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轻度蛋白尿(24 h蛋白尿1 g/d)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7年在本院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且蛋白尿1 g/d,随访时间≥6个月,终点事件定义为肌酐较基础值翻倍或eGFR下降50%或进入ESRD,进一步将患者分为蛋白尿≤0.3 g/d和蛋白尿0.3 g/d,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共667例患者纳入研究,男393例(58.9%),女421例(63.1%),蛋白尿中位数为0.37 g/d(0.20~0.63 g/d),血清肌酐(Scr)中位数67.0(54.9~82.2μmol/L),平均肾小球滤过率(eGFR)(107.3±33.7)ml·min-1·1.73 m-2。两组比较临床指标中Scr、eGFR等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Lee分级以Ⅲ~Ⅴ型多见,占477例(71.5%),蛋白尿≤0.3 g/d组LeeⅢ~Ⅴ级占160例(58.4%),蛋白尿0.3 g/d组占317例(80.7%)。蛋白尿0.3 g/d患者,其LeeⅢ~Ⅴ级的风险较蛋白尿≤0.3 g/d组增加2.51倍;(3)中位随访时间90.3(68.6,114.4)月,共40例(6.0%)进入随访终点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χ2=2.01,f=1,P=0.156)。结论:轻度蛋白尿IgA肾病患者肾功能及病理损伤并非一定轻微,在长期随访中部分患者可出现病情加重,甚至进展至肾功能减退。进一步降低蛋白尿是一种潜在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不同蛋白尿水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尿足细胞阳性患者41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尿蛋白水平分成3组:组1(≤0.5 g/24 h)(n=9),组2(〉0.5 g/24 h,〈1.0 g/24 h)(n=14),组3(≥1.0 g/24 h)(n=18),比较3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临床特点:组1患者收缩压、eGFR、UA均较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指标在三组间随蛋白尿水平呈现递进表现.组2和组3仅在收缩压、U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特点: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间质炎细胞浸润方面较组3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节段损伤积分方面较组2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和组3两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中,尿蛋白水平仍然是肾脏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以少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1 g/24 h)和(或)血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讨牛津分型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整理502例Ig 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牛津病理分型提出的M、S、E、T 4项病理指标进行分组,分别与平均动脉压、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牛津分型中,单项病理指标以M1多见,病理类型以M1、S1、E0、T0例数偏多;(2)M0/M1、E0/E1、T0/T1-2三项病理指标与临床指标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0/S1与临床指标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少量蛋白尿为主的Ig 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牛津分型之间具有相关性,牛津分型可以有效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IgA肾病中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2.0g/24h)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并进行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999年--2005年我院肾内科70例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而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原发性IgAN的住院病人.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病理损伤的危险因素评估,秩和检验分析免疫球蛋白沉积情况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按Hass病理组织分类:Ⅰ级6例(占8、57%),Ⅱ级7例(占10%),Ⅲ级21例(占30%),Ⅳ级26例(占37.14%),Ⅴ级10例(占14、29%)。蛋白尿(OR=9、24,95%CI:2.44~56.56,P〈0.05),和高尿酸血症(OR=11、54,95%CI:1.22~108.04,P〈0.05)是病理损伤重(HassⅢ~Ⅴ级)的危险因素,随着蛋白尿的增多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其病理损伤有加重趋势。(2)免疫荧光分型:IgA型14例(20%),IgA+IgM型41例(58.57%),IgA+IgG型1例(1.42%),IgA+IgM+IgG型14例(20%),以IgA+IgM型多见,不同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在病理分级上无明显差异(P〉0.05)。70例中,免疫球蛋白同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者18例(25.71%),Hass病理分级集中Ⅲ~Ⅴ级,其中Ⅳ级多见;单纯系膜区沉积52例(74.29%),病理分级多集中在Ⅰ~Ⅱ级。不同免疫球蛋白沉积部位在病理分级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gA肾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者其病理损伤均较重,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是病理损伤偏重的危险因素;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免疫球蛋白同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者其Hass病理分级较单纯系膜区沉积重。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中呈大量蛋白尿的两种临床—病理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和病理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蛋白尿为主的IgA肾病临床和病理中的意义樊均明李幼姬李成进姜傥IgA肾病是一组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临床极为少见以大量蛋白尿表现的IgA肾病,我们就肾穿刺确诊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Ig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又称为Berger’s病,最初由Berger和Hinglais于1968年提出,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 A或Ig 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IgA肾病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种族之间发病率差异较大,黑人发病率较低[1],而黄种人和白人发病率较高,亚洲和欧洲南部患病率为30%~40%[2]。  相似文献   

8.
