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据DWI所得ADC值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患者(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的资料,测量两组患者的ADC值,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临界点,确定中央腺体癌的ADC值的诊断标准。结果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1.22±0.20)×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51±0.1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2,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656,最佳临界点为1.316×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0.40%,特异度为95.20%,准确率为87.64%。②最小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0.82±0.16)×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15±0.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6,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762,最佳临界点为0.953×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7.80%,特异度为98.40%,准确率为92.13%。结论制定ADC值标准有助于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的方法定量分析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中央腺体癌的代谢特征。方法:对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35例中央腺体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值。结果: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的CC/C值平均为1.04±0.28,中央腺体癌组的CC/C值平均为2.24±1.2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3,P=0.000)。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中央腺体癌代谢差异显著;MRS有助于中央腺体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增生结节3.0 T MRI及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表现征象,探讨MRS对两者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21例增生结节患者的3.0 T MRI及MRS表现,比较中央腺体癌及增生结节MRI表现及(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的比值。结果 MRI检查中央腺体癌11例均表现为中央腺体增大;2例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见不规则低信号;8例中央腺体区示低、稍高混杂信号结节;1例中央腺体区弥漫性低、等混杂信号结节,侵入外周带。增生结节21例均表现为中央腺体增大,与周围带分界清楚。21例共32个结节,其中25个结节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高、低、等混杂信号;5个以稍高信号为主类圆形结节,周围见低信号包膜。2个以低信号为主类圆形结节。MRS测得中央腺体癌区(Cho+Cre)/Cit值为2.75±1.34,范围1.12~5.67;增生结节组(Cho+Cre)/Cit值为0.70±0.28,范围0.21~1.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17,P<0.05)。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癌3.0 T MRI信号复杂多样,与增生结节相比,信号无特异性,常规MRI定性困难;中央腺体癌与增生结节3.0 T MRS有明显差异;3.0 T MRS能提供中央腺体癌的代谢信息,能更方便、更有效地诊断中央腺体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5例)的MRI资料,计算并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 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48±0.18)×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50±0.14)×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2,P=0.756).②最小ADC值: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15±0.10)×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15±0.11)×10-3 mm2/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895).结论 DWI不能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鉴别中央腺体(CG)区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价值。方法收集行D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CG区PCa和BPH各23例,分别为PCa组和BPH组,DWI序列b值分别取300、500和800s/mm2并自动生成ADC图。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各组DWI图像信噪比(SNR)和病灶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相同病灶不同b值时SNR和ADC有无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相同b值时PCa和BPH的ADC值有无差异,并利用ROC分析ADC鉴别PCa和BPH的曲线下面积(Az)、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CG区PCa在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不同b值时,DWI图像的SNR之间及相同病灶的ADC值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同b值条件下,PCa和BPH的ADC之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300、500、800s/mm2时,Az分别为0.89、0.91、0.94;b=800s/mm2时取最佳临界值为1.305,敏感性、特异性均达87%。结论CG区PCa病灶区ADC值明显下降,与BPH表现具有显著差异;ADC值有助于CG区PCa和BPH的鉴别,对于提高CG区PCa的检出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诊断前列腺癌最好的检查方法是MRI[1-3].目前多参数MRI(Mp-MRI)已经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检测、定位、定性、治疗疗效的评估.因此,提高Mp-MRI前列腺疾病诊断和监测的能力,同时规范Mp-MRI的标准和诊断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在R2'图中的表现,并与DWI比较,探讨其在判断脑缺血半暗带中的价值.方法 对14例发病时间为6~22 h[平均(16.73士4.6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就诊当日和发病后7~20天分别进行MR检查.