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脉护理亚专科模式内容,分析和评价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构建冠脉护理亚专科组织构架并应用于临床,通过实施亚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开展亚专科特色护理技术、建立护患交流平台、多学科合作等内容对冠心病出院患者提供延伸护理。结果:通过实施冠脉护理亚专科模式,亚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在临床综合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P<0.05);获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数、发表论文数量增加;在维持出院患者的有效随访率同时,通过二级预防管理体系,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以达到改善患者结局的最终目的。结论:开展冠脉护理亚专科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及改善患者结局,有助于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并支撑学科发展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并评价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运行模式。方法:通过建立亚专科护理组织架构、落实建设保障方案、实施亚专科护理人员培训、进行临床护理标准的精细化管理、开展亚专科护理特色技术、拓展专业辐射领域等,促进神经外科护理亚专科建设。结果:实施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运行模式后,亚专科护理组成员临床工作综合能力得到提升(P0.001);获批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数、发表论文数、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数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1);学历及专科资质成长显著。结论:开展神经外科亚专科护理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工作综合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培养专科人才,拓宽护士职业发展道路,增强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对危重新生儿护理干预效果、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收治的106例危重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时间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和观察组各53例(2020年1月1日~11月30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以精细化管理为导向的危重新生儿亚专科护理小组,两组由同一组护理人员(20名)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护理人员工作能力、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家属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氧合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pH值]。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aO2、SaO2、pH值均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危重新生儿采取以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危重症亚专科护理的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并评价实践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选取30名重症监护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划分亚专科护理小组,开展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亚专科护理小组培训。在培训前后,由第三方考核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测量护士的核心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后,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以及核心能力均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 P<0.01;t=-3.19, P<0.01; t= -11.58,P<0.01);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 P<0.01) 。结论 网络平台辅助培训模式下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可以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水平、核心能力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护理亚专科小组的团队构建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的6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设立护理亚专科小组,选拔小组人员方案,制定小组工作职责;确定组织管理结构,拟定亚专科小组运行项目书,建立小组工作制度,制定小组培训方案,推行绩效管理机制,拟定考核运行机制。比较ICU护理亚专科小组开展前后1年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结果ICU护理亚专科小组构建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优质护理、消毒隔离、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ICU护理亚专科小组能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学科和人才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室护理专业小组下亚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对胸外科手术室护士的影响。方法在手术室专业小组中实施亚专科护理小组,分别主要负责相关的胸外科亚专科手术,并带动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在实施此管理举措前后,比较护士的压力感知现状、护士成就感、护士能力、护士亚专科知识增长程度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亚专科护理小组管理方式之后,全体护士的压力感知明显减轻,亚专科护士的成就感增强,护士能力增强,护士对相关专科的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外科医生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学科分组越来越精细的发展趋势下,采用亚专科护理小组可以明显减轻护士的压力感知,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成就感,提高护士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并可以提高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科小组实施的方法及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2月开始成立院内危重症专科小组,由小组核心成员及全院各护理单元联络护士组成,建立全院危重患者的上报流程、危重病例、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及统一危重症护理工作流程,每季度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建立危重症专科小组后,组织了4次小组培训,统一规范护理操作指引8项,对危重患者从病情观察、专科护理、基础护理3方面进行评价,其护理质量由原来的92.5分提高到98.3分。结论危重症专科小组的设立与管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危重症专业能力,对提高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并应用以验证其效果。[方法]通过成立亚专科护理小组、构建情景模拟案例、培训情景模拟教师、配置模拟情境、课程前小组成员培训,形成了完整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探索情景模拟课程的应用效果,对我院ICU工作的29名护士进行亚专科护理小组的情景模拟、引导性反馈和考核。了解受训者对课程满意程度,比较培训前后重症监护护士核心能力和ICU护理质量情况。[结果]构建的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要素。受训者对课程总体满意,培训后护士理论考核成绩、案例考核成绩、核心能力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3个月ICU护理质量评分在二级条目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护理安全质量、医护患满意度得分均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小组情景模拟课程获得护士认可,有效提高了重症监护护士的理论、操作水平和核心能力,改善了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的实施方法和成效。方法成立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定期组织查房、会诊指导、制订工作指引,并对全院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质控。结果建立和实施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1年多以来,小组共负责全院危重症专科以及疑难病例护理会诊53例;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达标率从93.28%上升到98.71%。结论危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的建立和实施对解决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难题,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体系的建立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临床专科护理工作体系,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专科护理工作小组、科内专科护理小组三级专科护理工作体系,认真组织落实各级专科护理工作职责,定期进行专科护理工作总结分析.