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综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不同术式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经术前评估,根据35例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不同特.董,选择适宜的术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术式包括致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选择性杏仁核一海马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等。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按照Engel分级,35例手术患者,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5例,无Ⅳ级的患者,有效率85.7%(30/35)。结论:术前认真评估、采用个体化原则、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术中行皮层脑电图监测等措施是外科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且术中深部电极,探查出海马异常放电的16例患者,采用改良翼点切口开颅经颞中回皮层入路,行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治疗,术后随访至少1年以上,采用Engel分级量表评价癫痫控制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取得了占位病灶的肉眼全切,Engel分级:Ⅰ级12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2例出现对侧1/4象限盲,3例出现近期记忆功能较术前下降,无手术死亡及其他持久并发症。结论病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术,治疗病侧海马异常放电的颞叶内侧占位病灶所致癫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癫痫的患病率在3.5‰-4.8‰,估计约20%的癫痫患者不能用药物控制发作,其中至少有50%的患者适宜手术治疗。随着视频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更为精确,越来越多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前颞叶及杏仁、海马切除术对癫痫治疗的疗效肯定。我科2003年3月-2006年5月共对1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前颞叶及杏仁海马切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报告1991年10月至1997年11月间对难治性颞叶癫痫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及满意率达76.9%,有效率为100%。讨论中分析了有效率高的原因,指出对药物难治的颞叶癫痫应选择手术治疗,强调加强电图检查确定癫痫病灶,不能完全依赖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LEV添加治疗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3~12个月。结果:LEV添加治疗3月时总有效率达62.5%,无发作比例为18.75%,与基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4~12月疗效与近期相仿。特发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1年保留率为66.67%。3例出现体重增加、性格改变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LEV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轻,保留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LEV)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LEV添加治疗的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3~12个月。结果:LEV添加治疗3月时总有效率达62.5%,无发作比例为18.75%,与基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4~12月疗效与近期相仿。特发性癫痫和症状性癫痫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1年保留率为66.67%。3例出现体重增加、性格改变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消失。结论:LEV添加治疗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轻,保留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侧颞叶海马病变致药物难治性癫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5例MRI显示双侧颞叶病变的患者,临床症状、核磁共振成像(MRI)、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检查均不能定位起源病灶,行MRI引导立体定向下双侧海马深部电极置入术,对术后V-EEG,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起源病灶侧别后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按照Engel的疗效判断标准:Ⅰ级4例(行起源侧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Ⅱ级1例(行起源侧海马神经调控治疗)。结论对双侧颞叶海马病变致药物难治性癫,通过立体定向下双侧海马深部电极置入术及术后长程V-EEG方法,综合分析结果能较准确确定癫起源灶,同时也能成功指导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病灶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术前定位、术后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癫痫中心2013年7月至2018年 4月11例多病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学、长程视频脑电图(long term video EEG monitoring,VEEG)、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 CT)、PET/MRI融合等进行综合术前评估,术中在皮层脑电监测(ECoG)下行局部病灶或扩大脑叶切除术。