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截肢造成的创伤痛作为动物模型,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神经元的放电,观察到:(1)创伤痛大鼠DMH自发放电的单位总数比正常大鼠明显减少,但痛敏单位数无明显变化;(2)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后,DMH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频率明显减少,且痛诱发放电的时程明显缩短;DMH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并解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抑制效应。结果提示:外周伤害性刺激的持续性传入能一定程度地抑制DMH的电活动,而DMH电活动的受抑可能是慢性痛状态下痛觉过敏的中枢机理之一;电针穴位的传入信息与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信息在中枢的不同水平上相互作用,使疼痛信息受到抑制,从而使DMH的功能活动得以恢复,这可能是慢性痛状态下电针镇痛的原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两种超前镇痛法的术后镇痛疗效赵建英1林财珠1林健清1黄品芳2杨锡馨1关键词超前镇痛;吗啡控释片;布洛芬;儿茶酚胺近年来,随着急性疼痛机理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进展,提出“超前镇痛”新概念,目的是预先提高脊髓中枢对伤害刺激传入的保护作用,消除或减轻手术伤害...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发病率较高,约占普通人群的10%~20%。曾有几种假说试图解释偏头痛是由单一机理引起的,诸如血小板疾病、脑血管痉挛或中枢感受伤害障碍等,但都不能圆满地解释偏头痛的复杂临床特征及某些病理生理学改变,且慢性紧张型头痛又常常表现为偏头痛样发作。本文就新近提出的血管、脊髓上及肌筋膜感受伤害性信息传入的综合作用来解释偏头痛及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4.
由于对人流知识的缺乏和受传统“人流必痛”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患者把人流视为痛苦和危险的过程,产生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心理…。并以此作为一种应激源,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改变,造成思想负担过重,影响正常生活,使体内血流量降低,供氧不足。焦虑紧张状态可降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痛阈,使人流时疼痛出现较早且程度强烈,  相似文献   

5.
肛门手术后镇痛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普凡 《中原医刊》2007,34(1):59-62
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和新药新技术的应用,肛门疾病术后的镇痛治疗有了新的进展,概述如下。 1 超前镇痛 组织损伤后,炎症反应所释放的致痛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P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引起末梢感受器敏感化和脊髓中枢痛阈值降低,轻度的疼痛刺激传入,也能使兴奋性增高的神经细胞产生“阈上反应”,痛觉超出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超前镇痛是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之前采取措施,阻滞整个伤害性刺激信号的传递,达到阻滞外周损伤冲动向中枢传导,减少有害刺激传入导致的痛觉过敏和脊髓后角细胞受体改变的一种疼痛治疗方法[1]。氟比洛芬酯其化学名为丙酸-1-2-酰氧基乙酯,为氟比洛芬的前体药物。是通过静脉给药的非甾体靶向镇痛药,用于手术后及各种癌症的镇痛。本实验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 CLS)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超前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抑制环氧合酶,降低外周和中枢前列腺素的产生。减弱有害刺激引起的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使有害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减轻。这些性质似乎使NSAID成为超前形式给药的理想药物,即在有害刺激作用前给予,预期可降低外周和中枢的敏感化,从而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8.
P物质与疼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物质(substance P,SP)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神经肽,属于哺乳动物速激肽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外周神经系统,在各种组织中呈现出多种生物效应。P物质是伤害性传入末梢释放的一种兴奋性递质,它与疼痛关系密切,既可传递痛觉信息、产生疼痛,又有镇痛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P物质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伤害性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对P物质与疼痛的关系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切断兔颈部迷走神经后,一般都可以引起全身血压的升高及呼吸运动的改变。因为兔颈部迷走神经除含有支配心脏及其他脏器的传出纤维外,尚含有来自胸腔及腹腔脏器的传入纤维。特别是现已证明:沿心肺迷走传入纤维进入中枢的冲动,对血管运动中枢及肾上腺素的释放等具有紧张性的抑制作用,并参与循环的生理调节。因此,对切断兔颈部迷走神经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究竟主要是由于解除了迷走传出纤维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抑或主要是由于阻断了迷走传入冲动对血管运动中枢的影响等问题,我们进行了一些实验分析,在实验中还观  相似文献   

