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位胆管癌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位胆管癌43例临床分析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200032)王炳生,姚礼庆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医师朱远方 高位胆管癌手术较复杂,切除率低,预后甚差。如何早期诊断,改进手术方式,有效地缓解胆道梗阻,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文献报道手术切除率为15%75%不等〔2〕。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增高。本文报告了作者自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39例的经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男∶女为1-29∶1。年龄45~82岁,平均64-5岁。2.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无痛性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4例(87-18%),以胆道感染症状表现者5例(12-82%)。胆管阻塞2060天不等,平均42天…  相似文献   

3.
高位胆管癌的诊治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位胆管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4年3月至2003年5月间经治的30例高位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中手术26例,其中手术切除12例,根治性手术10例,单纯胆道引流术14例.切除组和单纯引流组手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8.9个月和6.5个月(P<0.05). 结论高位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单纯引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HLAIHCC)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江医院1993年1月至2004年11月26例HLAIHCC病人的病理及治疗。结果胆管癌发生处大多都有结石。大体分为三型:包块型、胆管周围浸润型与胆管内生长型,病理检查均为腺癌。17例病人行肝切除或广泛的肝切除和(或)肝外胆管切除,切除率65.4%,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11.7%。结论肝内胆管癌与肝内胆管结石所引起的刺激、炎症、感染有一定关系,积极的手术切除是HLAIHCC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经验和现代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或近端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癌。1954年由Browns行第一例手术切除,Klatskin于1965年首次全面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称Klatskin瘤。它占肝外胆道肿瘤总数的58%~75%,1990年全国调查1098例肝外胆管瘤,其中高位胆管癌占58.4%。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共收治88例胆管癌,其中48例为高位胆管瘤,占54.5%。肝门部胆管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深的黄值,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不是肿瘤本身的破坏和远处转移,而是继发的梗阻和感染。80年代以前,因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之发现该病时常常为晚…  相似文献   

6.
姑息性胆汁转流治疗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其梗阻性黄疸采用姑息性内引流治疗,以达到改善生命质量的目的。1985-1995年肝门胆管癌梗阻性黄疸用姑息性内引流减黄治疗26例。用胆汁转流法,造成肝内胆管与胆囊间的内瘘,胆汁再经胆囊-空肠吻合口进入空肠。21例(80.77%)减黄效果明显,胆红素接近正常水平,瘙痒症状消失。1例黄疸消退一半。22例存活期2-38个月。4例死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15.38%。认为肝门胆管癌阻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及生物学特性,术前诊断及判断能否手术切除较为困难。今回顾分析我院1994~2003年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将其磁共振胆管造影(MRC)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管癌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55例肝外胆管癌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本组上段胆管癌占43.64%,中段胆管癌占21.82%,下段胆管癌34.55%,42例得到病理诊断,大体形态属浸润型24例、结节型6例、乳头型11例;镜下检查97.62%为腺癌,其中中高分化型51.22%。低分化型48.78%;上段胆管癌以浸润型、低分化腺癌居多.下段胆管癌以乳头型、中高分化腺癌为主。淋巴结转移45.24%,且多与胆管癌累及范围成正比,肝转移25.45%。手术切除11例(26.19%),其中上段胆管癌切除率11.76%,下段胆管癌切除率42.86%。平均生存期10.78±9.69月(x±SD)。从病理角度看,以下段胆管癌、浸润型低分化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者生存期明显缩短,治疗方面以手术切除组生存期(21.35±16.73月,X±SD)最长,胆肠内引流次之。并对肝外胆管癌的病程特点,不同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位胆管癌肝门上入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在肝脏和肝门结构上解剖知识的不断深入,高位胆管癌的手术切除技术不断的进步,治愈性的手术切除率的逐步提高,给外科医生在观念上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由于这种肿瘤的位置特殊,特别是当肿瘤侵犯到胆管的二级分支(Bis-muthⅢ-Ⅳ型),如何完成手术仍然是一个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现就我院1996年7月至2001年10月采用肝门上入路技术切除的9例Bismuth Ⅲ-Ⅳ型的高位胆管癌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40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方法并确定该病的可治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资料,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18例,非根治性手术22例。结果肝门部胆管癌早期无特异症状,误诊率高。行根治性切除术者围术期死亡1例。两组各失访2例,根治性切除术1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0(7~7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54.5%和25.0%;非根治性切除术2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6(4~41)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0%,7.7%,0。结论术前影像学检查准确的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合理应用肝切除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问题。根治性切除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胆汁蔓陀罗凝集素结合活力联合癌胚抗原测定诊断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胆汁蔓陀罗凝集素结合活力(DLBA)联合癌胚抗原测定诊断胆管癌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凝集素测定法(ELLA)检测31例胆管癌及13例良性胆道疾病胆汁糖蛋白蔓陀罗凝集素(DSA)结合活力,同时采用放免测定法检测CEA水平,并评价两种方法对胆管癌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胆汁DLBA,CEA的分界值分别为0.8uDLBA/ml和7.0ng/ml时,DSA-ELISA及CEA放免测定诊断胆管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4.2%,80.6%,特异性均为100%。