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医药》2012,(20):37-37
糖尿病抑郁症是指患糖尿病后而出现的抑郁症。国外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1.8%~60.0%,为普通人的3~5倍;国内的统计数据也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2.
黄峰  陶领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07-3109
抑郁症与糖尿病之间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相关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很高,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群相比其抑郁症的患病率有所增高,15%~2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严重性抑郁.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认为,老年抑郁症以轻症为主,采取心理治疗就可取得理想效果。而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结果则给出了新的建议——抑郁症患者最好长期服药治疗,可能的话终生服药治疗。"抑郁症患者最好无限期服药治疗,就像治疗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的药物一样。"研究负责人、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查尔斯博士说,持续的药物治疗可以治疗抑郁症、防止抑郁症复发。据统计,老年人中有3%~5%的人会发生抑郁症,其中50%以上会在3年内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快节奏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据世界精神病学会调查表明,现阶段全球抑郁症发病率4.2%,中国达到6.9%,且抑郁患者还以每年113%的增长率递增[1]。而抑郁症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糖尿病,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在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0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糖尿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为20.6%.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病程、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BMI、伴躯体疾病、精神应激、联用抗精神病药等因素与并发糖尿病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BMI、精神应激和联用抗精神病药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BMI、精神应激和联用抗精神病药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全球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为3%,而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发病率高达33%[1],如何有效提高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心理健康,成为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我科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对146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采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取得了良好  相似文献   

7.
《药品评价》2009,(9):358-359
在“糖尿病与抑郁症——从检测到干预”的研讨会上4名专家讨论了情感障碍与血糖控制的联系。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教授Patrick J Lustman博士获得了行为医学和心理学的突出贡献奖,他花费了许多时间研究并探讨抑郁症和糖尿病的联系。我们都知道抑郁症会影响体重,而体重则是影响血糖的重要因素。Lustman博士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了一项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显著升高,而抑郁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也较正常人群显著提高,两者的共存给公共卫生和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影响,而两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显著降低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故糖尿病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引起人类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玉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1):1299-1301
<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2001年世界卫生报道》,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1]。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常伴发心理障碍。国内外许多研究已经证实抑郁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远高于健康人[2]。反之,抑郁状态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干扰血糖控制。控制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的护理措施与干预。方法选择150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治疗结果进行疗效的比较观察。结果护理组显效45例(60.00%),总有效率68例(90.67%);对照组显效28例(40.00%),总有效率61.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伴发抑郁症患者有效可行,优于普通护理,应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抑郁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有所增加,笔者采用个体化护理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1概述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通常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研究表明,抑郁及与抑郁相关的症状不但是构成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演员、歌手、企业家因抑郁症自杀的消息频频震惊众人,也一次次唤起人们对抑郁症这一隐形杀手的关注。但很多人对抑郁症的了解都不太深,甚至是认为“不开心”就是抑郁。要知道,抑郁症并不是普通的情绪波动,而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状态。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约900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6%。每年有20多万人因抑郁症自杀。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患有抑郁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积极接受治疗。抑郁症分三级抑郁症按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不同级别在症状表现和治疗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症是一个常见的、慢性的、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生命的精神疾病。成年人口当中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在我国大约在3%~5%之间,终生患病率大约为7%。重度抑郁症患者中有15%死于自杀,此外抑郁症患者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后的病死率也更高。WHO预计抑郁症在2020年将是全球第二位导致死亡或残疾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许敏  邓大同  王佑民 《安徽医药》2011,15(5):631-634
糖尿病和抑郁症均为比较严重的慢性疾病,不同程度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人群日益增加,糖尿病患者罹患抑郁症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国内外学者针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相互关系、生物学和症状相关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该文对上述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以提高对糖尿病人群发生抑郁症的警惕性,早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差别。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住院治疗,并符合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PHQ9量表进行抑郁症筛查,根据评分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共病抑郁组。采集患者晨尿,利用微型气体测试装置检测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合计161例,其中单纯糖尿病组141例,糖尿病共病抑郁组20例。微型气体测试装置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98%,准确性为92.8%。两组患者的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存在差异。结论 糖尿病共病抑郁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尿液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可能发生改变,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称,吸烟可能增加患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这表明,吸烟不但危害身体健康,同时也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该校学者领衔的团队分析了英国约46.2万人的相关数据,其中8%的人是烟民,22%的人有吸烟史。结果发现,吸烟会增加患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8月15日,第七届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教授于会上发布了"中国首次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数据调查报告。该调查是迄今为止中国首次针对雇员和企业管理者两类人群同时开展的抑郁症调查。其针对雇员的调查显示,70%的抑郁症患者因抑郁症而请假中断工作,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认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而使工作效率低于平常水平导致休病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上海糖尿病专病临床大数据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人群结构,更好地呈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和性别差异。方法 上海糖尿病专病临床大数据来源于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与信息化部大数据平台。原始临床数据经过脱敏、加密等安全处理后导入医联科研平台,研究分析主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清洗、整理、统计和绘图。结果 截至2020年底,排除死亡等因素后数据库中累计上海2型糖尿病医保和社保患者共77.2万人(男性40.4万,女性36.8万),其中年龄在55~80岁的患者占总人群的67.8%,在35~50岁的男性患者人数要明显多于女性。结论 上海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集中在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其中35~50岁男性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其临床表现除"三多一少"及并发症外,约30%的糖尿病患者常有情绪紊乱和沮丧的症状.多数患者均有长期的心理疾病,即抑郁症,常被人们所忽视.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是十分有害的,因抑郁状况和糖尿病可相互作用,使病情加重,甚至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1].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及指导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起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不仅具有很高的患病率,由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其复发率也非常高,因此很多抑郁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然而,近年人们发现,抗抑郁药的长期使用也会带来一些可能的风险性。本文对抗抑郁药物长期治疗增加新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乳腺癌及导致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的风险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