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方法 2000~2004年按东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接种,服苗对象为4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包括新生儿)。结果 从2000~2004年,4次(8轮,下同)强化免疫活动的每轮报告接种率分别为第一轮98.7%(第二轮98.3%)、99.0%(99.2%)、98.5%(98.7%)、99.2%(99.3%),应种流动儿童以0~岁组和1~岁组儿童最多,约占70%,0剂次免疫儿童从0~至3~岁组各年龄组均存在,但主要集中在0~岁组,占77.6%~85.6%之间,抽查农村和集贸市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发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抽查流动儿童不同年龄之间的接种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抽查接种率和报告接种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4次强化免疫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银川市某社区2004~2005年脊髓灰质炎(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效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和消灭脊灰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依据,遵照《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于2004年12月5~6日和2005年1月5~6日对银川市某社区12个居委会0~3岁儿童开展两轮OPV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并采用随机原则进行现场快速评估。结果,第1轮应服1007人,报告率98.21%,第2轮应服1151人,报告率99.22%;其中零剂次免疫儿童27人,占两轮实服儿童数的1.25%。表明两轮脊灰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的强化免疫活动的目标,但流动儿童接种率偏低,免疫空白人群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三道岭矿区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强化式免疫活动的效果。方法 2009年3月1—3日和4月1—3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两轮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凡2005年3月1日接种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包括新生儿)一律进行二轮普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结果本次强化免疫活动共服儿童3 063人,其中外来儿童占总服儿童的22.14%,零剂次儿童占总服儿童0.85%。强化免疫活动结束后现场随机抽查儿童120人,上卡率98.33%,普服率98.89%。结论本次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不足,应长期开展对流动儿童的普服工作。  相似文献   

4.
乔华 《医学动物防制》2008,24(3):213-214
目的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确保如期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方法根据青海省卫生厅要求,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对所有0-47月龄儿童进行五次十轮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结果零剂次免疫儿童逐年都有大幅度下降,高年龄组儿童构成的免疫空白明显减少,这次活动接种率均94.35%以上,说明强化免疫质量是逐年提高的。结论通过强化免疫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掌握定西地区2001年3-4月份消灭脊髓灰质炎查漏补种免疫活动的效果。方法:将各县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两轮登记儿童数分别为136920和139455人,实种儿童数分别为33871和35758人,其中实种“0剂次”免疫儿童分别为4890和1887人,依次登记“0剂次”儿童数的99.66%和100%;外地儿童数分别为910和679人,其中“0剂次”儿童数分别为136和70人,依次占外地儿童数的14.95%和10.31%;<1岁组上述分别为26935和29983人;“0剂次”儿童的报告接种率第1轮高于第1轮,主要表现在≤1岁组儿童;登记外地儿童数占登记儿童的比例和外地“0剂次”儿童占外地儿童的比例第2轮均低于第1轮。结论:通过本次免疫活动,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成功的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流行。同时两轮免疫活动中均发现有一定比例的 漏种儿童,主要表现在≤1岁组儿童和外地流动儿童中。因此,今后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要重点加强此方面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6.
