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栝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为治疗胸痹心痛不得卧的常用方剂。原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阳不振,水饮结聚,痰浊壅阻,气机不通,而致心痛彻背,甚至不能平卧,故治以栝蒌薤白半夏汤。方中栝蒌用于宽胸豁痰,薤白辛温,以通阳宣痹,即《张氏医通》所说:“栝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同气相求也。”半夏辛温,用以燥脾生之湿。方中白酒畅血行之滞。诸药相合,  相似文献   

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小结肠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方由黄连、瓜壳、半夏组成。主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痰热互结”症。瓜壳开胸散结、清热涤痰为君药;黄连助瓜壳清热;半夏助瓜壳祛痰。辛温的半夏与苦寒的黄连同用.一治气郁所化之热,一治津液凝结之痰,一寒一热,能开痰热之互结,实有相反相成之妙。全方药仅三味,配伍严谨,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瓜萎、黄连、半夏组成,主治痰热互结所致的小结胸证。症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等。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  相似文献   

4.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112方之一,出自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近年来.有关小陷胸汤的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针对小陷胸汤公开发表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进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5.
瓜萎薤白白酒汤是张仲景创治的主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个紧数。” (《金匱·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之胸痹病证常用方。原文寥寥数语,就概括了胸痹病的主要脉证及主方,初步展示了胸痹病的辨证施治的规模。方中瓜萎苦寒润滑,开涤胸中痰结,薤白辛温通阳下气、豁痰散结,白酒,今之米酒初熟者,亦名醪糟,其气轻扬,能引药上行,诸药共奏通阳散结,豁痰下气之功效。《金匱》记载治胸痹方共七首,而用瓜蒌薤白白酒汤近乎半数,此方药味精炼,立意深刻,依法用于临床,效果亦佳,故深受后世《金匮》注家和临床医师推崇,至今仍是治胸痹的常用方剂。笔者水平有限,仅举  相似文献   

6.
李阳福 《新中医》1998,30(9):46-46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瓜萎仁、半夏组成。具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主治小结胸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笔者临证抓住痰热互结之病机,以该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颇佳,现举例如下。1胸痛朱某,女,35岁,1997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半...  相似文献   

7.
痰瘀互结证为心系疾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行气化痰,用以治疗胸痹痰浊较盛者。笔者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方治疗心动过缓、腹主动脉瘤痰瘀互结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明确提出了胸痹当由“瓜萎薤白白酒汤、瓜萎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证为现代医学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炎等诸多疾病在某一病理阶段的症状表现。病人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短气、甚则不能平卧。我们1995—1996年以中药制剂治疗胸痹症,并观察中药对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
沈邗 《新中医》1997,29(3):50-50
小陷胸汤治验3则沈邗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医方集解》云:“原治伤寒误下,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及痰热塞胸。……黄连苦寒以清热,瓜蒌性寒润以涤垢,半夏性辛温以散结,结胸多由痰热结聚。故用三物以除痰去热也。”笔者临证症见胸脘痞满,按之则痛...  相似文献   

10.
瓜蒌薤白及其复方治疗心肺疾病和疗效原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瓜萎Trichosanthes kirlowii Maxim)、薤白(Allium macrotemon Bunge.)组成之方剂创见于《金匮要略》,是治疗“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瓜萎薤白白酒汤),“不得卧,心痛切背”(瓜萎薤白半夏汤),“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等胸痹病的驰名古方。近代,应用复方或单方治疗包括心、肺等胸部疾患在内的各种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现就对心、肺疾病治疗有关临床和实验研究概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主治痰热互结于心下。方中黄连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化痰消痞散结,瓜蒌既助黄连清热,又助半夏涤痰理气散结,共同针对痰热之邪,方简而力雄。笔者对已公开发表的小陷胸汤临床研究类论文进  相似文献   

