,其中以“大三阳”EHBsAg(+)/HBeAg(+)/HBcAb(+)]的阳性率最高(93.3%)。乙肝e抗原与pre—s1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前S蛋白能较早以及较准确地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情况,对于条件不适合做乙肝病毒DNA的实验室,pre—s1是乙肝两对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CDKN2/P16基因突变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SSCP及PCR产物直接银染测序技术,对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CDKN2/P16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 检出2例(2/30)CDKN2基因突变,均是位于第124位密码子的错义突变。结论 CDKN2基因的突变虽不频发,但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合酶反应(PCR),对150例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病人进行检测。与直接涂片检查的结果相比较,PCR具有快速,特异和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合酶反应(PCR),对150例男性淋菌性尿道炎病人进行检测。与直接涂片检查的结果相比较,PCR具有快速、特异和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36例乙肝病毒感染病人胆囊结石成分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红外吸收光谱法对我院 36例乙肝病毒感染胆囊结石病人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6月 ,乙肝病毒感染病人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36例 ,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2 4例 ,慢性肝炎 8例 ,肝硬化 4例。于胆囊切除术中取石 ,室温保存 ,自然干燥。  乙肝血清免疫学标志物用ELISA法测定。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胆固醇胆红素含量 :(1)仪器及试剂 :红外分光光度仪 (岛津IR - 470型 ) ,电子分析天平 (日本SHI MADZU公司LIBRORAEL - 40SM ) ,胆固醇标准品及胆红素标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 6例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临床资料 ,分析总结该方案对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疗效。结果  1例于术后 3月内HBV DNA阳性 ,余 5例病毒检查阴性。结论 联合应用拉米呋啶、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  相似文献   

19.
周青  李旭 《肝胆外科杂志》1999,7(3):216-217
目的 乙型肝炎炎病毒(HBV)是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主要诱导因素之一。为探讨HBV在HCC中的重要性,我们检测了HCC患者癌组织及血清中的HBV前C区基因。方法 根据HBV前C区DNA序列,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23例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有HCC患者癌组织以及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 PCR显示23例HCC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HBV前C区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2.2%(12/23)和30.4  相似文献   

20.
乙肝x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HBxAg在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研究,进一步了解HBVx基因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对HBxAg在原发性肝癌及其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人血中的HBVDNA,HBeAg,了解HBxAg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与肝癌分期及AFP表达的关系;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xAg在肝癌单发灶组(I组)病人阴、阳性表达分别为8/28、20/28例;在肝癌伴肝内转移灶组(Ⅱ组)病人阴、阳性表达分别为6/32、26/32例;肝癌病人外周血中的HBVDNA在I组和Ⅱ组阳性数分别为5/28、7/32例,HBeAg在I组和Ⅱ组阳性数分别为7/28、10/32例;HBxAg的阳性表达数,在临床I、Ⅱ、Ⅲ期病人中分别为1/5、19/22、26/32,在大小肿瘤中阳性表达数分别为42/48、4/12,在AFP阴阳性表达组中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3/16、33/44。结论:乙肝x基因与原发性肝癌及转移灶中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与病人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关系,但其表达的高低不能作为肝癌转移倾向的预测指标。它对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不受乙肝复制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