任宇花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141-141,144
目的提高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的接种率,进一步消除免疫空白人群(特别是流动儿童),来阻断疫苗衍生株病毒的传播。方法根据例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方案,确定服苗对象,于当年的12月和次年的1月进行两轮强化服苗,比较历年两轮强化服苟接种率,采用相对比和卡方检验,对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强化服苗应服苗人数进行比较。结果从这5年OPV强化情况来看,两轮强化服苗接种率均在95%上下波动。每年强化免疫流动儿童应服人数显著大于常住儿童应服人数。从2006年开始,两轮应服人数流动儿童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通过4年的基础免疫和强化服苗,到2008年常住和流动儿童应服苗数显著减少。结论要提高两轮脊髓灰质炎强化服苗率,特别是针对流动儿童,要将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相结合,在提高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把强化免疫活动看作常规免疫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的接种率,进一步消除免疫空白人群(特别是流动儿童),来阻断疫苗衍生株病毒的传播. 方法 根据例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方案,确定服苗对象,于当年的 12月和次年的1月进行两轮强化服苗,比较历年两轮强化服苗接种率,采用相对比和卡方检验,对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强化服苗应服苗人数进行比较. 结果 从这5年OPV强化情况来看,两轮强化服苗接种率均在95%上下波动.每年强化免疫流动儿童应服人数显著大于常住儿童应服人数.从 2006年开始,两轮应服人数流动儿童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通过 4年的基础免疫和强化服苗,到2008年常住和流动儿童应服苗数显著减少. 结论 要提高两轮脊髓灰质炎强化服苗率,特别是针对流动儿童,要将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相结合,在提高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的同时,把强化免疫活动看作常规免疫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流动性增大 ,流动儿童对计划免疫工作的影响愈来愈突出 ,为此 ,2 0 0 1年 9月对龙江县各乡、镇流动人口及儿童及其免疫接种状况进行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截止 2 0 0 1年 9月 1日 ,在我县居住 1个月以上的、1999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12月 3 0日出生的儿童。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在外地居住连续 1个月以上的儿童为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又分为本县外乡镇、外县 (市 )、外地区和外省 (外地 )儿童。1.2 内容与方法 入户调查儿童户籍、寄居地、居住时间 ,建卡、建证情况 ,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制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盐池县2005和2006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免疫实施效果,按照《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和《2005/2006年度宁夏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结果,通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盐池县2轮服苗儿童为8950和9179人,平均接种率为97.2%,两轮流动儿童平均接种率为99.2%,零剂次免疫儿童主要集中在<1岁组。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分析表明,盐池县的脊灰强化免疫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加强常规免疫工作仍是我县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和免疫。  相似文献   

10.
朱坚  孙莲英 《海南医学》2003,14(12):112-113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历次全国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NID)活动免疫对象的免疫状况,为制定无脊灰状态后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历次强免活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实际接种率、估算接种率、出生队列资料分析评价免疫质量.结果 1993-2002年连续开展了18轮NID活动.共免疫目标儿童7440770人次;9年报告及抽查接种率均>90%;零剂次免疫儿童数从占首次登记儿童数10.6%下降1.90%,并且逐步集中在0岁组儿童中,最高达94.9%;出生对列比较分析,随着年龄增大儿童数增加说明0岁组儿童免疫有一定的脱漏率,其他年龄组亦有脱漏现象.结论通过对18轮NID活动资料的分析,提示我们在巩固消灭脊灰成果阶段搞好基础免疫的同时,NID活动应针对2岁以下及流动人口儿童,使整个人群保持在高免疫水平的同时减少人员财物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董玉坤 《华夏医学》2006,19(4):726-728
目的:评价南宁市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情况,为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依据。方法:按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于1993~2006年在南宁市范围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进行报表汇总分析。结果:共计进行了13次26轮强化免疫活动,2轮报告总的接种率分别为96.12%,96.73%,零剂次免疫儿童分别为533人次,占应种人数8371人的6.37%;378人次占应种人数8102人的4.47%。结论:13次26轮强化免疫接种率达到了自治区卫生厅要求,但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梧州市0~24月龄儿童生长发育纵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英 《广西医学》2007,29(10):1568-1570
目的 了解梧州市0~24月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方法 对梧州市780名0~24月龄儿童进行体重、身长的纵向监测.结果 得到了梧州市0~24月龄各年龄男、女儿童体重、身长的均值和标准差,以及体重、身长的增长值.与WHO标准值和1995年九市城区标准相比较,6个月前接近并有交叉,但6个月后体重、身长存在差距,12~24月龄差距较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喂养方式的儿童体重、身长在6个月前母乳喂养儿、混合喂养儿均值高于人工喂养儿(P<0.05).而在12月龄的体重和身长,母乳喂养儿低于混合喂养儿(P<0.05),但仍高于人工喂养儿(P<0.05).结论 梧州市0~24月龄儿童生长发育呈持续增长,但在6个月后生长发育缓慢.提示:今后儿保工作重点是对6个月后儿童加强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指导合理喂养,帮助婴幼儿从进食流质到固体食物的过渡,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的月龄分布特点,为0~3岁儿童的健康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截至2014-12-31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儿童保健门诊、福田区龙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及福田区梅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档的0~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结合婴幼儿发育阶段及健康管理监测月龄时间点,从"深圳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导出0~、3~、6~、9~、12~、18~、24~、30~36月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 329例研究对象,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为19.47%(2 400/12 329),常住儿童、暂住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分别为19.38%(1 755/9 056)、19.71%(645/3 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常住儿童<3月龄及<6月龄者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分别为10.74%(48/447)、14.77%(167/1 131),均低于暂住儿童的16.81%(40/238)、18.80%(91/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4.11,P<0.05)。0岁~、1岁~、2~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分别为20.85%(851/4 082)、20.29%(838/4 131)和17.27%(711/4 116),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6.72,P<0.01)。<6月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为15.98%(258/1 615),低于6~<12月龄儿童的24.04%(593/2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5,P<0.01)。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出现2个高峰,暂住儿童和流动儿童第1个高峰分别在6~<9月龄和9~<12月龄,第2个高峰均在18~<24月龄。结论 深圳市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阳性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维生素D缺乏病的监测中,应重点关注6~<12月龄及18~<24月龄儿童,同时,对暂住儿的监测时间应比常住儿童提前。  相似文献   

14.