术后按Engel分级进行评分,并进行随访。结果 11例患者中软化灶7例,瘢痕性脑回1例,脑裂畸形1例,软化灶合并瘢痕性脑回2例。术后随访3~60个月,Engle分级:Ⅰ级7例(63.6%),Ⅱ级2例(18.2%),Ⅲ级1例(9.1%),Ⅳ级1例(9.1%);63.6%患者无发作,总有效率为90.9%。术后2例出现颅内感染,1例合并脑积水;1例出现原有视野缺损加重;1例出现右侧肢体偏瘫;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多病灶难治性癫痫,根据精准的术前评估后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将几种手术方式联合应用治疗顽固性癫痫的疗效。方法对53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致痫灶切除术+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MST)11例,局部致痫灶切涂术+皮层热灼术19例,局部致痫灶切除术+胼胝体前部切开术+颞前叶及海马切除术+MST23例,手术中进行皮层及深部电极监测。结果术后随访2~3年,Ⅰ级优20例(37.7%),Ⅱ级良24例(45.3%),Ⅲ级可6例(11.3%),Ⅳ级差2例(3.8%),Ⅴ级无效1例(1.9%),术后神经功能均保存完好。结论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顽固性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癫痫的患病率在7%,其中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癫痫类型.估计约20%~25%的癫痫患者属于顽固性癫痫,不能用药物控制发作,其中至少有50%的患者适宜手术治疗[1].随着视频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对癫痫治病灶的定位更加准确,越来越多的药物难以控制的难治性的癫痫患者,通过手术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颞叶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我院对8例颞叶癫痫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明英  倪艳  邓开鸿 《华西医学》2011,(10):1517-1520
目的探讨用视频脑电图和MRI诊断药物难治性癫痫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2月一2010年5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38例。其中,海马硬化25例,颞叶萎缩伴脑发育不良2例,脑灰质移位及巨脑回4例,血管畸形3例,胶质瘤2例,脑内囊肿1例,外伤性癫痫1例。用视频脑电图监测癫痫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来源部位及脑电活动特点,用MRI扫描显示痫灶区的表现特征,并与手术、病理改变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视频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期的致痫灶来源定位准确率为100%(38/38),发作间期定位准确率为53%(20/38)。MRI对发作间期的致痫灶及相关病变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9%(34/38),病变定性准确率为79%(30/38)。结论视频脑电图和MRI检查有机结合,对药物难治性癫痫,能更有效检出致痫灶的部位及性质,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电监测在颠叶癫痛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结合术前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定致痫灶,术中脑电监测下手术治疗颞叶癫痫60例,按术后评价分类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疗效满意者38例(63%);显著改善者17例(28%);良好者3例(5%);较差者2例(3%);总有效率91%。【结论】脑电图是颞叶癫痫术前定位的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前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术中脑电图监测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和分析颞叶致痫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肿瘤病理类型和MRI表现.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颞叶致痫肿瘤的发病年龄、病程与癫痫类型等临床资料、MRI表现、累及部位及病理类型.结果 39例颞叶肿瘤患者的癫痫发病年龄平均9.4岁,36例(92.3%)为儿童期起病;平均癫痫病程98.8个月.以复杂部分性发作居多,共29例(74.4%),其中11例伴全身性强直-震挛发作(GTCS),2例伴失神发作;GTCS和强直性发作分别为5例(12.8%)和2例(5.1%);单纯部分性发作3例(7.7%).颞叶肿瘤病理类型:节细胞胶质瘤24例(61.5%),星形细胞瘤5例(12.8%),少枝胶质细胞瘤和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各3例(7.7%),其他类型肿瘤4例(10.3%).肿瘤位于颢叶内侧和外侧分别为28例和11例;颞叶内侧肿瘤累及海马者(71.4%)显著高于颞叶外侧肿瘤(9.1%).MRI确定病灶为囊实性、实性为主和囊性为主者分别占46.2%、30.8%和23.1%; MRI增强扫描64.1%的病灶无强化.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位于皮层内,具有多小囊性特征外,其他各类肿瘤MRI表现缺少特异性.结论 颞叶肿瘤性癫痫好发于儿童期,多为累及颞叶内侧或外侧皮层,且为生长缓慢的小肿瘤,其中尤以节细胞胶质瘤居多.癫痫发作类型以复杂部分性发作伴有或不伴有全身强直震挛发作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癫痫不同类型手术预后与病程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不同类型手术的预后与病程长短有无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进行难治性癫痫手术的143例患者,根据Engel分级对预后进行评估,分别分析各类型手术不同病程时间之间的预后差异以及相关关系.