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IgA肾病(IgAN)患者的肾脏病理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 对1993年1月至2009年10月肾活检确诊为IgAN,且表现为少量蛋白尿 (<1 g/24 h)和(或)血尿,Scr<133 μmol/L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理学分级参照Lee分级及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标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肾脏病理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果 符合入选标准共316例,男123例,女193例,肾穿时年龄(33.10±10.69)岁。蛋白尿伴血尿占84.5%、单纯血尿占7.6%、单纯蛋白尿占7.9%。16.5%患者伴有高血压。CKD1、2、3期分别占76.9%、20.9%和2.2%。Lee Ⅲ级及以上患者占31.3%。52.8%患者有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20.3%伴新月体形成;22.5%伴小管萎缩;16.8%有间质纤维化;24.7%有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积分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与蛋白尿及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与eGFR及血红蛋白(Hb)呈负相关;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血管病变积分与MAP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活检时尿蛋白量(OR = 8.564,P < 0.01)、Scr(OR = 1.031,P< 0.01)及Hb(OR = 0.975,P < 0.01)是肾脏病理损伤(LeeⅢ级以上)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部分表现为少量蛋白尿和(或)血尿IgAN患者的病理改变并不轻,且肾功能已减退。尿蛋白量、Scr、Hb是预测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肾活检对这些患者明确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N)的预后存在明显的异质性[1].小量蛋白尿是IgAN的常见临床表现,一般认为其肾脏预后相对较好,但临床中不乏小量蛋白尿而肾功能持续进展者,故对于此人群预后的分析十分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63例小量蛋白尿原发性IgAN患者的预后,探讨该人群肾功能丧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我院住院患者,经肾活检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分为小于20岁组,21岁~30岁组,31岁~40岁组,40岁以上组。结果:IgA肾病患者在21岁~40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占66.9%);临床表现中发作性肉眼血尿以11岁~20岁最多见(占80%);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总胆固醇与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岁以上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及动脉壁增厚变性比例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血压、血尿酸、血脂情况,而且病理预后指标较差,应早期肾穿刺活检,对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及施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尿蛋白转归对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尿蛋白控制的可能目标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01月~2016年03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行肾组织活检确诊为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的80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蛋白尿缓解情况、不同蛋白尿转归对血肌酐的影响以及蛋白尿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经过50. 63±29. 01个月的随访,24例(30. 0%)患者在随访中达到终点事件,接受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2年后蛋白尿缓解率高于激素联合霉酚酸酯(P 0. 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蛋白尿转归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未缓解a组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风险是缓解a组的11. 3倍(P=0. 022),未缓解b组患者达到终点事件风险是缓解a组的31. 8倍(P=0. 001)。随访期间平均尿蛋白定量最佳截断值为0. 7 g/d。结论:一定疗程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有助于Ig AN增生硬化型患者蛋白尿的减少以及肾功能的保护。蛋白尿转归与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肾功能进展密切相关,而且是患者到达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Ig A肾病增生硬化型患者的尿蛋白可能控制的目标值为0. 7 g/d。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之一[1]。目前其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病因之一[2]。为了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4期的IgAN患者临床表现与其病理变化的关系,可为临床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判断肾脏病变程度,从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将2007年7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肾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比例新月体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新月体对预测肾脏结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N且符合纳排标准的23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以及随访资料。将患者按有无新月体形成分为新月体组和无新月体组,其中新月体组根据病变累及肾小球的比例进一步分为新月体比例<10%、10%≤新月体比例<25%、新月体比例≥25%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间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终点事件为患者基线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或死亡。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患者肾脏累积存活率的差异,构建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比例的新月体在预测IgAN疾病进展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237例IgAN患者中新月体组134例(56.54%),其中新月体比例<10%组有48例,10%≤新月体比例<25%有56例,新月体比例≥25%有30例。(1)临床特征:对于具有新月体的患者,随着新月体比例的增大,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24 h尿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 ,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 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移植肾IgA肾病(IgAN)复发或新发的诱因及移植肾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移植肾IgAN的患者,按照血肌酐(Scr)增高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分为稳定组(Scr升高值<20μmol/L,eGFR下降率<10%)和进展组(Scr增高但未达翻倍值,30%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拟比较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原发性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差异,探讨老年人原发性IgA肾病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进行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157例,其中年龄≥60岁患者77例设为观察组,年龄为14~59岁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gA肾病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和尿蛋白定量水平更高[高血压:77.92%比36.25%,P0.001;24h尿蛋白定量:(3.08±2.92)g/d比(2.03±1.91)g/d,P=0.009],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58.73±28.29)ml·min-1·(1.73 m2)-1比(86.02±36.68)ml·min-1·(1.73 m2)-1,P0.001;血红蛋白:(122.18±18.79)g/L比(130.41±21.27)g/L,P=0.011;血清白蛋白:(32.75±7.89)g/L比(37.26±6.41)g/L,P0.001]。病理损害方面,观察组球性硬化和各种程度硬化的肾小球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球性硬化:0.17±0.17比0.25±0.26,P=0.014;各种硬化:0.18±0.18比0.30±0.29,P=0.003),肾小管间质损害更重(以T0/T1,2比例表示,0.75/1.29,P0.001),新月体形成的小球比例和肾小动脉硬化发生率更高(新月体:0.11±0.23比0.05±0.05,P=0.049;肾小动脉硬化:87.01%比37.5%,P0.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终末期肾脏病发生率更高(15.09%比3.39%,P=0.045)。结论与非老年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相比,老年人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小管间质损害和肾小动脉硬化更重,肾脏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7.
