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判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冠脉再通已公认的标准为:①ECG抬高的ST段于2h内回降>50%;②胸痛2h内基本消失;③2h内出现心律失常;④血清CPK-MB峰值提前出现(14h内)。但是否能把24h内T波倒置也作为冠脉再通的标准之一,尚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溶栓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入选52例发病12小时以内的并有溶栓适应证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后,根据冠脉是否再通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别统计并比较2组间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冠脉再通组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要高于溶栓后冠脉未通组(3.31±1.21 VS2.42±0.83);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高于血清纤维蛋白原<3g/L组冠脉再通率。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者,其接受药物溶栓后冠脉再通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3.
ST段水平延长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心电图ST段水平延长≥0.12s,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27例患者(冠心病组)和32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的静态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两组ST段水平延长≥0.12s,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ST段水平延长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5%,特异性为65.6%,阳性预测率为66.7%,阴性预测率为80.8%,准确度为72.9%,冠心病组中多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后,一些溶栓再通患者中,可见早期降低的ST段再度出现抬高现象。本文回顾溶栓成功者81例,其中早期出现ST段再度抬高者21例(占35%),与ST段非再度抬高者相比,CPK、CPK-MB峰值,心功能及院内死亡率等无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此现象也为再通的标志之一。因此,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早期连续监测心电图对确认再通与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段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心电图大致正常的冠脉造影(CAG)患者,显示一支或一支以上冠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以狭窄〈50%为非冠心病组,回顾性分析心电图,STW面水平延长≥0.12s为ST段延长;结果:ST段水平延长≥0.12s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0.5%,特异性为66.7%,阳性预告值79.5%。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似文献   

6.
采用Langendorff灌注离体大鼠心脏模型,评价镁和钾在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RA)中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再灌注后所有心脏均在1min内出现RA,其发生率随灌流液中Mg(2+)和K+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Mg(2+)分别为0.4、1.2或4.8mmol/L时,其再灌注心室颤动分别为12/12(100%)、4/12(33.3%,P<0.01)、2/12(16.7%,P<0.01)。再灌注后冠脉流出液中K+和丙二醛含量较再灌注前增加的百分率均随Mg(2+)升高而显著降低,其中K+分别为31%、27%和22%(均为P<0.01),丙二醛分别为447%、242%和77%(均P为<0.01)。结果提示,镁通过维持细胞内K+平衡及降低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以预防或降低R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120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表明无症状性缺血型ST段压低次数明显多于有症状者(P〈0.01);缺血型ST段压低时伴有典型心绞痛症状者少(占12.54%),其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无症状性者(P〈0.01);发作次数白昼占87.46%,明显多于夜间(P〈0.01),白昼以6 ̄12时为发作高峰,占57.94%;发作时的平均心率明显快于缺血前的平均心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75例,并与同期住院常规治疗53例作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临床再通率74.7%,显著高于对照组22.6%(P〈0.01)。胸痛缓解率76.8%,ST段在48小时内有94.7%基本恢复到等电位线,心肌酶谱峰值较对照组提前4 ̄12小时,住院期病死率明显下降,分别为5.3%和18.9%。经6 ̄18个月随访结果表明溶栓组病死率为11.3%,再入院率为22.5%,再梗塞率为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血清白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在ST段再抬高时的作用。方法 将胸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34例按临床判定指标分为冠脉再通组(22例)和冠脉未通组(12例),所有AMI患者除常规心电图和心电监护外,在溶栓前和2、4、6、8、10、12、16、20和24小时抽血检测血清IL-8,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CK)。结果 冠脉再通的22例中有5例在24小时内ST段出现再  相似文献   

