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4例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原因有:导管长度测量及读片误差,PICC异位到右心房致心律失常3例;导管维护不到位,PICC外露部分滑入体内,导管末端至右心房,致右心房附壁血栓1例。均经积极处理后PICC继续正常使用。针对原因提出护理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PICC置管过程,减轻其心理紧张感;采用一字型测量法等,穿单件病号服或暴露患者穿刺侧肢体,准确测量PICC长度;规范X线片申请单书写要求,并仔细阅读X线片;做好PICC规范化维护及记录;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PICC置管技术,以提高PICC护理质量,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对全程被动坐位下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体会,为临床PICC选择穿刺体位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针对6例全程被动坐位患者,在血管超声的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置管术。结果 6例全程被动坐位患者PICC穿刺置管全部成功。穿刺成功后,经X线摄片,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无颈内静脉异位发生。6位患者在带管期间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操作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术前做好置管患者的心理护理,置管后正确维护导管,加强出院指导,这样可以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弥补了PICC置管过程中患者需取平卧位的局限性,并且减少了置管时导管异位的发生,体现了PICC选择穿刺体位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多点执业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9月1日~2019年2月1日7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由原置管医院护士对其进行PICC维护;8周后,比较两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导管维护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性、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多点执业进行PICC置管延续护理,不仅方便患者就近就医,更有助于改善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有助于加强基层医院的护理交流与合作,进而提高基层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肿瘤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ICC导管尖端应被置于上腔静脉的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1].导管异位是PICC操作常见的问题,发生率约6.7%[2].导管头端异位于其他血管,可导致静脉炎、药物外渗、周围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用于PICC的三向瓣膜式导管的特点在于置管后不需借助造影剂即可在X线下直接显影.X线摄片成为临床护理人员置管后判定导管正确位置的重要方法.2010年12月,我们为1例患者在X线影像辅助下成功调整PICC导管异位,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段至右心房连接处的中心静脉导管[ ]。从1966年德国医生在X线辅助定位下成功地植入第一例导管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的置管技术[ ],广泛应用肿瘤化疗的患者。化疗是作为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绝大多数的化疗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因此建立一条可重复使用的静脉通道,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故更应该早期置管。2005年5月至今,我院共进行了12000多例PICC置管,2011年9月有一例PICC置管后同时发生导管移位、血栓、感染三大并发症的患者,我们分别分析了导管移位、血栓、感染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同时综合分析了上述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护理对策,希望为PICC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 min,平均穿刺次数为1.09次,导管使用时间均超过2个月,最长达到1年。X线摄片显示导管均到达上腔静脉,所有置管病人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B超引导下从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不适宜从四肢血管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输液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长度的最佳测量方法,并分析X线摄片定位法在新生儿PICC预估置管长度中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病区因病情需要接受PICC穿刺的新生儿82例。PICC置管前,研究人员在放射科医学影像系统中选取相应患儿入院后、穿刺前的胸腹部联合正位X线摄片,测量PICC置管的最佳位置(T8)至穿刺侧腹股沟区长度,即为X线摄片定位法测得的置管长度。所有患儿由新生儿科病区具有PICC穿刺资格的护士进行PICC穿刺操作,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法估算得出,一次置管后行X线摄片并测量X线摄片中的置管长度。比较一次置管后X线摄片测量的导管长度与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以及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与X线摄片定位法测得的置管长度的差异。结果 82例新生儿中,一次置管位置满意44例(53.66%),余38例导管异位中,24例为置管过深、14例为置管过浅。一次置管后X线摄片测量的导管长度与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比较,差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表测量法估算的置管长度比X线摄片定位法测得的置管长度长,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表测量法预估新生儿PICC置管长度因患儿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有偏差,采用X线摄片定位法能在客观影像资料上根据患儿自身的特定部位进行准确且可重复的测量,且可得出置管满意位置的最佳数据,X线摄片定位法预估PICC置管长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验证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魏志华 《临床医学》2005,25(12):96-97
目的掌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ctral catheter,PICC)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6例PICC置管病人,其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26例PICC置管病人出现穿刺部位渗血1例,导管送入困难1例,导管脱出1例,感染1例,静脉炎1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导管堵塞1例,接触性皮炎2例。结论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可由护士独自操作。PICC导管使用寿命长短与护理人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与正确处理有关,护理人员掌握PICC置管技术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及导管的维护,可以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作名片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长度测量卡尺,并对其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内科应用常规长度测量方法留置PICC的131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应用名片式PICC置管长度测量卡尺留置PICC的1 