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方法 对54例IgA肾病儿童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根据起病时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无症状尿检异常组和有症状肾炎组。组织病理学分级参照Lee氏和Katafuchi氏半定量积分法。 结果 无症状尿检异常组18例,有症状肾炎组36例。有症状肾炎组尿蛋白量(24 h)明显高于无症状尿检异常组[(2.3±2.2) g比(0.4±0.3) g,P < 0.05]。无症状尿检异常的IgA肾病儿童表现为镜下血尿者,87%有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无症状尿检异常IgA肾病患儿病理表现以Lee 氏Ⅰ~Ⅱ级为主,2例表现为Lee氏Ⅳ~Ⅴ级和 5例发生Katafuchi Ⅱ~Ⅲ级肾小管间质病变。有症状肾炎组Lee氏病理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两者病理分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全组患儿平均随访(26.9±8.8)月后,1例病理为Lee 氏Ⅴ级患儿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其余患儿Scr均无升高1倍以上。 结论 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儿童IgA肾病虽临床症状轻微,但可出现病理损害严重的病例,并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经肾脏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IgA肾病82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资料。根据病程中血压状况分为高血压组(A组)33例;非高血压组(B组)49例。比较2组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A组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占同期IgA肾病的40.24%。A组贫血、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B组(P〈0.05),24h尿蛋白定量大于B组(P〈0.05),而水肿、血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A组IgA肾病病理损害重度者的比例高于B组,病理类型以MsPGN为主,占60.61%。肾小球硬化和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肾间质病变程度较重(P〈0.05),新月体形成率较低(P〈0.05)。结论伴有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24h尿蛋白量大,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病理表现的IgAN患者血中TGA及TPOA水平。方法:以140例IgA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情况分组后,观察甲状腺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1)140例IgAN患者中,TGA或(和)TPOA阳性者共51例,占36.4%,阳性组患者血TGA水平与其肾脏系膜区IgA及补体C3免疫沉积呈正相关,P〈0.05;2)不同分组患者,尿NAG酶/肌酐、尿Alb/尿cr、血补体C3/C4、血IgG以及肾小球节段损伤、炎性细胞浸润、纤维性新月体、IgA免疫复合物沉积等指标水平,可因甲状腺抗体是否阳性存在差异,P〈0.05。结论:1)IgAN患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其肾脏系膜区IgA与补体C3沉积受TGA水平影响;2)单纯性镜下血尿、单纯蛋白尿患者,观察甲状腺抗体情况可能对提示肾脏病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对脾肾气虚型IgA肾病病理的影响及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由中医师进行辨证分型,属于脾肾气虚型的103例IgA患者再填写"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确立体质,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进行分析,病理比较采用katafuchi评分标准。结果:气虚质病理积分最轻,平和质次之,夹湿质最重,肾小球积分气虚质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肾血管积分夹湿质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气虚质的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均显著低于夹湿体质(P<0.05),尿素氮也显著低于平和质(P<0.05),平和质的尿酸、白蛋白显著低于夹湿体质(P<0.05),夹湿体质C3、C4最高。结论:脾肾气虚型IgA肾病患者的体质与病理积分及临床指标显著相关,即使同一证型患者,不同体质的预防和治疗应该有所不同,提示在辨证的同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对肾脏病理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