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索我国成年人辣食摄入与唇、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LOCPs)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主要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及随访数据,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辣食摄入频率、辣度及开始每周摄入辣食的年龄与LOCPs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10 145名研究对象, 其中每天摄入辣食者占30.1%。在平均随访10.8(2.0)年期间, 共确诊767例LOCPs, 发病率为0.15%。在调整多种潜在混杂因素后, LOCPs的发病风险随着辣食摄入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趋势P=0.003), 与从不或偶尔摄入辣食的人群相比, 每天摄入辣食者风险比(HR)值(95%CI)为0.69(0.54~0.88)。偏好中等辣度的人群LOCPs风险最低, 相比于从不或偶尔摄入辣食的人群降低了33%[0.67(95%CI:0.52~0.87)]。开始每周摄入辣食的年龄越晚, 辣食摄入行为对LOCPs发病风险的保护作用越强(趋势P=0.004), 18岁及以后开始摄入辣食者LOCPs发病的HR值(95%CI)为0.70(0.54~0.92)。结论辣食摄入可能与LOCPs发病风险降低有关, 且独...  相似文献   

2.
生姜、大蒜、洋葱、辣椒、胡椒、花椒等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佳品。在绝大多数菜肴中。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有了它们.菜的味道会更加鲜美,颜色也更加好看。那么,除此之外,它们还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和功效,食用时有哪些禁忌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7~17岁儿童青少年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  1997—2011年基于“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6轮调查数据,纳入膳食及BMI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依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摄入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6 360名研究对象,其中7~<12岁儿童青少年3 529人(55.5%),男生3 360人(52.8%),超重肥胖1 060人(16.7%)。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20%肥胖风险(OR=1.20, 95% CI:1.03~1.41, P=0.023);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61%肥胖风险(OR=1.61, 95% CI:1.25~2.04, P < 0.001);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降低20%肥胖风险(OR=0.80, 95% CI:0.68~0.95, P=0.011),≥65%组降低21%肥胖风险(OR=0.79, 95% CI:0.66~0.94, P=0.010);脂肪及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高(P < 0.05);男生摄入过量蛋白质更可能发生肥胖(P=0.034)。结论  儿童青少年摄入过量脂肪和蛋白质可增加超重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动物实验已证实谷氨酸钠能够导致实验动物代谢异常,从而发生肥胖。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且味精是在我国膳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调味剂,研究味精摄入与肥胖发生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谷氨酸钠导致实验动物肥胖及相关人群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评价味精日常摄入与肥胖发生关系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成年居民肥胖的流行特征及与慢性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浙江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状况及其与慢性病的关系,为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5414名18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及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浙江省居民超重和肥胖合并率为22.72%和5.39%,随年龄增长上升,城市高于农村,存在职业差异;男女性超重差异不显著,肥胖差异非常显著;肥胖患病率随收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文化程度增高呈下降趋势;超重肥胖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均值均大于体重正常组.结论肥胖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不同的体质指数与相关慢性病指标值呈正相关.应针对其流行特征尽快开展肥胖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描述我国30~79岁成年人的睡眠状况与衰弱的相关性,并探讨肥胖对二者关系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基线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全体研究对象、不同肥胖状态者睡眠时长较长(≥9 h/d)、较短(≤6 h/d)、失眠障碍、打鼾、不健康睡眠评分与衰弱前期、衰弱期的相关性,并根据分层分析判断肥胖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 在512 724名研究对象中,2.3%处于衰弱状态,40.1%处于衰弱前期状态。睡眠时长与衰弱评分之间呈U形关系。睡眠时长较短(OR=1.21,95%CI:1.19~1.23)、较长(OR=1.19,95%CI:1.17~1.21)、失眠障碍(OR=2.09,95%CI:2.02~2.17)、打鼾(OR=1.61,95%CI:1.59~1.63)、不健康睡眠评分为1分(OR=1.46, 95%CI:1.44~1.48)、2分(OR=1.97,95%CI:1.93~2.00)、3分(OR=3.43,95%CI:3.21~3.67)均与处于衰弱前期正相关。上述睡眠问题亦与处于衰弱期正相关。在正常体重组中,睡眠时长较短者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失眠者处于衰弱前期的相关性高于超重肥胖组;而打鼾者处于衰弱或衰弱前期的相关性低于超重肥胖组,按中心性肥胖分层结果类似(交互P值均<0.007)。结论 睡眠时长较长或较短、失眠障碍、打鼾、不健康睡眠评分较高,均与处于衰弱前期或衰弱期正相关,超重肥胖对二者关系具有效应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7.
