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给全球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借鉴中国湖北和意大利快速共享的数据,英国多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中心迅速行动、积极准备,目的就是保护IBD患者。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尚不清楚其将如何影响IBD患者;亦缺乏关于不同种类免疫抑制药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响的信息,为了阐明上述问题,英国胃肠病学会(British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BSG)新型冠状病毒-炎症性肠病工作组利用现有最佳数据和专家意见生成风险数据库,将患者分为最高、中度和最低风险三个类别。该指南确保患者遵循英国政府关于屏蔽防护以及社交距离的严格、标准建议;此外,对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药物治疗、手术问题以及内窥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试验均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开萍  管丹丹  李露  倪慧  陈理 《中医学报》2020,35(6):1144-114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艾灸被推荐用于预防以及治疗疑似病例、轻型及恢复期患者。艾灸的消毒灭菌及"天然疫苗"生发作用有利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灸的抗炎作用及治疗病毒性肺炎也有一定的临床证据,而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及康复后可能出现的肺纤维化,艾灸也体现了极大的防治潜力。运用艾灸全程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仅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期患者生活质量,亦可极大缓解医护人员压力。  相似文献   

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办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中西医结合系列杂志之一。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和诊治水平,本刊特向广大医药卫生科技工作者征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成果论文,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红霞  张丽娟  范恒 《中医学报》2020,35(8):1594-1597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患者的中医体质,为中医药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306例临床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评估,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易感的中医体质类型及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史等因素的分布规律。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易感的中医体质有4种,分别是痰湿质(29.7%)、阳虚质(23.9%)、气虚质(14.4%)、阴虚质(13.1%)。男女数量相当。有吸烟史者仅占4.6%。体质量指数偏大、肥胖和重度肥胖者所占比例为57.2%。有基础疾病史者占比为59.2%。结论: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主要易感中医体质类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男女未见明显发病差异;有吸烟史者更不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体质量指数偏大、肥胖和重度肥胖以及有基础疾病史的人群更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临床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系统认识,以便有效防控,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并通过收集2020年2月12日之前相关文献以及各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道资料,重点从西医学角度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临床分型、治疗及预后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资料来看,人们对新型传染性疾病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随着对持续增加病例的临床观察,对疾病发病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临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都在不断深入,关于临床预防、治疗措施及方案也在不断优化、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6.
2022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在上海爆发了大流行。合并各类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疫苗接种率较低,是本次流行的主要易感人群,且易进展为危重症。因此救治老年危重患者成为目前临床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难点之一。本报道是1例超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病程由轻症进展为重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笔者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和临床特征,分享基层医院诊疗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的经验与得失,为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用药规律,从而总结刘尚义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证经验,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相关依据及思路。方法筛选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诊于贵阳将军山医院住院患者52例,提取患者信息及相关数据,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建立医案数据库,将录入的医案采用医案标准化模块处理后,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进行分析汇总。结果共录入医案225例,其中52例为原始病例(男20例,女32例),其余173例为复诊调方病例。症状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发热、干咳、乏力、咽痛、舌红、全身酸痛、脉数、苔黄腻等。用药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北沙参、玉竹、石斛、苍术、贯众、石菖蒲、泽兰等。证候类型包括阴虚毒热证、阴虚肺燥证、肺阴亏虚证、湿毒内蕴证、少阳证、气阴两虚证、肺肾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涉及治则治法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养阴解毒、滋阴润肺、滋养肺阴、化湿解毒、和解表里、益气养阴、补益肺肾、疏肝健脾。结论将导入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得出刘尚义教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核心药物、治则治法及临证思路等,总结出"养阴解毒"的核心治疗法则,故其治疗多用"养阴解毒"之品,这为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提供中医方面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湿邪"的特征,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转归预后,总结湿邪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联性,以及中医药辨治该病证的思路.经过查阅湿邪为病的文献,根据不同状态下湿邪为病的特征,找到了疫病与新冠肺炎的共同点.从"湿邪"角度出发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及预后具有一致性,无论是本病跨年复发,还是一些患者病情缠绵,核酸检测持续不能转阴或迟缓方面都符合湿邪"重浊粘滞"的致病特点,因此提出治疗上要重视祛除湿邪.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武汉多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应用了远程会诊平台。远程会诊平台采用3层部署模式,包括改造医院会诊中心、搭建科室会诊平台和接入个人终端,加强了定点医院之间、院内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支援医疗队与外地专家之间的交流,实现了跨医院、跨学科会诊,协助医疗团队完善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方案,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避免了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自2019年12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后,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医院作为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如何快速响应,有条不紊、科学高效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是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我院作为青海省格尔木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定点医学留观医...  相似文献   

11.
