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5):337-341
泌尿道感染(UTI)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儿童UTI的临床症状可不典型,需结合尿沉渣分析与尿细菌学检查诊断,必要时需完善影像学评估有无泌尿系统发育畸形等。一旦诊断UTI需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选择应结合患儿一般情况、所在地区耐药发生率、既往用药史、尿细菌学药敏结果综合判断。此外,UTI并膀胱输尿管反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儿童复杂性泌尿道感染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复杂性泌尿道感染(CUTI)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128例患儿,男75例、女53例,多以发热(111例,86.7%)为主要临床表现,复杂因素中以膀胱输尿管反流(83例,64.8%)最为常见。与≥3岁组比较,<3岁组膀胱输尿管反流比例较高,而神经源性膀胱和肾功能不全多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居首位(17株,23.6%);药敏提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100%),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亚胺培南等药物较为敏感。神经源性膀胱和膀胱输尿管反流是CUTI患儿泌尿道感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9、5.40,P均<0.05)。高级别膀胱输尿管反流组的泌尿道感染复发率(76.6%)高于低级别反流组(52.8%),低级别反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复发率(37.5%)低于未使用抗生素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例患儿行手术治疗以解决泌尿系畸形,术后泌尿道感染的复发率(1... 相似文献
3.
儿童泌尿道感染影像学检查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道感染 (UTI)为儿科常见病 ,据报道 1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达 1%~ 3%。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 (APN )最受临床重视 ,反复肾实质感染所致的瘢痕形成远期会导致儿童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而且临床及实验室评价肾感染又常不可靠 ;此外 ,已知膀胱输尿管返流(VUR)是诱发UTI和UTI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 ,对UTI患儿了解肾损害及检测有否VUR最为重要 ,而影像学检查对此有重要价值。现就儿童泌尿道感染影像学检查进展做一综述。1 肾实质损害评价———APN及肾瘢痕的检测APN患儿 ,尤其婴幼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 … 相似文献
4.
5.
6.
作者于1981年1月~1983年1月研究了112例处于不同发育期的小儿的症状性泌尿道感染(UTI)。其中新生儿20例,婴儿19例,学前儿34例,学龄儿39例。全部病儿均在利比亚班加西市 El—Fateh 儿童医院住院及随诊,均经细菌学证实诊断,即清洁排泄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了解单纯泌尿道感染(UTI)和肾病综合征(NS)合并UTI患儿的菌群、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差异。方法收集单纯UTI与NS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中段尿培养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单纯UTI患儿中,有症状者35例(79.55%);52例NS并发UTI患儿中,有症状者31例(59.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单纯UTI患儿中培养出44株病原菌,52例NS并发UTI患儿中培养出53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在单纯UTI和NS合并UTI中均为优势菌群,其分离率在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UTI患儿的球菌分离率(7/44,15.91%)低于NS合并UTI患儿(18/53,3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TI患儿与NS并发UTI患儿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与单纯UTI患儿相比,NS并发UTI患儿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以无症状菌尿为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有上升趋势;提示在尿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应首选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我院小儿神经专科随访的166例癫痫儿童,停药后的复发率及影响复发的因素。所有病人临床均达到完全控制一定时期后递减至停用抗痫药。停药后随访期最长15年,最短1年,平均6 6/12年。有16例复发(9.64%)。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有:(1)起病年龄在2岁以内;(2)治疗前发作频率高;(3)达控时间长;(4)控制期<2年即停药;(5)伴有精神神经功能障碍;(6)发作类型。复发与性别、癫痫家族史、抗痫治疗早晚、停药年龄及停药前EEG改变等因素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史延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89,(3)
多种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寄生虫等)浸入泌尿系统均可引起尿(?)感染,为小儿时期常见病。尿路系统粘膜发生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渗出,尤其膀胱粘膜固有尿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中国家许多证据提示,母乳喂养可防止婴儿感染。但发达国家的证据较少,没有材料可有力地证明母乳防止泌尿道感染(UTI)的效果,但有些作者报告,母乳喂养婴儿尿中的寡糖能成为抑制大肠杆菌粘附于 相似文献
13.
