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PTT法监测体外循环中血浆肝素含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金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17(3):13-14
目的 探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血浆肝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 用APTT法检测血浆中不同浓度的肝素含量,建立工作曲线,并用基质血浆与患者血浆进行倍比稀释测定。结果 发现血浆肝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凝固时间的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r=0.99),批内变异系数为2.3%-3.2%,批间变异系数为2.7%-4.9%。结论 APTT较为准确地反映血浆中肝素含量,通过倍比稀释,扩大了检测范围,可适用于大剂量肝素抗凝体外循环的监测,为实行剂量个体化给药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肝素抗凝的效果,自行设计了根据凝血时间定量调整肝素输注速度的抗凝方案,经32例临床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稳定的抗凝效果,可减少测定凝血时间的次数,具有量化特点,实用性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的临床实验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进一步探讨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对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的实验监测价值。方法 对LMWH治疗前及治疗后的262份血浆标本进行了APTT和抗—Xa的测定,观察不同抗—Xa活性水平的LMWH对APPT的影响。结果 当LMWH的抗—Xa活性在0.8-1.2U/ml时,APTT中度延长,当LMWH的抗—Xa活性大于1.2U/ml时,APTT明显延长。结论 当使用治疗剂量的LMWH,特别是剂量≥1mg/kg体重时,须常规监测APTT作为安全用药的实验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5.
血液透析中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的实验室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血液透析(血透)需常规应用肝素作为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因普通肝素(UFH)有并发出血的危险性,故目前趋向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本文应用LMWH及UFH作抗凝剂,对15例接受血透患者的实验室监测指标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 相似文献
6.
不同量红细胞输注血液学指标的监测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输血量患者的血液学指标.探讨接受不同量输血患者尤其是大出血患者的输血对策.方法:对急性失血患者接受不同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榆注2~8 U红细胞悬液.B组输注>10 U红细胞悬液,两组对比发现B组相比A组输注前后多项血液学指标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其中PT、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血红蛋白增加,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压积增高,血钾、血钙降低.结论:实验室指标的监测对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指导临床合理用血及预防大量输血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种低分子肝素和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速避凝和法安明两种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方法选择39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3组,分别使用肝素钙、法安明和速避凝抗凝进行血液透析2次。观察透析结束后出血、透析器凝血情况,测量透析器容量及KT/V值,同时检测透析前,透析后30分钟、2和4小时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A)、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透析后齿龈出血肝素钙组明显多于法安明组和速避凝组;两种低分子肝素组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短于肝素钙组(P均<0.05);速避凝组体外循环系统血栓形成率最高,与肝素钙组比较P<0.05;但3种肝素使透析器容量下降率及对KT/V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法安明组及速避凝组PT无变化,PA增加,APTT、TT延长,FIB升高;肝素组透析30分钟即出现PT、APTT、TT显著延长,PA降低及FIB升高,并延续至透析结束。结论低分子肝素作为血液透析抗凝剂可起到与肝素钙同样的抗凝效果,同时减少出血倾向。使用速避凝抗凝时,至少应用0.4ml,才可达到理想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1 资料与方法12 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患儿符合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 (试行 )》中CVA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 6 9例 ,女 5 5例 ;年龄最小4 5天 ,最大 14岁 ,3岁以下 92例 ;肺部闻及喘鸣音12例 ,干性音 2 5例 ,呼吸音粗糙 34例 ,呼吸音正常 5 3例 ;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发现 ,重症肝炎患者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碍 ,而微循环障碍与细胞坏死密切相关。因此 ,改善肝脏微循环可防止细胞坏死 ,促进肝细胞再生 ,改善功能。经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重症肝炎 40例随机分为 2组 ,肝素治疗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2 1~ 6 4岁 ,平均 45 6岁 ,其中早期 5例 ,中期 11例 ,晚期4例 ;对照组 2 0例 ,男 12例 ,女 8例 ,2 0~ 6 0岁 ,平均 46岁 ,其中早期5例 ,中期 11例 ,晚期 4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 :(1)卧床休息…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总结肝素间断冲洗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 对12例高危出血患者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时应用肝素间断冲洗,并加强护理.结果 12例患者无1例出现透析相关性出血,透析器使用寿命平均(11.26±2.87)h,3例滤器凝血,经更换滤器及管路后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肝素间断冲洗用于高危出血患者行连续性肾替... 相似文献
12.
13.
抗凝药物由于不同的药效学特点和临床证据支持,临床监测需求存在差异。实验室应警惕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时可能存在的干扰,普通肝素监测不应再使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低分子肝素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更应注意药物过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50mg肝素+生理盐水50ml),另50例仅用综合治疗作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的转归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23例(46%),有效25例(50%),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15例(30%),有效20例(40%),无效15例(30%),总有效率70%。从临床表现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在综合治疗时加用小剂量肝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肝素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肝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8例肺心病患者分为肝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9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肺动脉压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肝素治疗组治疗后肺动脉压明显降低,同时伴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而常规治疗组上述指标虽有改善,但改善幅度远不及肝素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及时进行肝素抗凝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气指标和氧合情况,进而改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冠心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治疗上多采用联合用药,本文即对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分别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与冠心病常规治疗进行比较,旨在探索常溶栓联合抗凝治疗对UAP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辅助应用依诺肝素替代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86例AMI患者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时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45例)和静脉普通肝素组(41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入治疗(PCI)。观察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急性期并发症、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依诺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临床再通率、血管开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诺肝素组出血并发症低于静脉普通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并依诺肝素用于AMI再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介于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 (AMI)之间的中间状态。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发展为AMI。目前主张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肝素抗凝治疗。我们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UAP患者23例 ,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根据1979年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选择UAP患者46例 ,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4.1±3.0)次/天 ,静息心电图异常情况 ,ST段下移0.05~0.1mV14例(30.43%) ,ST段下移0.1mV以上28例(60.87%) ,T波倒置… 相似文献
19.
杨天华 《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3):81
眩晕症是临床上一组常见症状,多种病因均可引起,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久佳,本卫生院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16例经传统治疗效果欠佳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