制定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为应用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COVID-19智能诊治辅助程序"(以下简称nCapp)做好相关诊治工作。nCapp可协助:(1)智能辅助诊断。根据登记的数据、问题回答和检查结果,自动生成确诊、疑似还是可疑的诊断;还可自生成诊断分型,包括患者的状态是轻型、普通型、重型还是危重型;建立在线COVID-19实时更新nCapp数据库,通过数据的自动上传、更新及智能维护,根据最新的真实一线病例数据,实时更新优化智能诊断的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智能指导治疗。根据指南和共识,对不同分型患者给予相应治疗的信息提醒,链接上级医师、管理者协调防控和会诊,并协助COVID-19患者愈后的长期随访管理。为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使用者对三级联动云平台和国家授权管理者端口开放进行质控。除了共性培训外,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国际和国家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控制。主要需要监测和督导上传至云端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最终目的是使得各级医院和不同医师,均能够通过nCapp系统的智能辅助及时发现、隔离、管理好确诊、疑似和可疑患者,最终杜绝患者传播和医师感染,尽快扭转疫情防控形势。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his research aim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eligibility criteria on recruitment and observable clinical outcomes of COVID-19 clinical trials us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 (EHR) data.Materials and MethodsOn June 18, 2020, we identified frequently used eligibility criteria from all the interventional COVID-19 trials in ClinicalTrials.gov (n = 288), including age, pregnancy, oxygen saturation, alanin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platelets, and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We applied the frequently used criteria to the EHR data of COVID-19 patients in Columbia University Irving Medical Center (CUIMC) (March 2020–June 2020) and evaluated their impact on patient accrual and the occurrence of a composite endpoint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racheostomy, and in-hospital death.ResultsThere were 3251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VID-19 from the CUIMC EHR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The median follow-up period was 10 days (interquartile range 4–28 days). The composite events occurred in 18.1% (n = 587) of the COVID-19 cohort during the follow-up. In a hypothetical trial with common eligibility criteria, 33.6% (690/2051) were eligible among patients with evaluable data and 22.2% (153/690) had the composite event.DiscussionBy adjusting the thresholds of common eligibility criteri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VID-19 patients, we could observe more composite events from fewer patients.Conclusions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using the EHR data of COVID-19 patients to inform the selection of eligibility criteria and their thresholds, supporting data-driven optimization of participant selection towards improved statistical power of COVID-19 trial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突发后,为更好地为医护人员、高校师生及居家居民提供康复护养范式和健康自我评价,本研究根据中医非药物疗法设计开发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身心康”康复护养应用平台。方法:基于微信小程序技术,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利用“身心同调,杂合以治”的优势,通过专业心理、生理测试量表,并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特点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组临床经验,综合设计完成了新冠肺炎康养平台——身心康。结果:新冠肺炎康养平台,可有效辅助使用者快捷、高效地完成身心调节和远程康养指导。结论:身心康小程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可以有效为医护人员、高校师生和居家居民提供康复护养范式,为用户最大程度地促进机体康复和心理健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观察2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诊断、治疗以及隔离管理的过程,结合文献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重点。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所致的疾病,SARS-CoV-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SARS-CoV-2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临床发热门诊的患者管理中,准确识别并管理好疑似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35例(COVID-19组)和细菌性肺炎患者40例(细菌性肺炎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常规、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 COVID-19组患者血WBC、淋巴细胞绝对值、CRP、PCT水平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COVID-19组CD3、CD4、CD8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而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常规、CRP、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COVID-19、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及疑似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内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评价量表》对中医组(13例)和中西医结合组(15例)进行疗效分析.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中医症状信息、舌象、相关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包括临床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2020年1月21日至2月5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采集人口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中医证候信息、血液检查数据及胸部CT平扫报告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平均年龄(43.02±16.80)岁,男性居多,95%有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湖北地区旅居史,40%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居多(9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多数患者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高,93%患者见有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改变。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肌肉酸痛、咯痰、汗出、口渴、疲劳乏力等;舌象以红舌为主,薄、白、腻苔多见。中医证型主要为初期的湿困肺卫证(69%)和热毒郁肺证(31%)。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性别、平均年龄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证型的发病人群发热等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南京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步分析以湿困肺卫证为主,病理因素与湿、热、毒、虚相关,湿毒是其病理核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的临床分型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容积扫描图像特点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8日~2月26日期间收治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第5版诊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临床分型与CT图像中病灶侧别、累及肺段、分布、数目和密度等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普通型77例、重型18例和危重型7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常见于老年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有2例患者CT首诊未见明显异常,余100例中,89.0%为双肺病灶,16.0%为弥漫性病变,累及肺段(6.56±4.22)个;与普通型相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变累及的肺段数目更多(P<0.05),更容易表现为弥漫性病变(P<0.05)。各型患者的病变侧别、病变数目和病变密度并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COVID-19,并能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不同阶段我国防治COVID-19暴发流行的经验,反思存在的研究问题,探讨今后在疫情新常态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科学精准的防制工作。方法 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报告的疫情资料、文献和网络报道综合评述。结果 分析全球COVID-19疾病流行概况,总结我国三个流行阶段的经验。通过反思,对国内在COVID-19治疗药物研究、核酸和抗体检测以及疫情报告病例的标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结论 今后COVID-19境外输入引起的散发或集聚发病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在疫苗主动免疫实施以前,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社区群防群控,阻止输入病例形成社区传播,将成为未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