联合诊断(CEA或DLBA升高)的阳性率为96.8%,特异性为100%。结论:胆汁蔓陀罗凝集素结合活力联合癌胚抗原测定有助于胆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0年10月至1992年8月,采用胆管支架引流加空肠置管胆汁回输治疗高位胆管癌1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 (HLAIHCC )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 分析两家医院 1986年 3月~ 1997年 6月 6例HLAIHCC的临床资料。结果 HLAI HCC主要临床表现是夏科氏三联症 ;胆管癌发生处都有结石。病理检查均为腺癌。 5例于 1年内死亡。结论 肝内胆管癌与肝内胆管结石所引起的刺激、炎症、感染有一定关系 ,早期切除含结石的肝组织 ,可减少肝内胆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方式的改进体会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发病隐蔽,解剖部位深在,毗邻关系复杂,胆道高位梗阻所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使原本艰难的手术其围手术期的风险更加大。至今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仍未成熟或规范化,并术后并发症高,生存质量差,远期效果不理想。我院肝胆外科自1986年1月至1999年1月的13年间共行手术探查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157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53例,行手术切除者106例,未切除及胆道引流手术者51例,总手术切除率为67.5%(106/157)。但经病理学诊断证实切缘无残癌的根治性切除者为59例,占切除者的5…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瘤,因其解剖部位特殊,手术切除非常困难。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7年1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54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单纯探查术7例;切除术(包括根治性切除及姑息性切除)23例;各种姑息性引流减黄手术24例。单纯探查术病人多于3个月内死亡;肿瘤切除的病人生存期3个月到4年以上,平均24-6个月。姑息性引流病人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黄,生存期3-3个月至25个月,平均9-4个月。临床资料本组54例,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35岁,以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肝外淋巴转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8月间67例肝内胆管癌术后病理资料。结果22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2.8%。其中原发肿瘤位于肝左叶者16例,位于肝右叶者6例。原发肿瘤位于肝左叶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47%,16/34)显著高于肝右叶(18.2%,6/33)(X^2=6.332,P=0.012)。肝十二指肠韧带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95.45%,21/22)。肝左叶肿瘤淋巴结转移可累及胃小弯侧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且存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结论肝内胆管癌淋巴结转移途径因原发肿瘤位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58例(56.9%)行手术切除,其中27例(26.5%)行根治性切除,31例(30.4%)行姑息性切除;44例(43.1%)行胆管引流术,其中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20例,胆管外引流术24例。根治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51.85%,37.03%,22.22%;姑息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45%,3.22%,0%;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组和胆管外引流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9.41%和23.80%,无生存2年者。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近五年来我院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5例,其中手术切除17例,切除率为68%,参照Bismuth-Corlette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Ⅰ型(肝总管癌)5例,Ⅱ型(汇合部肝管癌)3例,Ⅲa型(肝总管、右肝管癌)4例,Ⅲb型(肝总管、左肝管癌)4例,Ⅳ型(左或右肝管癌侵犯二级以上肝管)1例。结果术后发生胆漏5例,均于手术后5—30d自愈;发生膈下感染2例,经引流治愈;术后出血2例,其中1例因出现肝衰、DIC死亡,1N经用止血药、输血后痊愈。目前存活7例,平均生存25(12~42)个月。全组病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0%(12/16)、31.2%(5/16)、25.0%(4/16)。结论肝门部胆管痛手术根治性切除府根据肿瘤的分到洗柽不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达64.3%(27/42),CA19—9阳性率为90.5%,根治性手术25例(59.5%),姑息性手术17例(40.5%),根治性切除肿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6/25)、36%(9/25)和12%(3/25);姑息性手术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7.6%(3/17)、5.8%(1/17)和0(0/17)。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评估、合理的术式选择能提高肝外胆管癌的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103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切除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总结103例肝门部胆管癌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行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行根治性(‰)切除43例,根治性切除率为41.7%,非根治性(R,,R2)切除60例(58.3%),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手术死亡8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9.9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6%、42.0%、20.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34.1%、10.2%、0(P<0.05)。本组近5年术前减黄治疗42例,合并肝切除达53.8%,根治性切除率达45.7%,中位生存期24.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作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更好延长患者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随着近年来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提高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