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起搏技术多部位心脏起搏,如双心房起搏、双心室起搏、三心腔起搏及四心腔起搏等,已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起搏适应症,本文就现代心脏起搏技术在治疗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双腔起搏的一个新的功能——自动工作方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起搏的最早应用是治疗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的三度房室阻滞患者,心脏起搏的首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而心室起搏已满足了这一临床需要。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持房室顺序收缩、维持良好心功能的双腔起搏的必要性,而努力开发双腔起搏器。经过不断的努力,由最初的(1)房室顺序起搏(DVI)——起搏但不感知心房;(2)P波同步起搏(VAT,VDD)  相似文献   

3.
全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调查(2002至2005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共同组织,曾对1995至2001年全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近几年来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心脏起搏器应用日益广泛,适应证亦有拓宽,三腔双心室起搏器(CRT)、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临床选择心脏电刺激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有40年的历史。在此其间,起搏器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房室非同步的心室起搏相比,双腔起搏由于保持了正常的房室收缩顺序,因而更类似正常的心脏电生理活动。 虽然双腔起搏在理论上颇具优越性,但是基于下述理由,双腔起搏器在临床上的普  相似文献   

5.
<正> 多部位起搏是指心房或心室多个部位起搏或感知.经左心和右心室(或心房)起搏称为双心室(或双心房)起搏,而在同一心腔内两个部位起搏称为双部位起搏.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进展,起搏器的临床适应症已不仅限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而具有更多的生理性功能及新的治疗作用.心室多部位起搏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心房一右室间隔上部三腔起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双心房一右室同隔上部三腔生理性永久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心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效应。方法为一缺血性心肌病并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冠状窦电极于心大静眯中段,“J”型电极于右心耳.专用主动螺旋电极于右室间隔上部.分别同步起搏左.右房和右室,组成新三腔起搏方式,应用swar-chnz导管和平衡法棱索心室造影测定不同起搏方式下心室/心房相位变化,心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双心房一右室间隔上部三腔生理性心脏起搏可产生较窄的QRS波和双房一致的撤动及正常的心室收缩顺序,并导致LVEF、RVEF和CO增加。结论 双心房一右室间隔上部三腔全生理性心脏起搏可能有益于某些伴有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动过缓或心力衰竭患者的电生理学和血藏动力学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双脏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抗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及心动过缓起搏的临床效果,了解经腋静脉送人心房及心室电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7例室速及(或)室颤同时伴有心动过缓患者接受了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其中冠心病5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心房及心室电极均在X线透视、静脉注人造影剂指导下,直接穿刺腋静脉,从该静脉送人。结果脉冲发生器埋在左上胸皮下5例,埋在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2例。仪器对所有室速/室颤均能及时识别并成功治疗,同时提供有效的房室顺序起搏功能。所有心内电极均成功地经腋静脉送人,无并发症。结论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不但能有效地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而且提供可靠的房室顺序性起搏功能。经腋静脉送入电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房室顺序双室同步三腔起搏(简称三腔起搏)治疗心力衰竭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评价新型双腔起搏心脏复律颤除器抗室性心律过速/心室颤动(室速/室颤)及心动过缓起搏的临床效果,了解经腋静脉送入心房及心室电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例室速及(或)室颤同时伴有心动过缓患者接受了双腔起搏心脏和颤器治疗,其中冠心病5例,扩张性民肌病2例,心房及心室电极均在X线秀视,静脉注入造影剂指导下,直接穿刺腋静脉,从该静脉送入,结果 脉冲发生器埋在左上胸皮下5例,埋在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  相似文献   

10.
全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调查(2002至2005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节律分会共同组织,曾经对1995至2001年全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近几年来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心脏起搏器应用日益广泛,适应证亦有拓宽,三腔双心室起搏器(CRT)、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了进一步加速我国心脏起搏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两个学会再次共同组织对2002至2005年全国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共收到460家医院回执,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的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双腔ICD又称为双腔埋藏心脏复律除颤器,其心室电极集起搏,感知和除颤功能为一体,具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抗心动过速、心脏复律及除颤功能,能显著地降低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防止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是I级预防的ICD程控往往仅有两个诊断区,室性心动过速检测阈值较高,可能漏诊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缓慢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射血分数(EF)值降低心力衰竭的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共有3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女性患者,因EF值降低心力衰竭植入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局麻下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在钢丝导引下送一根左室电极至心大静脉或侧静脉;另送一根左室电极至侧静脉或后静脉;再送心室电极入右室心尖部,分别连接脉冲发生器的心房、左室和右室孔。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起搏参数满意,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2,24个月,1例患者出现导线移位和起搏阈值增高,患者心功能恶化。其他2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提示心脏缩小,左室EF升高,起搏器参数理想。结论对于EF降低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有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征的患者,经皮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安全、疗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脏永久起搏器临床应用60余年,从单腔、双腔、到三腔同步化起搏,从固有频率、按需频率、到频率应答,从心室、心房、到房室顺序起搏,从心尖、间隔、左室、到希浦系统起搏,生理性起搏逐渐被认识、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14.
由于心脏起搏器的明显治疗效果,目前在我国几乎各省市均已开展此项工作。随着临床广泛的应用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主要的一点是正确地辨认起搏故障予以及时处理,而起搏心电图在识别起搏故障上具有特殊价值。因此从事心脏起搏治疗的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常和异常的起搏心电图,这样才不致因为将正常的起搏心电图误判为异常心电图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不会因将异常的起搏心电图诊断为正常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应《起搏与心脏》杂志编辑部的约请,从本期开始,我们采取结合临床处理的方式,或者就图论图,或者就案例进行分析,拟从以下几方面连续介绍起搏心电图的基本知识。一、正常的单腔(心房和心室)起搏心电图二、正常的双腔起搏心电图三、正常的频率反应起搏心电图四、双腔起搏的几种特殊现象心电图五、起搏功能故障心电图六、感知功能故障心电图七、电池耗竭的起搏心电图  相似文献   

