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PSE治疗脾功能亢进83例患者,观察其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 PSE治疗后患者WBC、PLC、ALB和PTA升高,ALT、TBIL降低(P〈0.01)。结论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26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PSE,用明胶海绵作栓塞剂。术前、后定期复查血常规,测定脾脏长径、厚度及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观察并发症。结果栓塞面积<30%者8例;30%~60%者66例;60%~80%者42例;>80%者10例。除8例栓塞面积<30%者外,术后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均逐步上升,术后1周患者WBC(×109·L-1)、PLT(×109·L-1)、HGB(×g·L-1)分别为7.58±4.52、76.35±28.47、98.36±15.72(P<0.01,vs术前白细胞2.57±0.62、血小板36.63±8.42,P>0.05vs术前血红蛋白96.58±13.46)。术后1月患者的WBC、PLT及HGB分别为4.48±0.86,91.49±38.20及124.46±30.84(P<0.01,vs术前的WBC、PLT及HGB)。术后3~6月超声测定118例脾脏长径、厚度(cm)分别为14.32±3.26,5.68±1.12(P<0.05,vs术前的17.42±2.65,7.54±2.14)。栓塞面积<30%者无并发症,栓塞面积30%~60%者4例(4/66)发生并发症;栓塞面积60%~80%者27例(27/42)发生并发症;栓塞面积大于>80%者均出现并发症(10/10)。并发症包括胸水、腹水、顽固性呃逆、左下肺炎、脾脓肿、脾囊肿、门脉血栓、膈下脓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脾脏栓塞的面积密切相关(P<0.01)。结论PSE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的脾功能亢进症,掌握合适的栓塞面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抗炎及对症处理可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及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进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治疗36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观察术前及术后各时段血象、脾脏大小、门静脉宽度变化。结果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上升,3个月后稳定在正常水平,术前及术后红细胞无明显变化,3个月后脾脏明显缩小,门静脉宽度也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并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2006年4月,我们采用部分脾栓塞介入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37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3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男29例,女8例;Child分级A级4例,B级24例,C级9例;脾中度肿大28例,重度肿大9例;均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6例,曾发生上消化道出血4例,均  相似文献   

5.
杜亮  贺建平  李英刚 《山东医药》2007,47(21):73-74
应用经高温高压处理过的明胶海绵粉末与碘化油的混合剂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术后1个月行B超或CT检查,计算脾脏栓塞体积,并行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结果术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脾栓塞范围35%~5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地减轻;无脾脓肿、胸水和肺感染发生;认为超选择栓塞脾下叶或中叶动脉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彦春 《山东医药》2005,45(2):26-27
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出血倾向,抵抗力下降及重症感染;以往对其主要采用脾切除的方法治疗。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我们采取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 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已得到肯定,但由于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常并发脾功能亢进,这些严重影响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我们在治疗肝癌同时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脾动脉栓塞术后再出血的断流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后再出血的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09-10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滨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例门脉高压患者PSE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 结果:门静脉高压PSE后再出血行断流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增加(4.5 h vs 3.0 h,450 mL vs 1000 mL,均P<0.05),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无明显差别. 结论: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级,有可控性腹水,巨脾,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如无其他手术禁忌,断流术是较好的选择.对PSE术后再出血手术的患者,术中应仔细分离脾脏与周围粘连,避免大出血.  相似文献   

9.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传统外科采用切除脾脏治疗,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极高。近年来,对脾生理和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脾切除不再被认为无关紧要。我们报告6例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脾机能亢进症是肝硬化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脾机能亢进及脾肿大,既可引起病人全血细胞减少,同时也加重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脾治疗,但手术创伤大,不能保留脾脏免疫功能。我们自1996年来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此类病人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观察短期术后肝功能、血细胞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63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术前行B超或(和)CT检查,常规行PSE。结果在术前,患者血清ALT、ALB和TBIL分别为(49.9±9.8) U/L、(35.6±1.6) g/L和(22.47±3.7)μmol/L,而术后8 d则分别为(24.4±3.1) U/L、(33.7±1.7) g/L和(30.2±4.4)μmol/L,均变化显著(P〈0.05);术前WBC、RBC和PLT分别为(2.36±1.24)×10^9/L、(3.62±0.51)×10^12/L和(45.3±20.2)×10^9/L,术后8 d则分别为(6.32±2.16)×10^9/L、(3.66±0.47)×10^12/L和(154.2±161.2)×10^9/L,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显著(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脾区疼痛。结论 PSE虽可减轻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血细胞减少,但术后短期内黄疸加深,须要加强保肝和退黄治疗。  相似文献   

12.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方法:14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均行PSE术。结果:10例患者脾亢缓解,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痛,发热。14例中3例并发胸腔积液,1例同时并发脾脓肿和胸腔积液,1例并发腹水。结论:PSE术能有效地缓解脾亢,但应注意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14.
对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其并发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研究 ,是控制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而导致血小板、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以及合并出血 ,抵抗力下降导致严重感染而危及生命的有效治疗方法 ,本文对 40例肝硬化 ,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取得较好疗效。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男性 2 9例 ,女性 11例 ,年龄 14~ 5 8岁 ,平均 45岁。 40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 ,病程 3~ 2 0年 (平均 9.8年 ) ,白细胞均低于 4.0× 10 9/L ;血小板低于 10 0× 10 9/L(最低 2 4× 10 9/L ,最高5 1× 10 9/L) ,并有皮肤粘膜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5.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3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有关脾亢患者应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评价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们自1996年1月~1998年10月,应用此项技术治疗的30例脾亢患者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文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0~58(平均40)岁。均系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并脾亢患者,经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成功的病例,其中术前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者20例,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10例。诊断符合国内诊断标准。另设对照组25例,为我院1994年6月~1996年10月切脾…  相似文献   

16.
李利  李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444-1445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脾脏肿大伴血细胞过多消耗,引起患者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1〕。因此,脾功能亢进并非单一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脾脏增大、门静脉出现高压、血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少,引起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积极进行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尽管对原发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是对于增大的脾脏并不具有多大的意义。脾动脉栓塞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其可以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进而增加肝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由于脾亢引起的血液有效成分的减少〔3,4〕。本研究旨在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42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至2003年,我院选择肝硬化脾亢患者42例,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治疗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脾脏缩小,脾亢得以纠正,而且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来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既预防和纠正了脾亢的并发症,又避免了手术切脾后的“无脾状态”引起的免疫功能下降而感染率增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1-3],部分脾栓塞术不仅对治疗脾功能亢进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对降低门脉高压、预防和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及改善肝功能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在实践中,由于对栓塞面积的控制和适应症的选择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观察近期止血效果、远期出血率、脾脏厚度和外周血细胞变化。结果联合术后病人脾功能亢进缓解,远期出血率降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VL+PSE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