儿童泌尿道感染中膀胱输尿管反流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泌尿道感染中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发生情况,以加强对VUR的认识,提高检出率。方法选择2000年1月到2006年11月因泌尿道感染收治入院的患儿106例,根据年龄分为≤2岁组、~5岁组、>5岁组三组,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和直接放射性核素造影诊断VUR;通过肾皮质静态显像(DMSA)检查,了解肾疤痕的形成情况。分析不同年龄组的VUR发病情况、不同等级VUR的程度和肾疤痕的形成分布情况。结果106例中VUR共40例,不同年龄组VUR的所占比例分别是77.78%、46.67%、27.90%(χ2=12.994,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6例中有40例作了DMSA检查,14例形成肾疤痕,三组间肾疤痕的分布情况依次是66.7%、30.77%、28.57%,≤2岁组肾疤痕发生率高。另外,从VUR的等级分布和单、双侧VUR发生的情况来看,≤2岁组中VUR患儿主要是Ⅲ、Ⅳ、Ⅴ级,而~5岁组和>5岁组则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Ⅰ、Ⅱ级的例数增加,Ⅲ、Ⅳ、Ⅴ级的例数减少;而且≤2岁组的VUR患儿双侧VUR的例数也较后两组多。结论≤2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最易形成肾疤痕,VUR的发病率高,且高级别、双侧VUR的发生率高,应及时行VCUG和DMSA,及早发现VUR和肾疤痕。 相似文献
14.
刘敬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1)
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报道显示母乳喂养能够预防婴儿感染。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在工业化国家母乳喂养与婴儿泌尿道感染(UTI)间的关系。 方法 病例组为1976年1月~1989年12月住进那波利医学院的128名UTI患儿,年龄0~6月。入院时的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呕吐,腹泻,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小儿泌尿道感染337例,其发病率占住院总人数0.5%,占泌尿道疾病的11.8%。强调2岁以下症状尤不典型,必须提醒临床医师在诊断本病及用药前应重视尿液分析。通过药物治疗对比,均说明氨苄青霉素及磺胺药疗效优于庆大霉素及(日夫)喃旦丁。并发现膀胱输尿管返流的存在直接影响本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新生儿泌尿道感染11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导 11例新生儿泌尿道感染 (简称尿感 )误诊漏诊病例 ,分析误诊漏诊原因和诊断要点。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9月漏诊误诊的新生儿尿感 11例报告分析。诊断标准 :有临床症状 ;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 ,菌落计数 >10万 /ml,离心尿白细胞 >5个 /HP。结果 误诊 5例 ,漏诊 6例。结论 新生儿发生尿感可引起肾脏瘢痕形成 ,影响肾脏生长发育 ,导致肾功能障碍 ,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尿感 ,对防治肾脏瘢痕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床儿科杂志》2018,(12)
目的探讨泌尿道大肠杆菌与肠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4年间收治的117例尿培养阳性的泌尿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7例尿培养阳性患儿中大肠杆菌感染55例(47.00%)、肠球菌28例(23.93%)。大肠杆菌组患儿中有明显临床表现37例(67.27%),高于肠球菌组(12例,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组尿白细胞计数增高持续天数长于大肠杆菌组,住院天数长于大肠杆菌组,尿培养耐药率以及合并泌尿道畸形的比例均高于大肠杆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肠杆菌是儿童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次为肠球菌;肠球菌感染易出现在合并畸形的患儿中,临床症状不典型且易出现耐药。 相似文献
19.
泌尿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道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住院及门诊患儿中段尿培养分离出的555株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分离的55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80.7%,革兰阳性球菌占17.7%,真菌占1.6%。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检出300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208株,产酶率69.3%;4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菌32株,占78.1%。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为主,共检出70株(12.6%),对万古霉素和夫喃妥因的敏感率为100%。结论儿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细菌耐药严重,临床应重视中段尿细菌培养,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我院近2年收治隐性泌尿道感染68例,男23例,女45例;年龄25天~12岁。原发病为肾病36例,发热待查9例,白血病8例,化脑6例,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4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3例,病毒性脑炎2例。临床上除原发病表现外,部分病例仅有发热而无尿急、尿痛、尿频等症状。尿常规3次以上无异常,尿培养结果,大肠杆菌44例(占64.7%),产气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各6例,奇异变形杆菌5例,鼠伤寒沙门氏菌4例,费劳地枸椽酸杆菌、克雷白杆菌和金葡菌各1例。药敏试验:丁胺卡那霉素高敏,妥布霉素、氟哌酸及先锋霉素中敏,复方新诺明、羧苄及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