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草多糖是豆科植物甘草的主要成分之一。经研究表明,甘草多糖的药理作用广泛,在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抗炎和肠道菌群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检索近些年国内外有关甘草多糖的研究报道,对其药理学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甘草多糖日后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226-227
目的研究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化学成分,寻找其天然活性物质。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确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甘草醇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华良姜素(1)、甘草利酮(2)、芒柄花素(3)、甘草醇(4)、美迪紫檀素-3-O-葡萄糖苷(5)和甘草苷(6)。结论甘草中富含黄酮、香豆素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卷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用中药,属卷柏科卷柏属。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从卷柏中分离并报道的化学成分有130多种,主要包括40种黄酮类、20种苯丙素类、17种甾体类、26种炔酚类化合物,以及糖苷、酚、蒽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等。本文对卷柏多样性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为卷柏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草粗提物及其黄酮类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是广谱抗肿瘤活性成分,已发现异甘草素、异甘草苷、甘草查耳酮A、甘草查耳酮E、甘草素、光甘草定、光甘草素和甘草醇等8个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对异甘草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可望将其开发成低毒抗癌药。综述了甘草粗提物、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草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属(Glycyrrhiza Linn)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记载,其原植物有3种,即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和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其中,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多且质量好[1]。甘草主产于内蒙古、新疆和甘肃等地,除具有镇痛、镇咳、抗炎、抗溃疡、抗变态反应等  相似文献   

6.
人字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豆科植物人字草中分得5个黄酮类化合物,理人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结果,证明其化学结果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山奈酚-3-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glucopyranoside)和芹菜素7-O-新橙皮糖甙(Apigenin-7-O-ne  相似文献   

7.
甘草因疗效显著、药理作用明确,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20个黄酮类化合物和6个三萜类化合物被陆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16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和3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细胞培养是获得甘草有效成分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应用细胞培养技术主要生产甘草黄酮类成分.综述了近年来从甘草中提取的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细胞培养方法对甘草黄酮类成分的影响,以及毛细管电色谱法、HPLC法、免疫测定法等检测甘草化学成分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蔚萍  孙文基  王斌 《药物分析杂志》2005,25(12):1440-1442
目的:采用 RP-HPLC 方法建立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方法:应用 Beckman Ultrasphere OD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2%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2-min~(-1);检测波长为310 nm。结果:从10批药材中标示出11个共有峰作为定性鉴别指标峰,并采用几种不同的计算机相似度软件对结果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论:通过甘草指纹图谱建立,可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藜芦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L.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溶剂法、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成分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藜芦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异鼠李素(3-methoxylisorhamnetin,1)、异鼠李素(isorham-netin,2)、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lquercetin,3)、槲皮素(quercetin,4)、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5)、3,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3,5,7-trihydroxy-3′,5-′dimethoxylflavone,6)、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7)、5,7,3′,4′-四羟基黄酮(5,7,3′,4-t′etrahydroxyflavone,8)、5,7,3′,5′-四羟基黄酮(5,7,3′,5-′tetrahydroxyflavone,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栽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光谱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tin)(Ⅰ),刺甘草查尔酮(echinatin)(Ⅱ),甘草查尔酮B(licochalconeB)(Ⅲ),甘草素(liquiritigenin)(Ⅳ),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Ⅴ),甘草苷(liquiritin)(Ⅵ),异甘草苷(isoliquiritin)(Ⅶ)。结论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栽培甘草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甘草毛状根中甘草总黄酮和甘草酸的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甘草毛状根中总黄酮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甘草总黄酮含量,采用HPLC检测甘草酸含量。结果甘草毛状根中的总黄酮含量在不同根系中有很大差异,最高可达0.803%,接近生药根;大多数根系高于正常组培根;总黄酮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至9周时增加了68.5%。不同甘草毛状根系中的甘草酸含量差异显著,部分根系未检出甘草酸,能检出的根系最高干重含量为0.69mg·g^-1,远低于生药根(干重含量32.13mg·g^-1),且含量不受培养时间影响。结论甘草毛状根在目前情况下不适于作为甘草酸的获取资源,但作为甘草总黄酮获取的新资源,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甘草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药,对其制定科学可靠的质量标准意义重大。本文对近年来甘草化学和生物指纹图谱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草、炙甘草饮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家玲  康绍建  柴文英 《中国药师》2011,14(12):1751-1753
目的:考察市售甘草及炙甘草饮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甘草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对11批甘草饮片和10批炙甘草饮片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l1批甘草饮片的合格率为36.4%;10批炙甘草饮片的合格率为100%。结论:市场上的甘草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炙甘草饮片的含量测定限度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4.
15.
甘草水煎液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膜通透性增高模型、大鼠蛋清性足肿胀模型和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研究甘草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甘草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小鼠二甲苯性耳肿胀,大鼠蛋清性足肿胀、降低腹膜通透性及抑制棉球肉芽肿的增生。结论甘草水煎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是IGFBPs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它除了能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结合调节IGF的活性外,还能作为独立的配体,以非IGF依赖型方式发挥作用.IGFBP-3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某些受体或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或两者都有的方式将信号传递到核内,调节乳腺癌细胞的生长,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草中甘草苷含量。方法:以YWG C18(250 mm×4.6 mm,10μm)为分析柱,乙腈-0.5%醋酸(1:4)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甘草苷在4-6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其高、中、低3个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97.66%,103.5%,其RSD分别为0.37%,1.35%,0.68%(n=3)。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适用于甘草中甘草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都梁丸演变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医药古籍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起今人侵犯古人“知识产权”的中成药命名事例,追根溯源,探其原始。并提出纠正错误、正本清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甘草提取物对唑吡坦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甘草提取物对唑吡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1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甘草组,分别予生理盐水和甘草提取物(0.5 g·kg-1,qd)7 d后唑吡坦灌胃给药,按时间点连续采样,采用HPLC-FLU测定血药浓度。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合用甘草后,唑吡坦的tmax显著缩短(P<0.05),AUC0→8 h、AUC0→∞显著减小(P<0.05),CL/F显著增高(P<0.05),而Cmax和t1/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甘草提取物影响唑吡坦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临床上两药合用应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