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施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规范化处理流程对危重症患者喂养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ICU住院,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并发胃潴留的危重患者5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接受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规范化处理流程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7 d内预期喂养达标率、肠内营养占肠内与肠外营养总能量比例、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量及误吸发生率的差异,及两组ICU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7 d内肠内营养预期喂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P<0.001);肠内营养占肠内与肠外营养总能量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误吸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规范化处理流程能够提高危重患者7 d内预期喂养达标率及肠内营养占肠内与肠外营养总能量比例,降低促胃动力药物使用量,但对误吸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ICU肠内营养患者胃潴留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ICU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监测开启肠内营养后7d内胃潴留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胃潴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127例ICU患者(测量胃内容物残留量3556次)中,有49例(293次)发生了胃潴留,发生率为3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胃潴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食管癌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发生胃潴留患者25例。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胃潴留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食管癌患者术后胃潴留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机械通气、低钾血症、便秘、合并糖尿病、肠鸣音减弱是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胃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期间易发生胃潴留,受到机械通气、低钾血症、便秘等因素的影响,可针对胃潴留高危患者开展针对性防治措施以降低胃潴留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陈丽  邱萍  王芹 《中国临床护理》2017,9(2):101-103
目的 观察摩腹揉脐联合白萝卜汤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后胃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ICU 进行肠内营养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每12h静脉滴注红霉素0.25g,实验组给予白萝卜汤100mL鼻饲联合摩腹揉脐,3次/d。观察2组患者胃潴留量及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在肠内营养的第6 天、第7 天胃潴留量减少;实验组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χ2=9.596,P =0.002)。结论 摩腹揉脐联合白萝卜汤可有效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后胃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干预对ICU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实施肠内营养耐受评估干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前白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肠内营养腹泻、误吸、呕吐、腹胀和胃潴留等不耐受症状总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耐受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肠内营养耐受评估干预应用于ICU危重症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早期肠内营养状况,预防肠胃功能不耐受等不适症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ICU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的集束化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ICU收治的36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ICU收治的35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行肠内营养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在ICU住院时间、血清总蛋白含量、堵管、误吸、腹泻、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合并胃潴留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以连续入组方便抽样法把入住神经外科ICU行鼻饲喂养的重症患者分为胃潴留组与非胃潴留组,分析影响胃潴留的相关因素。结果:肠鸣音减弱、低血压或休克史、低血钾、低GCS评分、机械通气治疗、亚低温治疗等为导致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合并胃潴留的相关因素。结论:胃潴留是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中应关注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危险因素,做好肠内营养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配合双歧杆菌干预对消化道穿孔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消化道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研究组实施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联合被动训练,对比两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结果研究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富含胶原蛋白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可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和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降低呕吐、胃潴留、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后胃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0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摩,2次/d,试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穴位按摩护理,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实施穴位按摩,比较2组胃潴留例数、胃潴留量、喂养量、营养相关指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胃潴留量显著减少、喂养量显著增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P 0. 05),但2组间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按摩可有效减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后胃液潴留,增加患者喂养量,并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导致呼吸衰竭而接受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ICU机械通气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胃潴留、高血糖、误吸、黏膜糜烂、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花费营养费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所花费的营养费用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满意,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节约医疗资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SAP患者120例,按照是否进行肠内营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PiCCO指导下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肠内营养,检测干预前后评估营养状况和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结合规范化营养护理流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知信行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以单双号分组形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干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规范化营养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内),对照组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72 h),均鼻饲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及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的IFABP、D-乳酸、DAO、IL-6、PCT、GLU水平及NEU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LB及PA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有效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促进证据应用模式修订版(i-PARIHS)为概念框架的营养干预在大肠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6月1日收治的15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干预,观察组给予以i-PARIHS为概念框架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身体状况[采用Karnofsky(KPS)评分、体质量指数(BMI)、主观全面营养状态评价量表(SGA)]、不良反应、营养状态[包括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采用大肠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CR)]。结果:化疗第28天和第56天,观察组KPS评分、BMI、S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疗后,两组ALB、PA、TP、Hb、IgA、IgG、IgM、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化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疗后,两组QLICP-CR各领域评分(GSO除外)均高于化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i-PARIHS为概念框架的营养干预可提高营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持免疫功能,有助于改善其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ICU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结构性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包括人血白蛋白(ALB)、总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营养状况、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营养支持1周后,观察组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期间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胃癌术后需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FAM方案),观察组在化疗同时接受肠外营养。观察2组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外周血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B)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结果与化疗前比较,2组化疗后血清ALB、PAB、TRF水平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化疗后血清ALB、PAB、TR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化疗前比较,观察组化疗后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CD4+/CD8+比值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化疗后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给予肠外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76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均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2周,观察组血清中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血淀粉酶(AMY)以及前白蛋白(PA)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DAO,TNF-α,D-乳酸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禁食天数、感染消退时间、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SAP患者中应用,不仅有效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肠黏膜屏障免疫功能,而且降低了并发症产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对3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术后采用鼻空肠管营养支持。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术后采用鼻胃管营养支持,比较2组的营养支持的耐受性、营养情况、营养期间体质量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营养7 d后的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多于对照组;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的耐受性高于对照组,营养第7天时体质量下降小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胃潴留、呕吐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空肠管营养支持能够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改善营养水平,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