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对策,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不合格的粪便标本112份与不合格的尿液标本132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粪尿常规检验标本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不合格粪便标占6.88%;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占5.01%。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量不足145份,占59.42%,其次是标本污染占20.08%;其不合格原因排列顺位依次是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采集粪尿常规检验标本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特别是标本的量、容器及采集方法等,采集后应严格查对,确保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尿液标本和粪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采集的尿液标本和粪便标本各240份,对两组标本采集后的不合格情况进行诊断,总结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在抽取的尿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达到14份,所占比例达到5.83%;在抽取的粪便标本中,不合格标本达到19份,所占比例达到7.92%。导致上述两种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送检时间过长、容器选择错误、标识错误、标本被污染、标本采集量不足。结论在尿液和粪便标本采集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容器,做好相应的标识,保证采集量充足,采集之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并保证在第一时间送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探讨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标本500份,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500份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以卫生部的要求为基准,分析标本采集时间、标本外观等,记录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500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中,190例痰液标本,50例分泌物标本、25例无菌体液标本、155例尿液标本、80例血液标本,分别占比38.00%、10.00%、5.00%、31.00%、16.00%;不合格原因包括采血量不足10.40%例(52/500)、操作失误38.20%(191/500)、条码错误4.60%(23/500)、标本污染36.80%(184/500)、送检不及时10.00%(50/500);其中操作失误占比最高,为38.20%,条码错误占比最低,占比4.60%。结论: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可帮助探讨质量控制对策,促进微生物标本检验工作合格率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微生物实验室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28653份,由经验丰富的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名评价采集标本是否合格,并对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28653份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62份,不合格率为1.61%(462/28653);其中包括痰液、尿液、血液、分泌物、粪便、无菌体液,分别有278、95、46、33、8、2份,所占比例分别为60.17%、20.56%、9.96%、7.14%、1.74%、0.43%。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非标准痰液、标本受到污染以及采集时间不当等。结论应严格管理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送检的各个环节,加强护士的培训,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加强科室间的配合,促使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1.52%,其中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测中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房翠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03-504
目的对临床检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临床各科送检的920份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溶血4 48.37%,乳糜血占27.71,标本量少占5.43%,样本污染占11.74%,凝血占5.10%,其他原因占1.63%。其中,血常规标本占65.43%;凝血常规标本占16.30%;尿常规标本占10.54%;大便常规标本占7.72%。结论只有在临床规范操作、技术熟练、耐心细致,才能采集到合格的标本,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临床血液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对某部官兵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68例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误差原因分析,其中采血时间不恰当,占23.53%,采血标本量不足占39.71%,血液标本有凝块占16.18%,溶血占8.82%,其他因素占11.76%;经统计学分析,采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各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患者血液标本的质量,应严谨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标本误差的出现,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分析具体质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检验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检验不合格比例,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针对检验合格原因采取对应策略,另选取150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报告情况。结果不合格标本分布: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共18例,占总标本12.00%;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方法不规范、未使用条形码、标本污染与送检不及时、容器使用错误等;观察组质量考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过程中要强化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和规范完成检验工作,以此提升检验合格率,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关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原因探究,同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方法本文选择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选择在此期间的10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同时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有关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文抽选的1000份血液标本当中遴选出不合格血检验液标本85份,占8.50%;进一步总结不合格标本可以得出,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采血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操作未按流程进行、为厉行无菌操作等,对于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是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当中,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有效的规范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80份样本不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7%。此外,水质检测不达标的有17份,所占比例为21.3%,卫生餐具的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高,有26份不达标,所占的比例为32.5%,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1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3%,空气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0.0%。在质量控制对策方面,需要加大对此种类型的监控力度。结论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公共卫生用具和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最高,标本本身达不到检验的标准和标本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是造成微生物标本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此外,疾控中心内部,还需要充分调动每个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最大程度优化检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样本检测质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儿303例,全部进行病原微生物情况调查,对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67例,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55.12%。轮状病毒检出130例,检出率42.90%,致病菌37例,检出率12.21%。两组病原微生物在检出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4.24,P<0.05),有统计学意义。沙门菌属感染共计20例,占54.05%;志贺菌属感染12例,占32.4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3例,占8.11%;气单胞菌属感染1例,占2.70%;白色假丝酵母菌1例,占2.70%。本组患儿3~5月发病100例,占33.00%;6~8月发病189例,占62.38%;9~11月发病10例,占3.30%;12~次年2月发病4例,占1.32%。结论研究发现,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轮状病毒感染造成的,婴幼儿腹泻的主要高发季节为春夏两季,应加强对婴幼儿家长的腹泻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指导,对于出现腹泻的患儿应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以便确定病因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的意义。方法8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对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统计和分析其对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89例患者进行了病原微生物检测后,有29例患者检测结果呈现支原体阳性,占比33%,其中有8例为人型支原体检测呈阳性,占阳性患者总数的28%,有21例为解脲脲原体检测呈阳性,占阳性患者总数的72%。解脲脲原体检测呈阳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人型支原体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5,P=0.001<0.05)。对29例病原微生物检测呈阳性患者进行药敏试验,观察患者对常用抗生素药物的高敏、中敏以及耐药程度,其中支原体对强力霉素敏感性最高,对罗红霉素、司帕沙星、环酯红霉素、可乐必妥以及交沙霉素的敏感性较低。结论病原微生物检测与药敏试验能够有效明确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体以及对于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有利于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3.