15.
<正>2 DDT(V)及其他心室触发模式2.1工作原理三腔起搏器在运行DDD模式时,在起搏或感知的AV间期内如果发生心室激动事件(房室结下传导或室性、交接区异位心律)。该事件通过心室电极导线被心室电路感知(通常为右心室,也可为左心室或双心室)后抑制心室脉冲发放,将失去三腔起搏器双室起搏的作用。对于PR间期较短的患者,虽然可通过缩短起搏器的AV间期达到双室同步起搏,但过短的AV间期也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为了确保AV间期内发  相似文献   

16.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ICD)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心源性猝死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据估计约有 5 %~ 17%的置入ICD的患者因心动过缓而需要起搏治疗[1~ 4] 。虽然早期的ICD没有起搏功能 ,但当今绝大多数ICD具有单心腔心室起搏功能 ,然而研究表明 ,患者更应选择保证房室顺序收缩的起搏系统 ,特别是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 7] 。虽然目前已有几种正在研究的ICD带有双腔起搏功能 ,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最近的研究表明 ,在现有的ICD上加上双腔起搏功能面临许多困难[8] ,其中之一是由于ICD过度感知噪声或重复计…  相似文献   

17.
生理性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张兴华,朱兴雷,王金峰,王克平,邵建华,杨国钧,刘同宝1991~1995年,我们为43例心脏病患者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器,其中双腔频率应答起搏(DDDR)1例,双腔心脏起搏(DDD)20例,心房起搏(...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三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设置短而固定的房室间期(AVI),废弃了房室结生理性房室延迟功能;另外,右室起搏非生理性,而且植入右室电极不但增加患者及术者X射线暴露及手术难度,还干扰三尖瓣闭合引发三尖瓣返流,可导致心室结构及功能的损害,如果双室再同步的获益不能抵消这些损害,将可能导致CRT无应答。最后,三腔起搏要求100%双室起搏,较为耗电,且其价格超过双腔起搏器的2倍以上,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很多患者常因经济原因不得不放弃昂贵的CRT。通常伴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CHF患者,其房室结及右侧希-浦系统传导正常,无需起搏右室,提示可研发一种双腔起搏器,通过单左室起搏与从右侧希-浦系下传的自身激动融合即可实现CRT。该双腔起搏系统由硬件及软件两个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包括双腔起搏器脉冲发生器、右房及左室两根电极。软件系统包括:(1)基于心房-心房间期推导右房-左室(RA-LV)间期的算法;(2)优化左室优先系数ε(默认值为0.55);(3)基于RA-LV间期优化起搏器AVD的算法,即AVD(n)=RA(n)-LV(n)间期×ε。该自动优化实现双室再同步的双腔起搏系统可代替目前的三腔起搏系统,对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及向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 ,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 患者 6例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诊断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静脉窦植入 2 188电极导线 ,左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 Y形转接器与双腔起搏器连接。结果 双心房同步起搏后 ,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明显减少。结论 初步临床应用提示 ,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双心房同步起搏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仅靠进口起搏系统分析仪已不能满足起搏技术临床应用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进口起搏系统分析仪价格昂贵,不适合于在中小医院使用,而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起搏系统分析仪存在不足之处:①对起搏器感知灵敏度的测量方法单一,通用性不强;②不能显示腔内及体表心电图,需借助心电图仪来测量起搏阈值。我们所研制的XP 2351型双腔心脏起搏系统分析仪具备如下特点;①基本功能齐全;②通用性强;③可测量显示腔内及体表起搏心电图;④可独自测量起搏阈值;⑤菜单显示,使用方便;⑥低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