609例病人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置管有效率及置管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置管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0);试验组穿刺部位出血、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血栓性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胸闷心悸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名片式PICC置管长度测量卡尺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有效率,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胸部X线片定位法在消化系统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置管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3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消化系统肿瘤病人及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消化科住院的消化肿瘤病人需要PICC进行化疗的肿瘤病人340例,采取非同期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例,观察组采取胸部X线片定位法得出PICC置管长度,对照组采取体表测量公式计算PICC置管长度,比较两组置管长度调整率、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胸部X线片定位法观察组置管长度调整率为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9.41%,高于对照组的9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59%,低于对照组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率为97.65%,高于对照组(9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X线片定位法能提升肿瘤病人PICC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长度调整率,使消化系统肿瘤病人PICC置管成功率有效提高,进而获得病人更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股静脉行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方法。方法:为15例无法利用上腔静脉行PICC的患者选择右侧股静脉在DSA引导下行PICC。结果:本组均一次穿刺成功,置管过程顺利,患者出血量少,未诉不适,X线检查结果示PICC导管末端均在下腔静脉内。导管使用中保持通畅,未发生渗液、渗血、导管相关性感染、堵管、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利用DSA技术引导可提高行PICC的成功率,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总结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应用的经验,并探索其应用规律。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血液病化疗患者 PICC 的置管时机、置管静脉与部位、置管长度、留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 6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3.3%,置管长度为(46.45±5.85)cm,留管时间最长达570d。主要并发症有渗血、静脉炎、不完全堵管和导管异位。结论 PICC 穿刺时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时,穿刺部位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实际置管长度应比体表测量值短 (2.50±1.68)cm,良好的维护能延长置管时间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总结1例脊柱严重畸形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分析该患者PICC置管的难点在于置管部位的选择和导管预置入长度的测量。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结合患者双上肢B超、胸部增强CT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了右上肢为最适宜的PICC穿刺部位,同时联合主管医生、放射科医生,采用胸部增强CT结合体表测量方法,确定了导管预置入长度,最终将PICC导管尖端顺利置入患者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14.
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7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依从性差是导致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影响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因素有健康知识缺乏、经济原因、交通不便、年龄大、文化程度偏低等。结论加强患者的出院健康教育并指导其自我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可提高患者出院后导管维护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PICC)置管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行PICC置管的化疗患者1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PICC置管的常规维护及换药,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静脉血栓、导管漂移、导管脱出、导管破裂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肢体活动度影响小等优点~([1-2]),适用于中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适宜的导管末端位置更是导管留置关键之一,临床护理专家根据置管经验制定了多种体外测量方法,准确的长度测量可以提高PICC穿刺的到位率,减少异位发生~([3])。当PICC置管长度过短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入右房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女性乳腺癌需行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完成置管术后,仅行X线观察导管位置,以排除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实时心脏超声导向,观察导管头端位置。对于导管过长已进入右房,需要拔出部分导管的患者,应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PICC导管进入右房,对照组共有10例异位入右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于导管已异位入右房需退管的11例患者,使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一次性退管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中有4例随心脏搏动不同程度碰撞右房壁,有3例收缩期碰撞到三尖瓣,1例患者出现房性早博,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三尖瓣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脏超声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入右房,对于已异位入右房的导管可准确判断需退出长度。  相似文献   

18.
唐红兰  冯玉玲 《全科护理》2013,(35):3357-335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使用安全、维护简便、可长期留置等优点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1].PICC为需进行长期治疗的病人,特别是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病人提供了舒适且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但成功置入PICC不仅需要病人有良好的血管条件,还需要置管护士有丰富和娴熟的穿刺技术和临床经验.置管后应常规拍摄胸部X线片确定PICC尖端位置,其理想位置应在上腔静脉的下1/3段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徐晓云等[2,3]报道PICC异位发生率为12.5%,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问题,但置管期间心律失常与晕厥是较为严重和极少见的并发症.现将1例置管期间出现晕厥的病人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8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给予置管前、置管中的护理干预,置管后的导管维护、并发症观察处理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 28例患者均一次PICC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留置时间为75~122d。出现穿刺点渗血5例、导管堵塞3例,无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感染、栓塞及导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ICC置管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导管的正确维护、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是保证导管长期安全留置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总结30例老年患者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经验,针对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置管患者中,其中一次置管成功18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经换对侧贵要静脉第二次穿刺成功)、穿刺困难5例(通过B超指引下穿刺成功)、导管送入困难3例(调整体位后穿刺成功)。PICC导管留置时间30~230d,平均105.5d;发生皮肤过敏2例,导管堵塞1例,穿刺点渗血4例,单纯性肢体肿胀2例,导管脱出2例。结论:熟练掌握PICC穿刺和维护技能在老年患者的应用,实施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显著降低PICC导管在老年患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有效静脉通道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