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常见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胰岛腺内分泌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及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975~1997年收治的44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岛素瘤36例,直径小于2.0cm者32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8例,其中恶性6例,平均直径10cm,结果 胰岛素瘤术前动脉造影的阳性率为71%(10/14),术中触诊的阳性率为94%(34/36),切除率100%,术后并发症率36%,治愈率100%,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前均可完  相似文献   

2.
胰岛细胞肿瘤3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胰岛细胞肿瘤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53~200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胰岛细胞肿瘤35例,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35例胰岛细胞肿瘤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33例,其中胰岛紊瘤24例(72,7%,24/33),无功能胰岛细胞瘤7例(21.2%,7/33),胰高糖素瘤、胃泌素瘤各1例。国内同期文献报道胰岛细胞肿瘤2785例。结论胰岛细胞瘤主要是胰岛素瘤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其他肿瘤少见。对良性者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好于其他腹腔内脏器肿瘤。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瘤:附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方法与术中决策。方法对1982~1998年外科治疗的21例胰岛素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21例,女19例(905%),男2例。年龄中位数为36岁。术前均明确诊断为胰岛素瘤。但曾误诊癫痫7例,精神病2例,误诊率428%。B超定位准确者75%,CT定位准确者50%。结论胰岛素瘤定位较困难;B超、CT是术前较为实用的定位检查方法;如经各种检查仍不能定位时,可根据临床表现施行剖腹探查。手术方式首选胰岛素瘤剜除术,必要时也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切除。对无法彻底切除的恶性胰岛细胞瘤,应尽量切除原发和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4.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月至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38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内分泌肿瘤以胰岛素瘤和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最常见,分别占57.9%和36.8%,恶性胰岛素瘤和多发性胰岛素瘤各占胰岛素瘤的13.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中恶性占64.3%;21例(95%)胰岛素瘤成功术前定位和手术切除,1例多发性胰岛素瘤摘除术后 4年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86%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以无痛性肿块入院,肿瘤平均大小为8.5cm,6例行胰体尾部切除,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肿瘤摘除,1例行囊肿内引流术,1例行活检术;全组术后并发胰瘘7例(18%)。结论 B超、CT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有效的诊断方法,肿瘤局部剜出与规范切除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方法,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Mayo临床中心自1960~1978年共对168例胰岛细胞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胰岛素瘤占102例(60%)、胃泌素瘤30例(18%)、其他内分泌肿瘤11例(如分泌ACTH、降钙素、生长激素、高血糖素等)、非功能性胰岛细胞肿瘤25例(15%)。作者对后者25例病人进行了分析,平均随访5.8年(9月~13.5年)。1例在术后1.5年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6.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骞  赵平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4):241-243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少见的胰腺肿瘤,年发病率仅为1~2/10万,约占胰腺肿瘤的2%~3%,在尸检中的发现率为0.4%~1.5%。过去,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统称为胰岛细胞瘤,胰岛素瘤、胃泌素瘤、胰高血糖素瘤、VIP瘤、生长抑素瘤、胰多肽瘤、生长激素释放因子瘤、神经降压素瘤等均属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以下生物学特性:①均起源于以胰腺小管的多能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楼文晖  吴文铭 《消化外科》2014,(12):919-922
1 前言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s),原称为胰岛细胞瘤,约占原发性胰腺肿瘤的3%。依据激素的分泌状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pNENs。无功能性pNENs占75%~85%。功能性pNENs约占pNENs的20%。常见的功能性pNENs有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胰岛素瘤一般位于胰腺,而胃泌素瘤多见于十二指肠或胰腺;其余的功能性pNENs均少见,统称为罕见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rare function-al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RFrs),包括生长抑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生长激素瘤等。  相似文献   

8.
�����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腺内分泌肿瘤以胰岛素瘤,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及胃泌素瘤最为常见。肿瘤大小与症状轻重无关。该组胰岛素瘤为良性,其它60%为恶性,血管造影,门殂脉血激素水平测定及术中B超对胰岛素瘤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7%,83%及100%。胰岛素瘤均行肿瘤摘除术;胃泌素瘤及MEN-I因合并症急诊行全胃切除术;胰高血糖瘤行姑息切除术;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恶性者因局部浸润及转移未予解除。结论 除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外,胰腺内分泌肿瘤多有完整被膜,可行摘除手术。姑息切除亦可明显级解症状,即使为恶性,预后亦好于胰外分泌肿瘤。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瘤诊治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瘤为胰岛β细胞肿瘤,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75%,近年来我国文献报告逐渐增多,国外文献关于胰岛素瘤的诊治亦略有进展,兹归纳于下,以飨读者。胰岛素瘤的诊断症状学首先是诊断的依据,胰岛素瘤因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导致低血糖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缺乏葡萄糖引起的症状如神志迷糊、昏睡、昏迷、颠痫发作等。另一类症状为由低血糖诱发的儿茶酚胺释放所致的症状如出汗、心慌、苍白、脉速等。Whipple三联征仍有重要性,但不是每个病人均有典型发作。采用饥饿试验,据我院经验,90%的病例可以  相似文献   

