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8例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复苏过程,发现复苏过程存在快速复苏、时效应差、血制品应用不合理、低体温认知缺乏、组织灌注不足认识片面、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时间较晚等弊端,致8例病人因凝血障碍死亡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危重病人抢救复苏成功率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抢救复苏30例危重病人的特点与疗效。结果呼吸心跳骤停的30例危重病人,经过抢救复苏,康复12例(40.00%),好转8例(26.67%),植物人状态4例(13.33%),死亡6例(20.00%)。结论复苏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间越早,患者康复的成功率越高,并发症以及死亡的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提高心肺复苏(CPC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40例尿毒症患者透析过程中心跳骤停后心肺脑复苏抢救.结果:23例(57.50%)病人经心肺复苏成功,10例(25.00%)苏醒并最终出院,8例(20.00%)生存>48小时后放弃出院,5例(12.50%)生存>48小时后死亡.结论:尽早判断心跳骤停启动抢救程序、尽早气管插管及连续有效胸外按压、早期除颤、早期使用碳酸氢钠有利于心跳恢复,复苏后继续进行透析及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监护治疗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心肺脑复苏的因素 ,寻求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9例心搏呼吸骤停病人的临床资料 ,根据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将病人分为 2组 ,其A组为心肺或脑复苏成功者 2 8例 ,B组为心肺复苏未成功者 3 1例。结果 :2组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分别为 2 .41± 5 .82min和 6.2 8± 3 .5 1min ;电击除颤开始时间分别为 2 .73± 6.3 5min和 7.5 3± 3 .48min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与年龄及原发病等比较差别亦有显著意义。结论 :影响复苏成功的因素众多 ,早发现、早除颤、急救人员的素质及现场进行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对部分病人进行超长心肺复苏可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复苏后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酶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鉴别提供思路。方法选择急诊心肺复苏病人16例,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并行心肺复苏病人8例,心肺复苏成功当时及以后每2h抽血测CK、CK-MB,同期入选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6例,在入院当时及以后每2h抽血测定CK、CK-MB,比较三组CK、CK-MB变化规律。结果心肺复苏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心肌梗死心肺复苏组CK、CK-MB时间浓度曲线分别呈单向抛物曲线、单峰曲线、双峰曲线,其峰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CK、CK-MB升高程度和时间变化曲线类型可作为鉴别心肺复苏、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病人的依据。心肺复苏后心肌酶较心肌梗死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6.
烧伤休克期处理是特重烧伤患者前期治疗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休克期平稳过渡 ,可减少休克期后并发感染和各种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以下择取 1997年 12月至2 0 0 0年 12月在本烧伤中心成功治愈的特重烧伤病人 11例 ,对其休克期处理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表 1示 11例病人详细资料 ,其平均年龄 (36 .6 0± 13 .5 3)岁 ,平均烧伤面积 76 .19± 10 .94。 4例病人并有吸入性损伤。11例病人休克状态液体复苏情况列于表 2。液体复苏晶体液包括乳酸林格氏液及配制平衡盐溶液。平衡盐溶液配制为 1份碳酸氢钠、3份 5 %葡萄糖和 8份生理盐水。胶体…  相似文献   