结果 不同病程组颞叶手术和颞叶合并颞叶外手术的预后差异无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皮层棘波灶及海马突触的病理变化。方法原发性难治性颞叶癫痫行手术治疗患者9例,手术中在皮层脑电监测下取棘波灶的颞叶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果颞叶皮质和海马突触数量及突触结构改变。缩论颡叶皮层和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特别是突触重组,可能是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形态学基础,该病理变化与痫样活动的产生及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元凋亡与颞叶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关系。方法:取15例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癫痫组)和5例无癫痫发作的患者正常脑组织标本(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产物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癫痫组和对照组的TUNEL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分别为(52.2±3.2)%、(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患者脑组织内Bcl-2蛋白无表达,癫痫组患者脑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Bax蛋白在癫痫组与对照组中均微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ase-3在对照组中有轻微表达,在癫痫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元凋亡部分参与癫痫患者海马硬化的形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颞叶癫痫的磁共振波谱研究,探讨3.0T超高场强MRS在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患者及2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研究,所有实验对象行双侧海马的常规MRI和1H-MRS扫描,MR成像序列为轴位SE T1WI、T2WI,对双侧海马体部进行多体素波谱成像,将正常对照组MRS结果作为标准,评价颞叶癫痫患者MRS代谢物比值特点,分析MRS对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价值。结果常规MRI诊断海马硬化共21例。癫痫组患侧、健侧与对照组间NAA/(Cho+ Cr)、NAA/ Cho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89、15.73,P均<0.05)。癫痫组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对照组NAA/(Cho+Cr)、NAA/Ch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7.32、8.47、7.33、8.47,P均<0.05);而癫痫组健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1.13、1.13,P均>0.05)。结论常规MRI检查对颞叶癫痫的定侧具有一定的价值;3.0T超高场强MRS与常规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颞叶癫痫定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成年癫痫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并评估影响焦虑、抑郁水平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6例成年癫痫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探讨成人癫痫的焦虑、抑郁比例和主要症状,分析性别、年龄、学历、起病年龄、病程、发作频率、发作类型、颞叶癫痫、癫痫家族史、影像学、抗癫痫药物(AEDs)、体育锻炼等因素对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结果:56例患者中,抑郁者15例(26.80%),得分率最高的3个单项为抑郁(93.33%),绝望感(86.67%),精神焦虑(86.67%);焦虑者17例(30.40%),得分率最高的3个单项为认知功能(88.24%),紧张(82.35%)及焦虑心境(76.47%)。性别、起病年龄、癫痫家族史、有无运动习惯与抑郁、焦虑评分无明显相关;低学历、癫痫频繁发作、影像学有额颞叶异常的患者易伴发抑郁、焦虑(P<0.05);年龄≥23岁、病程≥9年、部分性发作、颞叶癫痫、AEDs联合治疗则与抑郁相关(P<0.05)。结论:成年癫痫患者伴抑郁、焦虑比例高,症状多样,尤其年龄大、病程长、部分性发作、颞叶癫痫、AEDs联合治疗则易伴发抑郁,低学历、癫痫频繁发作、影像学有额颞叶异常的患者需警惕抑郁、焦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作间期18F-FDG联合13N-NH3·H2O PET脑显像在颞叶内侧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头部MRI、18F-FDG及13N-NH3·H2O PET/CT检查并经术中深部脑电图(DEEG)及皮层脑电图(ECoG)证实的颞叶内侧癫痫患者17例。所有PET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分析,对18F-FDG及13N-NH3·H2O PET显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灶准确定侧12例(70.6%),准确定位5例(29.4%);13N-NH3·H2O PET显像准确定侧9例(52.9%),准确定位4例(23.5%)。两种显像方法对癫痫灶定侧性能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38,P=0.005),定侧准确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分析两种显像结果对癫痫灶准确定位8例(47.1%)。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显像对颞叶内侧癫痫有较高的定侧准确性,13N-NH3·H2O PET显像亦可以有效定侧颞叶癫痫。联合两种显像剂显像,优势互补,定位准确性明显提高,且癫痫灶低代谢、高灌注的表现使诊断特异性增加,更有助于颞叶癫痫灶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