遵义医院住院儿童传染病20年来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遵义地区 1979~ 1998年住院儿童 12种主要传染病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 2 0年平均划分为 4个年段 ,对比分析各年段 12种传染病的住院比例、构成比及病死率变化。结果  12种传染病的住院比例前 3个年段呈逐年下降 (P <0 .0 1) ,甲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住院比例上升 ,细菌性痢疾、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住院比例下降 ,儿童传染病的病死率从 3 .2 8%下降为 1.0 9% (P <0 .0 1)。结论  2 0年来儿童传染病的住院比例及病死率显著下降 ,当前需重点防治甲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 ,加强农村计划免疫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成果,我县于1999年和2000年继续开有0~3岁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现将其工作开展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谭丽红 《医学文选》2000,19(5):746-747
为了解观察幼儿龋齿发病及防治情况 ,1995~ 1999年我们对全园幼儿进行了患龋情况的调查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园学龄前儿童均为调查对象。 1995年共调查4~ 6岁儿童 311名 ,其中男 15 2人 ,女 15 9人。 1999年又进行了对照调查。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儿保科医生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视诊 ,同时询问儿童的卫生习惯 ,并按上下左右颌位乳牙排列进行统计归类登记。1.3 调查结果 见表 1、表 2。表 1  1995~ 1999年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对照年龄时间调查人数男  女患龋人数男  女患龄率%4岁 1995年 42 46 2 42 0 5 0 .01999年 …  相似文献   

17.
<正> 为了掌握全县脊髓灰质炎发病规律及其防治中的问题,我们在1992年7月对全县15岁以下儿童进行跛行及其病因调查,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15岁以下儿童(1976年1月1日~1992年6月30日出生)发生的下肢麻痹病人和1991年发生的所有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人。 2.诊断标准及检查方法:按[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手册]要求。 3.方法: (1) 县卫生局举办跛行调查培训班,统一调查方法。 (2) 县、乡(镇)分别成立跛行检查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0~24月龄儿童身长平均增长量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1975至2015年我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历次调查的0~24月龄儿童身长测量值.按时间顺序构建初生身长和各月龄身长动态数列.以初生身长为基期水平及《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测算增长值的年龄段,计算历次调查不同月龄阶段的身长月平均增长量,并进行纵向、横向、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以及省卫生厅的部署,临沧市(辖7县1区。有3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290.791公里,通往境外的公路有5条,主要通道17条,有国家级开放口岸3个)于2004年12月5~8日和2005年1月5—8日在全市范围内对0—4岁儿童进行两轮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OPV)强化活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儿童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NPEV)的感染状况 ,为我省今后进一步研究肠道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采集不同组群儿童粪便标本 ,采用WHO提供的RD、HEP -2、L2 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 1994~ 2 0 0 1年采集的 10 2 6例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 ,NPEV分离率为 19.79% ,其中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组NPEV分离率最高 ,为 2 6.5 8% ,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儿童中粪便标本的NPEV分离率分别为 17.37%和 2 0 .41% ,AFP病例与接触者NPEV分离率有显著性差异 (x2 =9.468,P <0 .0 1)。不同组群儿童感染的NPEV型别差异较大。不同型别NPEV毒株在海南省AFP病例、AFP接触者和健康儿童中感染的机率有所差别。有些型别的NPEV在三组儿童中都有循环 ,但有些型别的NPEV毒株仅从AFP病例或其接触者中分离到。结论 在我国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后 ,开展儿童NPEV感染状况的研究能为进一步证实和巩固消灭脊灰成果提供科学依据 ,并对我国深入研究NPEV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