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对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蛋白酶原、白介素族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叶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肝煎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白介素(IL)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GⅠ水平较高,PGⅡ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17水平较低(P<0.05);(3)实验组患者的血清MDA水平较低,SOD水平较高(P<0.05);(4)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化肝煎加减联合叶酸能够显著降低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Ⅱ、IL-1β、IL-6、IL-17及MDA水平,提高血清PGⅠ及SOD水平,改善胃黏膜腺体细胞功能及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杨兴  王益俊  卢锦华  李轩 《光明中医》2023,(20):4015-4017
目的 观察西医三联疗法联合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三联疗法(14 d后停用抗生素,继服奥美拉唑14 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一贯煎治疗。观察2组治疗28 d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水平、PGⅠ/PGⅡ比值(PGR)均升高,且试验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通过清除Hp、保护胃黏膜等机制有效治疗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研究石斛养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部2015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阿莫西林胶囊治疗,试验组4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石斛养胃汤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胃功能指标、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食欲不振、腹痛、贫血中医症状积分、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胃功能指标、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石斛养胃汤联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可显著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改善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何斌  吴旭 《吉林中医药》2003,23(8):52-54
近年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大多采用诸如辨证分型、专方专法、针灸、穴位注射、电疗等方法 ,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体现出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运用黄芪及当归注射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近二十年 ,取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开展了扎实的动物实验研究 ,显示出穴位注射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意义。1 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研究现状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其主要病理特征为固有腺体的萎缩、变性、减少或消失 ,粘膜变薄 ,粘膜肌增厚及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替普瑞酮的为对照组,黄连素联合替普瑞酮的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的IL-6、TNF-a、PG I、PG II水平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IL-6、TNF-a、PG I和PG II水平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40/43)和74.42%(32/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且抗炎杀菌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联合检测在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60例都检测血清PG Ⅰ、PG Ⅱ抗体含量。结果:胃溃疡病患者血清PG Ⅰ中位值明显高于其它三组,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胃溃疡病患者血清PG Ⅱ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PG Ⅰ/PG Ⅱ比值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胃溃疡病组。结论: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反映胃黏膜变化,可作为胃癌高发区有症状慢性胃病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重要筛查指标,同时也可应用于胃溃疡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的CAG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1例,研究组31例。对照组采用胃复春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血浆血栓烷(TXB-2)、胃蛋白酶(PG)水平差异。结果2组治疗2个月后血浆TXB-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2个月后血浆PGⅠ、PG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PGⅠ/PGⅡ为(12.51±1.41),对照组(8.11±0.98),研究组明显提高了PGⅠ/PGⅡ比值,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温胃散寒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血浆TXB-2、PG水平,适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脾胃培源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注射液,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血清胃蛋白酶原(PG)、骨桥蛋白、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症状积分、病理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病理积分改善程度均好于对照组(P<0.05),PGⅠ、PGⅡ、HSP-70水平升高(P<0.05),骨桥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联合脾胃培源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骨桥蛋白水平,提高PG、HSP-70水平和幽门螺杆菌转阴率,缓解临床症状和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
刘倩 《光明中医》2022,(20):3736-3738
目的 观察脾胃湿热型CAG(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经由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所有入组对象Hp阳性者均行抗Hp治疗,同时前者以个体化原则为指导,行常规西医疗法,后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病理变化、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及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结束,在临床症状积分、胃镜下黏膜组织评分、PGⅠ、PGⅡ、G-17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上,相较对照组,治疗组皆表现出优势(P <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胃湿热型CAG的治疗,可使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胃黏膜萎缩减轻,对胃功能有改善作用,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幽门弹簧植入术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及MNNG复合多因素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幽门弹簧植入术配合高盐热淀粉糊灌胃法和MNNG复合多因素法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记录其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应用HE染色评价胃黏膜病理损伤,Elisa评价血清PGⅠ/PGⅡ和GAS表达水平,对两种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种模型在造模过程中大鼠均出现体质量降低,进食及饮水量较空白组减少;病理方面MNNG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可见明显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幽门弹簧植入术淋巴滤泡较多,炎症反应明显;血清学方面MNNG模型组PGⅠ/PGⅡ含量较空白组下降(P <0.05),MNNG模型组及手术模型组GAS含量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 <0.01)。结论幽门弹簧植入术诱导的CAG模型大鼠主要萎缩部位在胃窦,以炎症表现为主;MNNG诱导的CAG大鼠模型萎缩部位在全胃,更趋向于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12.