加强专科护理骨干培训.开展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结果 实施2年后共培养了6名专科护士.5位持证护士成功开展了500多例PICC置管术及术后护理,糖尿病护理门诊接诊了498例患者的专科护理服务.专科护理质量中的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老年患者基础护理评分、静脉输液质量评分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伤口护理质量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糖代谢指标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构建适合专科护理发展的工作体系,将专科护理工作落到实处,能明显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并培养出专科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呼吸重症监护室护士需具备的护理能力,包括呼吸系统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识别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制订并执行护理计划的能力、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应急能力、掌握呼吸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科学的护理思维能力;并对呼吸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保证呼吸系统危重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护理专科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的策略和方法,减少护士岗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方法:建立护理岗位的规范化管理与监督机制,根据危重、一级护理病人数量调整病房护理人员的配置,实施护士岗位能级对应管理,重视对夜班护理人员的管理,建立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库。结果:该院99%以上的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一线,确保了住院病人的诊疗和护理,明显减少了护理人员的离职现象。结论: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既要减少医院内部的外环境影响,又要为护士执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连续护理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方法对自愿报名的163名护士进行评估考核,根据考核结果选择40名成绩优秀者组成连续护理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对需要连续护理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结果小组成员培训后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连续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设立老年慢性病患者连续护理小组能提高护士业务水平及操作技能;保障出院患者能得到连续护理,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适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特点的护理风险管理预案,对护士进行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培训,全面落实护理风险管理策略。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P〈0.01或P〈0.05);危重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由95.10%提高到99.29%。结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科专科护士兼护理组长在护士分层级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分析老年科专科护士兼护理组长在开展专科护理查房,制定专科护理指引及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各层级护士的培训和临床护理核查,建设科室团队文化及实施专科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结果:老年科专科护士兼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了各层级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结论:老年科专科护士兼护理组长在层级管理中能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规范化的培训,并推动科室团队文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肝胆外科病区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包括改进照护模式、落实分级护理、优化工作流程、科学人力配置及完善护理质量监督体系,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患者满意度、对责任护士知晓率、院内护理质量评分结果、护士直接护理时间及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结果实施后患者对各专科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及对责任护士知晓率分别为98.22%,93.96%,均高于实施前的96.22%,89.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16,11.84;P〈0.05);实施后危重患者护理、急救技术、基础护理及消毒隔离的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98.00±1.22),(96.56±1.22),(99.10±0.22),(99.30±0.22)分,均高于实施前的(91.58±1.22),(90.70±1.22),(91.84±1.22),(83.72±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74,5.01,4.34,6.24;P〈0.05);实施后护士直接护理时间为(368±12)min,高于实施前的(329±21)min,而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为(20±4)min,低于实施前的(49±1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3.35,3.02;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实施,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无缝隙的护理,促进了住院患者围手术期的专令与舒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配置、学历分布及职称构成情况,为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信函、现场调查及电子邮件的形式,对广东省各级别医院的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新生儿科设置床位数,重症监护床位数以及护士人数、职称、学历构成等情况。结果各级别医院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职称分布为:护士比例最高占51.17%,其次为护师占32.94%,主管护师占14.15%,副主任护师及以上占1.73%;学历情况:大专及以上占37.76%,中专占60.23%。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实际配置护理人员数均低于理论配置人数。需求比分别为31.9%、35.8%、46.0%。结论各级医院新生儿科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人才梯队不合理的现象,并且级别越低的医院这种现象越严重,这将影响新生儿科的护理质量,因此,合理配置新生儿科的护理人力。实现科学有效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亚专业化护理模式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专业化护理模式对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分析和评价新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估我科31名护士在亚专业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核心能力的情况,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以分析护士核心能力的差异,评价新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亚专业护理模式前后我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4);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及教育/咨询等各个能力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法律/伦理能力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173)。结论亚专业化护理模式促进了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改进了科室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责任制护理下实施晚间三级查房模式交班的效果。方法:实行晚间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参与的三级查房交班模式,制定各级护士交班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均优于传统交班模式。结论:利用晚间三级查房模式交班,可快速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科学的岗位管理方式,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指示精神,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现状,将临床护理岗位分成N1~N4层,并制定了各层人员的职责、晋级标准与考评原则,同时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培训体系,有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稳定了护理队伍,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