超重及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分析超重和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 ,将 740名 40~ 5 5岁的调查对象按年龄和性别 1∶1配对分为肥胖组 (BMI≥ 2 5 )和对照组 (BMI:18~ 2 1) ,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 (FBS)、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用t检验和 χ2 检验统计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之间血压、TC、TG、HDL C和FBS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肥胖组糖尿病、高血压和TG ,HDL C异常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TC异常的患病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OR =2 0 3 )。结果提示超重和肥胖可能是许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大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对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对象为1997—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6轮调查中膳食及腰围数据完整的7~17岁的儿童青少年。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标准判定儿童青少年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关系。结果  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脂肪供能比 < 25%组相比,≥30%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29, 95% CI: 1.12~1.48);与蛋白质供能比 < 10%组相比,≥15%组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OR=1.47, 95% CI: 1.19~1.82);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 < 55%组相比,55%~ < 65%组(OR=0.75, 95% CI: 0.64~0.87)与≥65%组(OR=0.68, 95% CI: 0.58~0.80)都降低了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风险。男生蛋白质供能比≥15%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的风险与女生相比更大(OR=1.78, 95% CI: 1.31~2.41, 交互作用P=0.012)。 结论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中,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比越高、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越低会增加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天津居民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静  江国虹  常改  杨溢  潘怡  郑文龙 《营养学报》2007,29(3):225-227
目的:为分析天津居民超重及肥胖与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统一问卷,进行入户询问和医学体检及生化检测,并从18岁以上的调查对象中选取肥胖组(BMI≥28)和对照组(BMI18~23)各640人,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t检验和χ2检验统计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之间血压、TC、TG、HDL-C和FBS均有明显差异(P<0.05);肥胖组高血压、高TC血症、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状况,并分析与其他慢性病的关系.方法 于2006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天津市城区、农村、滨海新区居民1 327人、1 077人、482人,共计2 886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分析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人群的分布及与其他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天津市居民超重率为30.4%,肥胖率为15.5%,中心型肥胖率为48.6%;超重率、肥胖率及中心型肥胖率均以老年人(60岁~)最高(χ2值分别为38.95,48.23,84.91,均P<0.05).城市、农村、滨海新区超重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χ2值分别为14.15,5.32,22.54,均P<0.05),而中心型肥胖率相反(χ2值分别为15.52,34.46,29.54,均P<0.05),肥胖率在城市为男性高于女性(χ2=5.41,P<0.05),而在农村及滨海新区为男性低于女性(χ2值分别为15.90,8.49,均P<0.05).超重可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的风险(OR值分别为2.54,1.17,1.32,1.49),中心型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的风险(OR值分别为4.63,1.94,1.62.2.61).结论 天津市居民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率均较高,且是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彭州市≥30岁居民脑血管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体力活动水平对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2004-2008年随机抽取四川省彭州市30~79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等,并进行长期随访,确定脑血管病发病情况。描述人群中体力活动水平及脑血管病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和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55 126名研究对象,其中有5 290名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累积发病率为9.60%。控制多个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性、通勤性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增高可降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的发病风险。与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工作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风险比(HR)值为0.81(95%CI:0.75~0.88);与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通勤性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HR值为0.84(95%CI:0.78~0.91);与总体力活动水平最低组相比,总体力活动水平最高组脑血管病发病风险最低,HR值为0.87(95%CI:0.80~0.94);未发现家务性/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风险间的关联。结论 在四川省彭州市,体力活动的增加与脑血管病及其亚型(脑出血、脑梗死)发病率的降低有关,应鼓励增加成年人的体力活动水平,以获得健康益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温州市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以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温州市3495名35岁以上常住户籍居民作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及实验室检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糖),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温州市35岁以上居民血脂水平(M±Q,mmol/L):总胆固醇(5.56±1.3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4±0.4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83±0.69)、甘油三酯(1.49±1.11),异常患病率为68.9%,城市(72.6%)高于农村(66.2%),城市主要是混合型高脂血症,农村混合型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并重。血脂异常低危、中危和高危患病率为33.7%、9.1%和8.6%。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生活工作紧张程度、常吃肥肉和常饮啤酒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子,体力活动、常饮奶制品、常吃豆制品、蔬菜和腌制品是保护因子。结论:温州市居民血脂平均水平和异常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血脂异常呈年轻化趋势,城市和农村的流行特征有差异。血脂异常的影响因子除年龄外都可控制,应在全市制定和实施相关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13岁儿童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为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经济水平,分层随机选取江苏省4个县区的8所学校进行调查,调查资料包括儿童体检和家庭问卷调查,应用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儿童血压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结果对3693名7—13岁儿童的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值与血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BMI值与儿童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呈显著相关(均有P〈0.