将首次检查中的DWI高信号区定义为初始病灶面积(L0),第二次复查的T2WI或T2-FLAIR图像上病灶面积定义为最终梗死面积,后者小于L0的部分为组织存活区(ST),大于L0的部分为病灶扩大区(LG).对同一患者不同检查时间病灶形态和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初次检查异常信号的面积可分为3种:①4例R2'图病灶面积> DWI高信号区面积,最终梗死面积与R2'图异常信号区面积相同.R2'图病灶为稍高信号,LG区R2'信号升高的程度最大,周围区次之,L0区最小;复查时R2'图病灶变为低信号.②6例R2'图病灶面积=DWI高信号区面积,最终梗死面积无显著变化.③4例R2'图病灶面积<DWI高信号区面积,R2'图病灶中心为低信号,边缘为稍高信号,在外围为等信号,呈内低外高分层状表现,最终梗死灶的面积与初次R2'上低信号区的面积相似.结论 ①发病24 h内,脑梗死灶在R2'图的3种情况分别具有不同的演变过程;②相对于传统MR成像序列,R2'在判断梗死核心和半暗带方面更精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T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CGPCa)和不同类型前列腺增生(BP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4例CGPCa(CGPCa组)和70例BPH(BPH组)患者的MRI、动态增强MRI(DCE-MRI)资料,分析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将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分为速升下降型、速升平台型、缓升平台型和持续缓升型,并对前3种曲线计算达峰时间(Tmax)、最大强化程度(SImax)和最快强化率(Rmax),比较两组患者SI-T曲线类型及Tmax、SImax、Rmax的差异。结果 CGPCa组SI-T曲线以速升下降型和速升平台型为主;BPH组中基质增生为主型(sBPH)SI-T曲线类型与CGPCa类似;腺体增生为主型(gBPH)以持续缓升型多见;混合型增生(mBPH)四种曲线均可见,但以持续缓升型最多。CGPCa组、sBPH亚组、mBPH亚组、gBPH亚组间SI-T曲线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GPCa组与sBPH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PCa组与gBPH亚组、mBPH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GPCa组、sBPH亚组和mBPH亚组间Tmax、SImax、Rmax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GPCa组和sBPH亚组间Tmax、SImax、Rmax存在较明显的重叠。结论 3.0T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SI-T曲线有助于CGPCa与gBPH、mBPH的鉴别诊断。Tmax、SImax、Rmax对CGPCa和sBPH、mBPH具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 MR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穿刺活检证实的1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的常规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中,病变均位于包膜内。T2WI抑脂像8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异常低信号区,4例表现为中央带稍高信号,DWI序列10例呈高信号,2例等信号。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8例病灶于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为低信号,3例呈持续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强化不明显。结论:3.0T MR的常规T2WI序列、DW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联合应用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动态增强MRI (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鉴别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T2WI低信号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59例存在前列腺中央腺体T2WI低信号病变患者,其中前列腺癌患者32例(前列腺癌组),前列腺增生伴慢性炎症患者15例(增生伴慢性炎症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患者12例(HGPIN组),测量并比较其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对比剂血浆容积(Vp)、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Concmax)、最大斜率(Slopemax)和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AUTC),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 前列腺癌组、增生伴慢性炎症组与HGPIN组间Ktrans、Kep、Ve、Vp、TTP及Slope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前列腺癌组与HGPIN组间Ktrans、Kep、Ve、Slopemax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组与增生伴慢性炎症组间Vp及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GPIN组与增生伴慢性炎症组间Ktrans、Kep、Vp及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显示TTP、Ktrans及Kep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3、0.735和0.721,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大于Ve值诊断前列腺癌的AUC (P均<0.05)。结论 DCE-MRI参数TTP、Ktrans和Kep可于前列腺中央腺体T2WI低信号病变中有效鉴别诊断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0 T MR动态增强成像(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疑诊前列腺癌者75例,所有患者均行T2WI和DCE-MRI检查。分析比较T2WI和DCE-MRI对前列腺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的差异,并分析DCE-MRI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患者44例,T2WI和DCE-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4%和91%、58%和77%、61%和85%。DCE-MRI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T2WI(P〈0.01),而特异性未见明显高于T2WI(P〉0.05)。DCE-MRI对高分化组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中低分化组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P〈0.05)。