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学基本理论源于中国哲学,而易学思想实为中国哲学思想之根源。“取象比类”思维最早源于《易经》。如《易经·系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相似文献   

2.
韩平 《健康管理》2012,(1):80-81
偏方1:马尾松针水。取马尾松针60克,煎水服用,每日一剂,日服两次。适用于风热型皮肤瘙痒。偏方2:芥末猪肚。取猪肚400克,芥末20克,香菜10克。先将猪肚洗净煮熟,切成丝,用精盐等调料拌匀,然后和芥末、香菜末一起搅拌,即可食用。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适用于风寒型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3.
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是婴儿肝病的主要疾病之一。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是以甘草酸苷为主要成分,辅以甘氨酸、半胱氨酸制成的强力肝细胞保护剂。茵栀黄注射液可利胆、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两者联合有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是慢性肝病的表现之一,由外感内伤引起,外感源于时邪病毒炽盛,胆汁外溢,伤及营血而形成色黄,内伤则由脾胃虚弱宿疾引发。  相似文献   

5.
正二芪,即黄芪和红芪,两者性味功用相似,临床常相辅相成,互相增强作用,故称"二芪"。但两者科别不一,故临床应用还是有些许区别。黄芪,又名黄耆、北芪。中医认为,黄芪性微温,味甘,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本草纲目》曰:"耆者,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药之长,故  相似文献   

6.
取象思维源于古代哲学取象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模式,曾作为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冶铸、探矿、医学等领域。宇宙间的事物表现千差万别,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环境中,又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属性。用已知之象,推导未知之象。触类旁通,有助于启发思路,获得新的认识,由具体事物推知抽象事理。  相似文献   

7.
视黄醇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其代谢产物与受体结合影响相关基因转录而发挥作用。视黄醇源于膳食中的维生素A(VA,主要为视黄醇和视黄酯),以及VA原胡萝卜素(PVAC,PVAC被胡萝卜素裂解酶(CCE)分解为视黄醛,再转化为视黄酯),  相似文献   

8.
金钱草为常用中药,全国各地以“金钱草”名入药的药材种类繁多,中国药典收载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为金钱草的正品,也是湖北省习用品。近年来,又发现有些地方的医疗单位将外观与过路黄较为相似的聚花过路黄作为金钱草入药或两者掺合使用,但由于两者作用不同,聚花过路黄不能作为金钱草入药,否则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两者比较如下:1功能主治金钱草为报春花植物过路黄LvsimachiachristinaeHance的干燥全草,具有除湿退黄、清热利胆通淋、排石等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诸痈、结石等症。聚花过路黄为同属植物L·congestifloraHemsl的…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方剂是祖国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反佐之法在方剂配伍中有奇特之效.反佐之法源于《皇帝内经》主要讲寒热反佐和服药反佐.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记载:"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因此,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辅相成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健脾胃消食药应当炒香带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脾胃消食药应当炒香带黄谢范洲(河南省信阳县第一人民医院464100)炒香带黄色是中药炒法较常用的一种中药炮制技术,药物通过炒香可产生香气。早在《修事指南》有“炒者取芳香”之性的记载,充分说明药物经加热炒黄的目的取其香气,同时能起到赋色,使饮片外表美...  相似文献   

11.
加盟的覆辙之忧 加盟曾是一些连锁药店“扩军”的主要形式,其一步到位的网络布局,因成本低、效率高,一度给中国药品零售业带来兴旺局面。直至今天,仍有一些企业源于自身资源组成结构的特殊性,矢志不渝地走在加盟经营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2.
唐荣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424-2424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特征。虽多见于急性黄疸性肝炎,但临床切莫以一病言之,还可见于胆道疾病、胰腺疾病,某些血液病、非特异性胆红质增高症、某些占位性病变等。  相似文献   

13.
黄疸     
临床辨证治疗纲要之十四辨证要约:1.黄疸为一身皮肤发黄,其主要特征为发黄首先现于两眼巩膜。故经云:"目黄,溺黄赤,安队者,日黄疽,。 2.内释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疽,。故黄疽病因,主要不外湿热。 3.李框医学入  相似文献   

14.
<正>药食相宜菊花+白糖两者同泡服,能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可用于风热感冒之头痛、流黄涕或头目眩晕者的食疗。生姜+白菜白菜配以生姜同食,能解表散寒。可用于感冒咳嗽者的食疗。白茅根+菠萝白茅根水煎取汁,与菠萝同煮食,能清热利尿,凉血止血。可用于血热吐血、尿血、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等症的食疗。柠檬+荸荠两者同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可用于头晕目眩、咽喉肿痛、消渴等的食疗。陈皮、紫苏+粳米三者同煮粥食,能行气健脾,散寒解表。可用于疝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我院使用的甘寒利湿组方作常规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苯巴比妥+尼可刹米为对照,比较两者的退黄效果.结果:两组均完全退黄,治疗组的开始退黄时间及完全退黄时间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组方见效快,治愈时间短,药源广,喂服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我院使用的甘寒利湿组方作常规治疗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苯巴比妥+尼可刹米为对照,比较两者的退黄效果.结果两组均完全退黄,治疗组的开始退黄时间及完全退黄时间与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组方见效快,治愈时间短,药源广,喂服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在千年以前,便用以疗热病。数年前,麻疹流行,多毒陷不透,邻有匡姓儿,頻危者屡,詢知为其远戚刘某以黄土罨之得救。适有李氏儿来診,体如燔炭,时昏时醒,姑敎以黄土罨之,調用兼旬乃愈,嗣后,凡遇有白虎犀黄不能为力之熾热,均以此法輔佐之。疗效很高。前年春,有龙媼乘忿服断腸革中毒,消渴引飲,躁扰若狂,危在瞬刻,当时情急智生,偶悟驗方新篇云地浆可解百毒,急取而恣飲之,  相似文献   

18.
正新鲜的海鲜刺身肉嫩可口,而且富含蛋白质,吃客也越来越多。但众所周知,吃生的海鲜容易有寄生虫和细菌,有人说,芥末和酒都是能杀毒的呀,一起吃就没事了。那么到底吃生片生的时候蘸点芥末能不能杀菌?吃鱼生易得"肝吸虫病"很多人都喜欢生鱼片的鲜嫩美味,然而却有可能要为这种鲜美付出疾病的代价。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吴茂盛提醒,  相似文献   

19.
三氧化二砷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军 《中国处方药》2004,(10):17-20
砒霜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砒口大热大素之药,而砒霜之毒尤烈”,砒石经升华成为砒霜,其主要化学成份为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是一种以毒攻毒的中药,《如太平圣惠方》用砒黄丸治疗诸恶疮肿,时而有出奇制胜的效果。197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韩太云药师随医疗队下乡巡回医疗。偶然发现林甸县一位老中医民间秘方中药,主要以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有“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认为黄芪是最重要的补气药。在目前临床应用中黄芪确实是最为常用的补气药之一,它与人参齐名,且有外行重参,内行重芪之说。临床上所用之黄芪是以膜荚黄芪及内蒙黄芪二个品种为主。近几年人们对黄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实了黄芪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就黄芪在心血管方面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