黄焱  饶容丽 《新中医》2023,55(7):115-119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加减辅助兰索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口服兰索拉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方加减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2组MDA、TNF-α、CRP、IL-6、胃蛋白酶原(PG)Ⅱ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OD、GSH-Px、PGⅠ、胃泌素-17 (G-17)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MDA、TNF-α、CRP、IL-6、PGⅡ水平及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OD、GSH-Px、PGⅠ、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萎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阴不足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泌素(G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例11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维酶素片0.2 g,4片/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萎散治疗;将慢萎散中药粉碎成细粉,每次9 g,温开水冲服,3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TCM)症状积分、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和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GⅠ和GS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4%,对照组为75.9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黏膜炎症、炎症活动度、腺体减少和肠上皮化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PGⅠ和G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萎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评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PGⅠ和GS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赵文强 《新中医》2020,52(4):59-62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对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Hp阳性CAG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予以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PGⅠ、PGⅡ水平、PGⅠ/PGⅡ值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54.67%(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为85.67%,显著高于对照组61.33%(P0.05)。治疗前,2组PGⅠ、PGⅡ水平及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PGⅠ水平及PGⅠ/PGⅡ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TNF-α、CRP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CAG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PG水平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四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型10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用四君子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10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 5例中 ,男 67例 ,女 38例 ,年龄18~ 4 5岁 65例 ,4 5~ 65岁 4 0例 ,平均年龄 ( 4 0± 6.54)岁 ;病程 1~ 10年 66例 ,10~ 2 7年 39例 ;平均病程( 8.2 8± 3.75)年 ;胃镜检查粘膜炎症轻度 2 6例( 2 2 .2 % ) ,中度 7例 ( 19.5% )、重度 3例 ( 8.3% )。1.2 诊断标准 :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辨证标准及胃粘膜炎症分级标准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执行。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虚弱型中医…  相似文献   

16.
孟爱君 《光明中医》2023,(18):3504-3506
目的 观察益气养胃汤治疗老年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效果。方法 将泰安市中医医院2021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老年Hp阳性CAG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养胃汤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学指标,并计算PGⅠ/PGⅡ比值、PLR比值,比较2组Hp根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GⅠ、PGⅠ/PGⅡ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养胃汤治疗老年Hp阳性CAG疗效显著,可提高Hp根除率,减轻胃黏膜炎症损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脾益胃祛湿汤联合胃三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6月的8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健脾益胃祛湿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胃三针干预。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免疫功能、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84.09%(37/44)(P <0.05),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免疫功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GⅠ含量、PGⅠ/PGⅡ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G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健脾益胃祛湿汤联合胃三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有利于患者进一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疏肝和胃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中药组给予疏肝和胃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水平改善情况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清GAS、PG水平方面,3组疗效均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中药疗法,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院博 《光明中医》2022,37(2):273-275
目的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胃平方,观察其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开封市中医院诊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拟胃平方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探讨治疗前后2组患者胃肠激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总有效率为80.0%(32/40),观察组为95.0%(38/40),2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明显升高,而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之间比较,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观察组为12.5%(5/4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胃平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胃肠激素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58-2560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对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和肿瘤标记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该院各分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确诊为脾虚湿瘀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或不典型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以胃复春治疗,观察组予口服益气化瘀解毒方,2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胃镜及病理,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PGⅠ和PGⅡ)。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6.667,P=0.010);观察组的胃痛、纳差、乏力、嗳气、便溏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胃镜下及病理组织学检测观察组胃黏膜萎缩、肠化及异型增生、感染和慢性炎症、糜烂、胆汁反流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组织Cyclin E和MMP-9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而E-c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GⅠ和PG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提高血清胃蛋白酶水平,改善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