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Xiao WB  Wang ZM  Xu SL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4):235-237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亚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膜后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和MRI表现,按不同病理组织学亚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21例腹膜后原发性脂肪肉瘤中,高分化11例,黏液性4例,圆形细胞性3例,多形性2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分化型脂肪肉瘤主要由脂肪瘤样和硬化性成分组成,脂肪瘤样成分的CT密度、MRI信号与脂肪成分相似,而硬化性成分与肌肉的密度和信号相似。黏液性脂肪肉瘤CT平扫密度和MRI信号同水相似,CT增强扫描表现为网状延迟强化。圆形细胞性和多形性脂肪肉瘤表现为无明显脂肪、但有灶性坏死的软组织肿块。去分化脂肪肉瘤表现为分化良好的脂肪瘤样成分与明显强化的软组织肿块成分,二者分界清楚。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亚型的脂肪肉瘤,其CT和MRI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了解肿瘤不同的组织学亚型与影像学表现之问的关系,有助于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MLPS)是脂肪肉瘤(Liposarcoma)中的一种亚型,占20%~30%,好发于下肢,以大腿多见,而发生在纵隔者较为罕见,好发年龄为30~50岁[1-2]。目前,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纵隔黏液性脂肪肉瘤的文献均为个案报道,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准确率较差。因此,为了加深对纵隔黏液样脂肪肉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现报告我科收治的1例患者情况,并复习国内外1984年10月至2016年8月间相关的个案报道文献12篇,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9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结果:2例男女各1例, 肿瘤由梭形细胞区和星形细胞黏液样区构成,1例有典型的巨形菊形团样结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组织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阴性,Vimentin阳性.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一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瘤细胞排列呈漩涡状,散布在富于血管的纤维黏液样间质中,黏液区与纤维区明显过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EMA(-)、S-100(-)、CD99(-)、CD68(-).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常被误诊为良性肿瘤,需与黏液样纤维肉瘤Ⅰ级、黏液样神经纤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组织光镜切片观察,另作9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结果:2例男女各1例,肿瘤由梭形细胞区和星形细胞黏液样区构成,1例有典型的巨形菊形团样结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瘤组织cKp,EMA,Vimentin,SMA,MSA,CD34,CD99,S-100,CD68阴性,Vimentin阳性。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诊断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手术切除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一例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进行大体、光镜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瘤细胞排列呈漩涡状,散布在富于血管的纤维黏液样间质中,黏液区与纤维区明显过渡。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EMA(-)、S-100(-)、CD99(-)、CD68(-)。结论: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g 种非常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常被误诊为良性肿瘤,需与黏液样纤维肉瘤I级、黏液样神经纤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左上颌窦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查,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分两个区域:胶原化区域和黏液样区域,两种区域交替排列,瘤细胞为梭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呈细块状,偶可见核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AE1/AE3、EMA、CK、ACT、LCA、CD1α、S-100均阴性,SMA、CD68局灶性阳性,LYS弱阳性,Vim、CD163、CD45RO阳性.结论: 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赖其病理形态学特点并结合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特点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的大小:11.4cm×4.4cm×10cm至27.9cm×22.7cm×34cm,肿瘤形态不规整。18例脂肪肉瘤中,高分化型脂肪肉瘤4例,以脂肪密度肿块为主,内有条网状分隔及小结节影;黏液性脂肪肉瘤3例,其中1例以囊性密度肿块为主,强化不明显,2例以棉絮样低密度肿块为主;多形性脂肪肉瘤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病灶内可有坏死液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混合型脂肪肉瘤6例,表现为脂肪、囊性、实性、钙化等多成分混合肿块。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分型,是造成CT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认识其CT表现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肺原发性黏液样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软组织肿瘤.最近有学者发现该肿瘤具有特异性的EWSR1基因易位.该研究旨在探讨伴EWSR1基因易位的肺原发性黏液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诊断的6例伴EWSR1基因易位的肺原发性黏液样肉瘤,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免疫学表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EWSR1基因融合状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成年人,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3~64岁,中位年龄44岁.大体上,肿瘤大小2.0~5.5 cm,肿瘤境界较清楚,切面质韧,灰白灰黄色,胶冻样.镜下观察,所有病例均与支气管关系紧密,肿瘤细胞主要由梭形细胞或多边形细胞组成,排列呈条索状、梁状或网状结构,背景为多少不等的黏液样基质.该肿瘤缺乏特异性标志物,但肿瘤细胞可不同程度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FISH检测结果显示EWSR1基因重排阳性.随访4~29个月,其中5例无瘤生存,1例出现胸膜及骨转移.结论:伴有EWSR1基因重排的肺原发性黏液样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肉瘤.组织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熟悉其瘤谱及基因学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心包恶性肿瘤较为少见,以心包恶性间皮瘤居多,原发性心包脂肪肉瘤极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报道甚 少[1-2],而继发性心脏恶性病变的患病率是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20~40倍.为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心包恶性肿瘤的认识,避免临床漏诊及误诊,现结合相关文献,就1例转移性心包黏液样脂肪肉瘤(myxoid liposarc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