10.
胰岛细胞瘤是由胰岛中的某一种细胞为主形成的肿瘤,可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两大类.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分泌的激素常以一种为主,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分泌的主要激素命名,其中以胰岛素瘤最常见,约占60%~90%,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血清激素正常,常无临床症状;胰岛细胞瘤除胰岛素瘤不到10%为恶性外,其他细胞瘤几乎50%以上为恶性.本文就我院近5年来的40例胰岛细胞瘤的诊治情况,做一回顾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瘤是临床较少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低,胰岛素瘤为胰岛B细胞肿瘤,是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引起低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为探讨其诊治规律,现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胰岛素瘤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肝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玉沛 《腹部外科》2008,21(5):272-273
胰岛内有许多种细胞具有分泌不同激素的功能,由这些细胞发展而形成的肿瘤称之为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endocrine neoplasm,PEN)。可以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及分泌的激素水平将其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PEN两类。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在PEN中最为常见(约占50%),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次之(分别占25%和15%),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较为罕见(共占15%)。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瘤是胰腺β细胞来源的肿瘤,约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60%~80%,年发病率在(1~4)/100万.胰岛素瘤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导致多数患者在初次就诊时不能正确诊断,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33个月,相当一部分患者被误诊为癫痫或者脑血管病接受长期治疗[1].  相似文献   

14.
胰岛细胞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诊治胰岛细胞瘤21例的经验,总结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其效果。结果:本组病例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9例,胰岛素瘤12例,其中2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前者恶变率为55.6%(5/9),平均年龄为40岁;后者恶变率为8.3%(1/12),平均年龄为39岁。肿瘤位子胰头9例,胰体6例,胰尾6例。术前影像诊断明确肿瘤定位16例(占76.2%),其余5例经术中触摸探查和超声检查得到定位。肿瘤行局部切除术12例,胰体尾切除+胰空肠吻合术6例,肿瘤+脾脏切除术2例,Whipple手术1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33.3%(7/21),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恶变率显著高于胰岛素瘤(P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瘤由于瘤体较小,定位困难,有时因术中找不到肿瘤而致手术失败。术中B超采用7.5~10MHz高频探头,可对整个胰腺进行直接扫查。结合手术触诊,其定位敏感性可达90%~95%,优于术前B超、CT和选择性动脉造影。随着经验的积累,定位精确性还将进一步提高。我院17例胰岛素瘤的定位精确性为94.4%。典型的胰岛素瘤为低回声、边缘整齐的肿块。本项技术对“隐匿性胰岛素瘤”的定位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6.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胰腺内分泌外科是胰腺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胰腺内分泌肿瘤是少见病或罕见病。胰内分泌肿瘤位于胰岛 ,胰岛内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分泌不同的激素 ,由胰岛中的某一种细胞为主所发生的肿瘤 ,为不同的胰岛肿瘤 ,迄今至少已有 8种 ,临床表现除个别外 ,均由为主的肿瘤细胞分泌的激素所引起。现将胰岛内分泌肿瘤的类型及产生的综合征等列表于下 ,见表 1〔1〕。本文只将相对多见或临床更为关心的几种胰内分泌肿瘤分述如下 :一、胰岛素瘤胰岛素瘤是大量分泌胰岛素的肿瘤 ,是B细胞肿瘤 ,是胰内分泌肿瘤中最多见的 ,北京协和医院已积累 2 2 0例。根据…  相似文献   

17.
<正>胰岛素瘤是一种来源于胰岛B细胞的罕见肿瘤,每100万人中约1~4人发病[1],但在胰腺内分泌肿瘤中却最常见。约92%为单发肿瘤,胰头、胰体、胰尾均可发病且三部位间发病率近似。绝大多数胰岛素瘤为良性,恶性病变约占5%~11%[2]。病变直径多在1.0~2.5 cm,但也有病变直径超过10 cm的巨型胰岛素瘤的报道[3]。1临床表现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是由于肿瘤释放过量的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瘤的术中超声定位和手术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20%~60%的胰岛素瘤术前不能定位,10%~20%甚至术中也难以发现,盲目切除的并发症可达31.5%~55.0%。作者总结胰岛素瘤术中超声(IOUS)定位的经验,评价IOUS指导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价值。1987~1995年共行28例(男11例,女17例,平均年龄40.3岁)胰岛素瘤手术。术中充分暴露胰腺,仔细们查后用一实时超声探头从胰头、颈、体扫描至联尾,有时经柯赫尔切口扫描胰头后方,显示肿瘤并明确其与主胰管和重要血管的关系。结果28例共发现33个胰岛素瘤,26例为单个痛,直径0.5~2.5(平均1.8)cm,分别位于胰头(5)、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例胰岛素瘤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11 ~ 52岁,平均(32±15)岁.通过对患者进行定性、定位检查确诊,并进行手术干预和随访观察.结果 7例为单纯性胰岛素瘤,3例为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1)相关的胰岛素瘤;9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交界性肿瘤.10例均有典型的Whipp1e三联征.肿瘤直径<2 cm者占79.5%.手术切除肿瘤16个,其中12.5%位于胰头部,6.25%位于胰颈部,25%位于胰体部,56.25%位于胰尾部.术前定位检查发现的胰岛素瘤敏感性:经腹超声检查30.5%,多排螺旋增强CT 68.9%,薄层CT灌注扫描79.5%.术中定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术中多普勒超声检查100%.81.25%的病例可行肿瘤的局部摘除术.随访6个月~5年,10例病情稳定,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 手术切除是胰岛素瘤的最佳治疗方式.薄层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是目前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术中多普勒超声显著提高手术切除率.加强对胰岛素瘤的认识,早期诊断并合理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瘤又称胰腺B细胞肿瘤,既往多称为胰岛细胞瘤,属老年人的少见疾病。如果对该病认识不足,常会延误诊断和治疗。特别是一些老年病人,容易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我院近期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