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312和0.217;不同体重组间比较发现,SBP和DBP的均数都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分别比较SBP高、DBP高以及血压高和不高组的BMI值,分析发现SBP高、DBP高、血压高者的BMI值显著高于SBP不高、DBP不高、血压不高者,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超重、肥胖对儿童血压升高有影响,控制超重和肥胖是减少儿童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浙江省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探索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方法  2009-2010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所有农村社区中抽取124 693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53%和10.18%。其中男性超重率(35.56%)高于女性(33.66%),女性肥胖率(11.26%)高于男性(8.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务农、教育程度、规律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和高盐饮食等均为超重/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均有P<0.05)。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02(95%CI:1.93~2.11)和3.83(95%CI:3.57~4.10)倍;女性分别为1.94(95%CI:1.86~2.02)和3.56(95%CI:3.35~3.77)倍。 结论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超重和肥胖可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胃癌高发县40~69岁常住居民食盐及腌渍食物摄入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安徽省庐江县40~69岁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和Hp血清学检测, 问卷着重调查食盐摄入量及腌渍食物食用频率, 按性别分析Hp感染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对象整体Hp感染率为50.07%, 男性居民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劳动强度、经济收入与Hp感染均无关(均有P > 0.05), 女性居民BMI与Hp感染相关(χ2=13.454, P=0.001)。男性居民中, 饮酒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89, 95% CI:1.188~2.694, P=0.003), 但调整饮酒变量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食盐摄入量高及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对Hp感染均无影响(均有P > 0.05);女性调查对象调整BMI变量后, 食盐摄入量高(≥9 g/d)是女性感染Hp的危险因素(OR=1.462, 95% CI:1.060~2.015, P=0.021), 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1次/d)是女性感染Hp的危险因素(OR=1.560, 95% CI:1.021~2.383, P=0.040)。   结论   在安徽省某胃癌高发县, 食盐摄入量高(≥9 g/d)及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1次/d)是40~69岁当地女性居民感染H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贵州侗族30岁以上人群肥胖与骨质疏松之间关联的性别差异,为人群骨质疏松危险分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疾病史、吸烟、饮酒等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骨密度检测,比较不同性别的肥胖类型、肥胖指标,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及关联。结果 此次共调查贵州侗族30岁以上人群5362人,男性超重率为34.9%、肥胖率为9.9%;女性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0.7%。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9%,男性为6.1%,女性为1.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非肥胖为参比,男性中心性肥胖、全身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的OR(95%CI)分别为2.368(1.595~3.515)、4.819(0.486~47.807)、3.014(1.800~5.048);女性中心性肥胖和复合型肥胖的OR(95%CI)分别为0.630(0.333~1.193)和1.446(0.605~3.460)。进一步将BMI、WHR、WHtR、WC 按四分位数分组后,男性随BMI、WHR、WHtR、WC水平增高其骨质疏松患病率也增高(Ptrend 分别为0.002、0.003、0.001、0.002),患病危险性也增高;女性无统计学意义(Ptrend分别为0.173、0.851、0.836、0.405)。结论 贵州侗族人群骨质疏松与肥胖有关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肥胖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现况,为制定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合肥市区96所幼儿园17 984名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根据WHO标准评价儿童体格发育,用身高别体重评价超重和肥胖,凡身高别体重超过中位数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6岁儿童中,超重儿童占11.89%,肥胖儿童占5.57%,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儿童有逐年下降的趋势(χ2趋势=23.068,P〈0.01);肥胖儿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44.178,P〈0.01),男童和女童的超重分别为12.32%和11.38%,无显著性差异(χ2趋势=3.740,P=0.053);肥胖率分别为6.88%和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629,P〈0.01);超重+肥胖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没有增长或下降趋势(χ2趋势=0.007,P=0.936)。超重、轻度肥胖、中度肥胖和重度肥胖儿童的构成比分别为68.11%、20.23%、10.48%和1.18%。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超重儿童分别为12.65%和11.67%,无显著性差异(χ2=2.918,P=0.088);肥胖儿童分别为6.73%和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5,P〈0.01)。结论合肥市区2-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率比较高,部分超重儿童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肥胖儿童;预防儿童肥胖应先预防超重,并且年龄越小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昆明市官渡区农村居民归因于肥胖的高血压的直接经济负担,为制定该地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比例概率抽样方法(PPS)在昆明市官渡区对4595名18岁及以上村民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高血压的患病、医疗费用资料及肥胖情况。结果该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2.9%(男性为32.5%,女性为33.4%);标化患病率为31.8%(男性为30.7%,女性为32.9%);知晓率为49.9%(男性为43.7%,女性为55.4%),肥胖检出率为11.2%(男性为8.9%,女性为13.3%),男性的肥胖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713,P〈0.05),女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14,P〈0.01)。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高于非肥胖者(OR=2.64,P〈0.01)。高血压的总直接疾病经济负担为265.67百万元,其中归因于肥胖的总直接疾病经济负担为41.23百万元,占高血压总直接经济负担的15.5%。结论肥胖相关高血压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应采取措施降低肥胖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就业流动人口静态行为时间与体质指数(BMI)和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流动人口慢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0个县(区、团),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取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作为样本,应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患病状况、身体活动情况及静态行为等信息。测量调查对象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BMI。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和肥胖风险的关系。结果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70±3.02)h,男性静态行为时间[(4.58±2.96)h]低于女性[(4.84±3.0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每日静态时间最长。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与BMI存在线性关系(β=0.015,P0.01),男性(β=0.036,P0.01)、30~岁(β=0.021,P0.05)和50~岁组(β=0.041,P0.01)流动人口存在类似线性关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每日静态行为时间每增加1 h,人群患肥胖的OR值增加2%(95%CI:1.01~1.03)。在男性(OR=1.02,95%CI:1.01~1.04)和18~岁组(OR=1.03,95%CI:1.01~1.05)流动人口中也观察到这一线性关系。结论就业流动人口的静态行为时间受其工作性质的影响较大,静态行为时间对男性和年轻就业流动人口的影响最明显,应根据此特征对高危人群采取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