10.
统观点认为,呕吐系致吐因素(包括化疗药物)引起神经冲动,再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将冲动传入延髓的呕吐中枢,然后在呕吐中枢的协调下,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同配合产生呕吐.然而在动物实验中,即使切断猫的胸脊髓,切除迷走神经及腹部交感神经,氮芥和环磷酰胺仍有致吐作用.说明除呕吐中枢和消化道神经通路外,还有其他途径能引起呕吐.总之,呕吐中枢、CTZ、胃肠道的神经受体和大脑皮质,都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关.任何药物只要能够阻断其中任一环节,都有助于控制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re virus,VZV)引起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造成外周感觉传入纤维(包括伤害性感受器)活性增高,异位冲动,中枢敏化和脊髓神经元自发性痫样放电有关,借此可以理解PHN的不同的临床诊治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组织受损以前,抑制外周敏化,减少外周伤害性刺激传入中枢,从而间接抑制中枢敏化,提高痛阈,有效地减轻病理性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来比林为非甾体类镇痛药,可以明显地抑制外周炎性致痛物质的产生。本实验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实施来比林超前镇痛,观察该药物对抑制外周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伤害性刺激对外周受伤害性感受器的痛觉敏化,降低脊髓后角的痛觉激活作用,提高痛阈,达到有效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动脉血压调节的中枢机理研究对了解心血管生理具有关键性意义,特别是对揭示原发性高血压机理及对高血压中枢药理治疗理论的研究将有重要指导作用。现将近年来,对动脉血压调节的中枢机理研究的主要进展简要介绍如下。1 心血管中枢概念的探讨1.1 心血管中枢的经典概念。十九世纪70年代初,法国生理学家Ludwig实验室的Dittmar和Qwsjannikow将麻醉猫的延髓从头端向下逐段横切,观察到刺激坐骨神经引起的血压变化。当横切水平达到写翩以上4mm处,血压下降到低  相似文献   

14.
<正> 刺激某些中枢结构可引起心电失常。下丘脑作为重要的心血管机能整合中枢,刺激该部位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刺激下丘脑能导致心律失常和缺血样心电改变,甚至出现心肌梗死等形态学变化,更促使人们去推测神经系统活动异常在心肌缺血性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从过去的工作来看,引起这  相似文献   

15.
预先镇痛或超前镇痛(preemptive analgesia)临床和动物试验研究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对手术疼痛病理生理过程以及预先镇痛概念的认识不全面、镇痛研究方案设计不规范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有关。近年来提出的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新概念提倡将镇痛治疗时间拓展到术前、术中和术后,采用持续、多模式镇痛方式覆盖整个围手术期,以彻底消除手术应激创伤引起的疼痛,并防止和抑制中枢及外周的敏化,从而取得完全、长时间的有效镇痛。  相似文献   

16.
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从现代信息控制系统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认为本能需求为肝主疏泄的核心,动机和情绪中枢大脑边缘系统为肝主疏泄的调控中枢;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通路和交感-肾上腺髓质通路是其信息通路;平滑肌系统是肝主疏泄功能得以实现的效应器,其通过舒缩运动引起气血津液分布的变化而使肝能疏泄,又通过感觉传入系统将这种变化传入边缘系统进行反馈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肝主疏泄功能的维持和变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疼痛治疗对术后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映善 《广西医学》2001,23(3):537-538
手术是一种有创性的治疗方法 ,作为手术的副产物 ,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的感受 ,还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 ,充分有效的术后镇痛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1 术后疼痛的应激损害  疼痛信号通过细的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的感觉传入纤维传到中枢或通过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 HPA轴 )或免疫细胞在各种抗原刺激下合成并释放的内分泌激素及神经肽类 ,引起机体一系列应激发应(1) 。包括儿茶酚胺 ( CA)、环磷酸腺苷 ( CAM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ACTH)、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升高 ,β-内啡肽 (…  相似文献   

18.
脊髓后角細胞是接受驅干、四肢痛觉传入冲动的初級中枢,痛觉冲动在这里經过整理加工后传入高位中枢,进入意識高度。脊髓后角細胞一方面将痛觉冲动传向高位中枢,另一方面也接受高位中枢的下行控制影响。关于脊髓中传导痛觉的上行通路已有不少报导,而有关高位中枢在針刺鎮痛中的下行作用途径的形态学資料則較少,牵涉到大脑皮貭的資料更是少见。我們根据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有关資料  相似文献   

19.
来自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息,大部分以脊髓背角作为第一驿站,在此经传入信息的相互作用后,向高级中枢传递。脊髓背角主要由初级传入的中枢末梢、背角本身的内在神经元和外源性神经元的下行轴突三部分组成。其中脊髓背角内在神经元中的会聚神经元,是一类能会聚伤害性刺激、非伤害性刺激、躯体传入和内脏传入,具有广泛动力特征的神经元。本文拟对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的性质、各类感觉传入对会聚神经元的调制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丘培利  于荣国 《医学综述》2015,(6):1047-1050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综合征是脑损伤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可以导致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增加、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以及肌张力增高等表现,对临床预后有较大影响。但其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尚未明确。近年,兴奋抑制比(EIR)模式替代传统的分离学说被认为是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EIR模式提出间脑/脑干抑制中枢,该中枢控制脊髓传入刺激过程并受到较高中枢的调制,任何引起脑干和(或)脊髓水平抑制性作用减少或兴奋性作用增加的损伤因素都可导致EIR的增加,最终导致交感神经和运动过度活跃。该文就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综合征的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