药品无菌检查中微生物污染的鉴定和污染溯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结合无菌药品受微生物污染的案例,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药品微生物污染情况,保证药品无菌检验结果判断的准确性,对药品微生物污染追踪溯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从无菌检查阳性样品和实验环境中分离得到14株革兰氏阳性球菌进行鉴定和分型,采用VITEK2 Compact、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RiboPrinter系统以及DiversiLab系统等手段对微生物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无菌阳性样品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经鉴定为3株溶血葡萄球菌、4株沃氏葡萄球菌和5株表皮葡萄球菌,从环境中得到2株表皮葡萄球菌。由同源性分析可知,来源于不同产地的样品中分离出来的同种微生物亲缘关系较远,来源不同,与环境中收集到的微生物不相关。若仅考虑现有收集到的环境监控菌,污染源是样品在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引入的,与无菌检查环境无关。结论:通过对14株葡萄球菌的鉴定和溯源分析,综合评价多种技术手段的分型效果,以完善药品无菌检查过程控制,为药品微生物污染的溯源调查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有确切的效果又能够为患者接受的标本采集方法。方法采用4组吸痰法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比较此4种不同采样方法的病原学检出效果,分组情况:Ⅰ组为自主咳痰法;Ⅱ组为雾化诱导排痰法;Ⅲ组为拍背吸痰法;Ⅳ组为带套管吸痰管吸痰法。结果标本合格率:Ⅰ组为34.15%,Ⅱ组为52.02%,Ⅲ组为73.60%,Ⅳ组为81.05%;微生物检出率:Ⅰ组为70.43%,Ⅱ组为78.44%,Ⅲ组为79.35%,Ⅳ组为81.59%;致病微生物的检出率:Ⅰ组为21.43%,Ⅱ组为35.51%,Ⅲ组为32.80%,Ⅳ组为51.6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套管吸痰管吸痰法是另外3种取标本方法的总结,是根据纤支镜防污染毛刷采样的设计的一种标本采集方法,能明显提高采集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离体静脉血液标本不同抗凝剂、放置时间及处理方法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空腹静脉血样120份,按真空采血管所含抗凝剂和标本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6组,每组20份:A组(绿管)、B组(灰管)、C组(黄管)、D组(红管),以上4组标本处理方法为离心后室温放置;E组(绿管)、F组(灰管),以上2组标本处理方法为不离心室温放置.分别在0h、2h、4h、6h、8h这5个时段测定各组血糖浓度,分析各组标本在放置2h、4h、6h、8h后血糖浓度与本组0h浓度的差异,血糖检测采用己糖激酶法.结果 6组标本中,A组、E组标本在不同放置时间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浓度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在8h内分别下降13.88%和40.69%,下降速度分别为1.73%/h和5.09%/h;B组、C组、F组不同放置时间的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放置2h血糖浓度与0h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h、6h、8h血糖浓度与0h浓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h内血糖浓度下降7.24%,下降速度为0.91%/h.结论 标本抗凝剂、放置时间及处理方法均可影响血糖浓度,应根据检测需要选择合适的采血管采血并尽快离心处理和检测.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5~2008年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继红’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09,(35):2755-2757
目的:了解我院院内感染的现状及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8年我院院内各类标本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并对院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院内感染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的比例约为2:1,且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院内感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监测对院内感染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快速检测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微生物,并建立污染微生物资源及信息库,为药品生产企业追寻污染溯源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方法:对某家药厂口服固体制剂、制药用水、工作人员及生产环境等环节进行为时半年的微生物监控。应用传统法及分子生物学法16Sr DNA序列比对鉴定污染微生物,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初步建立药物污染微生物资源及信息库。结果:共收集294株微生物,其中生产环境微生物污染率最高,占全部污染源的92.5%;其次是口服固体制剂(3.7%)、制药用水(2.0%)、工作人员(1.7%)。污染微生物主要分布于20个属,35个种,其中葡萄球菌污染率最高达到56.3%;其次为芽胞杆菌(Bacillus)(17.6%)、微球菌(Micrococcus)(15.8%)和微细菌(Microbacteria)(4.0%)。根据鉴定结果从污染来源、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及菌株登录号四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用Excel及Word电子文档建立药物污染微生物资源库。结论:本研究在多个药物生产环节检测到种类繁杂的污染微生物。因此,建立制药企业污染微生物资源及信息库,能够为今后开展污染水平的风险评估和不良事件调查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8.
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由空气传播引起疾病的暴发流行以及生物恐怖事件的发生,使人们愈来愈重视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造成的污染。空气消毒和净化是防治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中草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近年来众多学者尝试使用中草药进行空气消毒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就空气微生物污染及中草药用于空气消毒的方法及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丁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320-32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占总数的11.76%。结论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所以规范采集方法,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在检验中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4256份血常规标本,分别统计由于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不合格比例。结果 4256份血常规标本中,检测结果有误或不合格的标本有332份,占7.8%,由于生理因素导致的标本不合格有114例,试剂因素有42例,仪器因素有73例,人为因素有104例,其中以生理因素影响最大,其次为人为因素,明显高于其他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理因素、试剂因素、仪器因素、人为因素皆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