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显微动静脉内瘘术64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2,他引:8  
目的 探讨供血液透析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式及显微血管吻合操作技术。方法 收集64例动静脉内瘘术,比较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内瘘血流量及血管合并症,分析吻合口不同口径对内瘘血流量的影响。结果 内瘘血流量每分钟200ml以上56例,出现内瘘血管合并症8例,因血流量不足再次手术6例。动静脉侧端吻合的内瘘质量比端端吻合好,当吻合口小于0.5cm时内瘘血管合并症增加。结论 桡动脉-头静脉侧端吻合术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血管吻合口的大小以0.5cm为适宜,血管吻合应遵循显微血管缝合原则。  相似文献   

2.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38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建立长共用因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则吻合内瘘术38例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38例44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其中32例仅1次手术,有6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塞未能使用者2例,另有2例因血管流量不足而放弃使用,4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已穿刺达3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静脉内瘘术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施行动静脉内瘘术985例,其中前臂动静脉内瘘术中,前臂动静脉703例,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连续外翻吻合;肘部自体动静脉内瘘198例,头静脉、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与肱动脉行端-侧连续外翻吻合;PTFE人造血管内瘘84例,前臂作“U”形皮下隧道,置入PTFE人造血管20—35cm,动脉端人造血管与肱动脉行端-侧吻合,静脉端与肱静脉、头静脉或贵要静脉采用端-端或端-侧吻合。结果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术后1周内瘘口震颤消失52例,彩超发现瘘口狭窄,有血栓形成,行二次手术,重新吻合后均获成功。应用人造血管内瘘术后肢体肿胀较明显。内瘘3周后开始使用,首次穿刺透析血流量大于200ml/min,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前臂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动静脉内瘘术的首选术式,吻合口径5mm较合适,人造血管内瘘对上肢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的方法.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手术治疗.26例中有17例为原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因并发症失去功能,9例初次行血管内瘘手术.手术方式采用贵要静脉转位与肱动脉端侧吻合;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端端吻合;贵要动脉与尺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吻合口直径为5.0~8.0 mm.结果 26例患者中有1例因术后血肿压迫闭塞,2例因术后内瘘成熟不良,其余手术患者一次取得成功,术后血流量达200~350 ml/min.对患者的心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手术,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条件,建立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造瘘45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动静脉造瘘为血液透析建立了通畅的血液通路 ,并能达到一定的血流量 ,保证血液透析充分、有效。我院自 1990年 7月至 1999年 5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动静脉造瘘 45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9例 ,年龄 2 9~ 6 9岁。全部内瘘通畅 ,血流量达 15 0~ 2 5 0L / min。手术方式 :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作端吻合 37例 ,贵要静脉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 5例 ,贵要静脉与肱动脉作端侧吻合 2例 ,瘘口在 4~ 6 mm之间。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由于前臂浅静脉因反复穿刺 ,血管常已失去弹性或外膜增厚、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贵要静脉转位前置与桡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肱骨内上髁平面为起始点,分离贵要静脉。紧贴真皮下制备皮下隧道,将贵要静脉通过皮下隧道前置于前臂掌侧,应用四定点连续缝合法与桡动脉作端侧吻合7例,两定点间断缝合法作端端吻合5例。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5年,平均33个月,血管瘘口均通畅,贵要静脉充盈佳,显露好,易穿刺,满足透析需要。结论贵要静脉前置与桡动脉吻合内瘘术是有效的造瘘方法,尤其适用于头静脉无法再使用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的方法.方法 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3月,对维持性透析29例进行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手术治疗.29例中有18例为原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因并发症失去功能,11例初次行血管内瘘手术.手术方式采用贵要静脉转位与肱动脉端侧吻合10例;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端端吻合13例;贵要动脉与尺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6例,吻合口直径为5.0~8.0 mm.结果 29例中,1例术后血肿压迫闭塞,2例术后内瘘成熟不良,其余手术一次取得成功,术后血流量达200~350 ml/min.对心功能未造成不良影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建立自体血管内瘘手术,是尽量利用自身血管条件,建立内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是所有血液透析患者的首选血管通道,有长效通畅性和低并发症等优势~([1])。术后前4个月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失败率约20%~50%。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帮助筛选合适患者并制定手术方案。本文应用超高频探头超声对119例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患者的5个血管指标进行检测,探讨这5种血管危险因素对术后血流量的影响以及与内瘘早期失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上臂贵要静脉做血液透析血管内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上臂贵要静脉与肱动脉或桡动脉吻合,建立上臂贵要静脉直接内瘘;贵要静脉浅置移位与肱动脉吻合,建立上臂贵要静脉移位-肱动脉内瘘;贵要静脉浅置移位与桡动脉吻合,建立上臂贵要静脉移位-桡动脉转位内瘘。结果 67例手术成功,成功率100%。术后6~8周用于血液透析治疗,血流量可达200~300ml/min,可满足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需要,临床使用成功率97.02%(按内瘘术后穿刺使用1周以上计算),1年通畅率87.8%。主要术后并发症是肢体肿胀52.2%、血栓形成6.0%、感染3.0%、窃血综合征1.5%。结论 当上肢前臂静脉和上臂头静脉因各种原因不能作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时,可选用上臂贵要静脉建立贵要静脉内瘘,临床效果良好,此法应在上肢建立人造血管移植内瘘之前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桡动脉一头静脉两种不同吻合方式动静脉内瘘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动静脉内瘘患者采取端侧吻合、端端吻合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吻合口直径、血流量等指标。结果:227例患者共进行动静脉内瘘手术248例次,手术成功率91.5%,均能达到维持血液透析标准,端侧吻合组和端端吻合组吻合1:2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在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桡动脉一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应作为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18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内瘘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内瘘方式为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侧侧吻合后,结扎远心端的头静脉(即改良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患者的资料.结果 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很好利用了自身的血管,术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且并发症少.结论 该术式可成为建立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推荐一种改良的内瘘吻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5~1998年对62例尿毒症患者的桡动脉与头静脉端端吻合术实行改良。采用桡动脉远心端与头静脉近心端吻合的方法在临床使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方法手术步骤同一般内瘘吻合术,(通常取鼻咽窝部位)剪断桡动脉后,开放桡动脉远心端血管头以观...  相似文献   