10.
恶性肿瘤患者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琼  黄志松 《医学新知杂志》2000,10(4):202-202,204
为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对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连续2d心电监测。结果显示:110例中85例(77.27%)发生房颤,其中60岁以上占发生房颤数的58.82%;110例中出现短阵快速房颤81例(73.64%),短阵心动过缓房颤4例(3.64%);110例房颤中伴有ST-T改变的有75例(68.18%)。结果表明,老年肿瘤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比例较高,且出现短阵快速心室率较普遍。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及最佳时间。方法 以 38只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 ,在动物呼吸机的支持下 ,麻醉满意后打开胸腔 ,暴露心脏 ,结扎左冠脉前降支 ,应用心电图动态监测、病理组织切片来确定模型建立情况。结果 心电图动态监测显示ST段在冠脉结扎后呈持续性升高 ;4 0min后可见Q波 ,同时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肌丝断裂溶解 ,细胞核固缩甚至碎裂 ,间质充血水肿 ,有炎性细胞浸润 ;超声检查显示结扎后动物射血分数较结扎前无明显下降 ,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 ,在结扎后 4 0min ,能够建立稳定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 ,从而为加强心肌梗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冠脉前降支(LAD)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前壁AMI患者下壁导联ST段改变与LAD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前壁AMI患者中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组中85.7%LAD病变位于近端(第一对角支开口前)或者远端(第一对角支开口后)合并第一对角支病变,非ST段下移组中仅16.7%LAD病变位于近端或者远端合并第一对角支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壁AMI患者中,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下移是LAD病变部位预测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第三代溶栓药物瑞替普酶冶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未能溶通的病例,及时进行补救性经皮冠脉成形术(PCI),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共计3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41~65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18例,前壁伴下壁或高侧壁心肌梗死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例。发病6h内,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溶栓后2h内,未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绞痛未缓解或加重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降<50%。进行冠脉造影,显示闭塞90%以上狭窄病变,同时进行冠脉支架置入术,至术后35d,观察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血管重建;并且与既往入我科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未溶通的30例病例做比较。结果:30例应用瑞替普酶溶栓后补救性PCI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成功率96.7%,35d内病死率(0;20,P<0.00l);心力衰竭发生率(3.4%;65%),血管重建率(0;33%),大出血发生率(3.3%;0)。结论:用瑞替普酶溶栓后对未溶通的患者行补救性PCI,初步认为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王玲 《海南医学》2011,22(13):30-31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多项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8月间收治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42例的临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及指标监测信息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对患者在PCI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F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进行检测,与治疗前相比这些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种生物活性的血清因子如TNF-α、IL-6、hs-CRP、Fg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程度都存在着直接联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手术前后的血清因子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为临床预防冠脉再狭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特点、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方法对年龄≤44岁的青年男性AMI患者(61例,青年组)与同期同病同性别年龄≥65岁、<75岁(老年组)的AMI患者(61例)就其危险因素、冠脉造影、临床特点及院内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糖尿病明显少于中年组;吸烟青年组高于老年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家族史两组无明显差别;冠脉造影青年组单支病变多,累及回旋支(LCX)多,右冠状动脉(RCA)少;老年组双支及双支以上病变多,多累及LCX,RCA。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住院天数、心肌酶、机械并发症及死亡构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心梗患者大量吸烟者多,单支病变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者少,但年轻心梗患者院内转归与老年组相似。  相似文献   

16.
杨生平  金梅花 《安徽医学》2012,33(11):1465-146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再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急诊有记录病例的ST段抬高AMI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2组患者治疗前均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300 mg,治疗组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后直接PCI治疗,对照组行PCI治疗。对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得恢复情况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数、左室射血分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梗死后冠状动脉再通术患者,显著改善了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改善了心室的功能,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通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2,18(17):2746-2748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我科1968年~1984年收治10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本组资料表明不典型的心肌梗塞按年龄逐渐增加。梗塞部位以前壁最多,其次是下壁。病死率也随年龄而增高。其部位以心内膜下心肌梗塞病死率最高,其次是下壁梗塞。合并乳头肌断裂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并发左室附壁血栓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3月~2008年9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附壁血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44例(88%)。50例均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室壁瘤形成。冠脉造影检查36例(72%),其中33例前降支完全、次全闭塞或中重度狭窄,占91.67%(33/36)。结论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前壁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射血分数低是并发左室附壁血栓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WAM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3年3月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患者88例。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学标志物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均在入院后1~2周内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 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Ⅱ、Ⅲ导联ST段抬高≥1mm,且STⅢ/STⅡ〉1,右冠脉病变占62.5%,左回旋支病变占37.5%;而下壁AMI ST段抬高Ⅰ〉aVL、Ⅱ〉Ⅲ提示左回旋支闭塞,其中右冠脉病变占71.6%,左回旋支病变占28.4%。8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冠脉造影结果:36例单纯单支下壁心肌梗死(40.9%),其中右冠脉病变26例(RCA 72.2%),左旋支(LCX)病变10例(27.8%);下壁+正后壁梗死24例((RCA 70.8%);下壁+右心室梗死20例((RCA75%);下壁+前壁梗死8例(LCX 75%)。结论 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体表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闭塞部位明显相关,且梗死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