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水疱性疼痛性非传染性皮肤病。多发于单侧,以胸腹、四肢及头面最为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秋为高发季节。其症状是在沿神经分布的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剧痛,如针如刺,故中医称其为“缠腰火丹”、“蛇丹”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湿热蕴脾、火郁肝经或外感火热毒邪,郁于肌肤,阻滞经络,壅遏气血而发。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笔者自1998年2~12月采取局部围针为主,配以体针治疗本病2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0例均经皮肤科确诊后转入我科。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20岁。病…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系带状疱疹病毒所释放毒素侵犯肌体所致 ,属中医“缠腰火丹”范畴。笔者曾用刺络拔罐法治疗部分带状疱疹患者 ,通过对疱疹的好发部位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带状疱疹除具有沿神经走行分布 ,单侧发病很少超越前后正中线等特点外 ,绝大多数患者其疱疹分布多与少阳经有关。根据这一特点 ,笔者在原刺络拔罐基础上以疏利少阳 ,活血止痛为法治疗带状疱疹 56例 ,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56例中男性 2 4例 ,女性 32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 76岁 ;病程均在 1周之内 ;发病部位 :眼、面、耳、颞、枕部 6例 ,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治疗组用火针疗法与围刺交替使用,配合毫针针刺,1次/天1,0天1个疗程;对照组阿昔洛韦0.2g,5次/天,干扰素-γ100万单位,注射用水2ml肌肉注射1,次/天,配合炉甘石洗剂外涂,3次/天。2组10天1个疗程,均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5.8%;对照组为81.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针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6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殷夏 《河南中医》2007,27(2):60-61
笔者1999~2005年采用针刺加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60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指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泡,排列成带状,疼痛剧烈如火燎。每多缠腰而发,故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丹等。《外科启火玄》中说:“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其发病机理由于肝经郁火或脾经湿热,复感火热毒邪,引动肝火或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营卫阻滞不能而发为疱疹。我们采用局部病灶围针治疗二例,效果满意,现介绍于下: 病例一:李××,女,34岁,初诊。1989年6月29日。主诉:三天前突然右侧胸部皮肤灼热疼痛,发现疼痛部位出现小水疱,痛不  相似文献   

7.
针刺夹脊穴合围刺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病毒有亲神经和皮肤的特性,故表现为一种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自2005年至今,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围刺、刺络拔罐法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本病25例,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25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针刺病变部位对应上下2~4个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并根据疼痛范围大小进行局部围刺,远端配合针刺病侧的合谷、曲池。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100mg,qd,po。结果: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与口服卡马西组比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感(P<0.01)、瘙痒感及烧灼感(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可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9.
局部围针治疗带状疱疹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巍  杨绪斌 《针刺研究》1998,23(3):226-227
临床资料本治疗组28例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18~65岁;见于腰胁部13例,肩颈部2例,胸部3例,前额部5例,大腿内侧2例,大腿外侧1例,上肢内侧2例;刺痛无皮损者2例,皮损有疱疹者23例,皮损消失后遗神经痛者3例;病程在1周以内者16例,2周以内者10例,2周以上者2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局部围针法,即在癌疹连结成块的周围进行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寸~1.5长的毫针沿皮向心注刺向成块疱疹的中心。针数的多少随息处面积的大小而定,每针相距1~2寸为宜。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法,中等强度刺激,得气后留针1~2小时。轻证每日1次,重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火针治疗,B组采用围刺治疗,C组采用刺络拔罐治疗,D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4组治疗后及治疗后30 d 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治疗后VAS评分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痊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55.0%和95.0%,B组分别为45.0%和90.0%,C组分别为50.0%和85.0%,D组分别为40.0%和60.0%。各组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愈显率与D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围刺及刺络拔罐均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强度,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刺络拔罐围刺为主治疗高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庞素芳  鲍家铸 《中国针灸》2003,23(4):207-209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治方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名患者随机分为刺络拔罐围刺治方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各6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治愈率93.3%,对照组73.3%;皮损修复、结痂、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刺络拔罐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操作简便易行,且临床疗效和预后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2.
古英 《针刺研究》2001,26(3):191-191
目的:观察应用围针及外敷、内服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部围针法,留针1hr,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同时以辅以聚肌胞针剂外敷加TDP灯照射(1hr/次,1日1次),然后外涂以雄黄1g、冰硼散2支加适量有液混匀的中药制剂(8hr/次,1日1次),并内服中药(银花、连翘、薄荷、地肤子、土茯苓、鱼腥草、丹皮、蒲公英)。结果:28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治愈18例,占64.3%,显效5例,占17.9%,好转4例,占14.3%,无效1例,占3.5%。总有效率为96.5%。结论:本法针药并用,内服外治,双管齐下,可达到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止痒之功,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皮肤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夹脊穴毫针针刺,治疗组另用皮肤针叩刺,对照组另用围刺。结果:治疗组皮损痊愈率76.7%,对照组痊愈率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皮肤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有很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19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达人 《江苏中医》1997,18(10):28-28
  相似文献   

15.
16.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谷称“蛇丹”、“蜘蛛疱”。带状疱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患者往往因疼痛剧烈而影响工作和睡眠,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运用针刺方法治疗,收到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28例,年龄均为中老年人,其中45~60岁为11人,60岁以上为17人;男18例,女10例。治疗时已发病4~14天左右。带状疱疹的疱疹发生在躯干部,以胸部、腰背部为主。初起时均有局部疼痛,有如针刺样或跳痛感,部分患者疼痛剧烈,…  相似文献   

17.
王彧 《新中医》2010,(3):90-91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学蛇串疮、火带疮、缠腰火丹、蛇缠腰等范畴。普遍认为本病由肝胆二经火毒湿热所致,多用龙胆泻肝汤之类的套方进行治疗。笔者以六经辨证为法,采用经方配合针灸疗法,收到较好疗效,举例如下,请同道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辨经针治带状疱疹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华 《中国针灸》1997,17(3):165-165
辨经针治带状疱疹验案举隅安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医院,066000)1阳明蕴热型李X,女,30岁,1988年1月14日初诊。主诉:左额部疱疹1周。患处灼痛,便秘溲赤,曾在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经治未效。诊见:疱壁饱满,皮损鲜红,苔黄,脉滑数。辨证:...  相似文献   

19.
20.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佳  康希圣  黄飞 《四川中医》2000,18(2):55-56
带状瘤疹是由疮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以身体一侧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群集性丘疮疹以及相应神经支配区的疼痛为特征。癌疹病毒主要累及一个或数个后根神经节,偶尔亦可侵犯某些颇神经,如三叉神经半月节。多数患者经过1-2周的药物治疗后,癌疹逐渐结痴并脱落愈合,但有一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病损区域的疼痛并不随之减轻,反而加重,甚至延续到皮损完全愈合之后仍不消失。对此,我们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1996-1998期间所治34例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一级资料全部34例诊断均依据1998年总后卫生部《临床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