7.
7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救治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 ,迅速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回顾我院急诊科 2 0 0 0年救治的 7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治疗过程 ,体会到心跳呼吸骤停后应分秒必争地实施抢救 ,首先迅速畅通呼吸道 ,同时开通静脉通道 ,若确诊为室颤 ,电击除颤应先于其它复苏措施进行 ,当电击无效时 ,应先选择药物除颤后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必要时进行开胸心脏按压 ,以提高心肺复苏特别是脑复苏的成功率 ,现将救治护理配合过程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8岁。病因包括 :心脏刀刺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方法对4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经静脉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操作的方法学、起搏成功率、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结果起搏操作时间5~15分钟,放置时间平均62小时(0.5小时~14天).起搏成功率92.9%,死亡率11.9%,心肺复苏病人12例,8例成功,另5例因心脏起搏不能成功或维持而失败.结论飘浮导管床旁起搏可以迅速改善血流动力学,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疗效。方法:12例有心肺复苏史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对心肺复苏的发生时间、心肺复苏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病情稳定时间、病人总住院时间、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肺复苏所需时间212(5.2±2.0)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中段闭塞7例,右冠状动脉近、中段闭塞4例,回旋支近段闭塞1例,多支病变8例,单支病变4例,梗死相关动脉均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3级。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病情稳定时间为术后112 h、病人总住院时间为(10.15±3.42)d、术后1周的左室射血分数为(60.35±10.03)。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肺复苏后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胃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实行早期营养液经鼻饲持续滴注或间断推注 ,同时加用胃动力药物。结果 :4 8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均有较好的耐受性 ,在提供足量营养成分的同时 ,也减少了血浆及全血的输入量 ,保持了水、电解质的平衡 ,有利于休克复苏。结论 :严重烧伤病人 (烧伤面积在 5 0 %以上 ) ,伤后早期恢复肠内营养方法实用 ,疗效可靠 ,有利于休克复苏和全病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佴静  朱雪薇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72-1272
目的探索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方法。方法取40例结核病人(复苏因子刺激组)和60例PPD阴性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于1640培养基中培养,对照不加复苏因子蛋白,复苏因子蛋白质刺激3d,CCK-8法分析淋巴细胞增殖量。结果复苏因子刺激的结核病人组血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增殖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可作为结核病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心脏骤停的复苏是临床各科医师应该熟练掌握的急救技术。于1994~1997在急诊工作中对心脏骤停病人按美国心肺复苏及心脏急救指南‘’要求进行心肺复苏取得了一定临床经验。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心脏骤停病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8~7O岁。病因:冠心病8例.脑出血3例.脑外伤4例。发病到抢救时间是卜、ZOnlin不等,心电图示心室纤颤11例,心室停搏1例。1.2治疗方法。当病人被确诊为心脏骤停后.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心电图监护,有室颤着应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能量ZOO~3O()焦耳,当电击除颤不能转成功时或对心室停搏病人立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强调心肺复苏程序性工作的重要性和机械通气在复苏后续治疗中的必要性。方法 :2 8例病人 ,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4 9± 13)岁。按A、B、C、D的复苏步骤进行急救 ,气管插管由管床或首诊医生执行 ,插管后迅速行机械通气加PEEP ,PEEP(11± 4 5 )cmH2 O。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后 ,首先输注 5 %NaHCO3 ,而肾上腺素用量达 (32± 11)mg ,平均除颤 3次。自主呼吸平稳后尽早高压氧治疗。结果 :2 8例病人存活 2 0例 ,5例自动放弃后续治疗 ,3例死亡。结论 :用机械通气维持病人良好的呼吸状态 ,及时有效纠正酸中毒 ,适时、适量使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和及时有效胸外除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Liu P  Gao Y  Fu X  Lu J  Zhou Y  Wei X  Li G  Ding M  Wu H  Ye W  Liu Y  Li Z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3):359-363
目的 对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于心肺复苏期间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进一步探讨心肺复苏时的血液动力学机制。方法 对 6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依照进一步心血管生命支持指南行心肺复苏术。于心肺复苏 15min内 ,在喉镜指引下 ,插入多平面食管超声探头 ,采用二维及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 ,观察整个心肺复苏过程中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的运动状况 ,左室内径、胸主动脉内径的变化和二尖瓣、主动脉瓣的血流频谱。结果 所有的 6例病人 ,胸按压时 ,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 ,同时主动脉瓣开放 ,前向血流自心室进入体循环和肺循环 ;发生在胸按压时的主动脉瓣峰值前向血流速度为 5 8 8± 11 6cm/s。而在按压放松时 ,主动脉瓣关闭伴房室瓣迅速开放 ,出现心室充盈 ,二尖瓣峰值前向血流速度为 6 0 6± 2 0 0cm/s。有 5例病人在按压期出现二尖瓣反流 ,提示存在着室至房的压力阶差。所有的 6例病人于胸按压时出现左室内径减小和胸主动脉内径增加 ,表明直接的心室受压是前向血流产生的机制。结论 上述资料支持心泵理论是人类心肺复苏时产生前向血流的主导性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的原因和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心血管病病人心跳骤停的原因,并总结心肺复苏成功经验.结果15例病人复苏成功,5例死亡.心跳骤停的原因为急性心包填塞、大血管破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酸血症和低钾血症、麻醉深度不够疼痛刺激、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后移植血管闭塞.复苏成功的经验是对无气管插管的心跳骤停病人立即施行气管插管,坚持胸外按压和机械通气,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结论心血管病病人围术期心跳骤停的原因较多,如果能及时发现,针对原因处理,复苏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16.
脑复苏成功使心脏骤停病人的循环、呼吸功能得以重建,复苏成功后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复苏后合并症,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及远期存活率. 1 临床资料 本组7例,为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脑复苏成功后的病人,年龄57-70岁,平均年龄64岁.  相似文献   

17.
心跳骤停是院前急救中危重病之一 ,肾上腺素作为心肺复苏时首选药物由来已久。我急救中心自 1998- 0 5~ 2 0 0 1-0 7共抢救心跳骤停病人 84例 ,对其中 40例病人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进行抢救 ,结果表明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增加心肺复苏 (CPR)的抢救成功率。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将 84例心跳骤停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 (肾上腺素大剂量 )和对照组 (肾上腺素标准剂量 )。治疗组 40例中男 2 2例 ,女 18例。平均年龄 5 1岁。病因 :急性心肌梗死 (AMI) 2 5例 ,急性中毒 4例 ,消化道出血 3例 ,原因不明 8例。对照组 44例中 ,男 2 8例 ,女 16例。…  相似文献   

18.
紧急床旁漂浮导管心脏起搏4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的方法学及可行性。方法:对42例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经静脉进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观察手术操作的方法、起搏成功率、漂浮导管临时心脏起搏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结果:起搏器操作时间(5—15)分钟,放置时间平均62小时(0.5小时-14天),起搏成功92.9%,死亡11.9%,心肺复苏病人12例,成功8例,另5例因心脏起搏不能成功或维持而失败。结论:床旁漂浮导管心脏临时起搏可以快速恢复心跳,改善血流动力学,显著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并探讨通过心肺复苏(CPR)救治心脏骤停病人的抢救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4月期间通过心肺复苏(CPR)救治的18例心脏骤停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全部18例心脏骤停患者中,成功抢救5例,占总人数的27.78%.复苏失败病人共计13例,其中广泛前壁心梗伴休克者4例;冠心病心肌梗死去卫生间时出现心脏骤停者3例;采用心脏三联针抢救3例因用药时间晚而造成复苏失败;风心病扩大伴心衰者、马凡综合征者及扩张性心肌病晚期者各1例.结论 配备齐全的复苏设备、技术熟练的复苏队伍、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以及正确的急救措施是提高院前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145例现场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急诊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38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3.3%,7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10秒~8分钟,平均时间65秒,中位时间50秒。7例海洛因中毒和15例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84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82例安全转运至专科治疗,2例死于脑疝;39例现场心肺复苏患者中,气管插管后8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结论 气管插管是急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挽留手术机会以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