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阿托品试验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术前因心动过缓需进行阿托品试验的498例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329例,女性组169例;按年龄段分组为<40岁组51例,40~59岁组190例,60~90岁组257例。分别观察阿托品试验结果与年龄及性别关系。结果男性阳性109例(33.13%),女性阳性43例(25.44%),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段分组<40岁组,阳性5例(9.8%),40~59岁组阳性39例(20.53%),>60岁组,阳性108例(42.02%),三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试验阳性率与性别无明显相关,但随着年龄变大阳性率越大,故高龄术前心动过缓患者应重视窦房结功能的评估,预防术中猝死风险。 相似文献
2.
食管心房调搏术是经食管电极输入电脉冲起搏心脏 ,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 ,诊治心律失常的无创方法。它具有无创伤、安全、简便并可多次重复检测等优点 ,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心内电生理检查的效能。近年来已在临床上广泛开展。而经食管心房调搏对窦房结功能的电生理检查 ,为目前应用较广、评价较高的判定窦房结功能的方法。主要用于病窦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文对近 3年来 ,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 4 0例窦缓病人应用阿托品前后进行窦房结功能测定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组 4 0例病人 ,男 2 7例、女 13例 ,年龄 2 … 相似文献
3.
<正>腰麻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简称,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以使神经冲动受阻滞而产生麻醉效果的技术[1]。腰麻药量少而麻醉效果确切,诱导期短,止痛完善,肌肉松弛好。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广泛应用,但由于麻醉阻滞了部分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相对亢进,使心率缓慢。在腰麻前静脉注射小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的监测,为临床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6年3月~2011年8月的415例手术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2.0 mg,1 min内注射完毕,观察15~20 min心电图变化.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415例,行阿托品试验阳性121例,阴性294例,阿托品试验阳性中装起搏器24例,其中〉60岁15例,21例装临时起搏器,3例装永久起搏器.结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更是增加了此类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风险.阿托品试验是用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药物试验,是主要方法之一,可初步诊断术前心动过缓患者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指导临床术前是否安装起搏器,保证手术过程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蒙医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给予阿托品的基础上,采用蒙医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品,两组同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观察两组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低(P<0.05)。结论:蒙西医结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中西医治疗疗效比较,探讨最佳治疗颅脑损伤所致顽固性窦性心动过缓的方法。方法选择52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颅脑损伤所致窦性心动过缓病例进行研究,随机安排中西医治疗,中医组予中药汤剂结合针灸,西医组予阿托品和异丙肾上腺素口服或肌内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治疗初期,中医组和西医组总有效率相近,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期,中医组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汤剂结合针灸治疗颅脑损伤所致顽固性窦性心动过缓较西医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甲胺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方法 收治窦性心动过缓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甲胺,连续用药2周,观察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和体表心电图变化,比较其有效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治2组,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体表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甲胺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疗效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体表心电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小剂量沙丁胺醇用于老年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予以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小剂量沙丁胺醇2.4mg口服;对照组予以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沙丁胺醇4.8~7.2mg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改善情况,评价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辅以小剂量沙丁胺醇能明显提高老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使用阿托品对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引起的心动过缓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1 h心率>90次/min 12例;60次/min<心率<90次/min 13例;50次/min< 心率<60次/min 7例;40次/min<心率<50次/min 4例;复查心电图均未发现改变.入院后第7天复查心肌酶学:异常5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全部停止使用阿托品,其心率均未见明显改变,亦未再次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入院第14 d复查心肌酶学,均未异常,36例中均无心慌、胸闷等症状.其中心率<60次/min 8例,心率<50次/min 2例,出院后一个月复查36例心率均>60次/min,亦无心慌、胸闷等症状.结论 阿托品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心动过缓有效,但对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心动过缓、心肌酶学异常而无心慌、胸闷等症状者效果欠佳,其个别不需要治疗,即使心肌酶学异常,心率小于50次/min亦无需特殊处理而自然好转. 相似文献
11.
孙桂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21-22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患者60例,给予稳心颗粒9 g/次,3次/d口服,4周后复查心电图1次及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治疗前后室早次数、心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早搏明显减少.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研究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心率增长效应的原因和机制。方法总结分析78例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率变化。结果78例患者术前心率45~59次/min,平均53.6次/min;术后第1天心率88~143次/min,平均93次/min;术后第7天心率75~96次/min,平均78次/min;术后第14天心率64~90次/min,平均70.2次/min。术后心率较术前增快,术后第1天心率较第7天和第14天快。结论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心率增快效应的原因和机制可能与下列3点有关:①肿块对迷走神经的挤压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②术后切断迷走神经使其作用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引起心率加快;③手术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及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增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效果.方法84例老年冠心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给予福辛普利10mg,1次/d,两组疗程皆为3个月.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情况较自身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短期效果看高压氧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参数及心功能分级的改善效果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病毒药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用抗病毒药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8例,用黄芪注射液治疗;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6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治愈60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观察组出现心脏增大35例(对照组33例),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37例(对照组34例),窦性心动过速39例(对照组30例),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马仁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0):68-69
根据国内习用的病窦综合征(SSS)诊断标准,参照Bashour的SSS分类法。采用动态心电图方法(DCG)对器质性SSS(OSSS)的心率、心律与窦性心动过缓(SB)、功能性SSS(FSSS)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参附救心颗粒与茶碱缓释片联用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复方参附救心颗粒,每天3次,9g/次,并口服茶碱缓释片,每天2次,0.1g/次;对照组64例给予口服茶碱缓释片,每天2次,0.1g/次,两组疗程皆为1个月。观察用药前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及症状缓解情况,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参附救心颗粒与茶碱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分析比较60例冠心病患者(A组)与6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B组)的HR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A组HRT较B组明显减弱或消失;与B组比较,A组TO、TS及TO+TS异常率增高(P<0.01),T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压力反射间接调节作用明显减弱,HRT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危险分层,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79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2组,对照组按心衰治疗常规进行治疗,实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3、4.0,P<0.05)。实验组心功能改善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1~2021-08本院及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7例。根据患者PCI动脉穿刺的路径,分为桡动脉途径42例(A组)和股动脉途径45例(B组)。比较两组的术中PCI情况、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24%和97.78%(P>0.05)。术后7d、术后3个月时A组与B组的血清NT-proBNP、cTnT、CK-MB水平均低于术前,血浆ET-1水平均低于术前,NO水平以及FMD均高于术前(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B组的22.22%(P<0.05)。结论: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PCI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但桡动脉途径的并发症较少,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