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新安医家吴崑《针方六集》学术思想.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针方六集》中的神照集、开蒙集、尊经集、旁通集、纷署集、兼罗集进行分析.结果:神照集考证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以及这些经脉上腧穴的定位,并记载了《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标幽赋》等刺灸法.开蒙集对窦汉卿《标幽赋》进行全新的注解,并阐述八法针方、子午流注以及十二经脉补母泻子法.其中对《标幽赋》的注释体现了吴崑独特的针灸学术思想.吴崑触类旁通,通过药理来阐释针理,以达到“以药明针”之效.《针方六集》对诸多针灸医籍都进行了评议,并取长补短.其中富有代表性的就是修订《金针赋》.在兼罗集中,吴崑还详加介绍了治疗骨蒸劳热,可灸患门四花六穴,并详细记载了具体的取穴方法;以及《千金方》取膏肓腧穴法和隔蒜灸痈毒法.结论:《针方六集》是吴崑在针灸学术方面的重要贡献,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方六集》是古代医籍中具有显明特色的针灸专书之一,书中通过"以药明针"的比较方法,阐述了针药在治疗疾病中的同等重要性,并提出针药并用的学术思想。从吴崑尚古而不泥古、针药二理殊途同归、针药治病各有侧重、针药功效相通、针药并用的临床运用等方面对其思想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于现代针药并用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刺刺激量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从针刺时间、针刺深浅、针刺手法、针刺调神及针具等方面入手,分析《内经》中有关针刺刺激量的相关论述,以加深对针刺刺激量的正确认识。现代医家对针刺刺激量尚无统一的认识标准,但通过对《内经》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学习,对领悟针刺刺激量的精髓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灸大成》是针灸学界的巨著,对针灸学的理论临床发展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杨继洲及该书的成书情况,对《针灸大成》中所体现的部分学术思想进行了阐述,认为杨氏重视针、灸、药、按摩并重,各施其宜;重取要学,效专力宏;善用手法,荟萃百家之长;重调气治神,倡导针刺与导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以《内经》神志理论为线索,论述了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抑郁症临床表现,强调抑郁症患者与神、阳气不振之间的必然联系,且主要和脑病变及心肾阳气不足相关,并对抑郁症患者应如何养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针药结合疗法的历史及现状,认为针药结合疗法自古至今均有应用,但其直接指导理论一直未明确。通过分析历代针药结合疗法的相关文献,认为经络理论为其直接指导理论,提出针药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策略首先要遵循早治防变、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以病位病性特征、病情轻重缓急、疾病发展预期为出发点,根据病在脏腑、肢节、经络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临床策略,以实现增效和/或减毒的效应目标。并就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在针药结合中的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气化"与理、法、方、药的联系,探讨王坤根老师运用"气化"理论在临床中诊治疾病的经验。[方法]基于《内经》及历代医家对"气化"的相关论述,分析王师对"气化"与中医临床诊治疾病中理、法、方、药各个环节关系的看法。[结果]王师省疾问病,首重气化,遣方用药,多从气论。王师认为,气化是万物成败之根本,因此也是人身健康之根本。气化异常是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各种治法,达到"谨守病机,无失气宜"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所在,而针、药等常见治疗方法都是只是调节气化的具体方法而已。[结论]"气化"不但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中医临床诊疗疾病的关键所在,更是王师临床经验的核心思想之一,值得进一步学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挖掘华佗的针灸临床诊疗经验与特色,促进针灸学术的继承与发展。[方法]广泛搜集古代医籍及史料中有关华佗的记述,对有关华佗的针灸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归纳与提炼,分析总结华佗的针灸临证特点。[结果]有关华佗的针灸临证特点多散见于《三国志》、《后汉书》、《华佗别传》、《华氏中藏经》、《华佗先生玄门脉诀内照图》、《华佗神医秘传》、《肘后备急方》等文献。经归纳整理,可见华佗用针取穴精简,手法娴熟,注重治神和针感传导,宜针宜灸一二处即应手而效,巧用经外奇穴,重视灸法的应用,倡导针灸并用。[结论]华佗在针灸取穴、调神、针刺手法和施灸等方面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对当今针灸临床和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伤寒论》不仅对中医理、法、方、药作了精辟的论述,而且散在地记述了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经验。确立了“三阳病宜针,三阴病宜灸”的治疗大法及针灸禁忌,迄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一书,是后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它论述了内、妇等科各种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它和《伤寒论》一样,理、法、方、药全备,理论结合实际,辨证施治原则贯串于全书的始终。它在内容的叙述上,对疾病“分类简  相似文献   

11.
