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气管插管可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人工气道,保障氧疗,且有助于防止误吸,有利于气道异物吸引和使用多种通气方式及气管内给药,可提高危重病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病人进行紧急有效的供氧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措施,因而紧急气管插管术在各种急重症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院10年来应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抢救呼吸功能衰竭20例31例次的临床资料。20例中有6例存活至今,其中3例在家居住,可自由活动;另3例因脑血管病仍住院。14例死亡,死亡前平均延长存活时间514天。虽然插管和切开增加了感染和损伤机会,但认真操作和加强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本资料说明预防呼吸系统感染是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女性,51岁,农民。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呼吸围难13年,加重7天,神志不清4小时.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给予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平喘止咳及补液对症治疗,无效后收入我院,  相似文献   

4.
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外科ICU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方  金晓东  康焰 《山东医药》2011,51(48):71-73
目的为了降低外科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ICU从2010年3~10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资料(A组),对2010年11月起外科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B组)采用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除气管插管发生率、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A、B组非计划拔管分别为20例(6.12%)、4例(1.26%),P=0.001;气管插管移位分别为23例(7.03%)、12例(3.77%),P=0.082。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年龄、营养、插管天数、细菌培养种类及选用抗生素等方面来评价气管插管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住4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吸入性肺炎等疾病导致呼衰的气管插管患者,根据年龄、营养状况、插管天数、细菌培养结果及选用抗生素等不同角度,分别按照每个因素的不同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年龄在50~70岁的患者拔管率(75%)显著高于年龄在70~90岁组(37.5%,P〈0.05);营养状况良好患者拔管率(70%)显著高于营养状况不良组(25%,P〈0.05);插管天数在10天以内患者拔管率(70%)显著高于插管天数在10~20天患者组(35%,P〈0.05);选用不同抗生素预后是有差异的,细菌培养结果预后似无明显差异。结论年龄在70岁以下、营养状况良好、插管天数较短的患者预后较好,选用对铜绿假单孢菌及不动杆菌敏感性高的抗生素预后较好,而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对患者预后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谢丽 《内科》2012,7(5):575-57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的护理。方法选择50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做好插管前的准备,病情评估及充分的抢救工作。结果50例气管插管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治愈机会。结论加强气管插管护理,合理而规范的插管前、后护理是危重病人抢救护理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插管导入器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插管导入器组(A组)和直接喉镜组(B组)。A组采用插管导入器辅助气管插管,B组直接喉镜下直视气管插管。记录并比较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管插管后5 min(T4)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以及两组的插管时间和成功率,观察插管后有无咽喉口腔黏膜损伤、牙齿牙龈损伤、咽喉疼痛以及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结果两组在T2、T3时间点的MAP、HR均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且B组较A组明显升高(P0.05);A组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短于或低于B组(P0.05)。结论插管导入器辅助气管插管比直接喉镜更能有效地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提高老年患者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期间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内插管的非计划拔管 (简称非计划拔管 )是ICU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其发生率占机械通气患者的 3%~16 % [1 ,2 ] 。它可以是患者自行拔管 ,也可以是医疗护理中的意外拔除。由于过早拔管而终止患者所需要的机械通气支持可使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我们回顾分析近年来发生的非计划拔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以寻求改善预后的措施。对象与方法  1996年 7月至 2 0 0 0年 8月本医学院两附属医院收住ICU共 46 32例患者 ,其中行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超过 48h的患者 16 5 6例。经口气管插管 15 82例 ,经鼻插管 74例。记录非计划拔…  相似文献   