12.
张馥南 《新中医》2000,32(3):50-50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 ,由黄连、半夏、瓜蒌子组成 ,具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原为小结胸证而设。笔者用以治疗因痰热互阻所致的肺痹、胸痹、悬饮等病 ,疗效显著。兹举验案如下。1 肺痹肺痹 ,是指外邪侵犯肺脏后 ,致肺气痹塞不通利之病证。若肺有蓄热 ,或阴虚火旺 ,或饮食厚味积热 ,皆能蒸炼津液为痰 ,痰热阻闭肺络 ,则肺气宣降失常。《素问·痹论》曰 :“肺痹者 ,烦满喘而呕” ,论述简而精辟。《张氏医通》曰 :“凡咳嗽面赤 ,胸腹胁常热 ,惟手足有凉时 ,其脉洪者 ,热痰在膈上也 ,小陷胸汤主之”。笔者治肺胃痰热 ,予小陷胸汤加薤白、…  相似文献   

13.
小陷胸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士章 《新中医》2005,37(5):82-82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由黄连、法半夏、瓜蒌仁组成。具有清热涤痰,宽胸开结之功效。原用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之小结胸病,主症为胸脘痞满,按之则痛。笔者临证,每遇痰热互结者,则用小陷胸汤治之,亦多收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陷胸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证。吾师用该经方加减治疗辨证属痰热互结的多种疾病,收效满意,现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5.
瓜蒌薤白白酒汤类方包括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后二方是以瓜蒌薤白白酒汤为基础方衍化而成。三方均出自《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为胸痹证而设,方中均应用了瓜萎薤白二药。在组方、功效、证治方面极相类似,因此临床应用容易混淆,难以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从痰瘀论治的客观基础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病多由正气亏虚或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现代理论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代谢失调,胸阳不振,津液不能蒸化,血行缓慢迂滞,故而痰浊血瘀致病更为常见。其实,在中医学里,痰瘀交互为患而致胸痹心痛的观点可远溯其源。早在《黄帝内经》已将痰饮列为“胸痹心痛”的病因,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民病饮积,心痛”。至汉代《金匮要略》张仲景不仅把本证的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而且治疗上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化痰通阳宣…  相似文献   

17.
顾雨芳  傅强 《环球中医药》2010,3(2):136-137
1小陷胸汤证治概要小陷胸汤一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38条原文:“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本方由黄连、半夏及栝楼实组成,其中黄连苦寒,清泄心下之热结;半夏辛温,化痰涤饮,消痞散结;瓜蒌实甘寒滑润,既能助黄连清热泻火,又能助半夏化痰开结,还能润便导下。三药合用则具辛开苦降,清热涤痰开结之功。  相似文献   

18.
闭经验案     
小陷胸汤是《伤寒论》名方,由瓜萎实、黄连、半夏组成。功能清热涤痰开结。用于“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数者”。笔者用该方加味治疗闭经1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尹雪英 《光明中医》2003,18(1):50-50
小陷胸汤为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载。方由黄连、半夏、瓜蒌三味药组成 ,具有清热涤痰开结之功。仲景用治小结胸证 (即痰热结胸 )临床试之 ,确有效。例一 :何小飞 ,男 ,三岁半 ,本县四街居民 ,初诊日期 2 0 0 1年 8月 3 0日。患儿胃脘胀满三天 ,时呕吐痰涎 ,不欲饮食 ,烦躁哭闹不安 ,心下拒按 ,大便粘滞不爽 ,小溲次频短赤 ,颊赤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浮滑数。症状分析 :患儿呕吐不食 ,心下胀满而拒按 ,知其必有有形之邪。如系食积 ,当有吐食而酸腐 ;如系阳明燥结 ,其胀痛应在大腹或脐腹 ,大便当硬。而本证呕吐痰涎 ,大便粘滞 ,胀满在心…  相似文献   

20.
<正> 全瓜萎系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之果实。古称栝萎实。性味甘寒,归经肺、胃、大肠。早在东汉,医圣张仲景就用它疗杂病。《本草纲目》记载:“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痛肿疮毒。”说明是很有前途的药物。笔者临床治病喜用全瓜蒌。据“肺合大肠”理论,合以薤白、桂枝等通便、润燥、宽胸疗胸痹;利用其润肺、降火、涤痰、止嗽功能,配贝母、桔梗等医肺热痰咳,利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