13.
内瘘通畅是保证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手术方法常规用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于皮下吻合(标准内瘘、鼻咽窝内瘘)。吻合方式:(1)动、静脉侧侧吻合;(2)动、静脉端侧吻合;(3)动、静脉端端吻合。从2000年5月~2004年5月,我科共行内瘘术112例,失败22例,失败率为19.64%。现将我科22例内瘘术失败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使用人造血管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岁。每周血液透析2~3次,每次4.0~4.5h。采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其中6例采用上臂肱动脉与头静脉“U”型吻合术,2例采用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J”型吻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造瘘治疗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操作技巧。 方法:分别对2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前臂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一期动脉瘤切除、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 结果:25例手术均成功。23例行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其中5例行动静脉端端吻合,18例行动脉端端吻合后再行动静脉端侧吻合;2例患者单纯行瘤体近心端动静脉端侧吻合。所有患者术后3~4周 以上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 结论:前臂形成假性动脉瘤的肾衰患者,可一期行动脉瘤切除并动静脉内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新式的动-静脉内瘘方法.方法 对前臂无法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内瘘患者,经彩超评估上臂血管情况后,采用肱动脉与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做侧侧吻合.使用连续性缝合完成的技术要求.结果 20例患者上臂侧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无明显内瘘术后相关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使用情况良好.血...  相似文献   

17.
1994年3月~1998年11月,我们采用缝线贯穿血管侧壁缝合一针,轻松打结后提起管壁开窗的方式,进行血管端侧吻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26~68岁。因肾功能衰竭,于腕部鼻烟窝处,行头静脉和桡动脉端侧吻合造瘘术24例;因胫骨慢性骨髓炎作吻合血管的大网膜游离移植,术中将胃网膜左动静脉与胫前动静脉行端侧吻合1例;因精索静脉曲张将精索内静脉与腹壁下静脉行端侧缝合1例。2.血管侧孔的制作:游离受区血管,上血管夹阻断血流后,剥离欲作侧孔处血管的外膜组织,外敷温罂粟碱液5分钟后,以9-0无创尼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下血液净化用前臂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05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50例诊断明确的尿毒症患者因需要长期透析以及血管条件差而行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选择病人的非主力手,分别游离头静脉和桡动脉,结扎头静脉的远端向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近端分别插入动脉取栓导管并用2ml注射器向导管内注入适量肝素生理盐水,充起球囊,根据需要持续均匀的扩张头静脉和桡动脉的狭窄段,再以7-0的血管逢线端侧吻合血管。结果:术后即时、1、2、3h、术后连续7d均能听到血管杂音以及扪及到血管震颤平均随访60个月手术的成功率90%以上。已有30例病人内瘘成熟并已使用超过3年以上,内瘘的血流量均大于250ml/min,完全能满足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结论:球囊辅助下前臂动静脉内瘘术手术成功率高,可以纠正动静脉血管条件差伴有部分狭窄的患者,内瘘成熟快,血流量大,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终末期肾脏病(CKD)V期血液透析病人理想的血管通路应当能够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使用时间长,而且并发症少。自体动脉一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标准内瘘的首选部位是双手腕关节处的头静脉一桡动脉内瘘,但由于患者先天自身血管发育异常,解剖变异以及同一肢体多次进行内瘘成形手术等原因占血液透析病人的8%~10%,此部分疑难血管内瘘的设计及建立,已成为血液净化领域关注的课题。我院现有长期血透患者58个,其中6人因上述情况成功地进行了尺侧动一静脉内瘘的制作并使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臂上段动静脉造瘘术在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6年3月36例肾功能衰竭患者,先行桡骨茎突背侧头静脉或同平面贵要静脉走行横切口,若该段静脉条件极差不能使用或即便吻合成功又担心术后血流量不能满足透析需求,可选择前臂上段内的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结果经多普勒检测,术后通血良好,血流量2.5~3.0mL/s,4周后使用,所有患者每周2~3次穿刺行血液透析。随访15~32个月,均穿刺成功,能满足临床血液透析要求。结论当前臂远端的静脉因各种原因造成管腔狭窄、闭锁、纤细等不能满足动静脉造瘘术,而行肘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又担心此段静脉行走较深不宜穿刺时,前臂上段内的头静脉桡动脉造瘘既安全可靠、深浅适宜又穿刺方便,并能多次使用,可作为前臂内的动静脉造瘘手术的首选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