结论和T2WI相比,3.0 T DCE-MRI能明显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而且,DCE-MRI更容易检出中低分化的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月结束,一共8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MR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比较颈椎病患者、健康体检者不同颈髓水平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结果:(1)在健康体检者中,C2-3、C4-5、C6-7之间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之间两两对比,颈髓长轴值高于前后径和左右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径和左右径之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和对照组对比,A组ADC、FA、a1颈髓长轴无明显差异(P0.05);a2前后径、a3左右径明显更大(P0.05)。B组、C组、D组ADC值、FA值、颈髓长轴、前后径、左右径明显更大,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颈椎病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地显示颈椎压迫所致的脊髓微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弥补常规MRI难以定量分析颈椎微结构受压情况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3.0 T MR扩散加权成像(DW-MRI)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临床术后病理证实的不同分化程度的3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常规MRI及DWI图像,测量不同分化程度胃癌及邻近正常胃壁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胃癌在DWI上均呈高信号;ADC值在胃癌与正常胃壁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检验),胃癌ADC值(1.113±0.183)×10-3 mm2/s低于邻近正常胃壁ADC值(3.026±0.191)×10-3 mm2/s。ADC值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t法);低分化腺癌ADC值(0.968±0.0626)×10-3 mm2/s低于中分化腺癌(1.041±0.0570)×10-3 mm2/s及高分化腺癌中的ADC值(1.372±0.0506)×10-3 mm2/s。结论 MR DWI及ADC值有助于区分正常胃壁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评价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在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常规MRI表现、MR波谱(MRS)代谢特征及其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表现。方法对9例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常规MR表现及其在MRS和DWI上的表现,测量中央腺体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比值、中央腺体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CC/C值平均为1.04±0.28,范围为0.65~1.45;中央腺体ADC值平均为(1.48±0.18)×10-3mm2/s,范围为(1.16~1.67)×10-3mm2/s;最小ADC值平均为(1.15±0.10)×10-3mm2/s,范围为(0.99~1.25)×10-3mm2/s。结论 MRS和DWI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在R2’图中的表现,并与DWI比较,探讨其在判断脑缺血半暗带中的价值。方法对14例发病时间为6~22h[平均(16.73±4.65)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于就诊当日和发病后7~20天分别进行MR检查。将首次检查中的DWI高信号区定义为初始病灶面积(L0),第二次复查的T2WI或T2-FLAIR图像上病灶面积定义为最终梗死面积,后者小于L0的部分为组织存活区(ST),大于L0的部分为病灶扩大区(LG)。对同一患者不同检查时间病灶形态和面积进行比较。结果初次检查异常信号的面积可分为3种:①4例R2’图病灶面积>DWI高信号区面积,最终梗死面积与R2’图异常信号区面积相同。R2’图病灶为稍高信号,LG区R2’信号升高的程度最大,周围区次之,L0区最小;复查时R2’图病灶变为低信号。②6例R2’图病灶面积=DWI高信号区面积,最终梗死面积无显著变化。③4例R2’图病灶面积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0T MR ADC值及T2值定量测量在颈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4例颈部淋巴瘤初发患者(初发组)及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及ADC值和T2值的测量,淋巴瘤病例在治疗3个月后作为治疗后组再次进行扫描及测量。ADC值及T2值由ADC图和T2图直接获得。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在DWI上,无论是淋巴瘤患者或正常志愿者,淋巴结均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在T2扫描序列,在不同的T2回波时间,淋巴结呈高信号,T2图上淋巴结呈等信号。ADC值和T2值在淋巴瘤初发组、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分别为(745.92±109.74)×10-6mm2/s和(87.18±9.35)ms,(1303.97±276.59)×10-6mm2/s和(93.30±11.21)ms,(1116.91±82.08)×10-6mm2/s和(96.44±4.40)ms;除T2值在治疗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区分淋巴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的ADC值最佳诊断界值是1003.065×10-6mm2/s,此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1.7%。T2值的最佳诊断界值90.92ms,此时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1.7%。结论 3.0TMRADC值和T2值定量测量是颈部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测量指标。ADC值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优于T2值。.  相似文献   

17.
3.0T MR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伤中运用3.0T 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7月北京一脉阳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2例进行研究,术前均行臂丛神经常规序列和3D-SPACE-STIR增强扫描序列,并且对3D-SPACE-STIR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然后以临床手术结果为依据,分析3.0T MRI的诊断价值。结果:在22例患者中,混合型损伤4例,占18.18%,8例节后损伤,占36.36%,10例节前损伤,占45.45%;3例为完全损伤,占13.64%;根据手术结果,患者有25根神经损伤,其中3根为混合型、9根为节后、13根为节前;3D-SPACE-STIR的CNR高于常规序列扫描(P <0.05);同时,两种不同序列扫描的背景抑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中,通过运用3.0T MRI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尤其是3D-SPACE-STIR序列,能够将椎管内外臂丛神经结构充分显示出来,从而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提供可靠且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central gland prostate cancer,CG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