9.
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胃管置入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丽 《山东医药》2007,47(9):35-35
胃管置入一般于术日晨在病房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痛苦大,失败率高。2005年3月-2006年10月,我们分别在插管后、诱导后和术日晨对70例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行胃管置入,发现诱导后置管最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在中老年患者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浙江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的30例中老年患者,其中17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麻醉组),13例采用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非气管插管麻醉组)。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取第1、3天均值)、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等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非气管插管组无中转插管情况,无中转开胸、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非气管插管麻醉组仅手术时间较气管插管麻醉组略长(t=-1.751,P<0.05),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较气管插管麻醉组明显缩短(t=9.995、7.256,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09、2.314、2.992,P>0.05)。 结论对于在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的中老年患者,保留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具有术后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且痛苦小的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麻醉方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不适当用药(RIM)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肾脏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某大型综合三甲医院748例住院老年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国内外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用药手册以及Micromedex数据库等药学工具评估RIM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IM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住院老年CKD患者RIM发生率为50.27%(376/748),共发生RIM 739次。RIM发生频次排名前5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抗微生物药[46.01%(340/739)]、内分泌系统药[11.77%(87/739)]、泌尿系统药[11.50%(85/739)]、心血管系统药[9.88%(73/739)]及镇痛药[7.31%(54/739)],排名前3的药物品种分别为螺内酯[9.47%(70/739)]、左氧氟沙星[9.34%(69/739)]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7.04%(52/739)]。主要不适当用药情况为肾功能下降时,未调整相关药物剂量。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效果确切,但存在治疗周期长、依从性欠佳等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物理疗法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并探索其可行性,为寻求适合我国骨质疏松人群的物理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衰弱的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8个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及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1例老年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调查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衰弱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将患者分为衰弱组(71例)和非衰弱组(230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DM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年龄、规律运动、听力障碍、近一年跌倒史、睡眠质量、DM慢性并发症、使用胰岛素、营养状况、抑郁、孤独感及轻度认知障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OR=1.107,95%CI 1.051~1.167)、营养不良(OR=8.135,95%CI 1.680~39.399)及抑郁(OR=2.404,95%CI 1.156~4.998)是老年DM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OR=0.265,95%CI 0.117~0.600)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DM患者衰弱患病状况不容乐观,营养、运动及心理干预是潜在的干预靶点,未来的研究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老年DM患者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术后谵妄(POD)是手术后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较儿童和成年人更易发生POD,且POD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手术量每年递增,POD的临床研究已成为麻醉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风险预测、预后评估、预防策略、治疗方案4个方向对POD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POD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肌少症及认知障碍是两大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两者互为因果,肌少症使认知障碍的患病风险增加,认知障碍也可引起肌少症,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关系。早期识别肌少症和认知障碍并对其进行干预,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而生物标志物较临床表型更早出现于机体。因此,本文从炎症、激素、营养及生长因子四个方面对肌少症和认知障碍的潜在共同生物标志物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客观及时识别肌少症和认知障碍个体。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中,糖尿病和冠心病均为慢性多发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冠心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对策以及生物信息学指导下的精准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江苏省苏北县级城镇大样本量体检人群肾功能增龄变化。方法 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调查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体检的31593名成年人的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分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组。使用基于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eGFR随增龄下降速度,以χ2检验比较组间年均下降率,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eGFR< 90ml/(min·1.73m2)发生率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29167名体检者纳入本研究。eGFR随增龄下降,年平均下降速度为(0.82±0.00) ml/(min·1.73m2),各年龄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0.64±0.07)、(0.69±0.04)、(0.78±0.03)、(0.78±0.03)、(0.87±0.06)、(1.03±0.06) ml/(min·1.73m2),在70岁+组下降速度显著增快(P<0.05)。肌酐、尿素氮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时,eGFR< 90ml/(min·1.73m2)的发生率分别为14.73%和12.27%。体检人群eGFR< 90ml/(min·1.73m2)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总发生率为13.00%,各年龄组发生率分别为0.27%,0.86%,5.43%,13.28%,32.30%,86.45%,线性趋势χ2检验显示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老年人eGFR< 60ml/(min·1.73m2)的发生率为10.84%。结论 体检人群eGFR随增龄显著降低,低eGFR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建议综合使用肌酐、尿素氮及eGFR评估体检人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临床确诊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心脏磁共振特点及其与远期预后的关系,主要观测终点为全因死亡。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19例患者首发症状多样,以气短喘憋和胸闷为主,其次为下肢水肿和乏力,心功能多为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1年生存率50%,5年生存率仅为25%,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糖抗原125(CA125)、白蛋白、血氯、免疫球蛋白M水平。结论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差,1年生存率仅为50%。患者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NT-proBNP、肌钙蛋白T、CA125、白蛋白、血氯、免疫球蛋白M水平。  相似文献   

19.
跌倒恐惧(FOF)在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可导致患者回避行为,带来跌倒风险进一步增高,形成恶性循环。与健康老年人综合性干预方式不同,脑卒中患者FOF干预以改善特定功能和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为目标。本研究基于近几年国外相关研究,总结分析不同措施的特点及效果,以帮助医护人员优化干预措施,改善脑卒中患者FOF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围术期老年创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营养干预和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改善其临床结局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1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3例老年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患者实验室检查、体成分数据等多维度描述老年创伤患者的营养状况。依据微型营养评定法(MNA-SF)的结果将患者进行营养风险分组,其中营养风险组46例,营养正常组57例,分析老年创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分类变量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创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MNA-SF筛出营养状况良好者57例,潜在营养不良者39例,营养不良者7例,合计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66%(46/103)。老年创伤患者还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血糖较高、体脂偏高、骨骼肌质量减少、体蛋白质水平偏低等营养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体脂(OR=0.126,95%CI 0.022~0.707;P=0.019)、低血清白蛋白(OR=3.5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