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手术治疗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将38例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分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患者,中位随诊时间30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0例,术后随访淋巴结转移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建议对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24):216-218
目的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行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为依据进行分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照组的100例患者不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是否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是否伴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理结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侵犯包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随访,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实施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病灶转移率和疾病复发率,且不会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远期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首次细胞学诊断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7例,术后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按是否伴有CLNM,分为淋巴结转移组(CLNM组,45例)与淋巴结未转移组(nCLNM组,10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甲状腺功能实验室结果及甲状腺结节超声结果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结节的边缘、微钙化、纵横比、最大径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甲状腺结节的质地、回声、孤立灶及T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4,95% CI:1.006~1.103)、性别(OR=6.499,95% CI:1.902~22.200)、TSH(OR=1.904,95% CI:1.395~2.598)、TGAb(OR=3.022,95% CI:1.005~9.084)、边缘(OR=11.483,95% CI:3.196~41.255)、纵横径比(OR=4.409,95% CI:1.508~12.890)及最大径(OR=1.894,95% CI:1.250~2.869)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性别、TSH、TGAb、甲状腺结节边缘、纵横比及最大径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杨海竹  贺建业 《中国医药》2013,8(8):1107-1108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其与甲状肿瘤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双侧组,7例)和单侧CLND(单侧组,13例)和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对比观察,探讨两种术式致甲旁低的发生率和临床表现.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正常出院.双侧组术后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6例,单侧组发生3例(P=0.017);双侧组出现肢体感觉异常3例,单侧组无病例出现症状(P =0.031).术后双侧组甲状旁腺激素下降较单侧组明显(P=0.006).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发生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机会较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明显增加,发生肢体感觉异常的机会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颈部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首诊收治并由同一治疗组手术治疗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cN0期PTMC病人106例,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肿瘤长径、肿瘤是否多灶及桥本甲状腺炎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并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cN0期PTM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6.79%(39/106),单因素分析后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年龄、肿瘤长径、性别及多灶性相关(P<0.05),而与病人是否为桥本甲状腺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发现性别、年龄、肿瘤长径及多灶性仍为cN0期PTM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5 mm及肿瘤呈多灶的PTMC病人更容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清扫术的适应证。方法收集我院1982~2002年间首次手术治疗的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卡方检验显示肿瘤无包膜、侵出腺外、双侧癌、T3~4及男性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无包膜、双侧癌及男性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因素(肿瘤无包膜、双侧癌及男性)的颈淋巴结阴性(cN0)患者可行预防性中央区清扫。  相似文献   

7.
徐余兴  帅剑锋  汪会  汪晓明  鲁长文  高翔  孙康 《安徽医药》2020,41(12):1375-1378
目的 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 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uPTC)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CLNs)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8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甲状腺全切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u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Cont-CLNs转移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19例符合标准的患者,Cont-CLN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rloma,PTC)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至2003年8月我院43例cN0PT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18例行联合根治术。结果中央区淋巴结阳性占39%(17/43),随访5~10年中,有2例(2/25)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治性原发病灶切除的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是治疗cN0PTC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5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9例)单独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89例)选择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年,观察组淋巴结复发转移率6.23%,对照组淋巴结复发转移率20.0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24,P<0.01);观察组术后低钙血症和声带麻痹发生率为和16.61%和14.53%,对照组分别为11.07%和11.42%,均在2个月内恢复(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降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率,安全性良好,值得进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Ⅵ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率62.5%。120例颈清扫患者淋巴结临床阳性的患者93例,临床阴性患者27例。甲状腺临床淋巴结肿大与术后病理符合情况经χ2检验(见表1),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临床检查淋巴结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高。120例中有2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低钙抽搐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至今无一例复发和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常见,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应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状腺癌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1]。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点为分化程度高,肿瘤生长速度慢和容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目前对于PTC患者的手术方式并不完全统一,尤其对于PTC患者是否需常规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仍存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常规行CLND会增加喉返神经、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分析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甲状腺乳腺外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0例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及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40例患者中女性27例,平均年龄46.2岁,原发肿瘤平均直径7 mm,25例(62.5%)为双侧微小癌,11例(27.5%)原发肿瘤侵出甲状腺包膜,21例(52.5%)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后3例(7.5%)出现低钙血症表现,2例(5.0%)出现声音嘶哑,术后3~6个月均恢复正常.