九针其名首见于《内经》,九种针具,形殊功异,乃集众医家心智、纳百家之长而成,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灵枢·官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和《灵枢·九针论》等篇中都详细记载了九针的大小形状及用途。师怀堂先生创制新九针、精于临床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新九针学术思想体系。师老认为要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病范围,必须进行针具的改革。师老更是将新九针各种针具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极致,毫针长于调气调神,气调神怡方能祛邪外出;火针温阳通痹,祛风寒湿;锋钩针刺血泻热,松筋活络;长针通关过节,一针透多穴;员利针针身粗大治痼疾;磁圆梅针磁针结合,疏通经脉,通则不痛;针定位点穴,九针之使;埋线针以线代针,效集多法,祛顽疗痼。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经后世医家校正、整理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倡导六经辨证,创造性的总结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针灸学上,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用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伤寒杂病论》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药结合张仲景是一位针灸药并重的医家,他认为针、灸、药各有所长,三者并用其效果肯定要比单用一种方法要好,《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3.
试论药对的概念及其配伍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临床应用较多,但它的概念及其配伍理论在文献中却少见明确、统一的论述。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药对的概念药对在《内经》中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半夏秫米汤中,初见雏形,在《伤寒杂病论》诸经方中已有典型应用。继之以药对命名的古代文献层出不穷(如《雷公药对》、徐之才《药对》等)。到了近代,医家关于药对的论著日渐增多,较有影响的有:吕景山《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陈维礼等的《药对论》,胥庆华《中药药对大全》等。然而,关于药对概念的表述却略嫌模糊,缺乏统一的认识,现列举如下:祝谌予《施今墨对药…  相似文献   

14.
查阅分析相关文献,从理、法、方、药等方面总结张锡纯对月经病辨治的理论阐述与临床经验。认为调奇经首推冲脉、调脏腑注重脾胃、调气血善用疏通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疗月经病的显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归纳和分析新安医家吴澄在其医学著作《不居集》中提出的理脾阴之法,并从形成背景、辨证纲领、治法方药等角度阐述其理脾阴理论。理脾阴理论自成一家,对其后有关胃阴虚、脾阴虚的进一步阐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现代临床治疗虚损性疾病的选方用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心身医学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始于祝由等心理疗法以移情易性,变利血气,治疗疾病,那时的人类就已意识到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意义。先秦时期的著作中,这方面的内容更是丰富,如《左传》就对心理病因“六情”、心身疾病的病机等有较多涉及。而《内经》中这方面的内容已颇为系统、全面和深刻,其中对各种精神活动的本质及特性的阐发,对情志与脏腑、气血的关系,“神”、“形”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和诊断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等,都提出了奠基性的理论和观点,并对“神”、“形”与养生和防病的关系确定了指导性的原则。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明确地将异常的心身现象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并对常见的诸如脏躁、惊悸、失眠、百合病等病症从理、法、方、药各方面进行了较深刻的阐述。华佗则注重心理疗法,他曾以激怒法使一患病已久的太守“吐黑血数升而愈”。唐代的《千金要方》等医著中也对心身关系及其相关病症的防治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正>《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针灸学及其临床的理论渊源,其中近半数篇幅论述了针灸学内容。《针解篇》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五十四篇,主要从针刺补泻手法、针刺的注意事项、针具的功用和临床选择等方面进行论述,篇名中的"针解",指本文在解释《灵枢·九针十二原》及《素问·宝命全形论》的有关针刺问题,故名"针解篇"。其主要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小针之要,易陈难入,粗守形,上守神。”可见针道之难在于“神”。此“神”包括与针灸有关的辨证施刺、手法、配穴、禁忌等一系列问题,更应包括医患神志活动与针灸治疗的关系。对于后者,《内经》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述,这对指导针灸临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历来重视“以情胜情”、劝说开导、祝由暗示等心理疗法,并注意发挥针药洽病时的心理效应。《慎斋遗书》说“病于形者,不能无害于神;病于神者,不以无害于形。”说明精神疾患与躯体疾患往往是难截然分开的,因而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也就可相互影响。本文特就针药治疗的心理效应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傅青主女科》从中医"脏腑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主张补肾治本,首先提出"疏肝解郁"之法,注重培土宁心,脏腑同调,对改善卵巢功能减退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傅青主女科》所载"调经"及"种子"相关论述与卵巢功能减退临床表现相似,所创方剂"益经汤"集理、法、方、药为一体,为后世制定卵巢功能减退组方提供了思路.书中明确阐述了心、肝、脾、肾脏腑在卵巢功能减退发生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