结论 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侵袭性较高,因其有较高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手术疗效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将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因素的差异。同时,分析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8年,所有患者均健在。术后10例出现伴有口周或肢端麻木等症状的低钙血症,4例患者术后复发,其中3例患者术后2年内发现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在术后^131I扫描中发现有肺转移。转移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无转移组(P〈0.051,肿瘤大小、被膜外侵犯比例和肿瘤位于上极比例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一种有效治疗PTMC患者的方法;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块位于上极和侵犯被膜外组织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除了采用与对照组一样的方式进行治疗外,还要采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与对照组的10%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的复发转移率为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显著,术后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10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和术前、术中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中央区(Ⅵ区)94例占92.1%,颈Ⅲ区39例占38.1%,颈Ⅱ区15例占14.7%,颈Ⅳ区11例占10.7%,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跳跃式转移即单纯颈(Ⅲ区)淋巴结转移8例占7.8%。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多数转移至中央区(Ⅵ区),其次颈Ⅲ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需行中央区(Ⅵ区)淋巴结清扫,对于术中病理中央区(Ⅵ区)淋巴结阴性的患者行择区性颈淋巴结活检(颈Ⅲ区),既能清除病灶又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BRAF~(V600E)基因突变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探讨其对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LND)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304例c N0 PTMC患者的BRAF~(V600E)基因突变状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等因素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 c N0 PTM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86.8%,有无伴发桥本甲状腺炎(HT)的c N0 PTMC患者间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7,P=0.026)。年龄<45岁(χ2=5.049,P=0.025)、多灶(χ2=4.072,P=0.044)和肿瘤直径>7 mm(χ2=3.922,P=0.048)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52,95%CI(0.31,0.88)]、病灶数[OR=1.74,95%CI(1.03,2.95)]是影响c N0 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结论c N0 PTMC的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是否伴发HT有关,且年龄<45岁和多灶的c N0 PTMC患者应行预防性CLND;BRAF~(V600E)基因突变尚不能指导c N0 PTMC患者是否行预防性CLND,尚需建立危险风层评估体系进行前瞻性研究,精准制定不同风险人群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经术后病理确诊的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分为PIE组(15例,肿瘤>1.0 cm)、PTMC 1组(10例,肿瘤≤0.5 cm)和PIMC 2组(9例,肿瘤0.6~1.0 cm)3组,对3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超声检查结节内有微小钙化病灶者27例(79.4%),边界不清21例(61.8%),回声不均匀28例(85.3%),结节内有较丰富血流11例(32.4%),3组间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甲状腺全切术8例,改良颈部淋巴清扫术4例,中央区淋巴清扫术(CLND)30例.PTC组行CLND患者清除淋巴结5(2~30)枚,发生转移9例(60.0%).PTMC组行CLND患者清除淋巴结5(2~13)枚,其中PT-MC 1组清除4(2~6)枚,发生转移3例(30.0%);PTMC2组清除6(2~13)枚,发生转移2例(22.2%).FTC组1例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患者清除淋巴结6枚,PTMC组5例清除6(2~7)枚,其中PTMC 1组3例清除6(2~6)枚,FTMC 2组2例清除4.5(2~7)枚.经统计学处理,PTC组与PTMC组及PTMC 1组与PTMC 2组之间清除淋巴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发生淋巴结转移14例(41.2%),将淋巴结转移患者以45岁为界分成2组,发现PTC组≥45岁的患者转移率(3/3)明显高于<45岁者(2/10)(P=0.035).经术后常规病理证实:3组多发病灶、双侧病灶、腺外侵犯和合并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检查对PTMC的诊断有重要作用,PTMC患者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能够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利于后续治疗和随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FTMC).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9 to October 2010,34 patients with PTMC diagnosed by pathology were divided to three groups. Croup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s tumor size was larger than 1.0 cm. Croup PTMC Is tumor size was equal or less than 0.5 cm. Croup PTMC 2's tumor size was 0.6-1.0 cm. The clinical data, lymphnod metastasis in neck and operation complic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By the ultrasonography (US) exam, there were 27 cases(79.4%) of microcalcification, 21 cases (61.8%) of irregular margin and 11 cases (32.4%) of intranodu-lar vascularit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in three groups ( P > 0.05 ). All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 Eight cases underwent total thyroidectomy. Four cases underwent 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30 cases underwent 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 Among the CLND, 5(2-30) lymphnodes were removed in group PTC, 9 cases (60.0% ) had lymphnode metastasis. 5(2-13) lymphnodes were removed in group PTMC. Among PTMC, 4(2-6) lymphnodes were removed in group PTMC1, 3cases (3/10) had lymphnode metastasis,6(2-13) lymphnodes were removed in group PTMC2 and 2cases(2/9) had lymphnode metastasis. Six cases underwent minimal video-assisted thyroidectomy. There were 14 cases (41.2% ,14/34) of lymphnode metastasis. PTC lymphnode metastasis was 100% (3/3) in age above 45y. Transient hoarseness occured in 7 cases. Transient hypocalcemia occurred in 2 cases. Conclusions Ultrasou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agnosis of PTMC. Performing the centre lymphnode detection with PTMC can verify the lymphnode metastasis and may guide subsequent treatment and follow-up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淋巴结包膜外扩散情况及其对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16例施行甲状腺腺叶+峡部+患侧颈清除术;甲状腺次全切+患侧颈清除术5例;近甲状腺全切+双侧颈清除2例;因保留胰体癌瘤复发或对侧颈淋巴结转移二期手术3例。结果;有61.9%颈单侧淋巴结转移,26%颈双侧淋巴结转移,8.7%远处转移;有17.5%颈单侧出现淋巴结包膜外扩散,8.7%颈双侧出现淋巴结包膜外扩散。结论:术前宜行B超或CT检查,评估颈淋巴结转移状况;当一侧颈淋巴结呈现包膜外扩散时,有必要施行二期对侧颈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PTMC)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PTM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患侧甲状腺根治性切除+颈Ⅵ区淋巴清扫术的120例c N0PTM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0例)和未转移组(80例),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TMC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单侧癌灶部位(P<0.05)、甲状腺包膜侵犯(P<0.05)、单侧多灶性PTMC(P<0.01)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MC有较高的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清扫颈Ⅵ区的淋巴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有相关危险因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